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術語「下筆即走」和「下筆即轉」,是什麼意思?

2020-12-19 晨之論史

王羲之的筆法以「快」為主,這個特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過。所謂「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右軍用筆,體現出一個「快」字。學習二王筆法的元人趙松雪能夠「日書萬言而精氣不衰」,可謂深得右軍閫奧。

「右軍瀟灑更清真,落筆奔騰思入神」,王羲之書法,為什麼寫得快?這跟他的運筆時使用力量的方法有很大關係。書法創作以力為主,衛夫人說過「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漢語中的不少與書法有關的成語如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也都和筆力相關。雖然說書法中的「力」不完全是指使力方法,但是它顯然和使力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若從使力方法的角度來探討,無論書法還是遊泳,亦或是滑冰、拖地、騎自行車等行動都涉及到使用力量的方法,它們都可以視為一種運動。無論是哪項運動,使力方法運用得益。方能讓這些運動曲盡其妙。

對於王羲之的使力方法,有書法家將其概括為「一拓直下」。這其實也就是所謂的「下筆即走」!王羲之的書法特點以快為主,掌握好下筆即走,才能夠很好地發揮這種快使力特點,創造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字體。這種使用力量的方法,與滑冰頗為相似,一定要找好發力點,學會發力借力,才能更省力且矯健地運筆如飛。

為此,有兩個要點需要特點注意:

第一,「下筆即走」:掌握快與慢的辯證關係。

所謂的快,也不是一味加速度運行,完全地講究快。它也需要快中有慢,快慢結合,書法家沈尹默曾以走路為喻來概括這種快與慢之間的關係。沈尹默說:筆毫在點畫中移動,好比人在路上行走一樣:人行路時必然一起一落;筆毫在點畫中移動,也得要一起一落才行。落就是將筆鋒按到紙上去,起就是將筆鋒提起來,這正是腕的唯一工作。『提』各『按』必須隨時隨處結合著,才按便提,才提便按,才會發生筆鋒永遠居中的作用。正如行路,腳才踏下,便須抬起,才抬起行,又要踏下,如此動作,不得停止。」筆鋒下落找發力點借勢發力之時,就要適當慢一點。

唐代書法家韓方明也說過快慢之間的辯證關係。韓方明說:「夫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乎輕捷,故輕則須沉,便則須澀,謂藏鋒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也,太流則便成浮滑,浮滑則是為俗也。」(《授筆要說》)正如人們常說「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運筆時不會慢也往往也就不會快!有「天下第一妙腕」之稱的唐人孫過庭深明其理,他說:「留不常遲,遣不恆疾。」(《書譜》)「留」即駐筆,看似要慢,然而又得慢中有快,即「留不常遲」;「遣」即行筆,看似要快,然而又得快中有慢,即「遣不恆疾」。蘇東坡評價米芾的書法「風檣快馬,沉著痛快」,可謂深味覺越「沉著」越「痛快」之理。

究其要點來講,王羲之的書法,還是要以快為主,所謂的慢,也就是處理好發力點與行筆之間的這個關係,如滑冰一樣,一觸即走,「下筆即走」,這樣才能夠實現快。走就是跑的意思,王羲之的書法寫字如跑步,能在靜穆中顯出一種動態感,孕育出勃勃生機,才能達到一種瀟灑風流的境界。

第二,「下筆即轉」:掌握好中鋒與側鋒之間的辯證關係。

書法用筆,鐘王並稱,不同於鍾繇書法的古樸,二王書法顯得更為妍麗。故趙松雪說:「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二王書法中的「俊秀」之氣如何而來?這很大程度上緣於中鋒與側鋒並用的結果!所謂「中鋒取勁,側鋒取妍」,前人對這個特點已經有了很好的概括。不同於篆籀筆法,王羲之用筆,固然是一觸即發,「下筆即走」,但是王羲之所寫的的點畫不走直線,而全都是曲線。

掌握了這個「用曲」的妙處,做到「下筆即轉」急轉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書譜》用筆就深得王羲之筆法之妙,我們如果看一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孫過庭的書法是幾乎無一處不轉的。雖然這個特點與孫過庭寫的字並非楷書有關,但是即使楷書中其實也是要寫出一定行書筆意的,否則楷書書法也就失去了韻味。孫過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楷書的形態由點畫組成,神採要由使轉體現,做到靜中有動,否則就會死板;草書的形由使轉組成,但神採要在點畫上體現,做到動中有靜。)啟功先生在《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

唐人李世民、柳宗元等人都發表過楷書點畫不宜過直的相關見解,這在唐代可以視為一個共識。唐太宗《筆法訣》中說:「努不宜直,直則失力。」唐代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勒(橫畫)常患平,努過直而力敗。」可見,橫畫不能過「平」,豎畫不能過「直」!

那麼怎樣要做到「下筆即轉」?這就要注重中鋒和側鋒的配合使用!近人練書法多從顏體入手,強調中鋒的使用。顏真卿的書法強調篆籀筆法以中鋒為主,這樣的字適合寫大字,但是卻失去了晉人書法風流嫵媚的特點。如果要將書法寫的妙曼多姿,需要注意,中鋒取勁,側鋒取妍如此,才能很好的集成二王書法的傳統,記住這兩個秘訣吧!

相關焦點

  • 寫字與書法的用筆差異
    古人沒有提過「筆性」的概念,但他們十分精熟筆性是可以肯定的,他們深知要善假於物,才能得自然之妙理,晉唐的許多書家,同時也是毛筆的研究者和改良者,從他們的遺墨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毛筆性能的無比諳熟和科學運用。書法的線條點畫,無論形狀、質感、力度,都與能否正確掌握筆性有關,不了解筆性就談不上懂得筆法。
  • (最全的)中國書法術語(上)
    指用圓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篆、隸,正、行、草)的法則。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用墨、點畫、結構、分布(行次、章法)、風格等。一般要求如: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要*中鋒鋪毫;點畫要圓滿周到;結構要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布要錯綜變化,疏密得宜,通篇貫氣;並崇尚個性、風貌和意趣。書畫藝術同源於線條,各具有氣(剛性)韻(柔性)生動的美感。
  • 董其昌與趙孟書法用筆與結字比較
    此跋第一句「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沒有什麼隱晦之言,明確提出了用筆與結字的關係,用筆重於結字即在書法學習與創作當中,用筆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礎之上,兼顧字形、字勢即結字。「用筆」為體,「結字」則為用;「用筆」為一,「結字」則為多;「用筆」不變有定理,「結字」常變無定形。」
  • 蘇東坡的書法是如何「折筆」的?
    書法用筆也不例外,點畫的轉折之處,向來是書法的難點。因此,練好「折筆」對書法創作就顯得尤其重要。盧攜說:「蓋書非口傳手授而雲能知,未之見也。」書法學習,向來強調「師授」的重要性。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宋朝大書法家蘇東坡是如何進行「折筆」的。
  • 骨法用筆:黃賓虹書法
    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古代繪畫的可貴,即在於書畫互補和學問修養的積極扶持。這個古畫傳統被黃賓虹重新強調了出來。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對此的理解和實踐也因時而異,才造成為黃賓虹所批評的情況:「古人不能創章法而有筆法者,亦可成名,以其神明於法,筆不妄下也。否則獷悍者流為江湖,纖細者近於朝市。又有率意摹仿一二舊畫,筆致非不輕秀,而全乏古人法則者,此等文人之畫最為可厭。」(《與朱硯英書》)此類情況於明清尤甚。
  • 老書法家:筆「醒」才是書法用筆的最高境界!學會後輕鬆寫出神採
    清代書法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說,用筆乃醒,則骨節通靈。這個「醒」字是什麼意思?「醒」有頓悟的意思,用筆乃醒是對筆法頓悟的意思。具體怎樣用筆才能「用筆乃醒」?我喜歡用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的一句話解釋,用筆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我覺著用這句話解釋「用筆乃醒」比較形象。也就是董其昌提倡,作字須提的筆起。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怎樣用筆
    本文乃作者小哥哥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要寫好字,關鍵在於用筆,用筆的先決條件是先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我國的毛筆,是由筆管和筆毫兩部分組成的。概括地說,正確的執筆法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即:指實掌虛、平腕豎鋒。所謂指實,是說手指要執穩筆管。手指執住筆管以後,不許亂轉亂動,不要用手指去指揮筆管。
  • 看書法大家是如何處理「折筆」的?感謝分享轉發
    在古典書法中,轉折是衡量書家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古人也是書寫的另一個難點,在魏晉墨跡中,轉折都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齊整,如同刀切;二是厚實,絕不單薄;三是有力,體現出骨骼強健之美。 下面,就以王羲之、蘇軾為例,看看大師們如何寫好轉折。
  • 用筆即章法的典範:《肚痛帖》!
    我就在思考究竟是什麼讓我變得腦子不好記不住了,除了記憶曲線作怪外,就是當初我的知識和技能儲備不夠,所以在這裡也提醒諸位學習的老鐵,有些課聽不懂,就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出現了短板,有些課就可以先放放,等儲備足夠了,回來聽就會倍感輕鬆,茅塞頓開。這節課就讓我們深入到張旭《肚痛帖》的學習中去,體會古人的矯情和情趣。
  • 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
    書法創作時一般講究「平腕豎掌」。唐代書法家韓方明說:「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廣藝舟雙楫》)那麼,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於是朱九江又教康有為「食指、中指、名指層累而下,指背圓密……大指橫撐而出……大指所執愈下,掌背愈豎,手眼骨反下欲切案,筋皆反紐,抽掣肘及肩臂」。但是,這樣做雖然能做到「腕平而筆正矣」,但是使用起來手筋「反紐」,頗不自然。那麼,「腕平」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的「腕平」應該是與「壓腕」和「豎腕」相對而言的,並非是腕的兩個骨節與桌面保持水平。
  •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文/成長新視點序言:硬筆書法,是書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從書法使用的工具來說,主要分軟筆和硬筆兩種,這兩種工具書寫出來的字,風格各異,各有優點,也各有其藝術特點,在不同環境下深受人們的喜愛。
  • 潘永耀的書法創作經驗:靜坐片刻,物我兩忘,猛而下筆,不計工拙
    創作之前先臨寫二王信札數行,如《喪亂帖》《姨母帖》等,帖中每字不激不厲,半生不熟,別得生面。靜坐片刻,煮茶焚香,物我兩忘遊心於物,猛而下筆,錄古人詩,不計工拙。禪宗以為「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無念即無心,無心即真道。」書為心畫,惟此方見書者性情。
  • 大眼睛持久液體眼線筆,濃鬱色澤,輕描上色,一筆到尾,眼妝即成
    大眼睛持久液體眼線筆,濃鬱色澤,輕描上色,一筆到尾,眼妝即成眼妝的持久性對於女生來說十分的重要,不然一旦暈妝就很容易變成熊貓眼,妝容就會顯得特別髒。卡姿蘭大眼睛持久液體眼線筆,它共3色為追求一流的使用感而打造出來的多功能眼線筆。根據毛質與軟硬度的需求,組合了4種不同材質的毛髮,出自熊野專業制筆工匠之手。採用了適合女性握拿的八角筆形設計,防手滑,可穩定地勾勒出自然線條。這款眼線筆採用高品質黑炭原料和防暈染配方,防水耐汗不易暈妝,持妝力出色。
  • 迪麗熱巴寫毛筆字,還沒下筆,看清她的拿筆姿勢,學霸學渣一目了然
    迪麗熱巴寫毛筆字,還沒下筆,看清她的拿筆姿勢,學霸學渣一目了然!
  • 調鋒控筆,這個方法好!
    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於內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書法的筋骨血肉——《書法美學》之六
    書法的筋骨血肉書法美學術語,一般把筆鋒比做字之筋,講究藏(首尾蹲搶)和度(中間空中飛度)這樣才無死筆。字之骨,指執筆的大指下骨節。認為提之則字中骨健,縱之則字中骨轉軸活動。所謂字之血,即水墨。皆藏於副毫之內,蹲則水下,駐則水聚,用筆時視其具體情況而定。肉指筆毫。疏處平處要捺滿,即所謂肥:密處險處要提飛即所謂瘦。
  • 多功能錄音筆推薦:搜狗AI錄音筆E2,能拍照和翻譯的錄音筆
    AI錄音筆還能拍照和翻譯?當你身處精彩的課堂,激動人心的講座現場,乾貨滿滿的會議,想成為「高效速寫師」卻又分身乏術,記了文字又不能兼顧拍照,正當不知如何是好時,這時候你就需要一支能拍攝又能轉寫和翻譯的AI錄音筆,這樣,你就能記錄下每個精彩的瞬間。可是,這樣全能型的錄音筆去哪找呢?
  • 書法結構不正確,非醜即俗!
    結構合理,間架巧妙,字形就耐看,否則,非醜即俗,這是毋庸諱言的。一、結字要明朗結字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結體之法,當然是針對若干部件而言。一個字,因左右結構、上中下結構、上下結構、內外結構、品字結構等區別,結體之法隨之而成。這些結字之法,大多針對正書(篆隸楷)而言,但對於行草等書體,雖不密切,也有借鑑作用。
  • 搜狗AI錄音筆E2,會拍攝和翻譯轉寫的錄音筆,實在太「騷」
    AI錄音筆除了能錄音轉寫之外,還有什麼創新之處嗎?搜狗AI錄音筆E2告訴我們答案。  有句話說的好,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果你覺得工作效率跟不上?也許是因為你沒有選擇一款幫助你更高效的工具。近日,搜狗新一代AI錄音筆E2出世,打破慣性思維,再度創新出發,為職場人士帶來了福音。
  • 寫文章不知道如何下筆?讀讀寫作人的「武林秘籍」——《文心》
    夏丏尊與葉聖陶先生的《文心》一書,是不可多得的學作文的上品,本應該是寫給小學初中生讀的,然而深入淺出,無論是苦於不知如何下筆,還是無可奈於滿腔幽怨難以抒情,都可以從這本書裡獲得解答。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