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城已完成241間村級衛生站建設

2020-12-27 廣州日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加強村級衛生站標準化建設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具體舉措。2020年增城區不斷加快推動村級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工作,在農村推廣實施「一元錢」看病制度。截至2020年11月25日,增城區已完成241間村級衛生站的標準化建設。

增城區永寧街崗豐村衛生站為例,永寧街將村衛生站納入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計劃今年底通過新建、改建和擴建等形式完成轄區內9個行政村的衛生站標準化建設,並無償移交給永寧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由永寧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衛生站實施鎮村一體化管理。

增城區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大力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補齊基層醫療衛生短板、優化資源配置,深入推進城鄉、區域醫療衛生均衡發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徐靜 通訊員 李志勇、袁展鵬、張雅玲、陳劍婷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 通訊員 增城區融媒體中心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徐靜、高鶴濤 通訊員 李志勇、袁展鵬、張雅玲、陳劍婷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黛伊

相關焦點

  • 黃玲: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 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除了日常工作,黃玲和同事們也會定期開展醫療扶貧,推動健康知識進校園、進企業,「2020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要讓基層醫療造福更多人,提升百姓健康意識,幫助構建與自貿港建設要求相匹配的公共衛生環境。」
  • 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平 助力鄉村「醫療振興」
    農村牧區的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直接關係到廣大農牧民朋友的身體健康及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十三五期間,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不斷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助力鄉村「醫療振興」。
  • 衛生健康委舉行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技術水平雙提升發布會(第二場)
    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一方面不斷的縮小區域間醫療技術能力和專科水平的差距,而更重要的是要建設和培育醫療技術的高地以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所以通過一手抓醫療質量管理,一手抓專科能力建設在政府主導、行業推動,特別是醫務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顯著提升,不僅僅惠及了國民的健康,而且也得到了國際的廣泛認可與讚揚。
  • 山東:推動村級動物防疫員管理制度改革 有效夯實基層動物防疫體系...
    近年來,山東省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推動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村級防疫員管理制度改革,摸索出一套較為成熟的改革舉措,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夯實了該省的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基礎,為該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現將山東省的做法進行摘編,供各地在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中參考。
  • 唐燁:深入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零陵區委書記唐燁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以全市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入推進零陵區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零陵區社會基層治理提質升級,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零陵。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唐會國,副區長、公安局長王小會出席會議。當天下午,唐燁一行察看了七裡店街道七裡店社區、靈峰村,菱角塘鎮永連村。
  • 李長萍帶隊視察聊城東昌府區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
    李長萍一行認真察看並了解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設施配備、醫療費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醫護人員隊伍建設、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建設等情況。在沙鎮鎮中心衛生院,李長萍一行聽取並參觀了院區環境布局、業務開展、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情況,以及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等情況。先後參觀了婦產科、檢驗科、耳鼻喉科、口腔科、CT室、數位化接種門診、醫療康復一體化病房及ICU手術室。在耳鼻喉科,李長萍親切慰問了坐診大夫,詢問其工作及生活情況;在病房,李長萍對住院患者表示慰問,詳細詢問了其住院情況,囑其安心養病並祝其早日出院。
  • 3D列印技術全國領先,助力基層提升服務能力
    術前計算機模擬復位,小切口手術順利完成。10天後,成阿姨痊癒出院。「3D列印技術是實現精準醫療的一個途徑,以後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骨科各領域。」南醫三院院長蔡道章表示,對3D列印臨床應用的研究和探索,是南醫三院堅持自主創新凸顯的特色優勢之一。
  • 提升綜合醫療能力 太倉瀏河鎮新塘醫療服務中心項目開工
    蘇報訊(駐太倉首席記者 顧志敏 通訊員 闞亞方)日前,瀏河鎮新塘醫療服務中心項目工程開工建設。該項目是今年太倉市政府實事工程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工程的內容之一,計劃2021年8月份完成主體結構並開始裝修,2022年底基本完成,2023年投入使用。新塘緊鄰婁江新城,高鐵太倉站就坐落於新塘張橋轄區。
  • 林澄委員:加強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本報訊(記者 王惠兵 吳靜怡 汪凱)當前,福建省區域緊密型醫療共同體建設是新一輪基層醫改的大膽嘗試,具有重構醫療服務體系的作用。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州市醫療保障局局長林澄指出,如區域醫共體建設發展不平衡、醫共體管理體制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縣級中醫院在區域醫共體內優勢作用未彰顯等等。
  •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甘肅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遠程培訓...
    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甘肅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遠程培訓系統建設項目中標公告 受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委託,中招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甘肅分公司對甘肅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遠程培訓系統建設項目實施政府採購
  • 民生智庫 | 從老舊小區改造,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今年國家提出重點改造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區,完善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環境,提升社區養老、託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基礎類和完善類的改造建設項目,是廣大居民對社區的基本要求,而提升類項目建設是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對提升類涉及的部分內容政府亦早有明確要求,下面從養老、託育、醫療三方面來談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提升。01
  • 增城| 全區13個街鎮均要建設頤康中心
    今年以來,增城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新路子,打造一個在「家門口」的多元化養老服務平臺。增城規劃今年年底前,在各鎮街至少完成建設一個高標準的頤康中心。截至目前全區13個街鎮頤康中心均已開工建設,其中新塘鎮、荔城街、石灘鎮、正果鎮4個鎮街頤康中心已建成,其餘鎮街正在建設中。
  • 助力健康江門建設,讓百姓享受更便捷、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圖源:圖蟲創意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目前,蓬江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全部完成中醫館建設並對外開放。在各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內部,中醫藥文化元素隨處可見。陳萬雄表示,為進一步提升臺山市基層中醫藥技術和服務能力,由該局統籌,指定臺山市中醫院為「臺山市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骨幹培訓班」承辦機構,每年定期組織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骨幹和鄉醫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班,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至少能夠開展6項或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
  • 深化交流合作 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威海市衛健委、威海市各基層精神衛生機構相關領導,威海市立第三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行政職能科室人員及部分醫護人員參加了儀式。威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唐承在致辭中表示,多年來,市精神衛生中心充分發揮公益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為百姓提供優質、高效、安全、滿意的醫療服務為己任,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
  • 為基層醫護提薪,廣東出實招!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第1689號代表建議會辦意見的函公開。省人社廳就蘇全喜等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提升鄉村醫療服務能力的建議》,經研究後,提出了會辦意見。實行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傾斜,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突破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調控水平,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核定總量。允許自主調整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佔比,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幹和貢獻突出的醫務人員傾斜。允許對符合規定的高層次人才或急需緊缺人才單列申報績效工資。
  • ...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全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加快推進村級民生協理員、兒童福利主任配備全覆蓋,依託基層社工站指導,精細開展關愛服務。三是大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有效度。在加快「三社聯動」的同時,推動全省所有村(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健全「小激勵」「微協商」等機制,有力激發了基層社會活力。
  • 雲南財政瞄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 著力提升鄉鎮財政公共服務能力
    近日,雲南省財政廳制定印發《關於提升鄉鎮財政公共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全面加強新形勢下鄉鎮財政管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實施意見》瞄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從健全職能職責、完善財政管理體制、規範預算管理、強化資金監管、規範財務會計管理、加強資產管理、增強隊伍履職能力、強化內部基礎管理、改善公共服務環境等九個方面,明確目標要求,制定改革舉措。
  • 布局基層醫療,賽諾菲發出地表最強音
    數據二:我國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佔全國總死亡人數的87% 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佔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水平。 兩組數據提示,我國縣域醫療佔據絕對的患者群優勢,是防治慢病的主戰場,但與天然優勢不匹配的是,基層醫療機構在醫院管理、醫務人員診療水平和患者疾病管理方面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這也是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的問題所在。
  • 【牢記總書記囑託】口腔醫院:對口支援幫扶基層醫院提升口腔醫療...
    本著「派出一支隊伍,培養一批人才,服務一方群眾」的原則,醫院以加強學科建設,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為核心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採取分期、分批、定期輪換的辦法,保證派駐人數和連續工作時間,截至目前共派出管理人員、醫師、護理感控、醫技等
  • 2020年健康界峰會:姚尚龍教授—麻醉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辦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從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入手,一手抓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質量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另一手抓以提升醫療技術能力為核心的專科能力建設。而目前,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服務體系欠完善三大問題,麻醉專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那麼麻醉醫生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