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議論文。
郎朗的父親在《我和郎朗30年》這本書中,講述了郎朗從一個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長為超一流的鋼琴家的故事,介紹了培養郎朗成功的秘訣,其中一條是:讓孩子成長得快一些、更快一些。這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
家長甲說:我覺得非常有道理。培養孩子確實要儘早、趕快,要儘可能地早學、多學。
家長乙說:我不太同意這種觀點。培養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勢必會伴隨嚴苛的訓練,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說,像郎朗這樣成功的又有幾個?
家長丙說:是啊,梁啓超先生說過,學習不必求猛進,像罐頭塞得太多太急,不見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個個都很傑出。
家長甲說:可是時代不一樣了啊!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②標題自擬,文體特徵明顯(觀點鮮明,論據充分,結構完整);③書寫規範工整,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例文:
不要按下成長的加速鍵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似乎成了當下中國家長公認的真理。於是中國孩子早早地背上小書包,周末被課外補習班塞滿。而家長們則天真地認為讓孩子儘可能地早學、多學,將來便可成人中龍鳳。培養孩子似乎像看電影,按下快進鍵,便可以越過成長的點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中國家長為何要讓孩子成長得快些?無外乎日愈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深植於現代人心中急功近利的心態。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各行業的成熟讓人才不再稀缺,大學本科畢業找不到工作讓父母們心生焦慮,把孩子送進輔導班,花了輔導費似乎能買一份心安。再者從牙牙學語的孩童到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這十八年的光陰有些父母等不及,他們渴望兒女有出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培養孩子,又怎能是一件急於求成的事?
或許人生最令人回味的莫過於那對於世界一知半解卻又充滿好奇的孩提時光。然而,一旦成長被按下了加速鍵,孩子便沒有時間留意春天的花開,夏天的蟬鳴,秋天清晨的露水以及冬日漫天的雪花。也許你會說長大後會有足夠的時間,但那時或許你「傑出」的孩子已經失去了發現美的能力,忘記生命中充滿了美好。失去了這份心境,再多的成就也難彌補內心的空洞。現代人已經失去了故鄉,又怎能再失去孩提與小夥伴追逐嬉戲的記憶?
同時,快速成長並不意味著優秀。朗朗固然成功了,一些他快速成長中遺失的快樂也許被他的成功所彌補,但是還有多少個沒日沒夜練著鋼琴的孩子失去了童年也不曾為世界演奏,他們下了那麼大的賭注卻輸得一場空。快速的成長還意味著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缺失,曾有這樣的尷尬,當老師問道「月亮像什麼」時,所有人回答 「像小小的船」,只因兒時背過的那篇課文。有人曾驚訝德國小學花一個月的時間學中國不到一周的知識,卻不知他們讓孩子去享受探索知識的快樂,形成對知識的渴求。這也是為何中國填鴨式教育下各領域高學識人才眾多,卻很少有人能有所突破,然而是那樣的突破者真正引領著人類進步。
有些被按下成長加速鍵的孩子已成人,有些還在飛速「成長」,但那不是真正的成長。如果你正為人父母,如果你也按下了成長的加速鍵,那麼請調回正常速度,當下春色正好,何不帶你的孩子流連於鳥語花香?
結構思路:議論文的結構較為常見的是並列式、層進式和對比式。此題可採用並列式的結構行文,首先通過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觀點;然後採用並列的方式進行論述,並列式注意分論點的提取,如此題可圍繞「不要按下成長的加速鍵」這一中心論點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角度論述;最後回扣論點總結全文。安排結果時刻意凸顯一下標題、開頭、結尾的照應關係。
本次作文側重學生思維的考查。材料以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父親談如何培養孩子開始,引出了觀點,郎朗的父親認為應該「讓孩子成長得快一些、更快一些」然後,引出四位家長的觀點。無論是四位家長的觀點,還是材料中朗朗父親的觀點,都是在探討如何培養孩子走向成功。
1.郎朗的父親:讓孩子成長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肯定快。
2.家長甲:培養孩子確實要儘早、趕快,要儘可能地早學、多學——肯定快,從小開發孩子的興趣、天賦。
3.家長乙:培養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勢必會伴隨嚴苛的訓練,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說,像郎朗這樣成功的又有幾人——否定「快」,認為「快」中的「嚴苛訓練」,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郎朗的成功是個例,不具有普遍性。
4.家長丙:是啊,梁啓超先生說過,學習不必求猛進,像裝罐頭塞得太多太急,不見得會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個個都很傑出——以「梁啓超」為例,否定「快」。
5.家長甲說:可是時代不一樣了啊——認為梁啓超的理念「過時」了,不足信。
分析材料會發現,朗朗的父親,強調的是,竭盡個人的力量,促進孩子快速成長,並且培養出了「超一流水平」郎朗,他是已經成功的例子。家長甲站在郎朗父親的一方,肯定快,從正向來說,從小開發孩子的興趣、天賦,避免孩子錯過「成才」的機會;從負面影響來說,朗朗的例子為個例,盲目的強迫,是否會讓孩子快樂?甚至違背孩子的興趣,壓迫孩子的童年,以「嚴苛訓練」磨滅童真。家長乙反對的是「求快」「嚴苛訓練」,是從孩子的身心健康入手,是值得肯定的。而家長丙與乙一樣,反對的是「猛進」。二人主張的並非是「慢」,而是從孩子的身心健康入手,順應孩子的規律。在作文中學生應拋棄採取單一論證的方法單,應辨證的看待。單一論證其實是一種考試思維的躲避,忽視對論題的辯駁。
【立意】
1.欲速則不達;
2.贏在起跑線上;
3.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素材】
1.一段段鏗鏘有力的節奏、行雲流水的指法,背後有多少揮汗如雨、枯燥機械的練習。感人的樂曲、宏偉的作品、偉大的靈魂,往往都需要經歷最為痛苦的歷練。當我在聆聽和閱讀的時候,可否思考過背後偉大人物成長的歷程,並在作品之外對人生產生更深刻的反思呢。
2.朗朗父親的教育讓我深受啟發,父親如山,嚴教如愛。朗朗成功的經歷讓人感嘆勤奮的力量和家教的嚴格。然而,我們也不得不反思,80年代中國第一批鋼琴熱,為何只出現了朗朗一人,難道就沒有第二人歷經了如何巨大的磨練嗎。我們也不得不反思,是否朗朗的成功可以被複製和值得被複製。教育的目的、意義,是否只能靠不斷地提前、加快、從嚴來實現。
3.嚴父之形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形式,似乎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裡已經成為了家教的榜樣。不斷地加快和趕早,是否符合教育的規律和受教育者的現狀呢。我想,一味求快求早不會是真正科學的做法,而只是一些家庭和家長的一廂情願。而為孩子選擇的理想,又是否真正符合社會未來的需要、孩子的興趣志向,則完全是一種猜測。
4.王安石筆下的仲永可算是中國啟蒙教育成功的典範了,但沒有後期持續的努力和真正治學的精神,早慧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我們今天的英語教育已經不斷地儘早、趕快了,從小學提前到初中,再到幼兒園甚至到胎教,但我們今天還沒能產生梁實秋、林語堂這樣英語語言大師。今天,我們有讓美國都感嘆的紮實的基礎教育,我們的學生已經提前掌握了很多知識和技能,但為什麼我們卻沒有對應地產生更多影響人類的成就呢?
寫作指導:擬寫分論點
寫作訓練:最難忍受的孤獨莫過於缺少真正的友誼
文言文閱讀訓練:天下奇才諸葛亮
記敘文寫作訓練:秋天的思念
寫作訓練:無規矩不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