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處以默鑑古今 筆正墨純開新境——夏湘平書法藝術管窺

2020-12-23 光明網

  夏公湘平,湘潭人氏,字迪善,德齡堂主人,庚午屬馬也。夫鮐背之年猶自鶴髮童顏,目若朗星,逸氣遒拔,風度翩翩。每逢雅集,丰神蕭散,巧捷萬端,覿面者無不稱奇!昔聞先賢有 「耽書遣百憂」、「壽從筆端來」之謂,今始信也。

  公垂髫之年,閭巷喚作湘伢子。祖翁乃鄉賢,以丹青聞於鄉裡;其父善書,於隸尤工。當是時也,兵燹災眚,路實多岐,絲無定色。世事危艱,楚地學風反甚。雖出身耕讀之家,卻好五色塗鴉。一日偶得祖翁畫料,便東塗西抹,四處留墨,且領袖如皂,唇齒常黑。其父睹其窘狀,頷首輕搖,啼笑皆非。見孺子近朱墨可教,遂授顏楷何隸各一冊。湘伢子愛不釋手,夕惕不息,昃不暇食,幾近痴迷,遂與丹青翰墨結緣,以是稱於鄉裡。

  己丑秋,軍政大學招賢納士。湘伢子只身前往應試,一舉中第,俄而入列部隊文化戰士。躡足行伍間,崛起阡陌中,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自此,啟牖開軒,步入書畫人生。始主攻丹青,焚膏繼晷,韋編三絕,版畫國畫油畫皆次入軍展國展,以畫享譽軍內外,名重一時。後以奉調晉京,主事全軍文墨,書畫雙修,登堂入室,漸入佳境。公壯歲屬意書法,專攻八分,亦治他技。由丹青至翰墨,始基於點畫,後精於點畫,遂忘於點畫,蓋凡三變而至化境,為同道所推許。久之,乃得夏隸之美譽。

  何謂夏隸?書家學人見仁見智。或石門底色說,或漢隸變異說,或隸韻草情說,或引草入隸說。眾說紛紜,不一而足。竊以為夏公自況最為洽和。曰:不倫不類,非馬非驢,無法無天。既不泥於古人,也不趨步今賢,亦不模擬時尚,更不墨守故我,故曰四不像。據此申言之,即顏楷發凡,紹基夯底,根在漢隸,主參石門,佐以張遷曹全,金文簡帛,摩崖石刻;繼之尊古非古,博觀約取,雜糅百家,融於眾書,轉益多師,集百家之美,成一人之奇。此乃夏隸,獨此一家,何來像誰?然情入筆端,力透紙背,氣象蒼茫,韻味綿長,無人類比。

  夏隸之稱謂,非人為炒作,弗御璽屬意,不知發軔何時,肇始何人焉!華夏文化,以德為本。然德厚藝薄者,藝未必流光;德薄藝厚者,藝亦難登大雅之堂。蔡京字美,後世惡其為人,宋四家之蔡,棄京而取襄。覺斯書法直追二王,然降臣貳子,失節事大,終因人傷書,未能封頂稱王。昔獻之方學書次,羲之密從其後掣其筆,不得。學人書家立乎其小者,註疏為執筆貴緊,誤導歷代習書人。此寓意右軍書道之形而上: 心正筆直,中庸不邪,沉穩不飄,而非拘於用筆之器識。書乃綜藝,然立品當為魁首也!

  公生性孤高,抱璞守真,不喜周旋榮貴,以酸苦自守。夫孳孳矻矻,硯邊研墨垂九十載,執中正椽筆,行做人大道。直線加方塊之旋律,鑄就軍人豪邁,橫豎加撇捺之線條,成就書家磊落。恬澹清心,卑以自牧,德隆望尊,翩翩逆阪走丸、迎風縱棹之高士,有古君子之風焉。默存先生嘗言:大抵學問乃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書法雅事,其揆一也,須遠離浮華喧囂,篤守柴扉山門,混跡鬧市而得其道者,蓋寡也。方其物慾橫流、人心不古,公摒窗外鼎沸市聲,擋世間萬丈紅塵,氣沉丹田,心如止水,青燈黃卷,皓首窮書。今之書界亂象叢生,廟堂江湖魚龍混雜,毀譽參半者夥,追名逐利者眾,而能守一方淨土,掘一泓清流者,寡聞鮮見甚或罕見其儔!「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夫踽踽獨行之夏公,積長年修為之德藝雙馨,暮年抱得夏隸歸。

  凡藝,皆表意之媒;書法,乃抽象之符。敘事論物,表情達意,全在點畫墨色之間。落筆成象,因象生意,故有尋象觀意、得意忘象之謂也。然物有本末,意在筆先,字居心後,書之美醜,在心興手。即先有心書,後有手書,慧中方能秀外。夏公宅心仁厚,口不臧否人物,言不月旦春秋,然對書界流弊素來直言正諫。何以當代無大師?巷議廟爭,然夏公一劍封喉:病在重手輕心。徒形觀之,字乃手揮而就,人輒以手為上,重手輕心。流弊所及,嘗見苦求未果者,朝夕染翰,十日一筆,月數丸墨,盤桓墨池不忍去,但知手能轉筆,不知心能轉腕矣!如此捨本逐末,豈不困哉?公期期以為不可!人靈萬物,心主百骸。心為思之帥,手為思之卒。紙上篆隸草行楷,點畫粗細,墨色濃淡,輕重緩急,高低疏密,皆由心主運籌帷幄,排兵布陣。故書非寫就,是為修成。有鴻儒碩學者,因以飽讀詩書,腹笥豐贍,繡口一吐,即是半個盛唐;雖不摹伯英臨池盡墨,然下筆一揮,便也滿紙雲煙。所為者何?通文史哲樂,能金石義理,會考據辭章,長詩賦小學,善訓詁文學。故劉熙載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東坡亦云: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終不能盡妙。此三如三不足,皆為心學之不彰。嗟乎!心學不彰,無心之雲鶴詎能作鯤鵬之飛耶?

  每與夏公論書,公言必稱書情,且辭旨激切,始甚以為怪,後乃嘆服。以公視之,情動於中,發聲為歌,構形為書,心手達情,故情乃馭書之君。《蘭亭》思逸神飛,《祭侄稿》激越悲憤,《寒食帖》蒼涼孤寂,皆為折桂之鑰。書家功夫,三分法度,七分法外。法內即運筆用墨,所謂技法是也;法外即情愫心緒,所謂書外功夫。法度繩墨,步武庹尺,藩籬森嚴。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詐偽;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法度外乃無疆之域,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神與物遊。書家若競頡頏軒輊,非法度內施筆墨之巧,乃法度外情感攄騁。聞此,吾撫掌擊節,若醍醐灌頂也!復覽公之書作,「敢遣春溫上筆端」,字裡行間和煦瀰漫,滿紙篇章雲煙氤氳,點畫有情,橫豎有意,筆筆飽滿,字字溫潤,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所謂「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是也。稱夏隸為情隸,思忖未為過也。夏隸不泯於眾人而獨立標高,無他,蓋源於此!

  公齒齡歲增而人不老,人皆奇之:奔期頤卻精神矍鑠,書藝日精又日日新變。吾久窺公之深心,欲鉤其玄機,然公心難測,止能悟得大概:有賴於文心不老,任蟬蛻龍變不知足,故藝術青春長駐。法無定法,佛無定相。變者,法之至也。若執法不變,縱能入石三分,終非自立之體,止能號為書奴。丙寅年間,受命書《唐山抗震十周年紀念碑》。是時,歷經漢碑、石門、摩崖、魏碑、二爨、楷草等諸體之心摹手追,鬢髮如雲,不屑髢也。從「我注六經」到「六經注我」,不宗一家,乖悖成法,至於無法,可謂得矣。雖書體為隸,然結字近楷法,由扁變長,橫生魏碑、楷書、二爨等行筆意趣,乍現草情隸韻之端倪,一時別開生面,然亦備受諍訟,目之為隸變之始作俑者。壬申年間,《離騷碑》當為其坐標。從魏碑回歸漢隸,非簡單重複而呈螺旋上升,「於眾碑學習焉」而又不囿一碑。結字傾斜,略取縱勢,大開大闔,體氣高妙,頗富廟堂之氣。尤以陶性寄情,溢於筆端,達於神採。「長太息以掩涕兮」,行行家國情懷,字字行吟離騷,榫對卯合屈子憂世之浪漫情懷。丙戍年書《朝陽閣賦碑》,提墨縱體,發翰攄藻,解衣般礴,忘懷楷則,太白詩法如李廣,隨心所欲不逾矩。起筆蹙衄,殺筆存結,勁松倒折,落掛石崖。屈鐵盤絲,彀入折股畫沙裡;篆籀筆意,盡在屋漏痕跡中。夫公所書三碑,「書如陳釀不求甜」,老僧補衲,萬歲枯藤,蒼勁雄渾,樸茂古拙,妙有餘姿。幾近十年一碑,一碑一變,一變一面。非斫輪老手斷難如此達摩萬態,百變金身。一如散耳所言:「有法兼無法,今人認古人」;有方家論夏隸:學古變古,學法變法。誠哉斯言!一切皆流,無物常駐。變則日新,新則不老。公恆變,焉能老?

  夫每觀公之書作,如臨壁立千仞之兀立奇峰,峰巒迭嶂之懸崖峭壁。儻言視覺衝擊之甚,未若心靈震撼之劇也。蓊雲煙鬱之墨韻,知白守黑之章法,險夷欹正之結體,遲送澀進之線條,具象於寓巧於拙,夷中求絕,險中求平,靜中求動,圓中見方,方而復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陽辯證,對立統一: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線質圓潤而硬朗,點畫千姿而多態;氣勢如虹不破竹,箭在弦上惜不發。可謂深諳形神虛實之妙,通曉欹正收縱之趣。尺幅方寸之內,施陰陽五行之法而措置裕如,安能不令人執經叩問:莫非夏公與老莊暗通款曲?

  夏隸自成一體,亦得益於「暗助丹青巧」,此乃夏隸構成之不可或缺。普天之下,擅八分者眾,成夏隸者寡,何也?卑之無甚高論:善書者只有一筆,夏公獨具兩手,舞書畫雙器,一筆何能敵兩手?書畫同源,異構同質,用筆歸一。悲庵有言:「古書家能畫則必工。」書到極時書如畫,畫臻妙處畫似書。蘇軾米芾趙孟俯,皆為丹青高手。公得天獨厚,固事半功倍。爰由畫入書,以畫潤書,雙藝迭加,造詣倍增。見之於筆墨之端,結字布局,章法構圖,平圓留重變五法,借取交融,急緩憑倚,互為表裡,相得益彰。縱同道有思齊之心者,嘆其未涉丹青,徒羨亡門,學之不及,惟望其項背而已,徒喚奈何!向使公不輟丹青,則今日之夏隸當重新標高乎?諒未可知也!

  一日,吾問道於公曰:公年屆九秩,人書俱老,餘暇當觀鳥聽琴,品茗小酌乎?夏公笑而答曰:上壽之年,心力不濟,用功日減,不復年少時筆禿千管,臨百帖而不舉目,揮千言而不加點。然減得一分人慾,復得一分天理。一切景語皆情語,滿載空船月明歸。茶亦連書藝,酒亦通書道;書道當從茶中求,書道亦可酒中尋。顛張醉素,絕叫滿壁;李白鬥酒,詩作百篇。雪夜圍爐,夏夕納涼,禪茶一味,論書談藝,如觀擔夫爭道,船夫蕩漿,公孫大娘舞劍,不亦長我書藝乎?且攻墨之術,須有手上功夫,肌肉記憶,一日不練己知道,三日不練人知曉。書家靡此則無以言書。故臨池乃家常日課之撮撥,須臾不可離也!

  幸哉!幸哉!吾得之矣,學書者亦得之矣。夏隸之要旨,乃心靜筆正,鑑古開今。書道千秋,非旋踵之功,需積有歲時,厚積薄發也。技固不可或缺,矧涵養重之至也。舍此,便淪為書工筆吏。故夏隸有以教吾儕:人道高於書道,紙外重於紙內。且夏公一旦玉成夏隸,夏隸便不復歸夏公,他人亦不可規模。故學夏隸者,須親也疏也,近也遠也。

  無知無畏論泰山,書道才學兩不濟。夏公書藝,中石沈鵬林岫洪彪等當代名宿大家曩存評騭,書壇業內同道向有定論。「藐予小子,何敢贊一言!」如上謬語妄言,伏惟夏公及學書人宥之。臨了乃調寄《臨江仙》一闋,以志賀夏公九旬仙翁上壽書展。詞曰:

  楚地湘伢生閭巷,醉心翰墨丹青。博觀碑帖治八分。寒齋甘抱樸,磨硯素心人。

  戎馬關山南北客,書宗兩漢魏晉。三碑聳立動京城。凌雲出健筆,雄視冠三軍。

  (作者為解放軍報社總編輯 譚健)

[ 責編:龐聰 ]

相關焦點

  • 為何夏湘平先生近年來的書作越來越「四不像」?原因在這兒
    再次見到夏湘平老,我換了一種方式,省卻了冗餘的客套,「拔除」了交流的圍欄。九秩抒懷 夏湘平一如往常,夏老露出謙和的微笑:「我真是沒做準備,不知道說什麼好……」見面前,我和夏老說想要了解一下今年他在生活上有哪些變化,還有自己真正步入「九秩」後的想法與感悟。許是問題劃定得太過寬泛,一時間不知從何說起。
  • 麥客藝術|鄒文正書法選
    1964年版畫作品《母校回信》在保加利亞展覽並被收藏;1965年版畫作品《日記》參加全國美展;1984年版畫作品《甜》在朝鮮展覽並被收藏;1986年參加中日友好書法邀請展;1987年參加中日名筆研究會著名書法家作品大展,個人傳略被收入《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等多本辭典。
  • 骨法用筆:黃賓虹書法
    黃賓虹在對「六法」中「氣韻生動」高度重視的同時,「骨法用筆」乃是他一生念茲在茲的研習課題。只要有機會,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把豐富的心得與朋友、學生共享。因此,研究黃賓虹的繪畫藝術,他的「骨法用筆」觀就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
  • 逢甲大學舉辦「思逸神超爍古今書法展」 林榮森盼書法雅俗共賞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書法創作不再書寫刻板的古典詩詞,反倒融入玉山、日月潭等隨時可觀賞的景點,讓書法藝術貼近民眾生活。提到自己的字體被稱為「森派書法」、獨創一格,林榮森說,書法中的「法」意為法門,也就是書寫需要的技巧與原理,自己投入書法創作40年來,不斷在尋找此法門,並藉由邊寫邊修正的方式,找到自己寫字的方法。
  • 「藝術中國 雙年展」——龍良卿書法作品鑑賞
    從小愛好書法,工作之餘,數十年臨習不輟。年少時以顏、柳為師,年長後習臨趙孟、董其昌及王羲之,用筆結體,既師出有名,又兼具風格。多次參加廣東省國企系統書法比賽、展覽並獲獎,其作品被幾十家企業及個人收藏。跌宕健筆 鐵畫銀鉤書法家龍良卿的藝術特色先賢作佳書,碑帖存法度,書法之精華可謂皆在於古。
  • 書法簡史:為何漢字的書寫,能成為一門藝術?
    古籀之亡,不亡於秦,而亡於七國,為其變化古法,各自立異,使後人不能盡識也。(吳大澂《說文古籀補·敘》)(大篆的滅亡,不是滅亡在秦朝,而是滅亡在戰國七國時期,因為它改亂了古時的書寫方法,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書寫形態,致使後來之人難以全都認識。)
  • 「藝術中國 雙年展」——林文宏書畫作品鑑賞
    書法作品入展2015年第三屆「黃庭堅獎」全國書法大賽(廣西書協主辦)2017年3月入展全國第四屆草書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2017年4月入展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中國書協主辦)連續入選2015、2016、2017、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藝術作品展(廣西自治區政府主辦)2018年獲第六屆廣西藝術作品展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獎(
  • @遼中書法迷 共賞沈延毅大師書法風採
    後來沈先生悉搜魏碑,朝夕揣摩,展紙劃肚,不輟臨池,整合《石門銘》、《鄭文公》、《張猛龍》、《霍揚碑》(如圖三)、《龍門造像》等各路之長,轉益多師,並上追漢隸吉金,涵養線條,探屋漏蟲蝕之筆,得渾穆高古之象,獨行八表,雄視古今,遂成一代宗師。
  • 承阮公遺澤 傳翰墨神韻——阮衍雲的書法藝術
    長於書法、兼善淺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揚州市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揚州八刻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揚州市淺刻學會會長。阮衍雲是清代著名「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阮元的八世孫。幼承家學,鍾情書法的他,後來又蒙揚州著名書法篆刻家孫龍父、桑寶松等先生親授,遍臨諸帖,不宗一家,自成風格。
  • 董其昌與趙孟書法用筆與結字比較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趙孟此論大體是講用筆與結體,兩者關係併兼論「古法」之重要。
  • 書法題字內容精粹(1-4字)【珍藏版】
    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機息坐忘磐石上,古今盡屬蜉蝣14 淳 古樸現真淳15 素 素心若雪清川淡如此,我心素已閒頗懷古人之風,愧無素屏之賜,則青山白雲,何在非我枕屏。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善默即是能語,用晦即是處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適境但看花開落,不言人是非。
  • 書法中的術語「下筆即走」和「下筆即轉」,是什麼意思?
    所謂「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右軍用筆,體現出一個「快」字。學習二王筆法的元人趙松雪能夠「日書萬言而精氣不衰」,可謂深得右軍閫奧。「右軍瀟灑更清真,落筆奔騰思入神」,王羲之書法,為什麼寫得快?這跟他的運筆時使用力量的方法有很大關係。
  • 四字書法作品 你喜歡的漂亮書法來了
    四字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今文化智慧結晶。 讀懂四字成語,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中書協會員萬富永行書書法《雲水禪心》作品來源:易從網萬富永老師的書法作品屬於行書,注重運筆流利、用墨、布局、章法的靈動變化,線條粗細相宜,且剛柔相濟,點畫輝映、顧盼。無論是運筆走勢的布控還是藝術思維意識的整合,力求作品的神韻、形質、墨趣、性情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風格。其書法內容表達了他的內心境界,一種儒家思想的表達。
  •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
    中國書法表現功夫美中國書法作為一門比較典型的表現藝術,主要憑藉外部形式直接傳達情感意蘊,因而對形式規律、藝術技巧的掌握程度往往決定著藝術傳達的成敗。所以書法家們對書法功夫極為重視,以至於「功夫」成為相對獨立的審美因素。
  • 必須收藏的書法落款小常識
    中國畫是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與一體的綜合藝術,這是中國畫的獨特的藝術傳統。中國畫上題寫的詩文與書法,不僅有助於補充和深化繪畫的意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藝術表現形式,是畫家藉以表達感情、抒發個性、増強繪畫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 「蘧草」的生成——李一談王蘧常書法
    「蘧草」有著獨特的美學追求和藝術語彙,在筆法、結字和草法上都有其鮮明的特點。其用筆,用篆、隸、魏碑的筆法寫章草,盤繞曲動;其結字,於三代遺蹟、秦漢刻石及簡牘帛書中𢮌取精華,有著獨特的字法結構,豐富多樣,奇趣橫生。《中國書法報》:王蘧常的章草,可謂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您能具體談談他是如何吸收借鑑形成風格的嗎?李一:王蘧常自幼學書,愈晚愈佳。
  • 中國書法藝術有哪些分類?
    據近代考證,一般認為中國的漢字起源於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國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時期」,先人將其當作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產生了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實際上,書體、字體以及書法字體,都指傳統書寫字體、字形的不同形式、區別。傳統意義上,書法體有5種形式,包括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中國書法歷史悠久,經過3000年的積累與創造,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書法俞發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