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尤裡·貝科夫
編劇: 尤裡·貝科夫
主演: 阿爾焦姆·貝斯特羅夫 / 娜塔莉亞·蘇爾科娃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上映日期: 2014-08-09(洛迦諾電影節) / 2014-12-11(俄羅斯)
片長: 116分鐘
豆瓣評分:8.4
很少在國內影院看到俄國電影,也很少在網絡上看到關於俄國電影的消息。相比起鄰國日、韓而言,俄羅斯文化在國內的影響小了很多。
但其在電影早期的發展階段,蘇聯電影絕對是一座豐碑,尤以蒙太奇學派為代表。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電影的發展也深受到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美學的影響。
《危樓愚夫》,我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感覺這應該是一部戲劇性極強的作品。很意外的是這部電影走的卻是寫實的風格,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長鏡頭。
第一個是男主角從公交車站走到市長開聚會的房子。
電影裡用了一個很長的男主角全景側面的跟鏡頭。
按照大多數電影剪輯的習慣,往往會省略這樣從一個目的地奔波到另一個目的地中間的過程。這樣的剪輯方式可以讓電影的內容變得更加集中和飽滿。
但這部電影卻保留了這個過程,在冷清嚴寒的夜裡,黑黢黢的街道上沒有一個人。在冷色調的畫面中,穿著紅色棉襖的男主角是唯一鮮活的存在。他大步往前走著,沒有猶豫異常堅定。配著俄語男低音的歌曲,整個電影的質感就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第二個是女市長和他的贊助者的一段對話。
這段對話在電影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更讓我興奮的是對話結束之後。女市長回頭,看到了一個在下雪的夜裡睡在長椅上的人。她靜靜看了他一眼,又回過頭一言不發走回了車裡。這個睡在長椅上的人讓這個鏡頭極富戲劇性,而長鏡頭很好地保留了女市長看到後最真實的反應。
這就是長鏡頭的魅力,它真實流暢,可以很好地讓觀眾的情感得以積澱然後爆發。
之前看到過一些評論,說韓國電影擅長自黑。這部俄國電影似乎是像觀眾展現了什麼是自黑的最高級別。但說起來,自黑在某種程度上不也是一種自省嗎?而自省往往是因為還懷有希望和愛意吧。
電影中,男主角被危樓裡的愚夫毆打致死,但現實裡理想主義者依然在無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