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罪,人類問題的根源(稱義與重生)

2021-02-10 塞班彭牧


(同步音頻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收聽)


前言:保羅華許(Paul Washer)

神學家與平信徒之間,似乎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把他們隔絕了。儘管神學家可以攀登真理的喜馬拉雅高峰,又可以被那天上的異象更新改變了,然而,當他傳達那屬靈的異象時,他的語言卻往往高不可及,超越我們。因此,我們只有可憐巴巴地任憑基督教圈子裡流行的暢銷書,來擺布我們的思想。可嘆,往往這些暢銷書的內容,不外乎一些怪誕的見證故事、離奇的實用「神學」、或一些披著宗教外衣的世俗心理學而已。

其實,當今美國教會不是需要更多的策略、方法、步驟、或基督徒生活的「訣竅」。教會真正需要的是真理。說的更明確一點,教會需要的是正統基督教信仰世代傳承的基本要道。在查理士.萊特牧師的這本書中,他用通俗的言語,將聖經中這兩個最重要的教義和基督徒生命中最大的神跡,解釋的很淺白,卻不失其原意。這實在是作者對當今教會的一大貢獻。

當我閱讀這本書的原稿時,我不得不因它的精煉與廣度而驚嘆。「稱義」與「重生」這兩個偉大的基本教義,需要在神學的大範疇中,與其它偉大的教義(如:神聖潔公義的屬性、人類的敗壞、神的挽回祭、還有悔改、信心、成聖、等等)同時查考,才能正確的理解。萊特牧師不僅對每個教義都有平衡的講解,而且更示範了這些教義如何息息相關,彼此交織,共同建立了基督徒信仰的牢固根基。

對我個人來說,最發人深省的是他對「重生」這個教義的闡釋。在現代布道中,這寶貴的教義已被人的舉手、決志、走到臺前、認罪禱告、等等外表的形式取代了。結果,導致了大多數美國人都自以為「重生得救」了,然而,他們的思想言行,卻仍與神的本性和神的旨意背道而馳。萊特牧師清楚的說明重生是神超自然的大工,藉此,罪人本來那顆敗壞、麻木的石心,被另一顆能回應神大愛並樂意順服神旨意的新心取代了。其次,萊特牧師也按著正意、順理成章地解釋了羅馬書六和七章。他的言語淺顯易懂,深入淺出。我的弟兄對這兩章偉大經文的亮光,成了我多年來行走靈程的一大力量、喜樂與安慰的源頭。

這本書付梓之前,我已多次閱讀。從中我受益匪淺,並由衷推薦給你。但願神的靈光照你的心思意念,好叫你不僅明白其中所講解的經文,更讓它成為你生命中的實際。序言:

「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或作陰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提多 3:3-7) 

福音的核心包含了兩大奇蹟:

一是《稱義》,藉此,被定罪的犯人,在這位公義聖潔的大法官眼前被稱為義;

二是《重生》,藉此,充滿惡毒、仇恨、身不由己的罪人,被改變成為既愛神又愛人的新造的人。

這兩個神跡,或顯明或隱約, 在新約的篇幅當中到處出現。我們若要正確的理解所信的福音和基督徒生活,就必須要明白這些基本要義。然而,可嘆,今天許多人(甚至連真信徒在內)對這些寶貴又叫人得自由的真理,卻一知半解、糊裡糊塗。

以下的篇章,試圖將聖經中《稱義》與《重生》的本質與特徵闡述清楚。首先,在第一章,我們先要思考為什麼全人類都如此迫切的需要這兩個神跡,這就會涉及到討論人類實際的罪咎和裡面敗壞的罪性的問題。

因為全人類都犯了罪,又被罪玷汙了,所以他若要得救,就必須先解決一個道義上的難題,就是:一個公義的神怎能稱不義的罪人為義呢?他若這樣做,他自己豈不成了不義嗎?第二章,就探討了這個難題和它的解答:即神在他的智慧中,如何藉著主耶穌基督的身份與工作,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第三章,更進一步從聖經七個有關稱義的真理中,查考了稱義的本質與特徵。

聖經對《重生》的講解也極其周詳。從第四到十三章,我們要查考聖經對這個大奇蹟的九種描述,每一種描述都從不同的角度在觀看這同一件榮耀的事實,並將其角度特有的光澤表明出來,好叫我們更清晰的理解重生的真意。

在十四章裡,在新約「律法與恩典」的大前提下,我們要一起思考《稱義》與《重生》。最後,在結尾的一章,我們更要從「在基督裡」這個首要的總前提下,再思這兩個教義。基督教就是基督,一切屬靈的福分都在「他裡面」,包括《稱義》與《重生》的祝福,沒有一件好處是在他之外的!

整本書當中有許多重要的經文,都註明了出處,以供讀者參考。

查理士. 萊特  (Charles Leiter) 

第一章:罪,人類問題的根源

要正確的理解稱義或重生,我們必須先從「罪」開始,因為這是聖經的起點。人類所有的罪惡都源於他那被扭曲的欲望: 他想要篡奪神的王位,以自己為中心,以自我為標準,來分別善惡,來判斷是非(創3:4-5)。

根據(提多3:3-7)沒有重生的人,天生的境況本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慾和宴樂」,他身不由己, 「常存惡毒(陰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然而,他非但意識不到自己失落的光景,還自以為心地善良,「基本上不錯」。除非神施憐憫,讓他看見自己昏暗的心,要不然,他就無可救藥了。豈不知唯有罪才是人類最終極的問題,罪是我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你所有問題的源頭。

聖經的「罪」觀

聖經對罪講述甚多。若我們要正確的了解罪的本質,就必須讓聖經的啟示之光照明我們昏昧的理性,更軟化我們麻木的良心。你想一下,根據聖經,罪是…………。

絕對普世化

全人類都被圈在罪中。「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53:6)「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神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 3:10-12)你我可能未曾相識, 但彼此介紹之前,可以肯定一件事,就是我們都是罪人。不論男女老少,世人都犯了罪。甚至孩童,若任憑他們偏行己路,也可能冷酷無情地虐待動物或彼此相殘。

世上也沒有一個種族或國籍是與罪絕緣的。最文明的文化與最野蠻的土族,都可能草菅人命。現代人的毒氣室,不過是代替「野蠻人」揮舞大彎刀的「文明」兇器而已。世上也沒有所謂的「高尚的蠻夷之邦」或「快樂的落後民族」。正如一位前宣教士所說的:「我起初到宣教工廠,是為了阻止一位惡神把好人送入地獄。然而,一旦到了那兒,我才恍然覺悟:原來世人的罪孽如此深重。」問題不是:世人有沒有機會「接受耶穌」;問題乃是,他們有沒有機會虐待宣教士,並棄絕他所傳的信息,因除非聖靈特別動工,他們肯定會拒絕福音的(太22:1-6)。罪,確是人類普世的通病。

無所不及

罪的問題,不但普及全球,而且也無所不及:它玷汙了人性的每個層面,也影響了人類整個生活方式。

人的理性被罪蒙蔽了。「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林後4:4) 

人的意志也被罪腐蝕並癱瘓了。「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約5:40)「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44) 

人的情感更被罪幹擾並扭曲了。有些人的心,常常耿耿於懷、充滿苦毒仇恨;還有些人則惶惶不可終日,晝夜不得安寧。許多人該哭的時候,卻莫名的笑;還有人無緣無故地痛哭流涕、情不自禁。這些現象都是那無所不及的罪,對人性,直接或間接,引起的大攪亂。

不可理喻罪是不講道理的。多少無價的長子權,因著一碗紅豆湯被出賣了(來 12:16);多少美滿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為了放縱一夜情而破壞了。為了毒品所帶來的一時的刺激,最傑出的頭腦被不斷的、永遠的毀掉了。想想我們自己從前犯罪的歷史,就足以證明罪的無理性。浪子的離家就是如此瘋狂,所以他悔改之時,也是他「醒悟過來」之刻(路15:17)。

迷惑人

罪有極大的欺騙性。聖經論到「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來 3:13)正如一切的謊言,受害者對自己所處的騙局總不知不覺。正當他自以為「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時,其實他卻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3:17)他「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羅 1:22)。

叫人心地剛硬

犯罪,最可怕的後果之一就是,它有能力叫人的心麻木、剛硬(來 3:13)。一個人陷入罪中越深,就越不以為然。正如聖經說的,他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提前 4:2)。每個犯罪人都會發現,他竟然在犯他從前所鄙視的罪;而且,他如今所鄙視的罪,有一天他也會犯。當你想起希特勒曾經是個乖寶寶,跟其他小男孩一起戲耍時,你會難以置信!人可以知道犯罪的起點,但沒人知道犯罪的終點!

叫人受到轄制

犯罪的人必被罪轄管。「……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約8:34)無人能救自己脫離罪的捆綁。罪「作王」管制罪人,象暴君一樣騎在罪人身上,直到最終把他帶下毀滅與死亡的深淵(羅 5:21)。如果你不是基督徒,那你頸項上正拴著一條比任何物質的鐵鏈更可怕的鐵鏈。儘管你可能戒除一樣罪,但另一樣罪會立刻取代它,往往是因你自以為可以改變自己的自義或驕傲的罪。是的,罪令人不能自拔。

令人卑賤

罪可以把最高尚的紳士與嬌貴的淑女拉下可恥又下流的深淵。那曾經坐在辦公室沙發椅上、西裝筆挺的少年人,如今因著犯罪,不修邊幅、躺臥在自己的嘔吐中。那曾經天真無邪、乾乾淨淨的小姑娘,如今又因著犯罪,變得放蕩、骯髒、卑賤、一文不值。那本按著神的形象受造,為要追求不朽、思念永恆的男男女女,如今因著犯罪,被貶低到,象豬一樣, 在泥沼中打滾,就為了混口飯吃。罪,把天使變成魔鬼(太25:41);罪,把人類變成「沒有靈性的畜類」(彼後2:12;猶10)。罪,叫人降卑。

令人玷汙

最後,罪可以玷汙人(可 7:20-23)。犯罪不是兒戲;不是可愛的事;不是好玩的事。罪是極其可惡與乖謬的;它「惡極了」(羅 7:13)。所有的罪都是扭曲的、醜陋的、骯髒的。我們應該為著人類的罪孽而震驚,也為著自己對罪孽的麻木而震驚!但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麻木不仁了!人類第一個生產的嬰孩,長大了變成一個謀殺自己弟兄的兇手(創4:8)。從此,人類的歷史成了一條永不止息的、充滿戰爭、貪婪、仇恨、兇殺、強姦、變態、虐待、殘暴的長河。我們實在很幸運,因為我們不知道昨天晚上、我們城市中所犯下的罪孽!若知道了,我們會被玷汙到超越我們所能忍受的限度。

然而,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如今的世代敗壞、人心不古,不是因為幾個象希特勒那麼壞的人;乃是因為世界充滿了象我們這樣的人群。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深重的罪孽。有時,神會藉著似乎很小的事,顯明這罪之大。對奧古斯丁而言,不是他後來放蕩的生活方式,乃是他年幼時放縱自己去偷竊鄰舍的梨子,不是為了充飢,乃是為了好玩,這件事向奧古斯丁顯明了他內心的全然敗壞。他犯罪,沒有任何理由,不是為了賞賜,只是單純為了罪中之樂。這樣的罪性,從人類的內心深處發出,使我們無一例外,都被玷汙了。

人類罪的問題的兩個方面罪,是人類一切問題的唯一根源。但這個罪的問題,有兩個明顯的方面,一是外面的,另一是裡面的。

裡面的問題:一個敗壞的良心

主耶穌告訴我們,人本身是敗壞不潔的。「從人裡面出來的,那才能汙穢人;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 、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汙穢人。」(可 7:20-23)這就是沒有基督的人,每一個人的光景。若把我們過去的思念(不要提過去的行為了)拍成電影,放映在大熒幕上給親友家人看,那麼每個人都會抱愧逃離。每個不信主的人(在他自己裡)要比他想像中更加叫那聖潔的神反感。

但是人類罪的問題,要比這個更深一層。假設罪人,通過一個神跡,能夠變成一個新人,從此不再犯罪了。即便如此,他肯定還是要下地獄。你想,一個慣例的殺人犯,即便他真誠的洗面革心,放下屠刀,他仍然要為過去的罪行付代價。換言之,在神的律法之下,人不僅有個敗壞的良心,更有個不良的案底。

外面的問題:一個不良的檔案

每個罪人都在逃避公義的追討。無論他現今內心的光景如何,在神的律法之下,他仍有外面的、客觀的罪咎與罪責。雖然他可能沒有「罪咎感」,但他仍在神面前「有罪」,且被「定罪」,因他過去所犯的一切罪,大聲疾呼,要申討他:要求罪債還清,要求公義滿足。這申討聲是基於神的本性、神的公義、神的公平。

正因為神深深刻在人心版上的正義感與公平觀,所以當一個罪大惡極的人被判無罪釋放時,我們才會義怒填膺、忿忿不平。為什麼一個殺人強姦犯,只被罰一塊錢是不義呢?雖我們不能「證明」他的罪應得更重的報應,但我們本能的知道如此。這是我們裡面、不能抹殺的良知,這良知比任何理論的證據更有說服力、更有權威性,因它是人性的最絕對、最基本的東西,它反映了神自己的本性。

我們應該深入地探討神本性的公義,尤其在今天這社會公義幾乎蕩然無存的時代,更應如此。為什麼罪惡應當遭報呢?有三個基本原因:一、為了滿足公義的要求(因為罪有應得);二、為了社會的公益(防止罪惡蔓延);三、為了罪人的益處(幫他改邪歸正)。這三個原因當中,第一個(滿足公義的要求)是最首要的,也是其他兩點的基礎。若對罪的刑罰本身不是公平的、相稱的,那麼就不能防止罪惡的蔓延,也不能幫助罪人的改變。

在今天這個時代,懲罰罪惡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個原因(為了滿足公義的要求)幾乎完全被抹煞、被否定了。只有第二和第三個原因仍然存留,而且還主次顛倒了。「改造」犯人,如今成了最重要的原因,而且監獄也不再稱為監獄,反倒稱為「改造所」。甚至那些仍然相信:為了社會的安定要懲罰罪犯的人,如今也堅持殺人犯應當受罰,不是因為他殺了人,乃是為了要防止他殺更多人。這樣的理論是邪惡的、錯謬的,因為是基於一個謊言,就是人類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了。

不難明白,為什麼今天的世界會墮落到如此地步,因為人妄想自己作神(創3:4-5),他受不了一個至高無上的 立法者,他不願意向神交帳,所以,他想盡辦法要壓抑那無法逃避的(在他周圍環繞他和在他內心的)認識神的知識(羅1:18),他要宣告神不復存在了(詩10:4;14:1;53:1)。一旦否定了神的存在,他就可以更容易假裝沒有是非的標準,那麼,他就不再是惡貫滿盈的罪人,而是身不由己的無辜的受害者。既然如此,為了滿足公義而懲罰罪就變得不可思議了;人就可以為所欲為,並且無需交待了。

然而,不論人如何壓抑他的良知,他內心深處仍有個抹不掉的是非觀念(羅 2:14-16),他知道必要為他的錯誤負責任,他也知道犯罪必遭報應(羅 1:32)。他內心直覺的知道那公平的稱,有一天必須要擺平(徒 28:4)。如果你還不個基督徒,正在讀這些話語,那麼,此時此刻,你生命中公義的天平一定失去了平衡,基於神的本性與公義,你可以確知: 他絕不會放過你。除非你悔改歸正,他必要追討你到底,直到你進入陰間為止。他若不將你打入地獄,那麼這整個宇宙的道德基礎就要崩潰了。這就是聖經講論「神的忿怒」的背景。神的忿怒不是他突然失去了自控,也不是他自私的發一頓脾氣,而是他對罪惡神聖、炙熱的憤恨,是神聖潔的本性對一切邪惡的反應與排斥。神的忿怒與神的公平是息息相關。這是他追討罪惡、擺平不義、撥亂反正、施行公義的決心。因此,神的震怒「常在」不信的人身上(約3:36)。他們越堅持犯罪,就越發「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出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羅 2:5)至終,神的忿怒必要「傾倒出來」,因他是公義的審判官,他決不容讓罪惡永遠猖狂下去。

待續

↓↓↓

相關焦點

  • PTY靈修0112| 赦罪和稱義
    今日的題目是《赦罪和稱義》,經文出自:《使徒行傳》13:38-39所以弟兄們,你們當曉得,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自人類的始祖選擇了悖逆,遠離神之後,罪就進入了世界(羅5:12)。
  • 稱義與成聖的定義
    其實罪得赦免,稱義,悔改,重生,這都是一回事,是一個層次,一個經驗,只不過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講同一個道理,悔改是在講人認識了上帝之後,人對自己的罪有了正確的態度,所以悔改是從對待罪的正確的態度角度講的。重生是從生命的角度講的,就是指一個人變成了新人,他擁有一個新的生命了,品行就是生命自然的流露,稱義是指這個人因信接受了上帝的義之後,上帝怎麼稱呼他;赦免是指人認罪悔改之後,上帝對待這個罪人有什麼樣的態度,會來改赦免他的罪,所以講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但是事實上是一回事,是一個層次,一個經驗。
  • 基督教刊|人類要如何稱義與成聖?成聖秘訣?(羅馬書四至八章)
    既然全人類均活在罪中,無能自救,那怎麼辦?神的方法是藉主基督作我們的挽回祭,叫我們因信便可稱義。保羅首先用猶太人之父亞伯拉罕,說明了亞伯拉罕稱義,並非因行為,因他稱義時仍未受割禮(而猶太人卻視割禮為必須之聖禮),他的稱義乃全因信,他的信心表現在他相信神賜後裔等應許上。
  • 因信稱義
    保羅主張人不能僅僅靠善行稱義(羅4:2)。「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3:20)「但如今,上帝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就是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羅3:21-24)。「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4:25)。
  • 「羅馬書」中介紹的「因信稱義」的意義
    因信稱義引出了基督與人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恩典。因信稱義的理論也給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奠定了新的基礎,與基督同作神的後裔,它大大恢復了人的地位。神的恩典與人的努力雖然人不能靠行為稱義,但是按人們通常的觀念,人總不能什麼都不做而白得某些東西,特別是來自神的好處。即使敬神的人,所做的總要對得起神的愛吧。這種心態導致了在人之間的一種比較:有的人配得上,有的人不配。這就是說,只有承認自己是從神那裡白得的救贖,這樣的人的信才能算為義。
  • 19.因信稱義(三)
    現在我提一個問題,你好好思想再回答,144000人的標準是人類得救的標準嗎?144000人的標準是見證人的標準,得救的標準是按照自己所領受的亮光生活。144000人是領受最多亮光的人,是具有最高經歷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很特別,而是因為他們正生活在末時代,因為他們的屈服是完全的,因信稱義最終的結論是耶和華我們的義。
  • 17.因信稱義(一)
    比我以往講過有關因信稱義的道理更加實際,更加經驗化了。對那些平信徒來理解因信稱義會有很大的幫助。雖然都是同樣的內容,但是用這種方法會講解得更加詳細。這正是永遠的福音,這份永遠的福音是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所記錄的一樣的福音。當拒絕這福音的時候,我們就會進入到巴比倫中,所以今天上午的這次講道非常重要。第一部我起名叫「為迫近的危機所作的準備」,我這樣作是能夠幫助你們出去講道。
  • 「稱義」的正確定義
    「稱義」的正確定義你對自己的稱義有怎樣正確的理解,這將與你期待今天會有好事發生有什麼關係?這非常重要!許多信徒把稱義和他們必須做的事情聯繫在一起,如果他們完成了這份「必做」清單,他們就會感到自己是「公義」的。相反,當他們沒有做到時,他們就會感到自己是「不公義」的。但這是對「稱義」的錯誤定義和理解。
  • 生根建造|第六十七講:因信稱義的定義/謝恩
    昨天我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因信稱義的定義。雖然這方面的信息在第二十五講已經講過了,但由於這個主題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天我們正好分享到羅馬書三章24節,所以就有必要對這個主題再作詳解。保羅說:「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羅3:24)這節經文非常重要,盼望我們能夠把它背誦下來。
  • 《基督徒的生活》 第八章 因信稱義的定義 (2)
    第八章、因信稱義的定義 (2) 神唯有借著基督的義才赦免人的罪(21-23)  21.稱義、與神和好、赦罪  我們現在要思想以上我對因信稱義所下的定義是否正確,即信心所帶來的義等於與神和好,並且這和好完全基於罪得赦免。
  • 【深度長文】安息日會的'不守安息日能否得救'問題
    仔細對話之後,我發現他嚴重低估安息日會那種『因行為稱義』的架構,所以,針對安息日會的官方與重要教導,我做出提醒,用大量的質疑與問題,來促使對方思考自己宗派信仰的正確與否,讓對方注意守安息日、不守安息日不能得救的一些問題。除非正確理解因信稱義的教義與觀念,否則的話,只要繼續受安息日會教義影響,是不可能獲得真正平安的。
  • 罪的面目
    什麼是罪  有位老太太,在參加佈道會後,談起她的感想:「那講道的人倒是很體面的,只是他講到罪的問題,叫人很難為情。」  「罪」,是多數人不願談的問題。   到底什麼是罪呢?新約聖經中譯為「罪」,使用最多次的是這個字。  有一位老人家,雖只粗通文字,卻愛挑剔質疑。有一次,在聽道以後,當場質問傳道人:「為什麼中文聖經裡說因信稱義?」他說:「禮義廉恥,義不過是四維之一;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義不過是八德之一;何不說善,好,等品德呢?」
  • 不信主以罪人的身分受洗,也不可能相信祂已承擔了我們的罪
    耶穌並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在約翰面前承認他們的罪,因為祂並沒有罪;祂在此領受約翰的浸,是表明祂站在「為人」的地位上,履行神對所有人的規定。主全身浸入水裡,當祂從水裡出來的時候,所有在現場的人,都可以看見天上的景象。
  • 牧者主日分享:你從水和聖靈重生了嗎?
    重生了嗎?不一定。神跡降臨在他們身上,醫治了他們,但不代表他們就重生了。」四,重生不是重新做人。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約3:4)」,他聽到耶穌說「要重生」,以為是人老了需要再回母腹裡生出來,就是重生了。「但即便是再回母腹裡生出來,我們也依然是這個犯罪的生命,因為我們本就是罪人。回母腹重生,並不能洗淨人的罪。」
  • 基督《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
    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 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馬書 6:18-23和合本)經文解釋六18節:正確的道理應帶來正確的責任。
  • 天國的奧秘|人心裡相信主耶穌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因此,我懇請弟兄姊妹,得救的問題上認真查考聖經得以明白真道。退一步講如果我錯了,作為神的兒女你也有義務幫助我更正錯誤。主知道我迫切的心情,求主幫助,求主賜給我一顆謙卑的心,並有愛心懂得怎樣傳講福音信息,更加有效果並容易讓人接受,求聖靈充滿我、潔淨我,願榮耀歸主名,阿們!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羅馬書07從律法的約束得釋放與肉體順從罪的律
    「我」,作為修辭性人物,出現四十九次,以保羅某個階段裡的經驗為典型,包含或指代未重生/不成熟的猶太基督徒,或是新的外邦基督徒。羅馬教會當時有一些猶太基督徒,熱衷於靠律法,一直到如今。保羅為傳揚因信稱義的福音,彰顯神在歷史中的救恩,就從本章著手,解決這些十分特殊和複雜的問題。
  • 始祖亞當和夏娃究竟犯了什麼罪?
    歸根結蒂是罪,罪從哪裡來? 有的弟兄姊妹感慨,唉,如果亞當和夏娃不犯罪就好了,我們就不用受這麼多苦了。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他們究竟犯了什麼罪?創世紀3:4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最後,夏娃吃了神吩咐不讓吃的果子,也給亞當吃了,就這樣始祖犯了罪。罪從此就入了世界。親愛的弟兄姐妹,讓我們一起思考,亞當和夏娃犯了什麼罪?是他們吃了哪個上帝吩咐不讓吃的果子嗎?是他們貪吃嗎?是否因為他們是人類始祖所以他們犯的罪就比我們更大,更重?
  • 【傍晚靈光】1月13日《正教、新教及當代基督徒靈修》——信義宗靈修的核心:藉信稱義
    所以,藉信稱義乃是表明犯罪的受造人,是藉信靠創造者上主之應許——為我的基督,而能站立於祂面前,正如聖經《加拉太書》二20所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被稱義之人也是藉著持續信靠上主之應許,而能不斷地站立於祂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