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不等於博愛,愛別人之前先提高自己的能力,墨家弟子等你解惑

2021-01-17 曉楓微紅

一、導語

他們是歷史上著名的「諸子百家」的忠實門徒。他們之中,有遊歷四方的儒雅文士;有挑擔叫賣的街頭小販;有揮鋤耕作的農夫;有專心研究器具的手藝人。他們來往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為了生活各擅所長。他們可能會是你在市井上擦肩而過的某一個普通人,但他們卻又都不是普通人……他們比普通人多了一層思考、多了一個信念,他們只為自己的信念而活。

但是,他們之間的信念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立場,和支撐信念的事實基礎,「百家爭鳴」的狀態,讓他們充滿活力,和激情,但同樣也存在著競爭和矛盾,誰也不服誰、誰也說服不了誰。

而生活是動態的,誰也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一個先到,因而他們這些信念也時時受到衝擊、不斷地接受拷問。在年輕的墨家弟子姜明鬼這裡,便從剛開始時的少年無邪、無知、無畏,到受盡現實的打擊和折磨,最後迷惘、失落和消沉的過程。說白了,姜明鬼的蛻變、迷惘、糾結、迷失的過程,就是為他自己的成長過程所付出的代價。

PS:想知道他們的困惑、和付出的代價?可以打開卡片免費試讀……

二、迷惘少年

在《戰國爭鳴記》之《墨守之城》一書裡面,作為男主的姜明鬼出場時,還是一個陽光的、帶著溫暖的笑容的如玉少年。他溫和的笑意,讓情竇未開的農家少女麥離動心、動情。

乃至於臨時改變主意,除了要救水豐城一城一地外,還要開墾「自己」……一塊沒有耕種過的「肥田」……根據「諸子百家」之中的「農家」的思想,肥田經耕種後,可以播種出遠遠超過田地自己的真實價值。

麥離自己認為自己這塊「肥田」可以跟姜明鬼這樣的墨家高手結合,除了可以產出能夠救水豐城於水火之餘,又可以源源不斷地造福水豐城千秋萬代的良種……

如果說麥離是「沒有自知之明」,那麼姜明鬼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的門徒們,則是自視過高,太過於相信「自己家」的學說和信念,更加是過於相信「自己」……一個是「沒有自知之明」,一個是「不自量力」,兩個人還算是天生一對了。

初識麥離,帶麥離入小取城的路上,兩個人之間的語言交流,便充分體現兩個人的立場不統一,思想不同步:麥離的思想和決定,都是跳躍的,不受控制的:環境變化後,思想跟隨著變化,而一改再改。

姜明鬼也在變化,但他的變化是被動的,核心思想、信念儘管受到衝擊,但基本上大方向不變……在麥離死之前,姜明鬼都還沒有懷疑過自己信奉的信念。

在帶麥離進小取城的路上,姜明鬼跟麥離說的話是:「世人萬千,我兼愛不暇……你莫不是當真了?」麥離想到自己還對他有過同情,不由啐道:「」你這人話沒一句真的,小心以後也討不到老婆!」「沒關係啊!那我便以天下女子為妻,豈不是更好?」

這兩個人在討論的內容,表面上是「娶妻」範圍,但核心是「兼愛」與否……墨家思想的第一要素。姜明鬼深諳「兼愛」思想的要領,他從來不懷疑自己做不到「兼愛」、更加不會懷疑「兼愛」也是有問題的。而這種「不懷疑」、堅守,就會在他們想不到的環境變化之中,猝不及防地出來「挑戰」、拷問他們自己的內心。此是後話。

三、為何「各施各法」?

在墨家弟子之中,需要選擇「承」、「解」、「造」、「破」四個流派進行修煉各自的武功。

「承」-承擔、承受,引雷霆於己身,接災難於一肩,身歷萬劫,而令受保護的對象安然無恙……這得有一身超常的好本領才能有如此擔當。

「解」-拆解、破解,令強敵不攻自破……先要求自身有高於對方的能力,再抓住對方的漏洞才能拆解、破解對方的招數。

「造」-製造、發明,以增強墨家弟子的實力。不管是造機關、造器具、造暗器,都要能夠令到墨家弟子達到以一敵千的超能力。

「破」-擊破、消滅,是非攻的最後保障。練習「破」字訣的墨家弟子在各個字口裡面的人數相對最少,卻是墨家最強橫的一群人。他們追求「非攻」之道,信奉「殺破即止」……一劍封喉,不血無歸。

墨家的四字訣,各自培養出不同領域、不同造詣的代表弟子:承字訣的姜明鬼;拆字訣的趙流;破字訣的秦雄和同樣是解字訣的辛天志、也是所有弟子之中的大師兄。

用姜明鬼的話來解釋,墨家的四字訣練出來的弟子,每一支、每一個弟子都各有所長,各有側重,並沒有絕對的強弱……

但是,在生死對決的情況下,這種平時沒有絕對的強弱,便很容易就分出高下:看誰更能夠心狠手辣,或者打感情牌,能夠藉助墨家內部的「造」字派手上,得到更多「秘密」武器……

平時在墨家內部難以分出勝負,是沒有撕破臉,還都欺上瞞下地瞞住鉅子,幾個有野心的大弟子在下面搞事情、拉幫結派。要分出勝負,只需要一個大比武的機會……

可是就這代表墨家當代弟子水平的趙流、辛天志和秦雄幾個人,卻背著鉅子在陰暗的角落,可以對同門痛下殺手。這恐怕是創派的墨子想不到的事情,更加是本代鉅子逐日夫人失職、失察的一個表現。也是墨家沒落的徵兆。

後記

不管象姜明鬼這樣的墨家弟子一樣的「諸子百家」的衣缽傳人們怎樣的選擇,是順應、是抗爭、還是超然塵世間的百態,都不能阻擋歷史的車輪向前翻滾、推進。

生而為人,可不可以為信念而活?而墨家的墨者,決意拯救世上的每一條生命又可否做到?起碼,姜明鬼暫時還做不到,因為他還不夠強大、他太過宅心仁厚,還不懂得「如何愛人」便已經被自己莫名其妙的「愛」束縛住了……姜明鬼之困應該如何解開?朋友們有辦法可以幫一幫他嗎?

相關焦點

  • 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墨子核心思想「兼愛」原來並非「博愛」
    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麼難實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於政,而士人不用它實之於行的緣故。
  • 董平:「差等之愛」與「博愛」
    這樣的「差等之愛」,豈止不與「博愛」不相違背而已,實在是較源於西方觀念之所謂「博愛」的境界要更為宏大得多的!  三、「愛有差等」之問題來源及「仁」以「博愛」為義的文獻根據  先秦儒家文獻原無「愛有差等」之明文,惟《中庸》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此所謂「為大」,猶言為其根本、以之為基礎之義。
  • 21.兼愛非攻
    墨子回答:「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請你幫忙去殺了他,酬勞是二百兩黃金。」魯班沉下臉答道:「我講仁義,絕不殺人!」墨子回答:「你幫楚國造雲梯攻打宋國,楚國本來就地廣人稀,一打仗必定要犧牲本國的人口,去爭奪不需要的土地,這明智嗎?對於宋國而言,宋國又有何過錯,楚國為何興兵討伐,這算是仁義嗎?你說你不為重金殺人,而現在,你卻要去殺很多的人。」
  • 博愛人:你知道博愛的含義嗎?
    對博愛一詞,我查過字典,它是指人類普遍的愛。博愛,作為一種愛人和濟世的思想,我國古已有之。 墨子提出「兼愛」的思想,要求人們「愛無差等」、「遠施周遍」,這就是博愛;《論語》中也有「汜(泛)愛眾而親仁」之說,泛愛,也就是博愛之義;三國時曹植詩中有「長者能博愛,天下寄其身」的話,就直接說出了博愛這個詞兒。
  • 儒家思想的「仁愛」與墨家思想的「兼愛」,哪個愛更合理?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愛是「仁愛」,是愛人有先有後,先愛父母,其次親朋好友,然後普通人,逐漸疏遠。而墨家的「兼愛」是不分先後,一視同仁。墨子認為只有愛別人,別人才愛自己,愛是同等的愛,是一視同仁的不分先後的愛。這兩種愛的理論看似都有道理。但是細細分析,愛永遠都不會是平等與公平的,我們在愛情與親情裡尤其是愛情具有排他性,所以不可能也不會與別人相同。
  • 如果你愛我,請先愛你自己
    這本書中愛不僅是男女之間狹隘的愛情,而且是不能通過訓練和提高技能來獲得的。愛是整個人格的展示,要培養愛的能力,就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個性,朝著有益的目標前進。我很同意弗洛姆的觀點,愛情首先是一種能力,然後才是一種態度,這種能力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與你所愛的對象無關,這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以愛的能力為前提,那麼一個人就不能得到愛,至少不能得到理想中的愛。
  • 博愛卻懦弱的兩大星座,光說不練,苦了自己也傷了別人
    今天要說的主題是愛情與勇氣,就像那歌兒唱的一樣:愛真的需要勇氣。有些人敢愛敢恨,遇見意中人,就勇敢去追求,去表白,即使付出代價,也會坦然接受,在所不惜。縱然結果仍是徒勞,但重在過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
  • 兼愛
    墨子說:「現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調,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麼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生的。」現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
  • 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經典妙賞《墨子 兼愛》
    墨子,名翟,宋國大夫,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尊天、事鬼。身體力行,言行一致,見義勇為,摩頂放踵,以利天下,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席不暖」,「衣不黔」,廣收門徒,弟子數百,熱愛和平,止楚攻宋,墨家軍是狹義集團,雷鋒集團,是前「馬列」也,古「紅軍」也,又像是維和部隊,到處制止戰爭。孔孟主張的愛是仁愛。所謂仁愛,就是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的等差之愛。墨子主張兼愛,也就是無差別之愛。
  • 一個在愛別人之前,請先愛自己
    每晚十一點,啖文和你不見不散一次飯局,不知是誰接的話茬,我那朋友喋喋不休的說了一大堆關於他女朋友的事,但抱怨和數落尤為最多,甚至一度認定不再和好,見他如此,我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可最後他們還是和好了。他女朋友一個電話,他笑嘻嘻的就回去了。感情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它就像天平,而付出就像是砝碼,一方付出的多了就會使另一方傾斜,真正促進平衡的,就是你理解我一點,我理解一點。
  • 兼愛與仁愛皆為大愛,儒家與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又為什麼會對對方的觀點持反對態度呢墨家無私的「兼愛」首先,墨子認為,愛是無私的,既然無私,那麼就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也不能分親疏貴賤、民族種族,無論是什麼樣子的人都通通地要愛;這樣一種沒有等級和差別的愛,就叫作兼愛,也是墨家所有觀點中的核心,大概就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博愛吧,就是統一的要愛。
  • 先愛自己,再愛別人
    1、先愛自己,再愛別人這一輩子,自己能夠好好生活,是自己最想要的結果。然而人生這一世終究要明白,先有能力愛自己,然後才有餘力去好好地愛別人。不好好去愛自己,就去愛一個人是斷斷不能好好去盡心盡力的愛一個人的。
  • 這3種女人的一生都毀在自己手裡,愛別人之前先學會愛自己
    聖母式的女人自我價值感不強,太想得到別人的的認可,害怕拒絕會破壞和別人的關係,她們總是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委屈自己取悅他人,一生繞著別人轉,忘了好好愛自己。關係對她們而言不是滋養,而是傷害和掠奪。如不改變,一生命苦。
  • 墨子傳·八十一·兼愛利民
    兼愛非攻接著,墨子在學館上了四堂課。有財者分人,很多人做不到,而沒想到,當你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把自巳的財產分給你,我們現在正在這樣做。在我們學堂和學館上學的人,大部分都是窮人,交不起學費,上不起學,怎麼辦?而他們又是需要教育之人,經過教育,都會成為既勞心,又勞力的有用人才,都會成為有學問的勞動者。
  • 墨家的兼愛和非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趾高氣揚之餘,在生活方式上,哪有暴發戶不歆羨舊貴族的呢?家臣掌握了國家權力(所謂「陪臣執國命」),大夫混成了諸侯(如三家分晉、田氏代齊),職稱是有了,沒那個氣質,還是免不得被人恥笑。氣質的培養,指望傳統貴族教你是不成的,最好的禮儀課老師,當然也就是當初在孔子那裡接收傳統文化教育的「儒」了。於是先王的禮樂經儒生們這樣一講解,儼然便是那個時代的小資生活指南。
  • 男人,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如果你愛我》節選【美】維琴尼亞·薩提亞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你若不愛你自己你便無法來愛我這是愛的法則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我記得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老母親,她有六個孩子,但是她「不能」去任何一個孩子家裡住,「只能」住在自己的房子裡。
  • 魯豫真誠《對白》青年學生:在愛人之前先愛自己
    在迷茫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選擇從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開始呢?只有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平衡點,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的確,每個人長大的時間不同,但一群人長大的軌跡卻是類似的,在我們有能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考慮安身立命,然後再努力掌握選擇權呢?魯豫這番話,或許會給同學們打開了一個通向外界的開關,能讓他們能更坦然的接受社會歷練的考驗。
  • 墨子說「兼愛」
    墨子以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因為人與人不能互愛: 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墨子·兼愛上》) 反過來,君不愛臣、父不愛子、兄不愛弟也是「亂」的根源的另一方面。找到了「亂」的根源,那麼怎麼去「治」呢?
  • 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
    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天道觀、知識觀、政治哲學等方面都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在先秦諸子中自成一派,別具特色。筆者在本節談談其「兼愛」的思想。墨子身處一個諸子混戰、君臣相篡、天下大亂的特殊歷史時期,對此,墨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