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創造世界

2021-03-01 濟川快樂大閱讀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題記

太陽不知在西半球的哪個山頭升起,東方的人們早已入眠,也許唯我獨醒。

微蜷在床頭,臂彎裡是《傅雷家書》。月光甩下潔白的冰袖,思緒隨光,去出遊。

曾經,有這麼一個人。文採出眾,滿腹經綸,卻恰逢亂世;精通英語,翻譯芸芸,卻被貶為反共勢力;愛子心切,望子成龍,卻因方法不當而被認為是苛求。

他,就是傅雷。

    

輕輕地翻開《傅雷家書》略硬的書扉。心,被那樸實無華,但語重心長的文字慢慢地濡溼了。不浮誇,不華麗,不激揚,不澎湃,卻以平淡的,寧靜的,溫柔的,敘事般的姿態撞擊著我的靈魂。

    

孩子在自己左右的時候,他對他們極為嚴厲,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當他們遠離自己時,他卻以一番柔情,用紙筆向他們傾訴自己的關心、思念、懺悔和濃得化不開的愛。有些人,不善於將自己的感情準確地表達出來,他們拼命壓制著,而當忍受到極點時,卻會以偏激的形式爆發出來。傅雷就是這類人。他那嚴厲得幾乎不近人情的家教方式令傅聰和傅敏受盡了折磨。他逼著傅聰滿世界的闖蕩,毫不留情地打碎傅敏的音樂夢想。兄弟倆滿腔的不願,但是他們還是照著父親的話做了,因為他們,相信父親的遠見。

    

全書完。獨愛一句「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回到書桌前,抿一口早已涼盡的紅茶。苦後甜意四湧,不忍入眠,與月對望,世界了無聲響,一片靜謐。

    

滿天的月光作下酒菜,便不由想起自己的故事來。曾幾何時,三兩好友出遊,蹲下身來繫鞋帶,再抬頭,卻無人滯留,一一走遠;曾幾何時,為了附和別人的愛好,埋頭在網際網路裡衝浪,嘗試適應聒噪的音樂,到頭來,別人卻只甩下嘴角輕蔑的笑;曾幾何時,在別的女生眉飛色舞地八卦時,興衝衝地討論對理科難題的思路,卻一陣不耐煩:「女孩子,跟她們一樣不好嗎?來這裡湊什麼熱鬧!」說罷,便被擠出人潮。

    

「試著孤獨吧,孩子。」

    

那夜,月下,我一筆一頓,寫下了座右銘:「孤獨,創造世界。」第一次選擇了自己真正愛的莫蘭迪色膠帶,粘在牆上最明顯的位置。

今夜,月下,我已享受冷光的不近人情。簡約風的檯燈下,是紛紛試題,那屬於我的世界裡的基石,要一個人慢慢鋪,才踏實。

「不值得交往的朋友,都是你草船借來的箭,東風一吹,才見分曉。孤獨,從來都不是難以啟齒的事。」

    

回憶青蓮居士的瀟灑:「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李白眼裡,孤獨,是讀懂自我;回憶河東先生的高潔:「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眼裡,孤獨,是遵從內心;回憶濂溪先生的堅守:「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孤獨,是劍走偏鋒。

    

如此來想,方才更深一層地了解到傅雷警示兒子學會慎獨的真意。

    

世界不溫柔,性格很容易迷失其中,不成熟的心智也容易被淤泥浸染。只得告別某些同伴,尋一葉扁舟,僅容一人。在學海,踽踽獨行。

    

孤獨,創造世界。有些孤獨,雖敗猶榮。

    

享受孤獨。

    

永遠。


相關焦點

  • 水筆:世界被孤獨塞滿
    詩歌由一條名叫「黃金戰船」的紅色絲足鱸魚的孤獨入手,將冷峻的筆觸探進幽微的人性深處,從魚的孤獨寫到人的孤獨,從個體的孤獨寫到群體的孤獨,從現實的孤獨寫到歷史的孤獨,從生活的孤獨寫到藝術的孤獨,從生命的孤獨寫到萬物的孤獨,從地球的孤獨寫到宇宙的孤獨,將人類的物質存在和精神存在,置於一種消費時代的語境下,進行美學的燭照和哲學的追問,對「孤獨」這一人類共同面對的心理困境和無法掙脫的命運之網,
  • 孤獨的飛鳥與世界
    有人曾經說,世界上有一種沒有腳的鳥,它的一生只能夠一直飛翔,飛累了就睡在風中。這種鳥一輩子才會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來臨的時刻。他最終選擇像鳥一樣的落地,畢竟翅膀倦了、乏了,早已承受不了現實的無奈和孤獨。
  • 華晨宇專輯歌曲創造靈感盤點,孤獨的人擅於治癒孤獨!拿走不謝!
    華晨宇專輯歌曲創造背景盤點,孤獨的人擅於治癒孤獨!如果硬要說成長,我覺得應該說是我越來越能夠接受所有的人,接受你們,接受外界所有人給我的批評,建議。雖然我並不在意這些,但是,我在意你們,把我當作家人。---華晨宇 與其用眼睛討厭一個快男選手,不如用耳朵去傾聽一位歌者! 我一直是一個死的靈魂,只在他的音樂中復活並起舞!
  • 《海上鋼琴師》:走遍世界,也不一定心懷世界|心,卻能創造無限
    後來,煤礦工因工作意外逝世,1900從此便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孤獨一生。在船上,他展現出非凡的鋼琴天賦,無師自通,被船長收留,為客人演奏鋼琴,他的琴聲綺麗,變幻多端,一次專注的觀察,就是一段絕美樂章。後來,他在船上偶遇一名美麗女子,心生情愫,為她彈出一曲美妙樂曲,錄成碟片,卻一直沒機會送出手。
  • 小說世界——《孤獨深處》
    從《去遠方》到《孤獨深處》再到《流浪蒼穹》,從小舟到老刀再到洛盈,郝景芳在進步,在彌補這樣的缺陷,她筆下的人物也在成長,也變得更加有血有肉,以各自的方式詮釋著各自的情感。郝景芳並不孤獨,她和他們相互陪伴,見證著各自的變化。郝景芳小說中最為深刻的內涵,不是人性冷暖的體驗,也不是時代變遷的感慨,而是信仰和情感所代表的精神力量。
  • 貝多芬: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貝多芬: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2020-12-16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孤獨患者,自我拉扯是真正孤獨
    把孤獨轉化成獨處,從而提升自己經常習慣一個人獨處的人,不是孤獨患者就是懂得一直堅持自己生活態度的人,這兩者的區別我認為在於孤獨患者是與真正的生活脫節的人,他們不需要一切, 也不被一切需要。 一心扎在工作裡或者某件自己覺得有些許意義的事情裡 。不敢停下來 ,怕自己一停下來 ,就會被黑暗跟折磨包圍, 用自己一天大多數時間來思考 。
  • 孤獨患者:自我拉扯,真正孤獨
    如果你覺得孤獨,不要通過偽裝自己,到人多的地方去,那並不能真的解決你的問題。相反,你應當以一種更加鮮明、堅決的姿態,做你自己。做你想做的事,踐行你認可的價值。把孤獨轉化成獨處,從而提升自己。
  • 《反叛的魯路修R2》我將世界,摧毀,又將世界,創造
    最後一集《RE》,染血的魯魯修在娜娜莉的懷抱中為短暫而跌宕的一生拉下了帷幕:  「啊……我將世界……摧毀,又將世界……創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魯魯修的這句臨終囈語看似簡單明了,但其實和曾國藩的那句「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同樣值得玩味。
  • 別讓孤獨侵蝕了你的情感世界
    一個人沒有強大的內心,是無法享受孤獨的生活。孤獨,會打敗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個體。人面對孤獨,會給自己找到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法,有些人會寄情於讀書、寫字、聽歌、看劇、遊戲,在孤獨的世界中尋找靈魂的充實。這樣排解孤獨的方式相對來說是非常正向的。
  • 在王家衛的光影世界裡,我們都是孤獨的「邊緣人」
    這些現實生活中本不常被展現的性格元素,讓銀幕前的觀眾看得心馳神往、熱血沸騰,自然對口觀眾,也讓這些影片創造出了可觀的票房收益。所以香港也一度被稱為「東方好萊塢」。如果總結一下,香港主流電影模式,是在銀幕上創造一種觀眾嚮往的世界,讓他們在匆忙的生活之餘陶醉其中。
  • 世界上最孤獨的房子
    一座神秘的孤零零的白宮在一座綠山邊的照片,在一個被海洋包圍的小島上,只要眼睛能看到,照片已經在網際網路上做多年了,贏得了非官方的稱號"世界上最孤獨的房子"。維斯曼奈賈爾群島由冰島南部海岸外一組小島嶼組成。
  • 黑夜吞噬世界,孤獨吞噬你
    我知道夜深之後,孤獨的你不知道該做什麼,沒有想看的電影,準確的說是遇到片荒了吧!今天就安利一部法國小眾影片,你一定會覺得很酷。《黑夜吞噬世界》海報在逛Youtube時,無意間看到一部2018年法國恐怖片《The night eats the world》,即黑夜吞噬世界,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恐怖片,倒像是喪屍片的一股清流。
  • 我們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追求著幸福卻時常陷入痛苦
    我們選擇接受孤獨,甚至在追求孤獨,我們想斬斷跟其他人的聯繫,我們不止一次地想到一個人生活也很好,也能夠幸福。抱有這種想法的人除了我們,也包括一個出生於300年前的哲學家——盧梭。我們追求的這種幸福的孤獨,在盧梭看來是一種自愛,要注意的是,它跟自私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羽生結弦:世界上最孤獨的人,治癒了無數孤獨的靈魂
    只能自己看著視頻練習編舞,從凌晨1點練到清晨4點;因為總是被媒體斷章取義,所以對於公開發言也感到害怕和有負擔;因為背負著「羽生結弦」的面具,無論是在仙臺還是多倫多都不會出門吃飯;因為從小比別人體力就差,別人花70分力氣就能做的事情,自己要花上150分的力氣,所以會變得很疲憊……面對這樣的羽生結弦,松岡修造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覺得你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 悅讀世界:《百年孤獨》,唯有孤獨陪伴,不離不棄
    這裡是雪雪讀書,是思想的旅行——悅讀世界,越懂世界。我們一生之中讀過很多書,或者為了靜守己心,或者為了博聞多識,曾幾何時,你看到一本精妙絕倫的好書,拍案叫絕,忍不住洋洋灑灑寫一篇書評,推薦給眾人共賞。最後是「孤獨」,小說中有許多直言孤獨的地方,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孤獨時刻,就像我們所有活在世上的人一樣。推薦理由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
  • 《X戰警逆轉未來》:世界是孤獨的,未來也是孤獨的!
    《X戰警·逆轉未來》就給你描述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科幻世界。這樣一個世界其實並不是特別美好。你要是注意,你會發現好萊塢在骨子裡對未來比較悲觀,很大比例的科幻片兒都在傳達一種末日情緒。在鏡頭裡,我們很少可以看到讓人心情舒暢的藍天白雲,讓人恐怖的宇宙、巨大的城市建築,讓人絕望的變異,成了好萊塢科幻片兒的主打元素。在這些元素之下,我們或者戰鬥,或者拯救,永不停歇。
  • 20年世界首富!《金錢世界》財富盡頭 是我們不能懂的孤獨
    文/桃妖不是妖感謝導演雷德利·斯科特,80歲的高齡為我們帶來無比震撼的《金錢世界》。耄耋之年的雷老爺子,有著「歷世間萬境」的通透,才能把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展現的如此克制、客觀、真實,他的吝嗇和對藝術的極致追求,讓富人哲學有點殘忍,也讓這個震驚世界的綁架案充滿了傳奇色彩和人性的思考。或許,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無法理解保羅·蓋蒂對待親人的冷漠。但富人的邏輯,的確很難用常人的行為準則去衡量。
  • 85後女畫家喬琪,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非要給自己創造一個孤獨的世界
    「她們」是一個共同形象的縮影。有篇評論這樣描寫我的作品,翻譯過來大意是『一朵在孤獨中成長的花』,這句話在法語的語境中特別美。因為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孤獨地來,孤獨地去,我在創作當中,覺得特別幸福,世界上居然還有一件事能讓我不去想其它東西。每個人都需要距離,需要私人空間。我跟我先生各自都有獨立的空間,我畫完之後他回家看,我們會徹夜長談,他會告訴我他的想法和感受。」
  • 《孤獨的價值》:孤獨,是最高級的自由
    你以為自己喝下的是孤獨,其實喝的是寂寞。真正的孤獨不是溫飽後的無病呻吟。孤獨是靈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孤獨是有價值的,也許你很不以為然,依然錯誤的以為孤獨就是一種悲傷,然而,孤獨恰恰是快樂的起源。不信?可以來看看這本《孤獨的價值》,可以幫你積極融入社會的同時,充分享受舒適自由的生活方式。利用孤獨,發現自己的特長,更加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