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日記:關於放棄讀博,你遺憾嗎?

2021-01-20 研途風景

上周參加了碩士中期答辯,原則上對於中期答辯不合格的及畢業有困難的學生,予以勸退處理。但大家一開始就沒有重視,大家心裡都清楚,這只不過走個形式罷了。不同的是,讀博的學生一律考核為優秀,不讀博的一律良好。獎學金的發放也是根據這個考核結果。由此可見,很多事情實際操作和紙面規定還是有很大的轉圜空間。至於我的答辯中規中矩,略微淺薄。

在答辯之前,我已經決定不讀博。我將這個決定告訴導師後,他覺得「十分震驚」。在他的眼裡,我不打算讀博代表著我是來混學位的,為了自己的一絲利益消耗著他的實驗室資源。我已經無意再去反駁什麼,我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已經固定(不求上進、愚笨),而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也固定了(學閥、自利)。

我自己清楚,放棄讀博是我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正如我當初毅然決定辭職考研一樣。直到今天,我依然能感受到當初為夢想拼搏時而留下的一絲溫存和感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需要綜合個人的性格、興趣、能力、家庭等因素來考量自己的職業選擇。

那麼,關於放棄讀博,我遺憾嗎?從「放棄」這個字眼來看,放棄代表著本可以卻沒有。從人生價值的角度看,博士代表著更高的學歷和更好的機會,而人生本該有進取的態度。從這個角度看,放棄讀博確實有些許遺憾。

但事實上,讀博不適合所有人。君不見,每年有博士研究生走上絕路,而導師是其最大的推手。即便不考慮時間、金錢、精力成本,博士進入高校任教就真的好嗎?未必!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經過自己的思考,我對今後的人生方向已有了大致的判斷。這是一條我不曾走過的第三條路。曾經的我從未想過會走這條路,今後的路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我必將走出屬於自己的路,走向光明的前途。

關於放棄讀博,或許我有些許遺憾,但我不後悔。

相關焦點

  • 給你50萬讓你放棄清華大學讀博,你願意嗎?
    今天這個話題的引出,其實是很多家長在後臺都諮詢過我的一個問題——就業已經不錯的情況下,還要不要繼續讀個博士學位?懷著這種願望的家庭小孩,要麼是普通本科-985/211研究生這樣的背景,也有一直就是985背景,家長和學生對是否繼續讀博有點猶豫不決。為什麼會猶豫不決呢?
  • 我放棄讀博選擇去工作時,在想什麼?
    本文為募格科聘原創,轉載請在文章下留言 最近一些天,對自己來說是比較特別的日子,大概也是因為自己終於決定了暫時放下讀博的念頭,準備踏實迎接研究生畢業以及工作種種事情了。
  •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大多數都不會選擇讀博,導師說出其中緣由
    現在報考研究生開始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人不禁會擔心,幾年之後,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會不會像本科生一樣「爛大街」。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考研之後的學生,要不要有先見之明的直接讀博呢?之前看到一份高校研究生學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畢業之後,真正選擇讀博的人其實連10%都不到。
  • 博士讀完30多了,你還考慮讀嗎?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後悔一輩子!
    決定讀博士那年我已經27歲了,研究生畢業已經兩年了,這個年紀對一個男生來說應該是結婚成家,步入事業發展的階段,但是我沒有。吳京在《戰狼》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我想說的是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博後悔一輩子。博士宇宙最高學位,人類知識的高峰,在碩士畢業之時我就知道博士肯定是要讀的,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我預計是工作兩年後。
  • 考研熱度居高不下,然而讀博人數寥寥無幾,過來人:並非不想讀博
    文/天意媽媽談教育每年報名研究生考試的學生都非常多,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研究生畢業後選擇讀博的學生卻非常好,難道是因為博士沒用了嗎?為什麼考研熱度居高不下,但讀博人數卻寥寥無幾,過來人:並非不想讀博。為什麼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這麼多?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說為什麼每年報名研究生考試的人這麼多。這樣便於在接下來分析讀博的時候,會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 85後小夥放棄讀博照顧母親:書還能讀親不能待
    中新網鄭州5月13日電(師紅壘)河南安陽85後小夥子趙瀟2011年就被武漢大學推薦留校碩博連讀,就在他躊躇滿志準備讀博的時候,傳來母親患癌的噩耗,認為「博士還有機會讀但媽媽不能等」的他放棄了深造,毅然選擇要帶著母親去就業。
  • 「研究生讀不下去,我主動退學了」
    被裹挾的「熱愛」,不是人人都適合科研在問答網站知乎上,「為什麼現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學」這一提問,截至1月12日記者發稿時,已經有兩萬餘個關注者,瀏覽量達到2191萬次。知乎提問截圖而在豆瓣,「博士,退學了嗎?」小組裡有一萬餘名成員,他們在組內傾訴、吐槽和求救。他們遇到了坎,在掙扎,不知是放棄還是繼續。
  • 超1300名研究生被清退,有人讀博15年沒畢業!想混學歷,很難了!
    1300名研究生被清退 淘汰機制VS鯰魚效應 學生訴苦:其實我們也不容易 對每一位有志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同學來說,選擇讀研讀博或許意味著放棄工作,放棄收入,在接受專科或本科教育之後,再投入一段寶貴的時間追求更高的學歷、汲取更多的知識養分,提升個人的學術及科研水平,這也是為未來個人打下夯實職業基礎和研究能力的關鍵一步。
  • 向現實妥協,我放棄讀博的7條理由……
    現如今的就業壓力以及工作門檻,使得考研乃至考博再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尤其在大城市、大單位,研究生已經滿大街了。在這種情況下,考博的難度、畢業的嚴格程度,一直都是穩中有升,關鍵是畢業之後,博士學位的「敲門磚」分量也大不如之前。我曾經看到過身邊無數的同學朋友,尤其是對學術有真正志趣追求的男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讀博,暫時放棄了他們所熱愛的學術。
  • 山大研究生校長獎王朋:碩士畢業後工作4年,重返校園讀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玉芹 實習生 李若琰山東大學2020年度研究生獎學金評審結果近日揭曉。一校三地2.7萬餘名研究生中,1.8萬餘人獲得獎勵,其中42人獲最高獎——山東大學研究生校長獎。能夠從2.7萬名研究生中脫穎而出,這些研究生學霸身上都有哪些過人之處?
  • 33名博士研究生被清退:多數讀博時間已達到15年
    本次僅公示了聯繫不到的33位擬退學處理的博士研究生,還有聯繫上的並未公示,因此,西安電子科大此次給予退學處理的博士生不止33人。從名單上的學號來看,這次被退學的很多同學讀博時間已經達到15年。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經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方面。
  • 你適合讀研究生嗎?
    其實很多學生其實只是因為身邊的人要考研,而覺得自己也要參與其中,如果動機沒有那麼強烈或者考研的目標感不強的話,是很可能成為陪考大軍了(每年最終會有70%的考生分數不夠研究生錄取線)。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話:「大學畢業後我並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所以我就繼續去讀研究生吧。」
  • 來自過來人的忠告:讀博之前你要明白的十件事兒
    作為一名過來人,根據我自己讀博的體驗以及身邊人的各種遭遇,總結了博士期間的各種經驗教訓,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讀博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既然是投資,必然面臨著一定的風險。縱然不能提速,少走彎路,也是一種捷徑。
  • 為什麼大家扎堆考研,但讀博的人卻少之又少?難不成博士不香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真的是學歷越高越好嗎?但為什麼大家扎堆考研,但讀博的人卻少之又少?難不成博士不香了?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那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其中的奧妙吧,相信會對你有所啟發的。 1.
  • 這所985高校出臺研究生培養新方案,鼓勵碩士提前攻博
    計劃中明確了以下幾點重要內容:擴大直博生比例,完善科研項目博士的培養制度;打破修讀年限,鼓勵博士提前畢業和碩士提前攻博;增設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華東師範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和準備報考的同學應該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射而來的羨慕目光吧!整個方案裡,本科生的利益點是直博名額增加,碩士生的利益點是鼓勵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是最大受益人。直博這件事我已經在文章
  • 讀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積分落戶北京嗎?
    研究生分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對於想要報考研究生的在職人士來說,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比較適合報考的。因此,很多在職人士問小編,讀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積分落戶北京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根據北京積分落戶政策:取的研究生學歷並獲得碩士學位的人員可以獲得26分。而且,重點是,在此政策中,並沒有要求必須是全日制研究生,因此,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可以的。
  • 碩士研究生就業率排行TOP10,清華人大無緣前5,北京大學遺憾落榜
    碩士是介於學士和博士生之間的學位,本科生畢業後通過研究生考試可成為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在我國碩士分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學位劃分上,分為專業型碩士和學術性碩士。
  • 不是211大學,也不是985名校,這樣的雙非大學研究生值得讀嗎?
    不是211,也不是985,這樣的雙非大學研究生值得讀嗎?從最近幾年就業的形勢看,本科學歷已經很普遍,就算是研究生畢業時都不見得一定能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這就使得很多同學在考研的時候只把目標鎖定在211和985名校,以期望借用名校的光環,為未來的自己增磚加瓦。
  • 讀博不想做研究,就是為了以後找工作,有什麼不對嗎?
    我留意了以下勸說不要讀博的人他們的觀點有以下幾個來源:一、讀博士年紀太大不行除了那些年紀輕輕由本科直接升到博士的「直博」以外,還有大量的考生,是從本科畢業之後工作了幾年,對自己的專業和現在的工作不是太滿意,所以選擇了考研。
  • 方剛:我想收藏你的日記,可以嗎?
    關注「學者方剛」,學習有靈魂的性教育 、、 以日記換日記,你敢嗎? 方剛 昨天,我在朋友圈發了自己新書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