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

2021-01-13 晨之論史

書法創作時一般講究「平腕豎掌」。唐代書法家韓方明說:「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廣藝舟雙楫》)

那麼,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

康有為的老師朱九江在教康有為「腕平」時說:「腕平,當使杯水置上而不傾。」很顯然,他說的腕平是指腕的兩個骨節與桌面保持水平的狀態,或者說類似於掌心向下手臂自然伸直時的腕部狀態。

不過,這樣的「腕平」有一個問題——筆桿就會向右傾斜!於是朱九江又教康有為「食指、中指、名指層累而下,指背圓密……大指橫撐而出……大指所執愈下,掌背愈豎,手眼骨反下欲切案,筋皆反紐,抽掣肘及肩臂」。但是,這樣做雖然能做到「腕平而筆正矣」,但是使用起來手筋「反紐」,頗不自然。

那麼,「腕平」究竟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腕平」應該是與「壓腕」和「豎腕」相對而言的,並非是腕的兩個骨節與桌面保持水平。香港書法家協會主席黃簡說:「手腕上下動作,中心位置是放平,即平腕。往下是壓腕,往上通常稱為豎掌。」這個解釋應該比朱九江的解釋更為合理。這樣的「腕平」,書寫起來不必「使筋反紐」,會更為自然。

「平腕」書寫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站著書寫,那麼很多時候無須豎掌。比如,晚清畫家、上海《點石齋畫報》主筆吳友如,所繪的一位婦女站立俯身寫字的圖畫,其中執筆人手伸出很遠,手腕自然放平書寫,即無「豎掌」。

概括來講,「平腕」寫大字時不宜豎掌;站著書寫,桌面很低,寫字位置距離很遠時,不宜豎掌(可手臂前伸,手腕放平,使掌心下覆)。此外,紙張是斜置的,毛筆也要斜過來,以垂直紙面,這時候,手腕也要跟著上下調節,找出最舒適自然的角度。

第二種情況是坐著書寫。這時距所寫的字距離很近,為了保持正鋒就得「豎掌」了。這時手腕向上,掌心向前,稱為豎掌。豎掌可使毛筆更容易保持正鋒。正鋒就是筆鋒四面對稱,垂直紙面。這樣的「豎掌」古人稱為「豎腕」,唐太宗在《筆法訣》中說:「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拳虛,拳虛則運用便宜。」

康有為非常推崇其師所傳執筆法,他說:「欲用一身之力者,必平其腕,豎其鋒,使筋反紐,由腕入臂,然後一身之力得用焉。或者乃謂撥鐙法,始自唐人,六朝無不參指力者,可以《筆陣圖》說證之。」不少人效法其說,認為豎掌就是手背要垂直於手腕,把筋抽緊,加大力量。黃簡認為這樣做會拘攣不適,且使筆桿貼近掌心會使掌心變實,所以「豎掌的時候,手背這一條線」與手腕之間「有一些傾斜」即可。

最後,怎樣執筆還是以自然舒適、方便書寫為宜。康有為的女弟子書法家蕭嫻認為康氏所傳執筆法不便,就改掉了,她說:「先師康南海教我五指爭力法,後在實踐中覺得,四指層累而下,掌虛指實,更適我用。久之便操縱自如,尤便於捻管,篆隸行楷皆宜。惟不作草書,未知此法適用否?我以為,書者執筆,猶農工執器,以便利操作為準。似不必多所探索,徒耗時間精力。」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篆刻,怎樣用筆
    筆是用人的手來操作的,如果「執」的方法不正確,操作就會受到限制,因而也就達不到書法藝術所要求的效果。古人對於執筆的方法,說了許多,有的正確,有的錯誤,這裡不準備一分析辯駁,只提出個人長期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來介紹給初學寫字的同志參考。概括地說,正確的執筆法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即:指實掌虛、平腕豎鋒。所謂指實,是說手指要執穩筆管。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但是,作為一幅書法作品來講,最基本的字法、筆法、墨法、章法都要有美的體現,整幅作品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我把這「四法」稱為書法創作中的「四個原則」。當然了,涉及到書法創作,有很多原則和因素,但這四法是最基本的,有了這四法,才能稱其為作品。
  • 書法創作時,什麼時候「橫短撇長」,什麼時候「橫長撇短」?
    在漢字中,橫畫和撇畫都可以作為字的「主筆」。不過,「橫」和「撇」畫卻是對頭:它們合用時,凡是獨體字中有橫、撇組合的字,橫短則撇長,橫長則撇短。有的時候「橫短撇長」,有的時候卻「橫長撇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書法創作時,什麼時候「橫短撇長」,什麼時候「橫長撇短?
  • 書法中的術語「下筆即走」和「下筆即轉」,是什麼意思?
    「右軍瀟灑更清真,落筆奔騰思入神」,王羲之書法,為什麼寫得快?這跟他的運筆時使用力量的方法有很大關係。書法創作以力為主,衛夫人說過「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漢語中的不少與書法有關的成語如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也都和筆力相關。
  • 書法創作出現敗筆,是不是在這些方面火候不足
    書法創作當中,或多或少會遇到敗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很多人不但沒有從自己的敗筆原因去提高認識,而是認為自己的書法就這個特點。更有些人還振振有詞地說,就算大書法家王羲之寫的《蘭亭序》不是也還有幾處修改的痕跡嗎?
  • 名家談書法:創作不神秘,就是在「玩兒」中探索,積少成多
    張東明老師近作個人對書法的思考還是膚淺的,所以昨夜特意找了有魚居士張東明老師,想蹭一些最近的書作與創作感悟,給大家發出來,思想上充充電。能了解高手整天都對著紙筆想什麼,對我們也有指導意義。主要還是跟著心情走,章法上幾乎是幾個大字配上一堆小字,詞兒不同又是也會影響心情和創作的風格。其實創作沒有特別多神秘的東西,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要想,有些人不願想,只會寫最熟練的東西,不願變化,那就沒什麼意思了。
  •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寫法:皿字底的寫法
    不過現在已經不局限於這方面的意思了。在結構方面,皿字底一般出現在字底。一、皿字底的寫法不容易掌握,要仔細查看其形態及各筆畫的書寫細節。具體分析如下:1、皿字底總體上來看,形體扁寬,總體方向略向右上斜。2、 四個豎畫間距均勻,上開下合。
  • 黃俊嘉書法創作視頻
    >大懿網✎每月覆蓋100000微信用戶 最受歡迎的書畫收藏類公眾號傳播:藝術品鑑賞 | 美術館運營 | 名家訪談 | 藝術教育 | 拍賣 | 收藏黃俊嘉書法創作視頻2014 意溢乎形─「再現」與「表現」之書寫符碼演繹/2014造形藝術學刊2014 意遊未盡─「圖載」演繹之書寫‧意象創作研究/歐豪年學術研討會2012 臺藝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個展2014 書「話」記憶─黃俊嘉創作展/雲林鬥六行啟館2012 意「遊」未盡─書寫與意象創作暨畢業創作個展/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書法教學中,什麼樣的執筆方式是比較合理的?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學書有序,必先能執筆。」過去對執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有回腕執筆法、兩指執筆法、三指執筆法、吊臂執筆法等,唐朝陸希聲提出五指執筆法。實踐證明五指執筆法是比較合理的。但由於一般學生接觸毛筆較晚,書法教育中又往往忽視執筆方法和執筆原理的指導,學生執筆不得法,並且難以糾正。因此本人認為執筆教育中,要「法」與「道」並舉,重點闡明執筆之「道」,以加深對執筆之「法」的體會。使「法」與「道」相互滲透,貫穿課堂教育中。這裡所謂「道」即執筆原理。五指執筆就具有以下幾層原理。
  • 我們雙眉間很深的豎紋叫什麼,男女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這個原話不是這樣說的,不過大概是這種意思吧,細節方面大伙兒就不用太過在意了哈。)近代名人曾國藩在日記中記載著這麼一段口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立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
  • 中國的漢字之美:書法,美在形也美在意
    如果上過書法課程的朋友對這些肯定特別的熟悉,其實也就是用毛筆進行書寫時我們手指的用力方法,也就是執筆。當書寫時,我們要指實掌虛,五個手指頭一起用力,當然有的也根據自己的書寫習慣進行。運筆的時候要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互呼應;分布錯綜複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等。
  • 孫曉雲說的書法中的「捻管」,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用嗎?
    孫曉雲在他的《書法有法》中說:「那些左右圓滑呈扭曲狀的筆畫,正是左右轉筆所致。我試了一試,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這句話所說的就是他一直在提倡的「捻管」。那麼孫曉雲說的書法中的「捻管」,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用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探討一下。
  • 《九陰真經》楷書創作篇
    知魏晉書法高古,卻不知高古何故。其實只要稍稍留心一下鍾繇的《宣示表》或《薦季直表》,就會發現,鍾繇的很多筆畫是斷開的,為什麼要斷開?斷開有什麼好處?假如不斷開又會是什麼樣子?用幾組對比圖片,你便會明白~
  • 古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是什麼意思?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話是來自於《增廣賢文》。原本的意思是心腸軟的人不適合領導軍隊,因為沒有威嚴,軍隊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而後一句說的是一個人太講義氣了,不容易守住財富。完整版應該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是我國古人長時間總結出來的規律,這些道理都是很有道理的。義不掌財其實解釋起來也就是四個字:仗義疏財!一針見血。這個義,一般是指講義氣,豪氣沖天的那種,比如,魯智深,李逵,宋江這樣的,天天就講義了,義靠什麼,仗義疏財,靠錢,宋江號稱孝義宋三郎,其實就是孝義送三郎。你不送東西,不送錢,還有什麼義氣!
  • 客廳掛什麼字畫好?書法作品更具品位
    那麼客廳掛什麼畫好,精美的書法作品來了解一下吧。國賓禮書法家觀山四尺豎幅《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謂走一千裡路,也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觀山老師這幅《千裡之行 始於足下》書法,筆法流暢,技法精熟、線條流暢、瀟灑自如字體飽滿,字形落落大方,兼以典雅高貴的設色宣紙作襯,皆顯高雅飄逸之感。將其掛至家中書房、客廳意蘊非凡,不僅可以用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勵志的效果,還可以為空間增添藝術氣息,顯得有文化、有品位、有格調、上檔次。
  • 書法國展 投稿創作指南
    根據以往的慣例和評選習慣,一般的評選都是在截稿後一周左右開始評選,所以投稿作者千萬不要把時間掐的很死很死,萬一郵寄途中出點什麼意外,你的作品晚到了,就趕不上評選了,那麼你只好為郵寄公司買單了。    最好的時間是,選在截稿前10—15天郵寄。剩下那十天半個月的,你也沒有必要練習了,這些天你也增長不了什麼功力,也不會最後逼得你有如神助了,反而越到最後你越心浮氣躁,寫不出好東西。
  • 書法創作你最喜歡什麼內容,四字成語厚德載物很勵志
    書法掛什麼字畫寓意吉祥—勵志四字書法作品寓意深遠。勵志的書法作品很多,比如,厚德載物,上善若水,精氣神等等,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不錯的書法作品——「厚德載物」#書法—— 「厚德載物」一語出自《易經》,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
  • 鼻孔有神通,X裡藏乾坤,書法大溼的無底線超尺度藝術創作大賞
    最近國內書法大師們的創作,越來越漂越來越浪了。有多漂?漂到了縹緲峰上去了。有多浪?都快讓我覺得他們是浪得虛名了。您憋得這麼辛苦,難道不怕情到深處意到濃時菊花囊中噗地一聲,驚起蛙聲一片麼?來看這位用針筒創作的。
  • 書法中的真假「豎彎鉤」,你寫對了嗎
    在漢字筆畫中,有個筆畫叫做「豎彎鉤」從小就寫字的你,真的會寫這個筆畫嗎?豎彎鉤如何寫的漂亮豎彎鉤,顧名思義,是由一段豎和一段彎鉤組成顏老師寫的一些含有「豎彎鉤」的字看來,豎彎鉤並非一定把彎鉤寫長啊!真假豎彎鉤經過學習發現,豎彎鉤也是分「真假」的鴨(真的彎鉤要寫長,假的彎鉤要寫短)原來,這些「假」豎彎鉤,古體漢字當中不是豎彎鉤,有可能是豎彎、豎折、或別的字後來在現代漢字書寫中統一歸為豎彎鉤,但是都按照「浮鵝鉤」的寫法,把彎寫長
  • 欣賞《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等三幅書法作品及創作特點
    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筆者從事書法練習以來,對行草書寫法情有獨鍾,尤其對王羲之,米芾的行草風格佩服得五體投地,通過長期的磨練慢慢地也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這也是大部分書家經過長期的臨帖後,再通過日後的刻苦練習必將形成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書體,正如毛澤東經過一段時間的書寫後形成線條飄逸、手法誇張的「毛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