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是由湯姆霍珀執導,科林·費爾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該片於2011年1月7日在英國公映。所獲獎項眾多,其中包括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說到導演湯姆霍珀是英國人,他為人所知的影片,除了這部《國王的演講》之外,還有休傑克曼主演的2012版《悲慘世界》,以及2015年由小雀斑主演的《丹麥女孩》。而他的成名作,正是這部《國王的演講》。
影片講述了在英皇喬治五世逝世前後,患有嚴重口吃的約克郡公爵臨危受命,並在語言矯正師的幫助下,最終發表了鼓舞大家勇敢面對納粹德國威脅演講的故事。影片中的喬治六世儘管口吃,易怒,但卻勇敢而有擔當,而且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反法西斯主義者。但有資料指出,歷史上,英國皇室對納粹德國是有一些搖擺的,比如約克郡公爵的哥哥愛德華八世,就曾經在1937年前往德國成為希特勒的私人訪客。而實際上,即使是在這部電影時間線之後的那部《至暗時刻》裡,影片也描寫了張伯倫與邱吉爾的綏靖政策與抵抗政策的對立。
影片多為室內戲,所以在美術上刻意採用了視覺上比較大信息量的背景,或者是比較有層次的打光,從而讓畫面不空洞與單調,色調方面則採用了在膚色線上的橙色與湖藍,讓眼睛非常舒服。
技巧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幾組國王與治療師的對話鏡頭。在影片前面的對話中,導演處理他們正反打的時候,不是像一般的正反打那樣,讓兩人的視線看向彼此的方向,而是讓他們更多看向畫面的外部,這樣就給觀眾一種兩人溝通起來並不直接,似乎視線沒有對上的感覺。
而到後來,治療師羅格在椅子上與國王進行的那場對話,看似是爭執,其實是告訴國王他應該做他自己。在這場戲裡 ,導演便讓他們的視線朝向彼此,從而描述此時他們溝通得非常直接和深入,也從側面表現了兩人關係的進展。這種利用人物視線朝向的變化來暗示人物關係的變化,是一種相當高明的處理。影片名稱是國王的演講,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國王」和「演講」。「演講」指的是喬治六世戰勝口吃的故事,他的治療師與朋友羅格理解他,並幫助了他。但實際上影片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那就是喬治六世如何成為一個「國王」。他小的時候,被強制從左撇子改成右利手,膝蓋外翻被矯正,周圍人對他嘲笑與體罰,於是,他成年後嚴重口吃。另外,這些其他人對他的不認同,實際上打擊了他的自信,從而讓他總是想著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而無法做回自己。於是,他也無法自信地去做一個國王。
他真正的轉變,是在羅格坐在他國王寶座上的時候,他說,我是你的國王,我的聲音有分量。然後羅格說,是的,你有。從小沒有得到社會認同的國王,他習慣了按照別人的評價來生活,於是他總是認為自己不是當國王的材料。但當他與羅格長時間的相處,說出「我是你的國王」時,他意識到,雖然社會上的其他人可以發表對他的看法,但自己對自己的認同才是關鍵。於是,他勇敢的在羅格面前宣稱了自己是國王,實際上是自己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而他對自己的接受,才是大於他口吃治療的,最大的進步。
在他成功完成了演講之後,羅格對他說,發W這個音的時候還是會結巴,但國王不在意,說不能太流利,怕被懷疑是替身。他之所以這麼說,正是因為他接受了自己是一個結巴,同時也是一個國王的事實。從此他可以不用再糾結,去過他的生活。而隨著他自我認同的上升,他也通過演講取得了社會認同,並作為一個稱職的國王,鼓舞了整個國家。
周圍可能很多人會不認同你,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不信任你,但你要以自己對自己的認同作為力量,接受現狀,不驕傲但也不妄自菲薄,去勇敢的做自己。而當真正做到了自己之後,最終會漸漸贏得身邊人的尊重。自尊的人,才能被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