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男生摸了一下女生的手,這個女生會「啊」的一聲,然後罵一聲「流氓」。如果是有點文化的,會再加一句「男女授受不親」,然後再加一句「臭流氓」。
這就是說,你隨隨便便摸女生手是不對的。男女有別,要保持適當距離。距離產生合適,否則就是耍流氓、輕浮。
這兒說到一句古話:「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說男女之間不能親手遞東西。
話說齊國有個辨識士,叫淳于髡。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嫂嫂掉河裡,小叔子能不能親手去拉?孟子說,當然要拉啊,不拉那就豺狼不如了。淳于髡說,你不是說男女之間不親手遞東西,拉不得親手接觸,那是禮的規定嗎?孟子說,那是禮的規定沒錯,用手去拉河裡的嫂嫂也是禮,要學會通權達變。
《史記》裡記載,淳于髡「滑稽多變,數使諸侯,未嘗屈辱。」說話幽默,還擅長辯論,好幾次去往諸侯國辯討,也沒受到一點兒屈辱,不過據說此人「矮挫粗」,濃縮的精華。可見這人也是有著三寸不爛之舌,出語不凡,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套路重重,刀光劍影,直殺要害。
以現在眼光來看,如果讓淳于髡做外交部長,那絕對可以稱雄於政界,打敗天下無敵手。不過孟子的「亞聖」也不是白叫的。只是略施技能,以權釋禮,出人意料又合於情理回答了對手的詰難。這是真正的高手。
整個故事中,最凸顯的就是通權達變。
孟子的「禮」,說的不是墨守陳規,講究原則性和靈活性,一切要根據情況去變動。沒有說定下什麼就是什麼。出於正常的仁愛道德,男女之間是可以有肌膚之親的。當然對於心裡打小99,居心叵測者,那是絕不允許有授受之親的。
如此說來,孟老同志是最早的女權維護者之一了。他很早就為女同志的切身利益做出了考慮。知道人逃不出「性,色也」的牢籠,必須早立下規矩來制止。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一點:男人的好壞不分古今。即使在孟子生活的那個年代,不守規矩,趁機揩油女生的男同志也是大量存在的。想想看,孟子絕不一個直男,不然也不會這麼心細,一定是一個善解人意,正正經經的好男人。用「禮」成就了天下的規矩,也成就了自己的智者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