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平臺,未經授權許可禁止轉載
焦三爺也好,遊天鳴也是,不同人物表現著不同的精神形態,也代表著我們不同類人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的看法。現實世界堅硬冰冷,但人心,卻擁有無盡的魄力和溫暖一切的力量。泱泱大國如此,數千載文明文化傳承,這我們的根,可別真的爛了。
從有限的電影幀中,焦三爺等人物的服裝顏色改變無疑是一個精神形態的展現和變化。《百鳥朝鳳》,「天鳴」一直以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表現著自身的精神形態,不僅再現了傳統文化及價值在現代人心浮躁的市場經濟社會的尷尬處境,也從中不斷摸索著中國影視的出路。本文從人物服裝顏色變化出發分析人物性格,以顏色表性格,正如嗩吶借寓中國傳統文化。
相比於《閃光少女》全劇組下跪互攬責任求票房而言,方勵為已故老藝術家吳天明導演的《百鳥朝鳳》下跪顯得更為沉重。「在文藝片普遍遭受市場經濟規律碾壓的現實困境下,『跪』與『吶喊』也許是以方勵為代表的電影人為拯救他們心中的高水平電影所能採取的唯一方式吧。」這一跪並非僅僅是對現實下跪,更是對「百鳥朝鳳」所代表的這一傳統文化逝去的痛惜。
黃土地上不能沒有嗩吶,正如人必須不忘初心。吳老先生在片中提出「不忘初心」,借用人物之口不僅是對自己提出的要求、為了信念的堅守,更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對世人對世間深切的呼喚:做啥也別忘了咱這片黃土上的「根」。
《百鳥朝鳳》改編自肖江虹同名小說《百鳥朝鳳》,由第四代導演吳天明親自操刀。「做為一個文化意象,百鳥朝鳳是百鳥禮讚鳳凰,具有萬流歸宗的文化象徵。更進一層,它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深味。」從電影《百鳥朝鳳》的內容看,表層是寫嗩吶、嗩吶的傳承,但從深層來看,表現的是中華民族對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應持有的正確態度。而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人物焦三爺、遊天鳴等都有著各自鮮明的人物性格和不同的精神形態。電影側重於描寫《百鳥朝鳳》這一民間藝術,則使人物更多的使用道具:服裝等表現。人物服裝顏色的變化很大程度上表現了精神形態的變化。
「第四代導演具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精神,偏向農村題材,喜歡文學改編,追求詩化般影像,透露出感傷和憂鬱的風格。最突出的莫過於塑造『人』,經歷過文革中人性最壓抑時代的第四代導演,創作題材和類型探討人性,獨樹一幟。「吳天明作為第四代導演的一份子,注重電影的紀實和社會的現實意義。」「由於社會時代背景和導演個人經歷不同,第四代導演在模仿中創造,用小人物顯現社會縮影、孩童視野講述故事等等。」
一、焦三變為焦三爺
剛出場時,焦三爺穿著白背心和深棕色外套,代表著複雜的雙重性格,裡面的白色是對嗩吶的一片赤子之心,而外面則是對人世的看穿和被生活的摧殘與無奈。在教天鳴和藍玉吹嗩吶的鏡頭中,焦三爺的出現鏡頭裡都是身著一件白色馬甲背心,表現焦三爺這一人物在精神上對於嗩吶「吹到骨頭縫子裡的熱愛」和他對於嗩吶的在生活中的從一而終。以焦三爺的穿著可以看出人物對於嗩吶的尊重。在收藍玉為徒時的場景中,焦三爺仍是著白背心,這裡不止是收徒後的重燃舊愛也是對藍玉一身白衣的呼應——兩人都有著吹嗩吶的天分。
遊天鳴接任班主之位,焦家班變為遊家班後,焦三爺的服裝開始基本以酒紅色為主充斥影片後半部分。以紅色接近酒紅人物服裝,一是為表現焦三爺看破人世間事後的隱忍和生活壓力的過大,二是表現焦三爺失去所即嗩吶後或可能嗩吶傳承難以維持在後關於精神上的壓抑、苦悶。遊天鳴出師之後第一次回來看焦三爺,焦三喝醉吹嗩吶時一身紅,喝醉酒的焦三手舞足蹈,暖色調襯託出人物內心的熱情和美好。「而在葬禮上的焦三爺一身白色馬甲背心,一首《百鳥朝鳳》悲壯深沉,像唱給自己的一首輓歌,沒有悲傷只有決絕。閉上眼的一瞬間,世界靜止,冷色調襯託人物內心悽婉和蒼涼。」春華秋實,優勝劣汰時代遺落的卻是珍貴的民俗文化。」
二、遊天鳴也是天明
開頭遊天鳴往水莊拜師著一身深藍,便將農村孩子的老實善良沉悶的性格躍於屏幕之上,同時也表現了穩重樸實的人物精神形態。天鳴服裝顏色的變化在影片中佔很大比例。
被焦三收徒後穿的白衣,表現對初學嗩吶的一無所知和憨厚淳樸,就像是傳統技術的彷徨者。到第一次看見過嗩吶時改穿的黃色代表著天鳴性格在學藝時的變化由沉悶轉為稍微活潑。而黃色則是人精神形態的一個大變化,寓意天鳴對嗩吶由最初的被父所逼到了後來勤學苦練中的逐漸愛上。代表人精神壓抑沮喪的酒紅色則被運用在遊天鳴眼睜睜看著藍玉跟著焦家班多次外出後的過程中。藍白格雙層結構的衣服在片中出現兩到三次,表現天鳴複雜人格的開始形成,對於世事開始有著自己的看法。
影片結尾,遊天鳴獨自一人站在墓前吹奏,穿著一身衣服即白背心加紅腰帶表現出來對嗩吶的執著以及深入骨髓的愛,「這愛多少也摻雜著些許命運被綁定的無奈和對脫離綁定的彷徨.」
三、藍玉也為玉
「影片整體內容上,無論是少年藍玉還是長大的藍玉,都保有小人物的真善美。」藍玉初拜師時的一件白衣,表現的是他善良的本心和樸實憨厚的精神形態,到後來學藝時藍玉穿的紅背心,既是小孩子天性活潑的表現,也是對於熱愛嗩吶精神形態的外在表露。再由深藍到紅色到接近薄荷綠的淡藍色衣服到天藍,都說明不偏斜的性格心理發展。「從導演給角色的名字看,藍田玉本是陝西一帶的一種玉,稀少名貴。李商隱『藍田玉暖玉生煙』,也暗指這一層含義,雖然已經盡力的展示自己的才華,但還是淪落於俗人之手,充滿無奈與悲哀。」
這也就是藍玉形象鮮明,性格及精神形態發展真實的原因。長大後的藍玉與天鳴相見時的酒紅色上衣,也說明藍玉在時間下性格由追求「自由意志」的反抗變「懷才不遇」的悲劇,性格開始圓滑溫和,精神形態也開始由正義美好轉為抑鬱苦悶。
「從影片開始到結尾,情節的發展平緩而真實,還原人之性。藍玉長大以後,吳天明導演並沒有讓他站在遊天鳴的對立面。而是順應人物聰明、玩世不恭的性格發展,和遊天鳴的妹妹私奔,走進大城市開始古建築修復的工作,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另一種繼承。
「最後的最後,遊天鳴還是沒能集齊遊家班的師兄弟們。他孤獨地在師父的墳前吹了一《百鳥朝鳳》。師父悽涼的背影一如沒落的嗩吶一樣漸行漸遠,師父對於嗩吶的固執堅持讓人心酸又無奈。新生事物的誕生與興起,伴隨的必然是傳統事物」焦三爺的背影留給人想像的空間,關於傳承問題沒有給出明確答案。「『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塑造社會價值,從拉康的結構語言學的角度,重新解讀精神分析理論,這樣沒有明確的答案反而是最真實的答案。有人說,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品行。而遊天鳴淳厚善良的品行正是他能被焦三收入師門並最終接任班主的一大重要原因。也有人說,隨著時代的更替,原本傳統的手藝也已經開始被現實票子羈絆,淪為了影像遺產的討飯工具。文化自信的提出無疑是看到了現如今國人對於文化自信的不斷缺失,在缺乏傳統文化生根發芽的中國土壤,所有的「天鳴」,所有的國人們也該是時候看到消逝的傳統文化和那些傳統事物。
影片《百鳥朝鳳》具有多重主題及其文化內涵,通過人物關係互文、人物服裝顏色的變化從「我」遊天鳴第一人稱,與導演吳天明之間形成一種內在關聯。鄉土中國的文化顯影是「吹到骨頭縫裡的焦三爺的一根小小的嗩吶」,「聯繫中國傳統文化與陝北鄉間社會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更承載著移風易俗、化民成俗的文化整合功能。」從有限的電影幀中,焦三爺等人物的服裝顏色改變無疑是一個精神形態的展現和變化。《百鳥朝鳳》,「天鳴」一直以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表現著自身的精神形態,不僅再現了傳統文化及價值在現代人心浮躁的市場經濟社會的尷尬處境,也從中不斷摸索著中國影視的出路。
我們該反思該反問,新生事物的誕生與興起是否伴隨的必須是傳統事物的沒落,那些優秀「百鳥朝鳳」們是否真的該消逝,又或者真的只是缺少了國內傳統文化生根發芽的土壤。焦三爺也好,遊天鳴也是,不同人物表現著不同的精神形態,也代表著我們不同類人對於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的看法。現實世界堅硬冰冷,但人心,卻擁有無盡的魄力和溫暖一切的力量。泱泱大國如此,數千載文明文化傳承,這我們的根,可別真的爛了。
文案:飛貓魚電影
編輯: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