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兼愛和非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2021-02-07 墨門書院

現在喜歡墨子的人,大概很多罷。


自然,早就有人遺憾是儒家而不是墨家成了中國思想的主流。但通俗文藝所起的作用,怕也是很大的。


《尋秦記》裡面,項少龍學的是墨家的劍法。影響巨大的臺灣遊戲《軒轅劍》,來自墨派的美女主人公,也無疑能為墨家贏得不少印象分。王小波稱道墨子在科技方面的水準,而他的門下走狗們,往往習慣將他的看法更進一步。當然還要加上《墨攻》。



真去讀過墨子的書的,未必多。兼愛,非攻這樣的標籤,加上科學才能,一般對墨子的印象,也就是如此了。


時代


據《淮南子·要略》,墨子當初也是在儒家那裡上課的。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末,墨子則在戰國初(照有的算法還歸到春秋)。時間上相隔並不遠,可就是這幾十年裡,世事天翻地覆,此時的儒生們,和孔子生前已經不怎麼相同。


孔老二自己這一輩子,是到處觸黴頭的。然而他晚年所收的弟子們,在諸侯那裡卻很是吃香。曾參、子夏之類都被供養起來。兵法家吳起是何等的奢遮人物,可在魏國爭官爵的時候,聽到幾個儒門弟子的名頭,也只好沒脾氣。



說起來原因倒也簡單。那個年頭,天子丟臉,貴族垮臺,——相應的,也就是普天下暴發戶多得要命。趾高氣揚之餘,在生活方式上,哪有暴發戶不歆羨舊貴族的呢?家臣掌握了國家權力(所謂「陪臣執國命」),大夫混成了諸侯(如三家分晉、田氏代齊),職稱是有了,沒那個氣質,還是免不得被人恥笑。氣質的培養,指望傳統貴族教你是不成的,最好的禮儀課老師,當然也就是當初在孔子那裡接收傳統文化教育的「儒」了。


於是先王的禮樂經儒生們這樣一講解,儼然便是那個時代的小資生活指南。據荀子說,子夏一派的門人,精於修飾儀表,整頓衣冠,而對國計民生提不出建設性的意見。但這種才能便已經足以讓他們享受各諸侯國的特殊津貼了。


一般的儒生當然不得這樣體面,然而日子也還是過得下去的。他們像是《伊索寓言》中的知了,因為好吃懶做而不得不常常忍飢挨餓,春夏之際他們出去乞食麥子,但只要富貴人家死人,整治喪禮的過程便是他們大吃大喝的機會。


墨子是這樣描述那些他當年的同學的:看見食物,他們像鼴鼠一樣藏起來,用公羊一樣的眼神緊盯著,然後像閹割過的豬一樣猛撲上去。君子嘲笑他們,他們便說:「你們這些不學無術的人,怎麼能了解優秀的儒生呢?」(《非儒》)


讀過《墨子》的人都知道,做漂亮文章並不是他的特長,尤其是,他通常並不具備刻薄人的小聰明。這樣繪聲繪色的筆觸(還有一連串的比喻)在他這裡可是難得一見。當然,我也不免心理陰暗的做這樣的猜想,當年墨子在儒門念書的時候,那段經歷很不愉快。


非攻


知識分子照例是對社會現狀不滿的人,墨子也不例外。


當時社會矛盾激化是明擺著的。最讓人看不下去的事情有兩個,一個是戰爭越來越殘酷,一個是社會上奢靡的風氣導致了可怕的鋪張浪費。


春秋時的戰爭多少還保留著些西周軍禮的遺風。宋襄公恪守「不重傷」(砍對方一刀沒砍死不砍第二刀),「不擒二毛」(頭髮有黑有白叫二毛,戰爭時要敬老,——也可見當時打仗要是挑染頭髮,那屬於作弊行為)的規矩,雖然被偉大領袖譏為「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但當時的風評,卻不是一邊倒的反對意見。發生在晉楚之間的邲之戰、鄢陵之戰都是有名慘烈的大戰,然而邲之戰勝負已分後楚軍指導晉軍怎麼逃跑;鄢陵之戰時晉國大夫則在戰場上還要抽空向楚王下車行禮,這些也都被傳為美談。



到戰國了,可是整個兒變了局面。「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了。面對盈野盈城的屍骨,稍具人心者都要站出來反對戰爭。


偷別人家的桃李是不對的,當然偷別人家雞狗豬更不對,偷別人的牛馬又比偷雞狗豬更不對,殺人又比偷雞狗豬更不對,殺十個人又比殺一個人更不對,殺一百個人又比殺十個人更不對,發動戰爭死人更多,所以更不對。看見一點黑色說是黑色,看見很多黑色說是白,這是不知道黑白的分別;嘗到一點苦味說是苦,嘗到很多苦味說是甜,這是不知道苦甜的分別……所以不反對戰爭,就是不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


把墨子罵作禽獸的孟軻孟老夫子,反戰態度還要更加極端。「善戰者服上刑」,最好各國把能徵慣戰的名將都殺了,於是也就天下太平了。當然這擺明著是迂夫子的見識,墨子要實際得多。以暴力對暴力,槍桿子裡出政權,你能攻我就善守,你作雲梯我就有「守圉之器」,你攻城的招數已經用盡了我防備的辦法還有餘。



「墨守」不是浪得虛名,該怎麼面對來犯之敵,《墨子》書裡是講得很詳細的:


派出偵探,偵探在城裡一定要有親人(這樣他才不會叛逃);
城裡的官吏和下級軍官,還有有勢力的富貴人家,他們的親戚都要集中起來帶到官府做人質;
全城戒嚴,城中廣布間諜;
三個人以上不許聚在一起,兩個人以上不許一起奔跑,老百姓擅自觀望敵情,或傳遞消息(對話或手勢)的,一律死刑。


以上是從《號令》一篇裡隨手摘引的。什麼情況下該連坐,什麼情況下該族誅,一一都有規定。秦人的法律號稱「繁於秋荼,密於凝脂」,實在也不過如此了。得承認,讀《非攻》的時候,我對墨子多少是有些瞧得小了,等看到這兒,就只剩下倒抽涼氣的份兒。


當然,在展示墨家風採的電影裡,可就看不到這些了。大概,墨家思想的支持者雖然不難論證以上措施都是戰爭年代所必須的,放到商業片的裡,卻畢竟擔心廣大觀眾接受不了罷。


兼愛


墨子認為,要消除這個世界上的戰爭,最好的辦法是要國君們彼此相愛。


乍一聽,這是一個天真善良到有點弱智的建議,出自謝冰心這樣的美女作家口中還情有可原,由一個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摸爬滾打過來的大男人說出來,簡直有點匪夷所思。


其實,墨子的兼愛,不是這麼簡單的。


拿墨家的兼愛和儒家的仁相比較,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工作。一個常見的結論是,仁愛是建立血緣宗法倫理的基礎之上的,先愛自己,再愛父母,再愛親戚朋友,對自己親人的愛,終究要大於不相干的普通人。


兼愛則沒有這樣的親疏等級差別。
兼愛是平等的,無差別的愛,愛別人的父母跟愛自己的父母一樣,愛天下的父母跟愛自己的父母一樣,兼愛若一。


其實,最根本的差別也許是,墨子不相信人性。他說道,即使是慈愛的父親,也不會喜歡不能帶來利益的兒子(《親士》)。人需要學習,向誰學習呢?向父親麼?天下做父親的多了,但好的父親很少;向老師學習麼?天下做老師的多了,但好的老師很少;那應該向領導學習了?天下做領導的多了,但好的領導很少(《法儀》)。也許,正是這種對人的本質的懷疑態度,讓性善論者孟子覺得難以容忍。


所以,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追求「利」的一種手段。——所謂「兼相愛,交相利」。人的本質都是自私的,但赤裸裸的自私者則會被別人拋棄。所以為了更大限度滿足自私自利的欲望,兼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們都知道,這個觀點差不多也是自由放任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因為在相信了這一點之後,一個順理成章的推論是:只要開啟每一個人的理智,讓他能夠做到比較有長遠眼光的自私自利,那麼讓每個人都去追求個人利益,就並不會導致社會退回到叢林時代。所以,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並不是必須的,它只需要做一個「謙卑的警察」,要做的僅僅是維持秩序和保護財產,而不必過多介入社會生活的具體運作。


根據很多學者的意見,墨子代表的是市民階級、手工業者的利益。他也是這樣推論的麼?


在《兼愛》篇的最後,墨子又講了這樣幾個故事。


一個是「楚王好細腰,城中多餓死」的掌故;另外一個也類似,晉文公喜歡儉樸,所以他身邊的臣子就穿的破破爛爛。還有就是,為了考驗士兵的勇敢程度,越王勾踐故意放火燒船,然後擂鼓命將士前進。結果,他的士兵們前赴後繼,死在水火之中的不計其數。



這些故事在當時都流傳甚廣。但是,它們和兼愛有什麼關係?墨子為什麼要在這裡再講上一遍?


墨子說:節食,穿破衣服,衝進火船裡送死,這些都違背人的本性。但是,只要國君喜歡,就都可以做到。所以,只要有國君推行兼愛,用獎賞來勉勵大眾,用刑罰來威逼大眾,那麼,兼愛就像火焰向上,水流向下一樣,是天下不可以防止得住的。


原來,墨子竟是先秦諸子中,除韓非外最相信權力的人。這並沒有錯,諸子的學說都是講給統治者聽的,其學說最終都要通過權力去貫徹執行,成為國家的制度和文化。墨子所代表的墨家和韓非所代表的法家,雖然實現方式不一樣,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可謂是速途同歸。 


本文由小墨編輯,部分內容源於劉勃《攻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墨家酒新品上市

購買墨家酒即可獲贈

《墨子》書籍一本



加入「墨門書院」,和我們一起復興墨家吧!

【點擊此處】或【閱讀原文】申請加入墨門,和400+墨者學習交流


往期分享:

一日一墨:一個崇尚誠實的人,外表也會熠熠生輝

一日一墨:為國盡忠,要伸張正義,堅持真理

一日一墨:孝道,以利親為基本出發點

一日一墨:如果發令者自己都不能執行命令,怎麼保證別人執行?

一日一墨:承擔起眾人以為痛苦的責任,拯救天下人於急難當中


兼相愛,交相利


相關焦點

  •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主張,那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兼愛」、「非攻」是墨家學派的核心主張。「兼愛」指的是愛所有人,是指不分親疏、不分遠近的普遍的愛,強調「愛無差等」。「非攻」指的是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說白了,就是主張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才能實現和平共處,社會才能處於一種最好的狀態。
  • 21.兼愛非攻
    墨子回答:「你幫楚國造雲梯攻打宋國,楚國本來就地廣人稀,一打仗必定要犧牲本國的人口,去爭奪不需要的土地,這明智嗎?對於宋國而言,宋國又有何過錯,楚國為何興兵討伐,這算是仁義嗎?你說你不為重金殺人,而現在,你卻要去殺很多的人。」魯班聽後,一臉愧疚,問墨子自己該怎麼辦,墨子說:「你帶我去見楚王。」
  • 文言合集 | 墨子的「兼愛」與「非攻」
    《墨子》一書在古代號稱難治,墨家學說在清代以前號稱「絕學」。自戰國至元代1500 餘年間,墨學幾乎處於中絕的狀態,注釋《墨子》一書且流傳下來的只有十數家,而同時期注釋《老子》一書則有上千家。我們可以說,直到晚清時期孫怡讓的《墨子閒詁》成書,大多數人才有機會讀懂《墨子》。      今本《墨子》,共七十一篇,亡佚十篇,存目八篇,篇目完整者共五十三篇。
  • 傳統文化: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什麼不同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經過了不同時期的發展,特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有影響力思想家,創建了不同的學派,這一時期百家爭鳴,群星閃耀,對中國後期文明的發展起了主導性的作用。據《漢書· 藝文志》記載,有影響力的一共有189家,著有4324篇著作。
  • 墨家思想的核心和精華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兼愛: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 墨家思想的核心
  • 墨家是最早的反戰組織,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繼承了中國墨家思想
    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流派,主張「兼愛」、「非攻」,「墨子救宋」就是墨家非攻思想的一次體現。墨家反對戰爭,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反戰組織,現在有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如果可以,墨子絕對可以獲得諾一個貝爾和平獎。墨家反對戰爭的事例有很多,有的還被拍成電影。比如《墨攻》這部電影,講的就是墨家反對戰爭,幫助弱國抵禦大國的一個故事。劉德華扮演的墨者革離幫助梁城的百姓守城,在敵軍來臨之際,他在城門上只小小改動了一下武器,箭就多射出此前兩倍的距離,這一幕,很好地展現了墨家學派精於軍事技術的特點。
  • 國產電影《墨攻》靈感卻來自日本漫畫,是什麼容不下「墨家」?
    《墨攻》將中國古老的墨家思想「兼愛,非攻」藉助一段傳奇故事再現熒幕,在漢傳統文化資源中,墨家以其觀念上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思想與實踐上的「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的苦行僧式實幹精神,極其典範地表達著中國下層民所憧憬的人格精神與社會理想。看《墨攻》是親切的,雖然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墨子·攻略》。
  • 墨家和儒家都講仁愛,但是區別卻很大,你認同哪家思想?
    墨翟,姓墨名翟,史稱墨子,是墨家思想學派的創始人。墨家思想學說曾經盛極一時,先秦時期士人學子「非儒即墨」,就是說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不是儒家的門徒就是墨家的門徒,是很有影響力的一家思想學派,與儒家一樣是那個時期的顯學。
  • 墨子思想的核心——「兼愛」
    墨子創立的墨家學說,《墨子》一書是其弟子根據其言論記錄而成,作為其思想的主要記載。墨子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墨家創始人。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項,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天道觀、知識觀、政治哲學等方面都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在先秦諸子中自成一派,別具特色。
  • 敘拉古之惑:最後的墨家(增訂版)
    把所有人置於一個君主統治之下,只有這樣和有著一統天下的人,才能實現我墨門的理想。實現天下的大利。小說主人公項少龍作為墨家的鉅子,最後一力成就了秦朝的建立的情節,倒是和近年來出土文獻和先秦思想史的爭論有相當的契合之處。所以本文試圖對墨家仕秦這一歷史事件做一個簡單的討論。
  • 《登陸之日》兼愛·非攻
    兼愛·非攻。 其實我們需要的也正是這樣一種超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而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有一些大國沙文主義傾向,看待這部影片依舊用一種狹隘的的角度審視,以一個人是否忠於祖國為評判是非的標準。而正如影片中的古川的幡然醒悟,所謂「精忠報國」不過是以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壓榨剝削另一群人罷了。而我認為男主才演繹了何謂忠誠:忠於自己內心的人性之善,而摒棄了自己所經歷的不公、囚禁、殺戮和誘惑。
  • 以墨家為例,透過國漫《秦時明月》,領略諸子百家文化之美!
    墨家思想主張核心思想:兼愛非攻「天下皆白,唯我獨黑。非攻墨門,兼愛平生」,這是動漫裡墨家的口號,準確點明了歷史上墨家的核心思想「兼愛非攻」,該精神內核於動漫中被體現在墨家的方方面面。墨家建造的機關城,是讓世人躲避戰爭,享受安樂生活的最後一片樂土,墨家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就是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快樂地生活,把天下變成如機關城這般和樂的桃花源。墨家內功心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第十層兼愛,達到這個境界很難,正如達到墨家的最高理想很難,六指黑俠和燕丹都未能做到。只有達到這個境界,方能克制住六魂恐咒,墨家這個面對陰陽家時的唯一弱點將不復存在。
  • 兼愛與仁愛皆為大愛,儒家與墨家有何不同,女人掉水到底救不救?
    儒家與墨家,對「愛」的異同那麼觀點類似的兩家,按理來講應該非常的融洽才對,可是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墨家和儒家並不和諧,反而吵得不可開交。那麼墨家和儒家為什麼在幾乎類似的觀點之下還要發生劇烈的爭吵呢?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所導致的呢?本篇文章重點的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儒墨兩家為何觀點類似,卻針鋒相對?
  • 一個千古之謎:墨家為什麼會消亡?
    這樣一來,道儒法三家,都通過這種統一的講理的標準,給天下提供了一套運行機制,和分配機制。大家不是喜歡爭嗎?不要亂爭,要憑本事吃飯才是硬道理,吃自己該吃的那份,不要搶別人的,否則就法辦。這樣一來的話,大家想要什麼,想做什麼,都有了標準和規範,爭亂的問題就解決了。兼愛非攻,墨家的解決方案墨家是怎麼解決天下爭亂問題的呢?
  • 論中國的民間的俠義精神與墨家
    墨者原指戰國時期及稍後一段時期內創造和追隨墨家思想的人,多出身下層農民和小手工業者,他們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對人類社會有著深厚的、難以為平常人所理解的愛。墨者大都信奉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某種意義上兼愛發展成今天的俠義之風,給了貪腐和黑社會滋生的土壤和萌芽。鄭振鐸在《論武俠小說》中談到:「於是在他們的幼稚的心理上,乃懸盼著有一類『超人』的俠客出來。」
  • 墨家的哲學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①兼愛。完全的博愛,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②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③尚賢。不分貴賤唯才是舉。④尚同。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⑤天志。掌握自然規律。⑥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⑦非命。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⑧非樂。
  • 漫談墨家
    墨家講生不歌,死無服,這違背人倫。我們共產黨人有同志犧牲,雖然會從簡,但不會生不歌,死無服。我們有對其的追悼會,有紀念。曹小旦:昨天說了半天六經皆史,不去學習和反思,又出來講這沒譜的,你懂啥墨學。一剪閒愁:墨家以奉獻為樂。
  • 墨子說「兼愛」
    怎麼才能夠不讓人「虧人自利」?讓人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天下人,這樣天方夜譚似的主張怎麼有效實施?對於(1),墨子不談人間衝突的客觀原因,也避開個人自覺心的主觀的道德修煉,而只是在主觀客觀之間,欲直接轉「不相愛」為「兼愛」。對於(2),墨子以為「兼愛」具有可操作性,也一定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因為「兼愛」不只是利他,也是利己的。
  • 兼愛不等於博愛,愛別人之前先提高自己的能力,墨家弟子等你解惑
    在年輕的墨家弟子姜明鬼這裡,便從剛開始時的少年無邪、無知、無畏,到受盡現實的打擊和折磨,最後迷惘、失落和消沉的過程。說白了,姜明鬼的蛻變、迷惘、糾結、迷失的過程,就是為他自己的成長過程所付出的代價。PS:想知道他們的困惑、和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