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廈:"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

2021-01-18 騰訊網

[摘要]「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或者對他們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

按:「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或者對他們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這是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中的一段獨白,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全球化的一種詩化表達。

走在人潮湧動的尖沙咀,很容易就會錯過大名鼎鼎的重慶大廈。除了大廈門口不時進出的中東裔和非裔人口,並沒有其他任何視覺上的元素能提醒你這座大廈的存在。然而,對於任何喜愛王家衛電影和熱愛美食的人,重慶大廈無論如何不容錯過。

進入重慶大廈,倘若你能順利地在燈光昏暗的底層直抵電梯的所在,大概還要經歷幾輪才能擠上那臺容積約為5人的老電梯。出了電梯,撲面而來的是迷宮一般的走道。廉價旅社,販售山寨產品的商鋪,餐館的霓虹店招混合著若干種氣味將人淹沒,讓人生出一種落荒而逃感。身處其中,幾乎難以想像這樣一個邊緣地帶正是處於香港這座繁華都市的中心。

今日的重慶大廈會是明天的世界嗎?

《重慶森林》劇照

城市飛地

低端全球化的未來就是重慶大廈的未來?

在麥高登的《香港重慶大廈》裡,王家衛《重慶森林》中的地下犯罪,成為了麥教授筆下的日常——這一點不論是「人群」一章還是「法律」一章裡,都多有呈現。某種意義上,這種被封閉或限制於重慶大廈這一高密度空間內的各式活動,尤其是犯罪與邊緣犯罪的大量混合,反而成為了獵奇的客體,吸引不少外籍人士來大廈住宿,以便見證或體驗在香港其他任何地方都難以體驗的刺激氛圍。以至於他們當中的某些人,還會因重慶大廈在被略加規整之後,認為其失去了早先的魅力。

對任何人而言,重慶大廈都是一個絢麗的萬花筒;而麥高登教授在呈現這一萬花筒的同時,更是試圖強調:一方面,在重慶大廈存在著所謂以從邊緣國家到中心國家的低端全球化流動,這樣的流動在未來,會有在更多發達世界和發展中世界城市節點發生;另一方面,在重慶大廈,有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相互碰撞和雜居,這種種族間的互動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生態,形成了超越國家和種族文化的相互認同。因此,在麥高登教授看來:今日的重慶大廈,就是明天的世界。

儘管對於麥高登教授為撰寫此書所做的詳盡田野工作抱有相當的敬意,我個人卻不得不遺憾地指出,上述的結論其實容易帶來某些潛在或隱含的誤導:低端全球化僅在重慶大廈能被觀察到,因而低端全球化的未來也就是重慶大廈的未來。

在關於城市研究著作裡,《落腳城市》的作者桑德斯有著和麥高登教授極為相似的判斷。在他看來,那些位於世界中心城市周邊的各種社區,各種鄉村移民,在人們的漠視與誤解之下,其實充滿活力。這些被他稱為落腳城市的區域,如果加以恰當的引導,完全足以成為經濟與文化盛世的誕生地。

作者: (加拿大)道格·桑德斯

顯然,麥高登筆下的重慶大廈亦屬於桑德斯筆下由移民所構成的城市飛地;唯一的不同僅僅在於:重慶大廈作為一幢高層建築並非是位於香港這座城市的邊緣,而恰恰矗立於人潮洶湧的繁華市區。那麼,哪怕二者結論相似,桑德斯的著作其實足以反證:麥高登所觀察到的低端全球化並非是為重慶大廈獨有;只是因為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桑德斯的田野工作所呈現的流動可能僅僅是跨區域而非跨國。

低端全球化

信息的阻隔造成全球化的逆向流動

從一個更加宏觀的層面來看,低端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多面體的一個側面而已;相比之下,通常更加為人們所熟悉的其他側面,正是資本,商品和信息的全球化。儘管麥高登教授並沒有給出低端全球化的嚴格定義,但從他反覆強調的文字來看,低端全球化的核心特徵就在於:製造商人完成了另一種反向的(從邊緣國家到中心國家)全球化流動。而在學者項飆的成名作《跨越邊界的社區》一書裡,也觸及了同樣的逆向流動。只不過,那樣的流動僅發生在國內一線城市與三線城市之間。

的確,對全球而言,都在經歷一場人口的大遷徙;城市人口會在接下來的10年20年內繼續增長。因此,作為一種與城市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的商品流動,某種意義上,低端全球化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未來。只是,這種未來屬性內在於低端全球化自身,內在於城市變遷的趨勢,而與重慶大廈沒有必然的關係。整個事情,不過是這種低端全球化在重慶大廈這一高密度城市空間內更加容易為麥高登的田野調查所凸顯。換句話說,對於一個城市研究者而言,重慶大廈作為研究客體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它能夠呈現乃至定義這種逆向流動的低端全球化;而是低端全球化在重慶大廈這樣一幢高層都市建築空間內發生後對於此一都市空間的形塑。

《重慶森林》劇照,林青霞出沒於重慶大廈

同樣值得鋪陳的一點是:正如非正式經濟與正式經濟原本並不矛盾,低端全球化亦並不外在於全球化之整體邏輯——此一反向流動的誕生或緣起,難道不正是資本,商品流動(高端全球化)的受阻?難道不正是因為商品(襯衫、手機)無法直接從中國大陸順利流入非洲國家,香港這個高度發達的世界中心才會成為二者之間的橋梁——人的全球化流動其實形成了對於資本和商品流動的補充。那麼上述阻隔一旦減弱,低端全球化也必將面臨挑戰。

因此,我們在談論低端全球化的未來時,還應意識到:低端全球化造就的廉價山寨品之所以能成為一種福利,除了呼應於區域民眾消費能力的低下,同樣也還基於信息的被阻斷與匱乏。廉價山寨品的出現給予了民眾更多選擇。這也意味著,信息流通的被阻反而成了低端全球化得以成立的動力和基礎。從而,未來重慶大廈所面臨的潛在威脅,就不僅僅是中國大陸對於非洲客商的開放,不僅僅是香港的城市街區更新,更需要考慮信息流動的加速與信息廉價化所帶來的釜底抽薪式的一擊:一旦購買力能夠跟上,輔以鋪天蓋地的購物指南,民眾的消費一定會指向所謂的「原真性」(authenticity);這一點,大陸代購與海淘的興起足以說明一切。

《重慶森林》的隱喻

全球化帶來人與人、人與物在流動中偶遇或碰撞

一旦將低端全球化從重慶大廈中剝離,剩下的或許是重慶大廈真正的魅力之所依:在重慶大廈的密集空間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所催生的文化交融,是那一個個漂洋過海而來的謀生故事。事實上,難道這不才是全球化最為字面的含義,承載最多美好願望的含義——人與人的相遇,文化與文化的交融?在麥高登教授看來,重慶大廈之所以能部分地承載未來,也恰恰在於它向我們呈現了一種跨越國家,種族文化的高度融合,與極具生命力的生態。只是,即便是看到了這樣的生態空間,這依然不能成為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我無法因此就能確定這樣的底層,低端的空間能最終帶動和同化那些位於高層的,高速流動的空間。

《重慶森林》劇照,王菲與林青霞擦肩而過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或者對他們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正如《重慶森林》中的獨白或王菲偷偷潛入梁朝偉房間的情節所暗示的那樣:全球化所帶來的並非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強行變化,它只是讓人和人,人和物在流動中偶然地相遇或碰撞,進而以一種碎片化的方式緩慢地從生活的細節切入,最終改變人、改變物。我們永遠無法知曉這樣的改變和融合需要多久,會不會過期。而重慶大廈的真正意義也正是麥高登為這本書所寫下的副標題: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重慶大廈作為一個完整的建築實體,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全球化的極端區隔——被高端全球化所包圍且區隔的低端全球化。它明示我們,可能存在著世界中心的低端全球化或是世界邊緣的高端全球化。

儘管,我們每日生存其中的現實可能不會如此極化,但這樣的搭配卻足以提醒我們:哪怕你身在世界中心(比如北京)亦可能因為在低端全球化的鏈條之上而遭遇邊緣化;而我們基於自身經歷習慣性地談起的北京,也很可能只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北京版重慶大廈而已。(文/言一)

轉自 「新京報書評周刊 」(ibookreview)微信公眾號,騰訊文化合作媒體,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 拆解香港重慶大廈
    微信ID:ibookreview『與508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按:「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走在人潮湧動的尖沙咀,很容易就會錯過大名鼎鼎的重慶大廈。除了大廈門口不時進出的中東裔和非裔人口,並沒有其他任何視覺上的元素能提醒你這座大廈的存在。然而,對於任何喜愛王家衛電影和熱愛美食的人,重慶大廈無論如何不容錯過。進入重慶大廈,倘若你能順利地在燈光昏暗的底層直抵電梯的所在,大概還要經歷幾輪才能擠上那臺容積約為5人的老電梯。出了電梯,撲面而來的是迷宮一般的走道。
  •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走進你心裡的小鎮大廈
    對於任何人來說,小鎮裡每一座商務樓其實都是一個絢麗的萬花筒,人流和經濟的不斷流動讓各個地域的人們相互碰撞和雜居。今日的小鎮大廈,便是小鎮經濟與文化不斷碰撞的產物。奧克斯中央大廈設計為一幢極具標誌性的X型商務地標建築,東臨城市主幹道天童路,北向直面25.6公頃鄞州公園,東接紅巨大廈,西鄰杉杉廣場,南與恆元大廈相望,北側可遠眺鄞州公園,同時與鄞州區政府遙相呼應,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奧克斯大廈堪稱寧波南部商務區核心樞紐,充分滿足從企業總部到創智型等多類企業的高端商務需求。
  • 失戀過的人似乎更能看懂《重慶森林》?
    在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前,曾聽別人說沒有失戀的人不要看《重慶森林》,會看不懂。而最近想尋找好看的電影,便想起這部只聽說過電影名卻沒有看過的電影。而在看過電影後,我確實有些不理解,便去網上也查詢了些資料,便於更好理解電影。今天呢,想和大家一起探討電影《重慶森林》。
  • 我在重慶大廈和小姐混了7夜(全)
    但凡是都有例外,就像王家衛在《重慶森林》裡說:每天你都有機會跟別人擦身而過,你也許對他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這真是一句十分文藝裝逼的開頭。有生的二十來年,我一直身體力行著這句話,而後的記者生涯更是把這句話演繹到了生活方方面面,簡直成為了上天特別賞我的一碗飯。
  • 重慶大廈就是香港,你看懂了嗎
    1994年7月14日,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重慶森林》上映。轉眼25年過去了,片名至今讓很多人不解:一部在香港拍攝的電影,為什麼叫重慶森林?原來,《重慶森林》的片名取自王家衛成長地附近的重慶大廈。這座被稱為香港「黑暗之心」的大廈,仿佛是一座外星來的孤島,將香港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在大廈裡,一個在大廈外。歡迎來到重慶大廈。
  • 重慶森林王家衛把它拍得浪漫,卻沒告訴你它的聲名狼藉
    再見,睡了一晚的你,如果未來,你也和九龍城寨一樣的命運,消失在香港,我一定搖旗抗議,因為你本是香港,何來異類,何來清除?一座位於香港繁華都市中心卻「臭名昭著」的大廈。這裡聚集了來自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形跡可疑」的人。《重慶森林》開場阿武說道:「每天你都有機會跟別人擦身而過,你也許對她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她會變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然而,在重慶大廈,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遇見怎樣膚色怎樣品性的人,它殘舊、陰暗而神秘。而身份不同的每一位訪者眼中的重慶大廈相去甚遠。王家衛鏡頭下的浪漫發酵地
  • 重慶大廈裡的真實香港:看懂了重慶大廈,就看懂了今日之香港
    1994年7月14日,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重慶森林》上映。轉眼25年過去了,片名至今讓很多人不解:一部在香港拍攝的電影,為什麼叫重慶森林?原來,《重慶森林》的片名取自王家衛成長地附近的重慶大廈。這座被稱為香港「黑暗之心」的大廈,仿佛是一座外星來的孤島,將香港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在大廈裡,一個在大廈外。歡迎來到重慶大廈。
  • 12件關於重慶大廈你不知道的事
    -- 以下廣告 --- 廣告結束 - 說起重慶大廈,如果你未曾去過,你可能會先想到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想起帥氣的金城武,在裡面吃著鳳梨罐頭說著經典臺詞。 而其他你想到的關鍵詞可能都是負面的,例如強姦、謀殺、骯髒、三教九流、複雜混亂,和不安全。總的來說,大家對重慶大廈的印象都是魚龍混雜,還有烏煙瘴氣。 但是下面關於重慶大廈的這12件事,你真的未必知道。
  • 12件關於重慶大廈你未必知道的事情
    而其他你想到的關鍵詞可能都是負面的,例如強姦、謀殺、骯髒、三教九流、複雜混亂,和不安全。總的來說,大家對重慶大廈的印象都是魚龍混雜,還有烏煙瘴氣。但是下面關於重慶大廈的這12件事,你真的未必知道。【1】就先說個跟《重慶森林》有關的《重慶森林》裡有重慶大廈的鏡頭,其實都是王家衛偷偷拍的。
  • 探秘香港重慶大廈,詭異的「聯合國大樓」
    重慶大廈這種地方,對於我這樣好奇的人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全家旅行,顯然又不太適合住在重慶大廈的,所以趁著這次單獨赴港的機會,決定一個人去住重慶大廈。重慶大廈太好找了,你順著彌敦道往維多利亞港走,突然看見很多黑乎乎的人扎堆的地方,那就是重慶大廈到了,重慶大廈是香港南亞人的聚集地,尤以印度人最多,他們在門口拉客住宿,但內地遊客基本不拉,西方遊客則必拉。
  • 許驥:香港有個重慶大廈
    一時間,重慶大廈成為熱點,引發大家對這座大廈的好奇。在王家衛《重慶森林》的文藝面紗下,真實的重慶大廈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在專著《重慶大廈》裡的說法:「香港確實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重慶大廈不算是香港的一部分。」在法治社會香港,重慶大廈難道是一個「法外之地」嗎?這當然是個文學化的描述。
  • 香港中心之重慶大廈
    雖然許多中國大陸民眾對重慶大廈可能不甚了解,但它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名聲遠播。我曾經對一位挪威奧斯陸大學的教授提及關於香港重慶大廈的研究,她十分興奮地說起自己八十年代在中國大陸留學時,每逢往返挪威與中國途經香港時,都住在重慶大廈。「因為那裡特別便宜,而且方便。」她說,「那時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都知道香港的重慶大廈,很多人都在那兒住過。」
  • 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貧民窟
    他說自己沒能早日返港是因為匯率實在是貴得離譜,兌換不到需要的美元數額,「不過我現在終於回來了,之前訂下四千部手機,還以為自己不能過來拿貨,還好終於趕上,我又能賺錢了。」他過兩天又要飛回家,走之前會仔細檢查每一部手機。我第一次結識與他同行的朋友,那個人即將去中國內地南邊,他拿到中國籤證後說:「在中國內地買衣服比在香港划算得多,我能按自己想要的款式訂做三萬件衣服。」
  • 12件關於香港重慶大廈你不知道的事
    說起重慶大廈,如果你未曾去過,你可能會先想到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想起帥氣的金城武,在裡面吃著鳳梨罐頭說著經典臺詞。 而其他你想到的關鍵詞可能都是負面的,例如強姦、謀殺、骯髒、三教九流、複雜混亂,和不安全。總的來說,大家對重慶大廈的印象都是魚龍混雜,還有烏煙瘴氣。但是下面關於重慶大廈的這12件事,你真的未必知道。
  •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據麥高登親身經歷,重慶大廈裡每天有100多個國籍的人來來往往,「每天晚上,大約有4000人留宿重慶大廈。上世紀70年代,有許多嬉皮士和背包客入住重慶大廈,大廈見有商機,也拾掇出了一些小旅館,擺出廉價的房價,吸引旅客。因此,重慶大廈被寫入了《孤獨星球》——「一個在香港找廉價住宿的有魔力的詞——重慶大廈」。之後,在背包客圈名聲大噪。有句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重慶大廈,之所以那麼便宜,是因為它的外表實在夠破啊。
  • 香港重慶大廈:從黑暗中心到全球文化超市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肩而過,而你或者對他們一無所知,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知己。」
  • 奮鬥在北部灣——面對機會,你沒有準備、缺乏能力,它就會擦身而過
    不要因為害怕下雨就不敢出門、害怕失去就放棄開始,生活向來是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人生有些選擇題,無法迴避,哪有那麼多「我害怕」「我不行」。用盡全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愛你想愛的人,成為你想成為的自己。早安!
  •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原來不僅僅是講失戀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而你或者對他們一無所知, 不過也許有一天他會變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但當某人成為了知己,心理距離就會只有0.01公分。不知道你有沒有統計過,你走到街上,一天會與多少個人擦身而過。恐怕誰也沒有這個閒情去計算這個問題,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生活的速度都太快了。
  • 《重慶森林》丨重慶大廈裡看香港
    重慶大廈裡住著來自全球各大洲的住戶和商戶,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亞居民為主,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非洲和中東地區,還有一部分白人,儼如「迷你聯合國」。       還有人說,重慶大廈是最香港的地方,因為這裡最能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大廈就像香港的微縮景觀與文化圖標,香港本就是一個多文化、多民族混合的城市。
  • 香港重慶大廈--全球化背景下的回顧
    之前聽在華強北的朋友說,當初做山寨機的時候最好掙錢,基本都是流向非洲等落後國家,估計一部分是流向了重慶大廈這種中轉站的地方。但是外國人對中國大陸的產品質量都持有懷疑態度,但是在其國家家鄉還是有很大的市場,因為他們國家完全沒有手機製造的能力。而從香港出貨的外國品牌,很多國外顧客還是持信任態度的,據粗略估計,在08年間至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有20%的手機銷自重慶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