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小夥放棄讀博照顧母親:書還能讀親不能待

2021-01-20 搜狐網

  中新網鄭州5月13日電(師紅壘)河南安陽85後小夥子趙瀟2011年就被武漢大學推薦留校碩博連讀,就在他躊躇滿志準備讀博的時候,傳來母親患癌的噩耗,認為「博士還有機會讀但媽媽不能等」的他放棄了深造,毅然選擇要帶著母親去就業。

  今年25歲的趙瀟是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研究生,2011年被學校推薦留校碩博連讀。2013年2月,就在他準備讀博士的時候,53歲的母親卻被診斷為肺癌晚期。

  「雖然我很珍惜讀博士的機會,但照顧母親是我不能推卸的責任。」5月13日,趙瀟向記者講訴,母親馬晉平自幼就命運多舛,沒有可以依靠的親人。在自己不到10歲時,母親又下崗,父親也離開了他們母子倆,自此他就和母親相依為命。「堅強的媽媽從不在我面前說一個"累"字,靠站櫃檯、當保姆把我拉扯大,如今到了我回報她的時候了,再苦再累我也要挽救媽媽。」

  趙瀟說,母親病情被診斷出來的時候,自己正在準備研究生畢業論文,考慮到武漢的醫療水平,更為了方便伺候母親,他將母親接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治療,白天他在醫院為母親打飯、倒水,晚上抽空做功課,困了就席地躺在媽媽的病床前……

  如今,馬晉平經過治療,病情已經得到控制,而對於趙瀟放棄讀博一事,她曾經用拒絕治療來威脅兒子,但終究拗不過孝順的趙瀟。談及母親不得不因此向自己「屈服」一事,趙瀟笑稱:「她阻止我也不管用啊,現在所有的事情都要為她治病開路。」

  「主治醫生曾說,母親這個病就像定時炸彈,除非它不進行全身擴散,但即使是控制在目前的狀態,靠採取分子靶向藥物治療,一個月也要兩萬多元的費用。所以我必須出去工作,不然就沒法保障母親的治療。」趙瀟透露,如今他已和一家研究所籤了三年的合約,今年7月份就可以上班了。

  但在談及以後還會不會讀博士的時候,聲音爽朗的趙瀟話語中隨即又流露出一絲低沉:「至於會不會讀博士,以後再看機會吧,但就算以後沒有機會我也不會後悔。」

  趙瀟表示,「子欲養親不待」那句話一直在他的腦海中縈繞,「我才25歲,學習的機會相信以後還會有,但母親只有一個。」趙瀟說,母親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放棄我,如今我再難也不會放棄她。

  談到將來的生活,趙瀟說雖然一切都是未知數,但不管我到哪都會帶著媽媽這是肯定的,「雖然媽媽說她病好後還想回安陽不連累我,但除非是出現奇蹟,因為兒子在哪,哪就是他的家。」

相關焦點

  • 向現實妥協,我放棄讀博的7條理由……
    我曾經看到過身邊無數的同學朋友,尤其是對學術有真正志趣追求的男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讀博,暫時放棄了他們所熱愛的學術。昨天,我又接到一個電話。一位同學很意外地告訴我,他要去上海做律師了,但在我們同學眼中,他就是為了「當教授」而生的。掛了電話,仔細想想,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理想,很多時候,對於普通人,相比於興趣,唯有生活更為重要。
  • 博士讀完30多了,你還考慮讀嗎?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後悔一輩子!
    這句話出自非洲經濟學家Dambisa Moyo的《dead aid》一書中,它是書中的結束語,簡潔卻發人深省。決定讀博士那年我已經27歲了,研究生畢業已經兩年了,這個年紀對一個男生來說應該是結婚成家,步入事業發展的階段,但是我沒有。吳京在《戰狼》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我想說的是讀博後悔四年,不讀博後悔一輩子。
  • 我放棄讀博選擇去工作時,在想什麼?
    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其實矛盾重重,首先就是因為自己從上大學開始,就有想要讀博的念頭。自己頗為幸運,一直學著喜歡的專業,直到順利考上研究生,讀博的念頭在我心裡一直深深紮根,始終不變。 和很多人不同的是,大多數考博的人似乎都是在上研以後慢慢摸索和嘗試,甚至到後期勸說自己讀博。
  • 研究生日記:關於放棄讀博,你遺憾嗎?
    不同的是,讀博的學生一律考核為優秀,不讀博的一律良好。獎學金的發放也是根據這個考核結果。由此可見,很多事情實際操作和紙面規定還是有很大的轉圜空間。至於我的答辯中規中矩,略微淺薄。在答辯之前,我已經決定不讀博。我將這個決定告訴導師後,他覺得「十分震驚」。在他的眼裡,我不打算讀博代表著我是來混學位的,為了自己的一絲利益消耗著他的實驗室資源。
  • 《流金歲月》:蔣南孫爸爸破產跳樓,蔣南孫為供養奶奶放棄讀博
    雖然是父女,蔣南孫和蔣鵬飛的個性截然不同,蔣鵬飛一輩子不出去工作,靠著母親的供養維持著奢侈、體面的生活,但他對此並不滿足,又不願意去踏踏實實地做一番事業,最終炒股炒到傾家蕩產,還欠了一堆的帳。當蔣鵬飛實在兜不住的時候,他選擇自己跑路,留下老母親和老婆孩子去應對上門討債的人。之後總算是在親戚朋友們的幫助下賣掉了自家小洋樓,即便是作到了這種地步,蔣南孫的奶奶對這個兒子還是沒有一句重話。
  • 給你50萬讓你放棄清華大學讀博,你願意嗎?
    1、讀博時間長。讀博時間在國內一般是4年,4年時間相比那些讀研就出來,或者本科就工作的同學來說,社會經驗就會落下一大截。更關鍵的是,很多家長比價擔心孩子結婚的終生大事。一般讀完博都近30左右,對女生而言,結婚就面臨很大的實際問題,找同級的博士吧,男方可能會挑小一點的本科生;找比自己低的本科生吧,又覺得言語溝通上面會存在問題,並且對姐弟戀也不太放心。
  • 別讓她讀博了,會嫁不出去的
    ——by 大吉在我姑家吃飯,例行的飯後遛彎活動,想和我的可愛小侄女兒多待待,就稍微走的遠些,沿著河堤送她們回家,剛過體育場口口,遇到一個不怎麼熟的熟人,像往常一樣禮貌的跟他們打了招呼。對方問我在哪工作,我姐說要去讀博。好像這個消息觸動了對方,氣急敗壞的對我媽說,別讓她上了,不準她去讀書,會嫁不出去的,念那麼多書有什麼用,然後舉例誰誰誰的姑娘還沒有結婚,說那姑娘都念書念到什麼程度,他媳婦兒在一旁趕緊說道,讀書都讀老了,再舉例誰家女孩去讀博,父母操心娃年齡有點大了。倆人一唱一和,真的說著說著我都給嚇到了,趕緊走到其他地方,佯裝接電話。
  • 考研熱度居高不下,然而讀博人數寥寥無幾,過來人:並非不想讀博
    文/天意媽媽談教育每年報名研究生考試的學生都非常多,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研究生畢業後選擇讀博的學生卻非常好,難道是因為博士沒用了嗎?而研究生畢業後,這些學生大部分卻不會選擇繼續讀博,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超80%的研究生畢業生,不會選擇讀博。為什麼考研熱度居高不下,但讀博人數卻寥寥無幾,過來人:並非不想讀博。為什麼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這麼多?
  •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但也不可否認存在某些個例,因為讀博過程中的一些主觀客觀原因,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不光白白耗費了自己的青春時光,嚴重的甚至對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 讀博讀「廢」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又有什麼讀博的「潛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度過博士生涯呢?
  •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書讀的遍數多了,書中的意思就能夠理解了。這句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讀書也不能靠死記硬背。書讀百遍是一種讀書的態度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對於讀書態度的一種倡導,告訴人們當讀一本書不能理解它的意思的時候,就反覆地、不厭其煩地多讀幾遍。
  • 工作五年後,我「丟下」孩子去讀博了.
    其實早在本科階段,我就立志畢業後回屬於五、六線城市的家鄉參與建設,後來因為成績優異而讀了兩年碩士研究生,「報效家鄉」的底氣就更充足了。一方面,家鄉有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親人,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另一方面,高考當年我就跟青梅竹馬的同級男學伴約定,一旦我倆二人考到自己理想的學校就正式確立戀愛關係,求學階段結束後,我們一同回家鄉發展,落地生根。
  • 讀博,一場淹溺之後的掙扎與救贖
    在同輩人眼中,讀博只是一種個人選擇,或許是醉心科研,或許是逃避現實,亦或許只是為謀個更好的出路。而對於身處其中的人,箇中滋味,一言難盡,只能自己體會。讀博生涯,對於每個個體而言,都是一種修行。        三年前,我來到慕尼黑,剛下飛機是完全懵掉的狀態,我不知道面前是一條什麼樣的路,恐懼,不,也許是無知無畏。
  • 讀書,是讀有價值的書好,還是讀喜歡的書好?
    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之別。每本書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只要能帶給我們收穫和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好,就是值得我們讀的好書。到底該讀大家推薦的經典書籍、暢銷書籍,還是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 【人民論壇】書當讀在未用時
    老僕回答:蘇東坡寫得並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從不用查書。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提筆寫文章時,有足夠多的書籍資料可供查閱,已屬難得;不用查書就能下筆,更為難得;若不用查書還能把文章寫得出類拔萃,境界自然又高出許多。蘇東坡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平時注重積累,讓書本上的東西深深刻印於腦海。這正印證了一首詩所言,「讀得書多勝大丘,不須耕種自然收。」
  •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大多數都不會選擇讀博,導師說出其中緣由
    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考研之後的學生,要不要有先見之明的直接讀博呢?之前看到一份高校研究生學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畢業之後,真正選擇讀博的人其實連10%都不到。為什麼考研的人很多,但讀博的卻很少?
  • 碩士畢業後,讀博和不讀博,10年後發展有什麼差別
    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繼續攻讀博士,或者是不讀博、及時找工作,10年之後,彼此的差別有多大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捋一捋這個話題。繼續讀博:專業上的提升更大繼續攻讀博士,對於大學生個人來說,在專業上的提升,很顯然是更大的。
  • 讀書三問(讀什麼、怎麼讀、為什麼讀)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讀書重要,這是我們從小就懂的道理。    我的問題是:念多少書能有「千鍾粟」、「黃金屋、「車馬簇」、「顏如玉」?看似幼稚的問題,暗藏深刻的道理。以下聊聊我個人對讀書的認識。
  • 讀博的3W法則:Why、What、How
    不論是在讀博前,讀博過程中,還是博士畢業後,很多人都會問我這個問題:為什麼選擇讀博?從自身的角度來說,我之所以選擇讀博,是因為我熱愛科學研究,無論是否能夠拿到博士學位,我都希望我能一輩子在自然、生物、數字和數字所反映的自然規律中生活。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地發現大自然的奧秘。
  • 初學者要讀哪些書?才能走好中醫路?
    ,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此外《靈樞經·敘》說:「夫為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有矣,未有不讀而為醫者也。」葉天士告誡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可見,不讀書是無法傳承中醫學的,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了。
  • 他18歲麻省理工讀博,22歲成就震驚世界,卻放棄美籍選擇回國!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位「天才中的天才」,他14歲入讀中國科大,18歲麻省理工讀博,22歲成就震驚世界,解決了一個已困擾國際學界107年的難題,榮登《自然》雜誌2018年十大科學家榜首,成為有史以來獲此殊榮年齡最小的科學家,他就是曹原,一個現在也只有24歲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