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影,你才是人:《國王的演講》觀後

2021-03-05 吳樹鴻心理工作室

這周我為了聽盧林和楊吉膺兩位老師的講解,再一次比較認真的看了《國王的演講》。

這個電影大概是講了喬治六世,也就是現在這個英女王的老爸,還是約克公爵的時候,就開始口吃,本來做個閒散親王口吃也沒所謂,結果他的哥哥專挑人家老婆下手,上演了一出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劇情,竟然退位了。於是這個約克公爵就變成了喬治六世。

那你做了國王,自然就經常演講了,那你還口吃,不是很丟大英帝國的臉,於是就上演了一出治療口吃的戲碼。

兩位老師呢,一個是玩精分的,談的是移情反移情,一個是存在人本,重視的是以人為本。總體上沒感覺到很明顯的課程脈絡,我試著以陰影或者攻擊性這個脈絡來串一下這個電影。

一、呈現黑暗,獲得力量

首先,我們的主人公是一個英國的王子,英國這個國家以保守聞名,加上還是王子,自然從小就很多禮儀規矩和身份約束。

例如劇中那個王子對於玩醫生兒子的模型飛機很有興趣,但是他說在家不被允許,其他就更不用說了。

換成我們常用的心理術語就是,他身上有很多的頑固的防禦和比較強大的超我。

所以,表達攻擊性,罵髒話,談論性這些行為都會被視為失禮的,不被允許的。

而一旦,王子在治療師,喝了幾兩之後,在諮詢師的引導下,開始各種國罵、各種屎尿屁都罵一頓,他的症狀就改善了。

我們內心的那股黑暗的力量,如果我一直壓抑著他,他會不斷折磨我們,消耗我們的心神,而一但我們嘗試在一個恰當的環境下釋放他,他會變成我們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我們更有力量。

所以我經常會問我的學員和來訪:

你的黑暗部分去哪裡了?你的攻擊性去哪裡了?

更有意識的是,盧林和楊吉膺都說了他們曾經在諮詢師說髒話的經歷,於是讓我們想到了下一個話題,陰影在諮詢師身上也有。

二、他這麼糟,我也可以

關於來訪有多糟多亂,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那諮詢師呢?他們不是應該乾乾淨淨,人模人樣的嗎?

問題是,他們也是人啊,他們也有陰影的部分。

例如,上面說到的兩個老師在諮詢師說髒話,還有片子裡面的後段,喬治六世查了醫生的背景,原來這貨是個三無人員,沒資質,沒培訓,沒依據。完全就是靠的一身是膽來治病。

一旦我們發現,我們的諮詢師原來也有不堪的一面,甚至某些方面比我們差多了,可是並不影響他對我們的治療,也不影響他快樂的生活。我們就會想,那同樣不完美的我,也可以過好這一生的啊,而且我也不比他差啊。

所以,給大家一個觀念:

我們能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前提是看到諮詢師的不完美

三、保密設置,放心前行

那兩個不完美的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才敢掙脫文明的枷鎖,把他們原始的,像小孩子的一面呈現出來呢?

這就需要一個東西叫設置。

熟悉我的學員都知道,我是比較講究設置、特別是保密這些東西的,而劇中的醫生也做到了這一點。

就是王子後面發現,原來治療了半天,醫生的老婆都不知道自己老公在治療國王。換了我們自己,如果接診了一個名人,內心多少都會有些騷動,想自戀一把,跟別人分享一下,這種不能分享的自戀,讓人十分的難受。

所以說,在諮詢室裡面,沉默有時比滔滔不絕更難堅持。

總的來說,因為有影,你才是人。如果你只有光明或者黑暗,你都是不完整的,是一個殘缺的人。

讓我們一起來安全的呈現我們的黑暗部分,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完完整整的人吧!

如果你也憋了很久,沒有地方很好的呈現你的攻擊性和黑暗,可以參加我帶領的線上團體,看看這個新的場域能否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報名連結

招募學員 ▏心靈書寫/曼陀羅繪畫初階自我成長線上團體

招募學員 ▏曼陀羅繪畫二階自我成長線上團體

關於我

吳樹鴻

80後職場人,專注於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與應用。

畢業於廣州大學心理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江門市心理學會理事

江門市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特邀管理顧問

謝謝你選擇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國王的演講》--- 自尊的人,才能被人尊敬
    而到後來,治療師羅格在椅子上與國王進行的那場對話,看似是爭執,其實是告訴國王他應該做他自己。在這場戲裡 ,導演便讓他們的視線朝向彼此,從而描述此時他們溝通得非常直接和深入,也從側面表現了兩人關係的進展。這種利用人物視線朝向的變化來暗示人物關係的變化,是一種相當高明的處理。影片名稱是國王的演講,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國王」和「演講」。
  • 奧斯卡《國王的演講》:從三點淺析國王成功演講的人生啟示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有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於2011年播放以來, 一直受到我們的喜愛,經典影片之所以是經典影片, 它會隨著時間的流轉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觀《國王的演講》, 看到影片中的國王從口吃一步步走向成功演講, 這個過程,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電影《國王的演講》由導演湯姆·霍珀導演,科林·費斯, 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
  • 《國王的演講》努力的人不會差
    在艾伯特突然暴怒背後,醫生明白,對方定有創痛,這才是導致嚴重口吃的關鍵。醫生的話語神情似乎蘊含無形的力量,艾伯特平靜了下來:您能治好我麼?當然。醫生從容而有信心。醫生要艾伯特念一段話。捧起書,可艾伯特念不出聲。正想扔書,醫生堅持讓艾伯特戴上耳機,準備錄音。耳機裡傳來的是交響樂!是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序曲!那震撼 人心的音樂!艾伯特終於拿起書來,嘴唇終於動起來。
  • 國王的演講
  • 《國王的演講》自卑到自信
    這個世界上自卑的人比自信的人要多很多,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人們總會對一些公共場合的講話感到緊張與羞恥。從更小的範圍來說,有一些人,不是不夠好,但是他們總是對自己感到不自信,他們不是不優秀,或許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成就與天賦,但是當面對著公眾時,自卑卻無處遁形,再多的內涵也無法展現出來了。
  • 《國王的演講》比你尊貴的都比你更痛苦
    根據名人特別還是君王改編的影片,很容易因為政治正確人物形象臉譜化和符號化。但《國王的演講》卻是一部令人感動並久久回味的影片。皇室就是演員,你只要在各種重要的場合演好戲就可以!」喬治五世對公爵說。公爵感受到的卻是國王、皇室乃至全國民眾對他的失望。「有嚴重口吃,卻要在公開場合演講,還不能換工作」。 為了能夠醫治口吃,夫妻兩尋訪名醫。在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找到了赤腳醫生萊昂納爾·羅格,在這一點上王子與平民無異。
  • 資料:《國王的演講》故事梗概
    1934年聖誕臨近,父王喬治五世發表全國進行廣播演講,演講後鼓勵在一旁的艾伯特試讀演講稿。艾伯特愁雲慘霧,自己厭惡當什麼國王,自己也不可能念得了這個。可父王渴望:法西斯已劍拔弩張覬覦鄰國,國家、家庭都要靠你來支持。趁我還在,你必須做好!可艾伯特念不出聲。父王大失所望。  正沮喪的艾伯特突然想起那天離開時醫生堅持讓自己帶回的錄音唱片。
  • 戰勝自我的心魔-《國王的演講》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國王的演講》由湯姆·霍珀執導,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小編看過這部電影後,覺得只有戰勝自我的心魔,這樣才有可能成功。這部影片主要描述的是約克郡公爵(科林·費斯飾)因患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醜。賢惠妻子伊莉莎白(海倫娜·邦漢·卡特飾)為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但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
  • 《國王的演講》:I have a voice!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都幻想過自己能成為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過上皇家般奢華的生活。可真正的皇室生活真的就那麼幸福麼?至少對於喬治六世並非如此。喬治六世並不是生來口吃,童年的那些不好的經歷才是導致他口吃的原因,也成為了他成年後一直背負的陰影。
  • 《國王的演講》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典型的英式電影,講述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問題 在最終的登基典禮上發表演講的故事。劇中的演員的英式發音也讓我感受到英國本身所附有的紳士和傲嬌的標籤,使得觀眾一下子穿越到了英國那個時代,也是吸引我觀看這部劇的理由之一。劇情簡單反映了英國國家制度——君主立憲制的有關問題,反映二十世紀初英國皇室的生活現狀。
  • 《國王的演講》國王的演講
    《國王的演講》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喬治六世自小活在父兄的陰影下,怯懦口吃,在語言治療師羅格的幫助下克服了心理障礙的故事,影片以四個描寫麥克風的空鏡作為開場,似乎在向觀眾強調著什麼。麥克風作為一個傳播聲音,擴大聲音的接收器,在這裡顯然有其深刻的象徵含義。
  • 《國王的演講》皇冠在身,有口難言。
    科林·費爾斯絕對算得上因長相出眾而容易被忽視演技的男演員之一,長相偏古典氣質儒雅有貴族之相,以優雅內斂的英國紳士形象俘獲人心,而在2010年科林·費爾斯憑藉《國王的演講》中的出色表演一舉斬獲第8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他在電影裡扮演的喬治六世,與他往常銀幕形象略有不同,喬治六世的性格內向靦腆自卑易怒,是一位皇冠在身有口難言的國王,因為他有嚴重口吃,在巨大壓力緊張氛圍下甚至會完全失語
  • 影視鑑賞 | 《國王的演講》
    這部電影的內容很簡單,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有一個口吃國王,他不口吃了。這樣的一個劇本,拍了兩小時。展現給我們的卻是一段以小見大的心靈的旅程,如果我要準備公開演講,我可能就會選擇這部電影來緩解壓力。男主角科林菲爾斯也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奧斯克最佳男主角,他出演的國王喬治六世,演出了活在壓抑陰影下的口吃國王,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喬治六世,也就是現任超長待機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早年生長於愛德華八世哥哥的陰影下,患有口吃症,隨後因為哥哥的「愛美人不愛江山」,在歷史交替的戰爭時刻接下了國王這個政治身份,走上了王位。
  • 英國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
    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緻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影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後,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於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麼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
  • 一個口吃的國王,卻用演講改變了英國
    周圍可能有很多人不認同你,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不信任你,但你要以自己對自己的認同作為力量
  • 《國王的演講》國王是美差,還是苦差?
    尷尬癌犯完之後,喬治對自己的信心再打折扣,好在賢惠的妻子伊莉莎白沒有放棄,她繼續幫助丈夫尋找名醫,直到遇見特立獨行的羅格,才真正地開始對症下藥,喬治最終完成精彩演講。影片非常走心地描述了羅格對喬治的治療過程,雖然最開始有一些話不投機,不歡而散,但接下來的治療過程,喬治和羅格都展現出各自的人格魅力:喬治沒有頤指氣使、盛氣凌人,而羅格也沒有卑躬屈膝、受寵若驚。
  • 《國王的演講》故事背後的心理學
    一個一直被口吃和自卑困擾的人,需要面對他人生最大的挑戰,向全國民眾發表英國向德國的宣戰演講,國王的聲音將會極大影響著民心所向。面對頑疾國王克服心魔,終於成功發表了的歷史上著名的「聖誕演講」,無論是他還是英國都開始了涅磐般的重生。一個國王怎麼會有如此嚴重的語言障礙,甚至導致他無法履行皇室的職責呢?正如電影中羅格醫生所認為,官家有疾。然,疾不在腠理,而在膏肓之間。
  • 《國王的演講》生存,還是毀滅?——自信、自強、自愈
    在艾伯特突然暴怒背後,醫生明白,對方定有深深的創痛,這才是導致嚴重口吃的關鍵。  1934年聖誕臨近,父王喬治五世進行全國廣播演講,演講後鼓勵在一旁的艾伯特試讀演講稿。可艾伯特念不出聲,父王大失所望。艾伯特心甘情願重回診所,加強訓練。發聲——感覺——跳躍——放鬆,發聲——甩頭——吸氣——呼氣——傾聽——就地來回滾動。訓練終於有了效果。
  • 《國王的演講》| 面對自己與信任他人
    還記得你第一次登臺演講的經歷嗎?臺下無數雙眼睛盯著你,豎著耳朵認真地聽著你的聲音,你記得那些感受嗎?於你而言,很輕鬆?很開心?還是很緊張……那麼對於一個有口吃障礙的人來說,演講又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呢?而一個有口吃障礙的國王在演講的時候,又將會面臨的是什麼呢?
  • [原創]電影《國王的演講》好在哪裡?
    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評獎中獲得四項大獎,令許多人大惑不解。為什麼是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平淡不奇,故事很簡單,影像風格也非常平實老套,節奏緩慢,沒有大場景、大畫面,也無吸引人眼球、炫目悅耳的特技特效,總之,只能說是一部老套的中規中矩的「平常之作」。可是它竟最終力挫群雄,摘冠奪魁,箇中奧秘到底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