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意外險在湖北悄然破冰 或將「潤滑」醫患關係

2021-01-13 荊楚網

8月9日,前往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就診的患者發現,門診大廳悄然增設了「手術意外傷害保險」的服務臺。

「讓患者在醫療糾紛中獲得賠償,讓醫生心無旁騖地治病救人,讓醫院維持安寧的救醫秩序。」業內人士認為,手術意外險不失為「潤滑」醫患關係的一種有益嘗試。

填補患者權益保障空白

「只花50元,可獲得最高10萬元的保障,我覺得值!」38歲的黃女士因手臂粉瘤入住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術前她買了一份「麻醉險」。

「麻醉險」只是手術意外險的一種。據悉,手術意外險涵蓋普外、泌外、心外、婦科、骨科等12個手術險種。以風險較大的心胸外科手術為例,患者投入900元保費,一旦發生術後併發症、殘疾、身故等不良後果,最高可獲得20萬元賠付。

醫患糾紛頻發,是近年來不可忽視的焦點。醫療界比較認同的說法是,醫療糾紛分為兩種,其中,30%的糾紛涉及醫療事故,即醫院存在過錯,需要承擔醫療責任;而70%的糾紛則是醫生完全按照手術規程實施手術,但由於醫學本身的不確定因素,發生了不可避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患方往往會人財兩空,甚至發生「醫鬧」事件。

在武漢,不少二級以上醫院都購買了醫療責任險,只能解決醫院的責任,而患者這方面的保障卻是一片空白。

採訪中,省腫瘤、中南、武昌等醫院的醫患關係調解負責人都認為,無論保險公司把那「30%」處理得如何到位,這沒有著落的「70%」始終是醫院的一塊心病。因此,悄然醞釀的「非事故即意外」的手術意外險因填補患者權益保障的空白,從而吸引眾多醫院的目光。

多地「試水」手術意外險

其實,手術意外險並非新生事物。早在2005年,中國醫院協會就提出開展手術意外保險試點工作,然而有些醫院因牽扯利益糾葛,尚在襁褓中的手術意外險當年即被叫停。

2013年,中國醫院協會、中國保監會再次在全國推廣手術意外險。這次,北京安貞醫院、阜外醫院、積水潭醫院等多家醫院開展試點。以阜外醫院2014年心血管外科的手術數據為例,投保手術意外險1.6萬餘例,糾紛發生率為3.75件/萬;未投保3000餘例,糾紛發生率達70.3件/萬。

為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保障患者權益,今年起,同濟醫院中法院區、鹹寧中心醫院、十堰市人民醫院等三甲醫院紛紛「試水」醫療意外險。

今年5月,馮女士因梗阻性黃疸、壺腹部腫瘤入住十堰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進行根治性胰腺十二指腸切除術、淋巴結區域性切除術。術後,她出現器官功能衰竭,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最終不幸去世。由於馮女士在住院期間投保了手術意外險,保險公司認定,整個手術過程中醫院沒有賠償責任,屬於「手術意外」範疇,最終進行理賠。這也是我省完成的首例手術意外險賠付。

政策支持醫療風險分擔

任何一個手術都有風險。但凡進過術前談話室的人,都能從知情同意書上的條條款款和醫生嚴肅的表情中感知。

哪怕只有1%的風險,對患者都是100%的傷害。今年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草案)》第47條明確指出,「建立完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發揮保險機制在醫療糾紛處理工作中的第三方賠付和醫療風險社會化分擔的作用。」

作為某保險經紀公司的商務總監,關注醫療保險領域多年的丁雲鵬表示,保險的核心要義就是把自己不能承擔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但建立完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就好比修建大水庫,需要各方都往裡面注水,共同擔責。比如,政府應承擔「建水庫」的主要責任,給予政策支持、宣傳保險理念等;醫方則是醫療行為的執行者和醫療結果的引發者,不該讓風險成為救死扶傷的絆腳石;而患者作為醫療結果的承擔者,養成通過保險化解風險的消費習慣,終歸有益無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崔逾瑜、通訊員周瑩)

相關焦點

  • 手術意外險在湖北悄然破冰 或將"潤滑"醫患關係
    業內人士認為,手術意外險不失為「潤滑」醫患關係的一種有益嘗試。&nbsp&nbsp&nbsp&nbsp填補患者權益保障空白&nbsp&nbsp&nbsp&nbsp「只花50元,可獲得最高10萬元的保障,我覺得值!」
  • 醫患關係有新解: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首筆「手術意外險」賠付
    醫患關係有新解: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首筆「手術意外險」賠付 2019-05-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術意外險該不該買
    手術意外險11年前就有試點       記者調查發現,介入治療意外險只是手術意外險的一種,並不是新生事物。早在2005年,中國醫院協會就提出開展手術意外保險試點工作,北京阜外醫院成為國內第一家試點醫院。       北京阜外醫院副院長李志遠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解釋了當時試點手術意外險的原因。
  • 廣州部分醫療機構試點手術意外險
    人保財險廣州市分公司專家則表示,由於手術意外險採取按病種單獨設計,因此不同的手術類型其對應的保險產品價格會有一定差異,但總的來看,相比動輒幾千過萬的手術醫療費用,手術意外險的保費只會佔到市民單次手術醫療費用預算支出很小的一部分。
  • 手術意外險9年後再現,最高可賠20萬
    在這種環境下,手術意外險和醫務人員意外險的推出,不失為解決醫患糾紛的一種有益嘗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以下簡稱「北京佑安醫院」)自今年1月24日推出了「手術、麻醉意外保險」後,目前已有57位患者或患者家屬成功投保。這一旨在化解醫患矛盾的措施,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實際上,「手術意外險」一詞的提出,早在9年前就已經見諸新聞報導。
  • 杭州人保財險手術意外險再突破
    經過人保財險浙江杭州市分公司幾個月的跟蹤和推進,近日,其手術意外險業務取得新突破,成功籤出神經外科手術意外險第一單,為患者提供了5萬元的手術意外身故、殘疾保障和3萬元的併發症責任保障。  近年來,人保財險杭州市分公司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醫院開展了良好的眼科手術意外險合作,但其他類型手術意外險一直未有突破。
  • 親親健康手術安心險 助力營造和諧醫患
    在我國,交通、運輸、旅遊等行業都實行了自願或半強制的保險,如車票、機票、旅遊費中都包含一定額度的意外保險費,同時提供自願的更高保額的意外險供旅客選擇。而醫療行業與上述行業相比,意外風險更高。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平均每年醫療事故死亡人數高達19萬多人,遠遠高於死於交通事故人數。可見,醫療行為不但有風險,而且其發生率可能並不低於我們乘坐交通工具帶來的風險。
  • 親親健康手術意外險為醫療意外撐起「保護傘」
    醫患糾紛頻發,是近年來不可忽視的焦點。醫療界比較認同的說法是,醫療糾紛分為兩種,其中,30%的糾紛涉及醫療事故,即醫院存在過錯,需要承擔醫療責任;而70%的糾紛則是醫生完全按照手術規程實施手術,但由於醫學本身的不確定因素,發生了不可避免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 東莞試點手術意外險一年多,為啥「叫好不叫座」?
    近年來,為更好地保障患者權益,不少地方在強制公立醫院購買醫療責任險的同時,如東莞等地也開始進行醫療意外險的「試水」。所謂醫療意外險其實就是手術意外險,顧名思義,買了這個險,在手術中出現了意外就可以獲得理賠。手術意外險是針對所有的手術嗎?買了這個保險,手術出現意外,是不是醫院就不用承擔責任了?手術意外險的保費是不是特別高?
  • 手術發生意外併發症可獲賠 寧波試點全省首例醫療意外險
    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醫務部主任陳良說,正如心臟內科手術,有數種併發症,輕則增加患者醫療負擔重則危及生命。為了更好的關愛患者,增強患者抵禦醫療風險的能力。今天上午,在李惠利醫院心血管內科、心臟外科3個病區推出了為手術患者量身定製的手術醫療意外險。今後在該院做心血管介入手術和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可自願選擇購買醫療意外險,發生保險中約定的醫療意外和併發症可獲賠。
  • 人民日報:如何構建良好醫患關係
    婦產醫院的醫生把冰涼的血袋放在懷裡,用體溫焐熱;醫生戴著頸託上陣做手術,一天連做6臺,只因「不想讓患者等太久」;患者家的小朋友看到醫生為了看病來不及吃午飯,「偷偷」給醫生買了一袋麵包放到辦公室……隨手翻閱近期的報導,「暖心」的新聞,在涵養良好醫患關係的同時,也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靈。曾幾何時,少數地方醫患關係緊張,牽扯著社會的神經。
  • 《心術》交織下的醫患關係,白衣天使與芸芸眾生
    《心術》是2012年開播的反映醫患關係的電視連續劇,與其他類似作品不同的是,它對於醫療從業者的工作狀態和診療日常表現較多,淡化了情感糾葛,加上當時醫患矛盾突出的實際社會環境,一時成為了現象級熱劇。 《心術》劇情主要圍繞霍思邈,美小護,以及主任劉晨曦等神經外科醫師工作展開,通過一系列病例的處理推動劇情發展,當然不可免俗的安排了幾段情感穿插其中。
  • 豫論場丨給醫師最好的禮物,是和諧的醫患關係
    翻看這份沉甸甸又亮閃閃的名單,好些名字都很熟悉,面孔卻顯得模糊,記憶的閘門紛紛敞開——  經歷過非典疫情、汶川抗震救災的52歲疾控「老戰士」馮石獻,庚子之春又主動請纓支援湖北;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楊超,面對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病人,他用醫術和真情「焐熱乎」他們;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醫生張建宏很特別,他在疫區為患者提供心理幹預、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用愛堅守、用心抗「疫」……今年「中國醫師節
  • 手術、醫患關係、情感,這部港劇《on call 36小時》全講清楚了
    然後接下來就是專科主治醫生了,主要負責查房、手術主刀等工作,就是一建的上級莊醫生。最後就是顧問醫生,最高級別的醫生。也就是第二部裡車車的爸爸林爺。嚴守細節線,請在職顧問醫生做劇情顧問《on call 36小時》做為一部醫療劇,其中的手術、治療過程當然必不可少。作為醫療劇,不可能真的像生活中做手術那樣專業。但劇組還是儘可能的高還原了手術過程,避免出現太多的醫學常識錯誤,為此該劇專門請了在職的顧問醫生做劇情顧問,只為給觀眾呈現更加專業的醫療常識。雖然每次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動畫配圖讓人有點出戲。
  • 手術前,醫生讓我買一份保險……
    無獨有偶,另一個朋友母親手術,醫生也推薦了類似的保險。貓妹問了一下在醫院的朋友,說現在術前談話,醫生基本上都會推薦家屬買保險。給馬上要手術的病人買保險?這操作有點666……常看公號文章的貓友都知道,保險公司,最忌諱就是「帶病投保」。如今,保險直接賣給就要進手術室的病人,這又是什麼鬼?其實,這類保險還真是專門給病人設計的,叫做醫療意外險。
  • 《回首又見他》由此劇看如今醫患關係
    當下,醫患關係緊張是不爭的事實,翻翻最近的關於此類的新聞報導,諸如「死者家屬在醫院大堂擺靈堂」「醫生被強迫下跪」「醫生被患者追打」等層出不窮的字眼,不得不想,醫患之間的關係,是否已經等級分化了呢?來說說劇本身,司馬和石川,其實就代表著兩種不同執業理念的醫生。司馬,與現在的莆田系醫生有著很大的相同點,那就是都愛財,但前者醫術卓越,而後者是一群庸醫只為了賺錢。
  • 「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召開
    ,共有3885名醫學專業學生、教師、醫護人員、管理工作者、學生家長、醫患關係及醫學生成長相關研究人員等註冊與會。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部主任顏虹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建設和諧醫患關係,關係著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保障。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學工作者,其認知水平、態度、覺悟及使命擔當,關係著和諧醫患關係建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這部韓劇,讓我看到了最美好的醫患關係
    病人不用付費,醫生沒有KPI,醫患關係美好起來。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醫療秩序重新恢復,醫患關係會否回到疫情前那般緊張?如果你對工作感到疲倦和失望,抽空看看這部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或許,它能讓你重拾學醫的初心。作為《機智的監獄生活》系列劇,該劇由「請回答」系列的導演操刀。
  • 《人間世》大結局,讓中國人在這個夏天重新認識醫患關係!
    中國近幾年醫患關係緊張,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有人說,它最大的意義是可以幫助重建醫患信任。信任不是一天可以建立起來的,能夠讓中國人重新認識醫患關係,看到醫療現實,它已經成功了。上周末,這部以真實觸動人心的紀錄片《人間世》已經大結局,讓我們再次回顧下每一集帶給我們的震撼和感動。
  • 名醫主刀推手術責任險按次投保 最高保額100萬
    在此背景下,名醫主刀推出國內首款保障醫生執業的手術責任險。該手術責任險是專門為醫生院外手術量身打造的醫責險,有力地填補了醫師個人醫責險的市場空白。既順應歷史潮流,也解決外科醫生長期以來,院外手術投保無門的現實問題。「名醫主刀」醫責險的問世,在防範化解醫療糾紛、減輕政府維穩壓力、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