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米飯,一片泡菜!
一片烤肉,一片泡菜!
一片打糕,一片泡菜!
一塊烤魚,一片泡菜!
一坨冷麵,一片泡菜!
一塊烤饃,一片泡菜……
韓式泡菜是可以搭配一切的萬能菜,為什麼會如此呢?
一款食物能傳承有序,進而突破疆域發售到世界各地,除了本地的人們攜帶送友,一定有自己的走紅的秘籍。
朝鮮泡菜在本地製作的方法十分靈活且多變,春夏秋冬隨著溫度不同鹹度不同配料也不同,而且各家各戶的主婦都有自己的私存的拿手秘方,甚至有祖輩存留的滷汁。
泡菜,堪稱韓國「第一菜」,韓國人每日三餐都離不了它。就是這麼一個毫不起眼的傳統佐餐食品,卻能被韓國人做成一個大產業,並且雄心勃勃地走進了國際市場。
韓國的泡菜文化裡,有著深厚的中國儒家文化痕跡。在中國的《詩經》裡,出現了「菹」字,它在中國的字典裡被解釋為酸菜,正是這種醃製的酸菜傳入了韓國。據《三國史記》記載,神文王於683年娶王妃時下令準備的聘禮中就包括醬油、大醬、醬汁類等食品,說明發酵食品在當時已非常普及。泡菜類早已從3000年前開始在中國以(菹)為名出現,經過統一新羅時代、高麗時代,其泡菜的製作方法不斷改變。在當時泡菜有可能是以蘿蔔為主原料的泡蘿蔔、鹹菜、醬菜為主。
韓國的泡菜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三國時代由中國傳入,主要用蕨菜、竹筍、沙參、茄子、黃瓜、蘿蔔加上鹽、米粥、醋、酒糟、醬等醃製。
到了高麗時代,蔬菜的種植技術提高,泡菜中加入了韮菜、水芹菜、竹筍等新鮮的蔬菜,並且出現了用鹽水醃製後同湯一起食用的泡菜湯。
到了朝鮮時代,泡菜的製作方法開始豐富,原料也更加多樣,由於韓國三面臨海,水產品充足,開始在泡菜中加入各種魚、蝦、蟹等海產品,到朝鮮時代末期,由於大量種植,白菜成為了比蘿蔔、黃瓜和茄子更常用的主要原料。
此時傳進來的辣椒使泡菜的製作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
因為辣椒可以去除魚類製作泡菜時產生的腥味,並讓色彩鮮豔,看起來就讓人有食慾,所以它被認為是絕佳的泡菜調味品,從而取代了中國傳來的用鹽醃製的傳統方法。
本篇推薦的泡菜是由白菜、辣椒粉、白糖、食鹽、鮮蒜、生薑、洋蔥、蘋果、蝦醬、魚露等發酵製作而成,泡菜為冬季款,甜口微辣,甜辣味和白菜的鮮味美妙融合,可以說是吃一口想兩口的一款小泡菜,沒有味精、味素類冒充鮮味,完全是蔬菜和發酵過程透出的鮮美滋味。
泡菜的好吃與否,源於恰當的發酵和調味融合,冬季製作的泡菜適量減鹽,夏季製作的泡菜為了不過度發酵則會適量加鹽,因此寒冷天氣吃到的泡菜更偏甜一些,越是酷熱泡菜越是偏鹹辣的味道。
聯合國衛生署在制定十大垃圾食品的時候,將「醃製食品」也列入了垃圾食品的行列,並尤其提到了原生於中國的鹹菜。但是同為醃製食品的韓國泡菜,卻得到了美國權威健康雜誌《健康》的推薦,和橄欖油、酸奶、小扁豆、大豆一起躋身世界五大健康食品的行列。《健康》專家在評定泡菜的過程中,得出了「泡菜含豐富維他命A、B及C,又有許多有益健康的乳酸菌,有助消化,是纖維素豐富的低脂肪減肥食品」的結論。
這裡總結一些吃韓國泡菜對我們身體的小功效:
1. 泡菜隨著發酵的過程能夠產生抗菌作用。隨著發酵的成熟產生的酸味的乳酸菌,不僅使泡菜更具美味,還能抑制腸內的其它菌,防止不正常的發酵,抑制病菌。
2. 泡菜還能預防過分攝取肉類或酸性食品時,因血液的酸性化導致的酸中毒。在泡菜中使用的主材料均含有許多水分。因此,營養素的成分顯得比較少,但乳酸菌具有抑制腸內有害菌的繁殖,淨化腸胃的作用。
3. 泡菜還有助於成人病的預防,對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消化系統癌症的預防也有效果。
4. 泡菜類因蔬菜類的液汁和食鹽等的複合作而有淨化胃腸的作用。泡菜促進胃腸內的蛋白質分解、胃蛋白的分泌,並使腸內微生物的分布趨於正常化。
醃製成熟的泡菜每克含有一億個左右的乳酸菌,最高能達到相同重量乳酸的四倍。乳酸菌不僅對腸道有好處,還能給泡菜帶來抗菌性。
泡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鈣、磷、鐵等無機物,而且其中的纖維質也能夠幫助食物和消化酶很好地融合,增進消化和吸收,對預防便秘和大腸癌有良好功效。
在韓國的許多傳統家庭中,一壇泡菜的原味滷汁甚至可以傳承九代人:曾祖母傳給祖母,祖母傳給母親,再由母親傳給兒媳,然後接著往下傳……所以,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用母愛醃製出的親情」,歲月愈久,味道愈濃,以至於韓國人把泡菜的好味道稱之為「媽媽的味道」。也許正是出自對母親的摯愛和感激之情,韓國人才把泡菜稱作「孝子產品」。
面對韓國泡菜的發展歷史,我國的醃製發展工藝和市場開拓方式都應借鑑其經驗。
今冬飯桌上的必備小菜,食指大動哦!
「文字採納了周才靜編寫的關於韓國泡菜的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