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說,用筆乃醒,則骨節通靈。
這個「醒」字是什麼意思?
「醒」有頓悟的意思,用筆乃醒是對筆法頓悟的意思。
具體怎樣用筆才能「用筆乃醒」?
我喜歡用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的一句話解釋,用筆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
我覺著用這句話解釋「用筆乃醒」比較形象。也就是董其昌提倡,作字須提的筆起。
為什麼說筆「醒」是書法用筆的最高境界?
一個「醒」賦予書法生命的跡象。筆醒字才能活,有生命的活力。
在我以前的文章裡,我強調書法的神採,其實就是賦予書法生命的活力。
有的同學看到這,還是不明白,怎樣用筆就「醒」了?怎樣用筆書法就有神採了?
董其昌這樣解釋,作書之法,既能放縱,又能攢捉。周星蓮用「擒縱」一詞。
換句話說,用筆要放得開、收得住,筆才會「醒」。
有的同學寫字浮飄油滑,其實就是用筆收不住的結果。
只知道龍飛鳳舞去了,不懂得還要有一個蓄勢過程,筆畫就一帶而過,自然給人的感覺就是浮飄油滑。
古人的」屋漏痕「為什麼給人的感覺有力量感,就是有一個蓄勢過程。
用筆的過程,有放有收,線條就會有節奏感,書法就會充滿活力,神採自然而然就會流露出來。
結束語:
古人寫書法理論,喜歡用一些擬人詞。比如上面說的,用筆要」醒「。足可見古人對書法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要「活」。
我們臨帖往往會忽視這個很重要的標準,以為只要寫得像就行了。
有的同學真的已經寫得很像了,但給人的感覺還是怪怪的,其實就是出在「活」這個問題上。
筆「醒」了,字才會「醒」;字「醒」了,書法就「活」了,神採也就出來了。
原創作者:墨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