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後生命或意識連續性的信仰,與歷史一樣的古老,存在於所有的文化中。
古埃及人相信,當身體死亡時,其靈魂的一部分將進入亡靈國度。
這個過程很複雜:
木乃伊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審判過程,需要一顆無罪之心;《度亡經》中有咒語、口令和密言,幫助亡者進入下一個場域。
在印度,印度教徒將生與死,視為輪迴轉世周期中靈魂之旅的一部分。
因此靈魂永遠不會死,只是從一種形式過渡到另一種形式。
在古希臘,神的信使赫爾墨斯將死者的靈魂,帶到了哈德斯統治的下界。在向擺渡者支付費用後,亡靈會被運送過冥河去接受審判。
具有美德的一生是去往極樂世界的門票,這是靈魂休隱的好去處。如果是有罪的生活,就會有懲罰的處所,結果會很不好。
有趣的是,羅馬人基本上採用了希臘的來世模式,而哈德斯則被稱為冥王Pluto。
希臘-羅馬式的基於人世生活好壞的死後模型,也被基督徒以及其他文化沿用。根據這種傳統,靈魂的宿命是永恆的天堂,或地獄。
我們可以繼續列出整個歷史上,各種文化中靈魂來世的說法,關於靈魂去向的話題有許多許多。
現在,讓我們來查看現代無神論人文主義的立場,來結束對這一主題的概述:沒有靈魂!當我們死去時就是消失了:沒有靈魂,沒有意識,一切消亡。
好吧,這個也許比在永恆的地獄裡強。
從凱西資料的形上學的角度來看,地球上每個靈魂的宿命,都是為了完成一個教育性的過程。該過程始於千萬年前,當時靈魂開始了內捲化,向下跌落為物質身體形態。在地球上用肉身入世,並不一定是締造者計劃的一部分,但擁有自由意志的靈魂,可以並且確實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既然進入肉體,就必須完成肉體的課程,以使靈魂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