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傳奇人生與身後收藏令人吃驚!(資料來源於網絡)

2021-02-13 京劇迷


1949年,在上海聞人杜月笙的一再邀請下,孟小冬隨其一家遷居香港。此時,這位青幫大佬已是貧病交困,靠著他寄存在宋子文處的一筆錢應付一家開銷。杜家大廈將傾,能幹的四夫人姚玉蘭負責內外事務,孟小冬則陪伴於杜月笙身邊,悉心照料。這份情義,成為杜月笙在風燭殘年的安慰。

杜月笙與孟小冬

杜月笙病逝於香港後,同為京劇老生的姚玉蘭帶著子女遷居臺灣,孟小冬則留在香港,帶徒授課。1950年代,孟小冬遷居臺灣,與姚玉蘭一家相依相伴,從容而平靜地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後時光。

孟小冬的傳奇經歷,可以透過她留存於臺灣的遺物窺見一二,尤其是她走入杜家後的恬淡生活。而臺灣孟小冬國劇獎學金基金會、孟小冬家人以及好友曾將她的多件遺物委託拍賣公司上拍,名為「冬皇故物」專場。


「冬皇故物」

這些舊物,包括生前使用的物品、159張老照片、絕版錄音資料、珠寶、書信與字畫。其中一封孟小冬寫給姚玉蘭女兒杜美霞的信,信中敘述了當時在香港的孟小冬想要託人買椰子糖帶給臺灣「乖孫」的事情。

孟小冬筆下的「乖孫」是杜月笙與姚玉蘭的外孫金祖武。孟小冬身在臺灣時,族中的孫輩大都遷居國外,男孩之中,只有金祖武留在兩位外婆身邊。

孟小冬在臺灣刻意低調,以至於當時金祖武並不知道他的「孟外婆」曾是執餘派牛耳的一代「冬皇」。他記得,小學時,自己曾報名京劇興趣小組,孟小冬自告奮勇為他說戲,金祖武卻答以「老師自會教我」。直到孟小冬在他12歲那年逝世,小男孩眼見黨政要員、故舊門生還有新聞記者蜂擁而至,連續數日弔唁,才知道那個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太太竟然曾有如此輝煌曲折的過去。


溥儒帶孟小冬入紫禁城時穿的旗裝照

1977年,孟小冬的故舊、門生以及杜家成員組建了「孟小冬國劇獎學金基金會」,籌措到100萬元新臺幣,每年為臺灣京劇學子頒發獎學金。現在,作為基金會的董事,金祖武覺得當年這100萬元新臺幣的購買力已是急劇縮水,爭取資金支持頗為艱難。孟小冬家人與基金會決定將這批遺物拍賣,所得用於充實基金會的運轉。


杜月笙與孟小冬的定情物17克拉的祖母綠戒指

「冬皇」的另外一面

不論在名聲正隆之時的暫別名利,向餘叔巖潛心學戲5年;還是頂著輿論壓力,毅然離開梅蘭芳,愛穿男裝的孟小冬一直好強而堅韌。但在金祖武的記憶裡,晚年孟小冬則是溫和隨順、過著樸素安寧的生活。


孟小冬男裝扮相

「我從來沒有見到她在外人面前顯露不愉快的神色。」金祖武說,「即便是家中傭人、狗老師(孟小冬愛狗,便請人專為她照顧狗),她也總是和顏悅色,非常禮貌。」


孟小冬所用部分銀質器皿

「我的兩位外婆都涵養極好,從來不指責別人。行事風格卻完全不同。姚外婆就相當於家裡的外交部長,孟外婆基本從來不見外人。」在金祖武看來,孟小冬的封閉,一方面是孤高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當時身體已經每況愈下,每每出門又要梳洗打扮良久,所以經常閉門不出。

「她對很多黨政要員和商界大佬的邀請堅決不受。不屬於她的東西,她決不染指。」在金祖武的記憶裡,孟小冬僅有一次稍顯嚴厲。有一天,金祖武放學後來到孟小冬家,蹦到她面前說:「嗨!外婆。」「嗨什麼?出去,重來。」孟小冬這樣回應不夠莊重的問候方式。銀座拍賣的一封書信,即是孟小冬叮囑杜美霞要教導「乖孫」金祖武恪守禮節。僅有的社交場合,孟小冬與姚玉蘭都會將年幼的金祖武帶在身邊,讓他學規矩、明世事。

孟小冬生活極其簡樸,一餐常常就是一碗拌麵,金祖武去了則會加一道雞蛋。每每吃完晚飯,兩位老太太便會坐在一起,敘舊談天,消磨時光。或是再邀三兩好友,打幾圈麻將,再到天福樓吃上海菜,去「高記」吃生煎包與粉絲湯。

孟小冬不會畫畫,但喜愛藝術。她與書畫家張大千、溥儒皆為知交。在攝於1960年代的照片《孟小冬於香港李祖萊家留影》中,赫然可見一件張大千的工筆人物畫作《驚才絕豔》,巧的是,此作在之前的蘇富比香港秋拍中以6620萬港元成交。


婉容皇后贈孟小冬懷表

早年,溥儒曾帶孟小冬進入紫禁城玩耍,末代皇后婉容贈予他們各一塊西洋懷表。拍品中的一張旗裝照便是她盛裝入宮時的留影。對於現代人來說,這照片與懷表是一個歷史轉折點的記錄,也是兩位文藝名人交往的見證。解放後,溥儒又將用心之作《觀音像》贈予她。後來此畫被孟小冬帶到臺灣,懸掛於客廳。


《孟小冬於香港李祖萊家留影》

另有一把扇子對於孟小冬來說更是意味深長:那是由梅蘭芳、餘叔巖合作的書畫作品,一面是曾經的丈夫梅蘭芳畫的水墨梅花,另一面則是恩師餘叔巖所題書法。摺扇最早的主人是京劇票友孫養農。1949年遷居香港之後,他受孟小冬頗多照顧,為表示感謝,也有感於這把扇子對孟小冬的特殊意義,便轉贈給她。


梅蘭芳、餘叔巖合作的《梅花》摺扇


溥儒《觀音像》

雖然早已闊別京劇舞臺,孟小冬也偶爾會約上姚玉蘭和其他好友一起在家中唱戲吊嗓,過過戲癮。這次上拍的舊物中還有一批孟小冬的磁帶和唱片,經過修復和數位化之後,得到總計時長25小時的錄音,主要是孟小冬本人演出和晚年吊嗓的錄音以及她曾經欣賞、研究的一些京劇資料。其中《洪羊洞》「託兆」的散板、《二進宮》的散板等都是以前出版物中未見的內容。特別有意思的是《法門寺》的吊嗓錄音。「此劇是餘派秘籍,餘派傳人會此戲者均秘不示人。孟小冬也不例外。以前的出版物僅出過幾段散板,因輾轉複製,聲音模糊。而這批錄音中保存的版本錄得相當清晰,尤其是在唱完老生的四句散板後,孟小冬還反串了花臉劉瑾的四句唱,實屬難得。」中國戲曲學院戲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柴俊為說道。

相關焦點

  • 孟小冬傳奇人生:被梅蘭芳養在外面4年,最後嫁給上海青幫大佬
    」這個角色更令人惋惜心痛。梅蘭芳大孟小冬足足13歲,認識2年後,因不斷的合作和演出,孟小冬最終嫁給了梅蘭芳,而這也是她悲劇人生的開始。經過這麼大的變故,按照我們正常人邏輯,梅蘭芳應該把孟小冬保護起來,更加體會到孟小冬對自己的愛和犧牲才對,誰知道梅蘭芳為了自己的聲譽,居然開始疏遠孟小冬。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 孟小冬:人生如戲 和寶堂
    隨著電影《梅蘭芳》的拍攝,孟小冬與梅蘭芳當年的婚戀往事再度浮出水面,而且由於章子怡在電影《梅蘭芳》中扮演孟小冬,孟小冬則愈發引起人們的關注。孟小冬到底是何許人?當年,她與梅蘭芳經歷了怎樣一段驚天動地的美妙而悲愴的婚姻?
  • 杜月笙與孟小冬的愛情,細水長流,卻愛得刻骨銘心
    1948年,北平被圍困,孟小冬還待在北平,杜月笙豪橫地包了一架飛機去北平接孟小冬,可把孟小冬感動不慘,如此豪氣的行為,想必任何一個女人都會心動,你以為這是杜月笙為了追求孟小冬使用的套路麼?實際上並非如此。
  • 聊聊孟小冬
    第一站,無錫屋頂花園劇場,當晚大雨滂沱,卻掌聲雷動。孟小冬首次「挑簾」成功。 當年在全國唱戲,三個碼頭最難唱,天津、漢口、上海。 能拿下這三座城的觀眾,基本就算是成了。 而孟小冬只用了五年,就徵服了三個碼頭戲迷,成為梨園傳奇。
  • 孟小冬:分手見人品
    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這樣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臺上爽朗豪邁的扮相太相襯了。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廖廖八字,沉鬱頓挫,是那種縱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  聽說孟小冬這個名字,還是從電影《梅蘭芳》中開始。
  • 書香北京:絕世名伶——孟小冬
    永不再見梅蘭芳-孟小冬的傳奇人生孟小冬 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淨
  • 孟小冬不回大陸始末
    看完了戲觀眾還不走,他們想看孟小冬謝幕,看她卸了戲裝的樣子。但孟小冬從來不謝幕,觀眾就不停鼓掌就是不走,無奈之下,杜月笙去後臺做了說服工作,才讓孟小冬謝了一次幕。不料,這次謝幕,竟是她與舞臺的永別,這齣《搜孤救孤》也成為絕唱。從此,她再也沒有登臺演出過。 1947年,內戰已全面展開。
  • 《孟小冬傳》| 梅蘭芳與杜月笙,為何都愛上了她?
    《孟小冬傳》這本書講述了滿身稜角、一世傲寒的民國亂世奇女子孟小冬,明豔照人、芳華絕代的人生光影,和她轟轟烈烈、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解讀《孟小冬傳》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帶你走進民國時期,感受一代名伶為愛痴迷,為京劇奉獻一世的人生故事,感受一代梨園東皇不平凡的一生。
  • 我在香港見到的孟小冬
    她佇立在客廳門外,雙眸朝客廳裡流麗顧盼,令人驚喜。杜月笙輕聲重複一句:「上海貴客沈先生拜見——」誰都以為「冬皇」會步入客廳,沒想到,孟小冬意外地向我做了一個舞臺上「請」的舞勢,然後回過身,朝自己閨房走去。我一時為「冬皇」突然邀請發呆,連杜月笙也好久才回過神來,他笑著做個「請」的手勢,我連忙走出客廳,卑遜地落後三步,輕腳慢步跟隨「冬皇」。
  • 孟小冬:感情中,狠心的女人最好命
    在人生的盛宴裡,老天似乎已經賜給孟小冬很多。但孟小冬是個拎得清的女人,內心的倔強讓她不可能成為男人的解語花,她始終是一個活在自己人生舞臺的女人,愛你時哪怕賜予一杯毒酒,也心甘情願一飲而盡;但不愛了,轉身便是一生一世,縱然當初是多麼無怨無悔,愛情也終究在她的世界裡落幕。 有人說她涼薄,可涼薄的人不會有那些熱氣騰騰的愛與四年的堅守。她需要的是一個坦坦蕩蕩的承諾,一份踏踏實實的愛與安全感。
  • 孟小冬海外傳藝
    今日推送之《孟小冬海外傳藝》,出自《餘叔巖孟小冬暨餘派藝術》,作者從鴻逵。
  • 孟小冬:真正愛你的人,捨不得讓你受委屈!
    還記得電影《梅蘭芳》裡面,章子怡飾演的那個奇女子孟小冬嗎?如果沒有遇見梅蘭芳,她也許會嫁一個富貴公子,唱一生戲,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孟小冬7歲登臺,12歲掛牌演出,18歲在馮公館裡遇見了梅蘭芳。《四郎探母》《遊龍戲鳳》,嬌滴滴的姑娘扮正氣十足的老生,年輕先生卻演豔麗花旦,這一出顛鸞倒鳳讓戲迷叫好,也成就了兩人的濃濃愛意。
  • 杜月笙去世後,留給孟小冬的遺產並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
    1925年,18歲的孟小冬懷揣著對京劇的執著追求來到名伶雲集的北京,四處虛心求教,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成為名角譚鑫培徒弟餘叔巖的關門弟子。此時餘叔巖已身患重疾,本閉門不見客。聽說是孟小冬到訪便立刻將孟小冬迎進門收為關門弟子,悉心教導。孟小冬一邊盡心侍奉餘叔巖,一邊潛心學習。經過5年的苦心鑽研,孟小冬得餘叔巖真傳。可餘叔巖此時也離開人世。
  • 孟小冬:倔強,是另一種理智
    她,就是一代「冬皇」孟小冬。事業有成,婚姻幸福,孟小冬的一生無疑是成功的,而她成功的秘訣,源於兩個字:倔強。倔強,是日復一日的堅持1907年,北京梨園世家,女嬰孟小冬呱呱墜地。由於祖父和叔伯都是京劇演員,所以孟小冬從小就在梨園中長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在戲曲上的天賦也逐漸顯露出來。
  • 杜月笙為了得到孟小冬,特意讓自己的四姨太邀請孟小冬住到杜公館
    杜月笙為了給孟小冬一個名分,決定為孟小冬補辦一場婚禮。於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館張燈結彩,舉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攙扶著下了病榻,做了最後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這一年,杜月笙62歲,孟小冬43歲。
  • 孟小冬 - 你既無心我便休
    乃蘭芳含糊其事,於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係。是我負人﹖抑人負我﹖世間自有公論,不待冬之贅言。」 這樣的分手宣言,和孟小冬在舞臺上爽朗豪邁的扮相太相襯了。是我負人,抑人負我?廖廖八字,沉鬱頓挫,是那種縱有沉痛也要咬碎了銀牙往肚裡吞的「冬皇」氣派。
  • 上海灘「流氓大亨」杜月笙為何對孟小冬卻
    民國時期,梅蘭芳男唱旦角,臺上玲瓏嬌美、雌雄莫辨,是為「伶界之王」;孟小冬反串老生,臺上英氣幹練、毫無雌音,是為「鬚生之皇」。在沒有電視、抖音、網絡的時代,兩人是當時的頂級流量明星,擁有無數的粉絲。杜月笙就是其鐵桿兒粉絲。這個杜月笙就是上海那個鼎鼎有名的青幫大佬,他跺跺腳,上海就會抖一抖。
  • 韓綜《樂人傳》:金曜漢擺脫少年美,成為令人吃驚的動作奇才!
    KBS音樂綜藝節目《樂人傳》中,金曜漢成為了令所有人吃驚的動作奇才!綜藝節目《樂人傳》中,金曜漢擺脫少年美,爆發了成熟男子漢的魅力。將於7月18日晚上10點55分播出的KBS音樂綜藝節目《樂人傳》第13集中,「2020年人生很快樂」MV首次全部公開。
  • 晚年孟小冬極少開嗓,卻獨獨為他唱戲三曲
    孟小冬的確是離開梅蘭芳才大紅大紫的,之前只是著名演員,後來被稱之為「冬皇」。一個「皇」字,孟小冬的名字足以載入京劇史冊。 是梅蘭芳耽誤了孟小冬麼?也不能這麼說,因為愛情是個奇妙的東西。但孟小冬這個女子不尋常,但凡所有能出大名的人,都有著異於常人的非凡之處。 在與梅蘭芳決裂之時,孟小冬說過一句狠話:「請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