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的王子陛下,因為醫生的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了全民愛戴的國王

2021-01-10 麻辣歷史大課堂

在1925年大英帝國展覽會的閉幕式上,英王喬治五世要求自己的二王子艾伯特發表閉幕詞,不過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初次亮相就發出了令人難堪的聲音:I.....have......have.......

雖然喬治五世不喜歡長子「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但是最喜愛的二兒子艾伯特卻是一嘴的口吃,正因為此,艾伯特沒有辦法想一個正常的領導人發表號召力極強的演講,這個問題令喬治五世十分頭疼。

1934年的時候艾伯特的口吃依然沒有好轉,連自己的王妃伊莉莎白也十分焦急,不斷的為丈夫找來各種醫生治病,但是換來的是被這些醫生無情的嘲笑,正當夫妻二人準備放棄的時候,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醫生出現在了他們的視野當中。

剛開始治療的過程中羅格醫生要求王子叫自己的名字萊昂納爾,而羅格醫生直接稱呼艾伯特王子為博迪,這樣做減輕了艾伯特王子緊張的情緒,而在二人第一次對話中羅格醫生就直接問了一個讓王子生氣的問題:請問你最初對於口吃的記憶。

艾伯特王子怒火衝天的背後,羅格醫生認識到導致艾伯特王子口吃的原因是曾經一道深深的傷疤,所以此後的對話當中,羅格醫生儘量溫和和小心的使艾伯特王子逐漸的冷靜了下來。

當聖誕節將要來臨的時候,當時是一個特殊的時候,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已經開始將橫掃了半個歐洲,因此大英帝國需要未來的國王做出強硬的演講來振奮人心,王儲溫莎公爵整天沉迷於美色,因此這個任務就落在了艾伯特頭上。

時間越來越短,艾伯特整天在羅格的診所當中加強訓練,放鬆心態增加舌頭練習,最終艾伯特完成了聖誕演講,雖然並不是十分完美,但是進步神速足以讓人驚訝,後來喬治五世去世,哥哥大衛繼承王位,但是並不想當國王的大衛後來還是將王位讓給了弟弟艾伯特,成為「喬治六世」。

後來在面對希特勒的囂張侵略當中,艾伯特又一次完成了演講,使得英國軍民信心大增,這就是電影《國王的演講》,喬治六世動人之處不在於他的演講,而在與他為了演講而付出的堅信和努力使人敬佩。

相關焦點

  • 兩位影帝加一位影后,演繹英國口吃國王的皇家傳奇!
    男一號是科林·費斯,飾演國王喬治六世,是現任英國女王的父親。這位喬治六世國王的哥哥是那個著名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也就是溫莎公爵,溫莎公爵退位後他很不情願才即位。科林·費斯是2011金球獎影帝,2010英國電影學院獎影帝。
  • | TA讓一位口吃的國王,用演講改變了英國!
    萊昂納爾·羅格醫生:那你幹嘛到這裡來?喬治六世:因為我口吃得要死行了吧。——《國王的演講》還記得幾年前的奧斯卡獲獎電影《國王的演講》嗎?故事講的是艾伯特王子的人生經歷,準確地說,講述了王子怎樣治癒口吃的經歷。
  • 一個話都說不利索的王子 最終當上了大英帝國的國王
    相比於大兒子大衛——日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國王更喜歡艾伯特。可是,艾伯特有個毛病令他無法忍受,他的英文口語能力實在太差,完全無法做到像一個領導人那樣激情澎湃地發表演講。這其實也怪不得艾伯特,畢竟,他自幼就患有嚴重的口吃。
  • 《國王的演講》:I have a voice!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都幻想過自己能成為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過上皇家般奢華的生活。可真正的皇室生活真的就那麼幸福麼?至少對於喬治六世並非如此。喬治六世並不是生來口吃,童年的那些不好的經歷才是導致他口吃的原因,也成為了他成年後一直背負的陰影。
  • 《國王的演講》觀影回顧:為什麼說口吃是種心理疾病?
    影片開頭,還是約克公爵的喬治六世,在面對大臣和民眾演講時說話磕巴,這成為他心中難以克服的障礙。但觀影的夥伴們都注意到了,約克公爵並不是在所有的場合都會口吃。在與妻子、女兒相處時,他能流利地講故事和交流,但在老國王和哥哥面前,他會不自覺地結巴,嘴巴像被什麼封住了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的反應呢?
  • 一個口吃的國王,卻用演講改變了英國
    約克郡公爵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次子,擁有成為國王的所有素養,唯獨口吃的毛病難以根治。從此羅格便成為了公爵的常駐治療師,而公爵的情況也有所好轉,只是他始終拒絕配合羅格對口吃背後更深層次的成因進行探究。不過公爵首先就因為口吃而在登基會議上丟了臉。童年的伯蒂並不快樂,父親對他十分嚴格,自己本是個左撇子,結果硬被管教成了右利手,而且第一任奶媽也不喜歡他,經常掐他……
  • 《國王的演講》親情的缺失,友情來彌補,真實的國王並非孤家寡人
    改編自真實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故事,該片主要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的故事。公爵感受到的卻是國王、皇室乃至全國民眾對他的失望。「有嚴重口吃,卻要在公開場合演講,還不能換工作」。為了能夠醫治口吃,夫妻兩尋訪名醫。在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找到了赤腳醫生萊昂納爾·羅格,在這一點上王子與平民無異。
  • 《國王的演講》——「不是成為更好,而是成為自己」
    影片中羅格醫生並不是口吃治療師而是一位心理諮詢師,當他第一次與公爵見面時,就設置了嚴格的診療要求,雖然公爵貴為王儲,但是在這個治療室中,王子與平民仍是平等的個體。羅格醫生知道只有公爵打開內心的心結,讓他能夠直面內在的渴望,承認並接納這樣的自己,才能解決口吃的問題。
  • 她是柬埔寨的武媚娘,沒有成為武則天,只是因為西哈努克當了國王
    武媚娘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低等妃子,因為和太子李治偷偷戀愛,就算被趕入寺廟,也重新回到皇宮,一步一步走向女皇之路,成為武則天。但是這世間還有很多像武媚娘一樣的妃子,她們卻沒能成為武則天,因為第一步都失敗了,就沒有以後了。例如柬埔寨王宮也有一位妃子,她背著國王丈夫和國王的長子偷偷戀愛,可惜國王的長子沒能成為新國王,讓她的全部盤算落空。這件事要從西哈努克國王說起。年輕的西哈努克國王愛上了13歲的美貌公主蓬珊莫尼。
  • 《國王的演講》:當口吃國王準備全國演說
    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影片中不少內容是直接引用羅格醫生的筆記內容,增加了影片的真實性。
  • 《國王的演講》生存,還是毀滅?——自信、自強、自愈
    1934年,艾伯特的口吃依舊,妻子莫琳外出找到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醫生為丈夫治病。醫生要求王子直呼其名萊昂納爾,並且稱呼艾伯特為伯蒂,使王子緊張的氣氛趨於融合。醫生的問題似乎和口吃無關:「最初是怎麼變成這樣的?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不想談論私人問題,別惹我!」在艾伯特突然暴怒背後,醫生明白,對方定有深深的創痛,這才是導致嚴重口吃的關鍵。
  • 因為有影,你才是人:《國王的演講》觀後
    這周我為了聽盧林和楊吉膺兩位老師的講解,再一次比較認真的看了《國王的演講》。
  • 震撼:心理諮詢如何幫助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矯正口吃
    雖然喬治六世非常有責任心,也擁有繼承王位的能力,但童年陰影導致的口吃卻成為他面對公眾的最大障礙。但是,他的妻子伊莉莎白非但沒有因此而嫌棄他,還積極尋找醫生,並陪他治療。在妻子的積極努力下,最終找到了適合他的羅格醫生,並陪伴他走向新生。古語說:娶妻不賢毀三代,充分說明了妻子對家庭的重要性。喬治六世非常幸運,擁有這樣一位妻子。但是,在生活中,卻並不是每個男人都有這樣的幸運。
  • 粵語小品文 「小王子與國王」
    當他看見小王子時,喊了起來: 「啊,來了一個臣民。」 小王子思量著:「他從來也沒有見過我,怎麼會認識我呢?」  他哪裡知道,在那些國王的眼裡,世界是非常簡單的:所有的人都是臣民。  國王十分驕傲,因為他終於成了某個人的國王,他對小王子說道:「靠近些,好讓我好好看看你。」
  • 為什麼生活極度奢靡的汶萊國王,卻備受自己國民的愛戴?
    但在這個世界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在我們國家視國王皇帝為歷史名詞的時候,有些國家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國王,他們有些有名無實,已經不再擁有管理國家的權力,但在有一些小國家,卻還存在著名至實歸的國王,世世代代的掌握著國家。
  • 《國王的演講》:豆瓣8.4,你還沒看過?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於2010年上映由湯姆·霍伯執導的英國電影。該片講述了英國王子喬治六世在語言矯正師萊納爾·羅格的幫助下,克服口吃戰勝自已,並於二戰前夕在英國國民面前發表戰前動員演講的勵志故事。這些喜劇的形式都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王子勵志克服障礙的故事。《國王的演講》中關於英國王子喬治六世的故事取材於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為了將這個勵志國王的故事搬上熒幕,編劇大衛·賽德勒在英國王室的阻止下,在自己身體每況愈下,不斷與死神賽跑中寫出了劇本。我們都知道,判斷一部電影是否為好電影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就在於,這部電影能否和廣大的觀眾產生共鳴,能否讓觀眾們由電影之虛過渡到生活之實。
  • 《國王的演講》故事背後的心理學
    但是這時父親突然去世,哥哥辭去王位,公爵臨危受命成為了英王喬治六世。一個一直被口吃和自卑困擾的人,需要面對他人生最大的挑戰,向全國民眾發表英國向德國的宣戰演講,國王的聲音將會極大影響著民心所向。面對頑疾國王克服心魔,終於成功發表了的歷史上著名的「聖誕演講」,無論是他還是英國都開始了涅磐般的重生。一個國王怎麼會有如此嚴重的語言障礙,甚至導致他無法履行皇室的職責呢?
  • 《國王的演講》皇冠在身,有口難言。
    此後國王的每一次的戰爭演講都有萊昂納爾陪同,通過此次廣播,喬治六世國王成為國家抵抗的象徵。實話實話這部電影起初沒有我想像中精彩,畫面莊重華美但故事略顯沉悶,全靠著科林和傑弗裡的逗嘴調侃增加亮點,結尾的重頭戲才是爆發點,二戰前夕一位口吃的國王克服障礙為國眾帶來了一次鼓舞人心的演講,成為二戰中激勵英國人鬥志的重要因素,這段歷史裡傳達出的力量無庸贅述,電影裡的還原也相當成功,得到了皇室的認可。
  • 資料:《國王的演講》故事梗概
    1925年,艾伯特王子——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二兒子,被父王要求在倫敦溫布利的大英帝國展覽會上致閉幕詞。相比於大兒子大衛——日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國王更喜歡艾伯特。可是,艾伯特患有嚴重的口吃。場內外靜靜等待著艾伯特的初次亮相。
  • 電影《國王的演講》劇本
    《國王的演講》是湯姆·霍珀執導,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