手術意外險該不該買

2021-01-13 東方網

    受訪專家:

 

    北京阜外醫院副院長  李志遠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  鄧利強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患辦主任  樊榮

 

    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許頂立

 

    北京讀者宋先生近日通過郵件向本報反映了一件事。宋先生說,日前,他去北京某三甲醫院探望一位住院朋友時,全室病友正群情激憤地議論醫院代收保險費的事。

 

    這些病人都是做冠脈造影的,他們說血管造影術在我國已十分成熟,通常二三十分鐘即可完成,發生意外的概率幾乎為零。但院方在通知辦入院手續時,除要求交住院押金外,還要交好幾百元介入診療意外保險費。如果沒有醫院收費處開出的「已投保」小條,病人住不了院。宋先生覺得這種做法太不合理,對發行這個險種的保險公司來說,這是只賺不賠的好生意;對醫院來說,冠脈造影一天做的數量非常大,每人都要花好幾百買這個保險,這是多麼可觀的一筆收入!

 

    醫院是否真和保險公司合夥來掙病人錢?術前保險又是怎麼回事?本報記者進行了詳細了解。

 

    手術意外險11年前就有試點

 

    記者調查發現,介入治療意外險只是手術意外險的一種,並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05年,中國醫院協會就提出開展手術意外保險試點工作,北京阜外醫院成為國內第一家試點醫院。

 

    北京阜外醫院副院長李志遠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解釋了當時試點手術意外險的原因。他說,大約2/3不良醫療後果,醫方沒有過錯,按法律規定,醫院無需賠償,但病人往往不太理解,且很多家庭面臨經濟困難,補償訴求強烈。為解決這些病人的訴求,才開展手術意外險,希望通過商業保險給予病人、家屬一些補償。後來,一些地方醫院在推行麻醉意外險時,讓醫生做代銷,存在利益糾葛,阜外醫院主動叫停手術意外險的試點工作。

 

    到了2013年,中國醫院協會聯合中國保監會再次在全國推廣手術意外險。這次,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積水潭醫院等多家醫院成為試點醫院,手術意外險涉及介入診療、骨科手術、心外科手術等多個領域。

 

    手術意外險為患者自願購買,如術中發生意外死亡,術後出現併發症、後遺症,經鑑定證實後即可獲得賠償。保費、保額和手術類別有關。

 

    「強制」錯覺出在溝通上

 

    李志遠指出,推行手術意外險後,醫生、病人對風險的認識明顯提高。醫生更注意與高風險手術病人進行溝通,明確告知術中可能發生哪些意外。病人了解這些客觀事實後,更加信任醫生,醫患關係得以改善。而且,手術意外險的確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據記者了解,在試點心血管手術意外險前,北京某三甲醫院由於手術意外曾在一年內賠償千萬餘元,試行保險後,該院去年賠償金額下降了一個數量級。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患辦主任樊榮說,理論上講,醫院存在過錯,導致損害,才需做出賠償。但在實際醫療糾紛處理中,醫院往往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賠償,即無過錯也進行賠償。因此,手術意外險既能為患者提供保障,也能減少醫院莫名的負擔。

 

    針對宋先生反映的醫院強制購買行為,樊榮強調,購買手術意外險是患者和保險公司之間的民事行為,應自願參保。目前,開展手術意外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多,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目前看,醫院和保險公司之間不太可能存在利益糾葛。但在醫患關係比較突出的大背景下,不排除個別醫生為避免醫療糾紛,在與患者溝通時表達出強制的意思。

 

    李志遠以阜外醫院舉例說,院方絕不允許強制患者參保,不過,大醫院不斷有新醫生補充進來,不排除個別醫生在處理方式上存在問題。因此,醫患辦特別注意處理相關投訴。

 

    對於宋先生認為冠脈造影發生意外的概率幾乎為零,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委許頂立說,血管造影術是心血管系統的有創檢查,屬於介入手術,風險其實相對較大,可能來自多方面:有的患者對造影劑過敏,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而這很難預防;有的病人病史報告不清,導致醫生低估病情,也可能發生嚴重後果。

 

    樊榮呼籲,手術意外險在執行時應加強溝通。一方面,醫生要和患者講明白手術風險,讓他們理解醫學不是萬能的,但手術意外險可提供風險保障;另一方面,保險公司要在醫院設立專職崗位,為患者答疑解惑,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

 

    醫療強制險是趨勢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他正在進行「醫療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研究工作,主要內容是:不管是意外還是過失,只要不是疾病自然發展的結果,患者就能從保險中獲得賠償。建立這一制度就像修個大水庫,相關各方都要往裡面注水,共同擔責。

 

    政府應承擔「建水庫」的主要責任,包括制定政策、給予保險公司相關險種一定稅費優惠、宣傳保險理念等。在英國、加拿大和中國香港地區,醫療責任險費用均由政府支付。

 

    醫方是醫療行為的執行者和醫療結果的引發者,應積極參保醫療責任險。在美國,絕大多數執業醫生每年都會花費約1.5萬美元購買醫療責任險,約佔其平均年收入的7.5%。鄧利強告訴記者,醫療責任險主要針對醫療過失。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試點醫療責任險,但很多醫院並不積極,原因在於,這些醫院覺得假若繳納100萬保費,最終保險公司只賠了60萬,就吃虧了。但從社會意義來看,醫院肯定是不虧的。

 

    患者是醫療行為的參與者和醫療結果的承擔者,應養成通過保險化解風險的消費習慣。日後,可考慮在掛號費、住院費中加入一部分保費,數額不會太大,幾元錢即可,就像買公交車車票,雖然只有一兩塊錢,其中卻已包含意外保險費。

 

    鄧利強說,各方都出點錢,「水庫」存量會很可觀,對化解醫療糾紛意義重大。

相關焦點

  • 東莞試點手術意外險一年多,為啥「叫好不叫座」?
    手術意外險這麼好,會不會買的人特別多,排不上隊?大多數患者做手術時,願意花錢買這個保險嗎?手術意外險不是想買就能買2016年3月15日,平安產險與江泰保險攜手合作,在廣東市場正式啟動廣東醫療意外保險項目。同年,廣東省醫院協會組織協同各保險公司共同推動建立了「醫意保」網際網路+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普及手術意外保險與分娩意外保險。
  • 科普:企業團體綜合意外險該怎麼買?
    企業在很多場景中都需要為員工購買意外險,例如出差、運動會、籃球賽、不定時團建等等,除了活動需要,企業給員工買商業保險不僅能在員工受到意外傷害時給予傷者醫療救治方面的保障,更能讓企業在意外事件上不必消耗過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讓公司的發展不受影響。
  • 廣州部分醫療機構試點手術意外險
    人保財險廣州市分公司專家則表示,由於手術意外險採取按病種單獨設計,因此不同的手術類型其對應的保險產品價格會有一定差異,但總的來看,相比動輒幾千過萬的手術醫療費用,手術意外險的保費只會佔到市民單次手術醫療費用預算支出很小的一部分。
  • 手術意外險9年後再現,最高可賠20萬
    儘管比起阜外醫院的推廣要晚了將近9年的時間,但手術意外險再次浮出水面的消息,還是在公眾中引起了極高的關注。但據筆者了解,手術意外險在幾年前曾被叫停。佑安醫院醫患和諧辦公室主任楊宇介紹,手術意外險在2005年推出後,外地一些民營醫院與私營醫院藉此搞創收,做得很不正規。「醫院與保險公司互相勾結,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因此後來被衛生部叫停。」楊宇說。
  • 醫患關係有新解: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首筆「手術意外險」賠付
    自2018年10月起,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在揚州地區率先引進「手術意外險」,為患者及醫務人員提供手術意外險服務。
  • 手術意外險在湖北悄然破冰 或將「潤滑」醫患關係
    「麻醉險」只是手術意外險的一種。據悉,手術意外險涵蓋普外、泌外、心外、婦科、骨科等12個手術險種。以風險較大的心胸外科手術為例,患者投入900元保費,一旦發生術後併發症、殘疾、身故等不良後果,最高可獲得20萬元賠付。醫患糾紛頻發,是近年來不可忽視的焦點。
  • 手術意外險在湖北悄然破冰 或將"潤滑"醫患關係
    &nbsp&nbsp&nbsp&nbsp「麻醉險」只是手術意外險的一種。據悉,手術意外險涵蓋普外、泌外、心外、婦科、骨科等12個手術險種。以風險較大的心胸外科手術為例,患者投入900元保費,一旦發生術後併發症、殘疾、身故等不良後果,最高可獲得20萬元賠付。
  • 杭州人保財險手術意外險再突破
    經過人保財險浙江杭州市分公司幾個月的跟蹤和推進,近日,其手術意外險業務取得新突破,成功籤出神經外科手術意外險第一單,為患者提供了5萬元的手術意外身故、殘疾保障和3萬元的併發症責任保障。  近年來,人保財險杭州市分公司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醫院開展了良好的眼科手術意外險合作,但其他類型手術意外險一直未有突破。
  • 意外險怎麼買 2020最新孩子成人老年人意外險測評 哪個值得買
    另外意外身故的概率其實非常低,少兒意外險最應該關注的是意外醫療這塊的保額以及是否限制社保用藥,比如意外摔斷腿,要植入進口鋼釘,只有不限制社保目錄費用報銷的意外險才可以報銷。,比如住院津貼、交通意外事故額外賠、猝死、骨折津貼、救護車救援、疫苗接種意外責任等最後一款優秀的意外險,免責條款應該越少越好,哪怕多了幾條也應該合情合理才值得買。
  • 手術發生意外併發症可獲賠 寧波試點全省首例醫療意外險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醫務部主任陳良說,正如心臟內科手術,有數種併發症,輕則增加患者醫療負擔重則危及生命。為了更好的關愛患者,增強患者抵禦醫療風險的能力。今天上午,在李惠利醫院心血管內科、心臟外科3個病區推出了為手術患者量身定製的手術醫療意外險。今後在該院做心血管介入手術和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可自願選擇購買醫療意外險,發生保險中約定的醫療意外和併發症可獲賠。
  • 以案釋法 | 是「司機」還是「行人」,該份駕乘意外險能否理賠
    經滄州兩級法院審理後認為,王某駕駛的冀J1Dxxx號重型半掛牽引車在保險公司投有平安駕乘意外險,該保險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合法有效。結合事故發生背景和生活常理,王某不可能遠離車輛去做與馬上要啟動車輛進站過磅無關的事情,並未失去對該車的控制,仍屬於該車的司機。
  • 手術前,醫生讓我買一份保險……
    來源:大貓財經作者| 貓妹來源| 大貓好規劃(ID:damaoplan)前兩天,閨蜜父親住院搭心臟支架,術前談話,醫生提到可以買一份保險。無獨有偶,另一個朋友母親手術,醫生也推薦了類似的保險。貓妹問了一下在醫院的朋友,說現在術前談話,醫生基本上都會推薦家屬買保險。給馬上要手術的病人買保險?
  • 親親健康手術意外險為醫療意外撐起「保護傘」
    醫療界比較認同的說法是,醫療糾紛分為兩種,其中,30%的糾紛涉及醫療事故,即醫院存在過錯,需要承擔醫療責任;而70%的糾紛則是醫生完全按照手術規程實施手術,但由於醫學本身的不確定因素,發生了不可避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手術意外是現代醫學目前尚未攻克的難題,也是醫患糾紛甚至衝突的重要起因,除了醫療機構和醫生購買醫責險,還有別的解決方案嗎?
  • 尊享e生綜合意外險2021好不好?意外險買哪個保險公司的好?
    雖然意外常常讓人猝不及防,不過一份100多塊的意外險,卻能在關鍵時刻幫我們減少損失。今天深藍君就和大家聊聊,眾安保險新推出的一款尊享e生綜合意外險2021。這款產品保障全面,有2個版本,最高可以買50萬,但價格有點貴,性價比不高。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款產品是否值得買?
  • 這個29元的意外險,以後就買不到了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沒有傷殘責任是什麼意思?影響有多大! 我們舉個慄子,某人因車禍斷了一條腿,被評定為5級傷殘。如果買百萬身價,很大概率賠不了。 因為百萬身價只賠全殘,必須是一級傷殘,斷兩條腿+一條胳膊喪失功能,就可以賠。
  • 兒童意外險能賠嗎?兒童除了意外險,還需要哪類保險?
    很多寶媽寶爸為了提升孩子抵禦意外風險的能力,都會選擇給孩子投保一份意外險,為孩子的成長道路保駕護航。這不新年假期剛結束,奶爸就收到了很多粉絲關於兒童意外險方面問題的諮詢。那麼兒童意外險到底該怎麼買?兒童意外險能賠嗎?該怎麼理賠?奶爸將通過以下幾點對這些問題進行細緻分析:兒童意外險能賠嗎?
  • 手術到底該不該做「微創」?微創手術是萬能的嗎?
    現在好像只要說做手術,所有人第一反應就是: 「大夫這個手術可以做微創嗎?」 「您覺得什麼是微創?」 「就是不開刀,打孔做手術,術後恢復快,就只切一小塊肺那種。」
  • 讀者來信有感:這該死的醫療風險,到底該如何客觀應對?
    作為一名患者,我也曾對手術效果和併發症抱有不少擔憂,如果不是您做手術,我肯定會更加擔憂。《手術同意書》一般人在門診肯定是沒有時間一字一句細細去看,而且很多專業術語,就算了看了也不一定能100%理解到。要不是經常看您公眾號的文章,學了很多知識科普,關於白內障術後的諸如散光、乾眼、後發性白內障、光暈、色差等等現象,我肯定是聽都沒聽說過的。
  • 寶寶剛出生不久,該給寶寶買什麼保險
    可以準確的告訴大家:能買!但是遇到的阻礙很多! 在買健康類的保險時,我們的第一道阻攔便是健康告知,而常常健康告知中,會出現這麼一條:由此可見,早產/低出生體重買保險也不容易,要順利通過核保也有著相當的限制。
  • 下頜角手術留角後悔了?該不該留角三種情況說明!
    近期網上很多人說做下頜角手術時留了角,現在非常後悔。讓很多原本想留角的小可愛有點猶疑。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做下頜角削骨整形時,到底該不該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