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楊智,研究生學歷,副主任醫師,胸心外科主任。於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胸外科學習工作7年,後於寶雞市中心醫院胸外科工作7年,擔任胸外科醫療組組長。從醫以來完成胸外科手術3000餘例,擁有豐富的臨床及手術經驗。擅長各種胸外科微創手術治療,如微創肋骨骨折、微創胸廓畸形矯正、食管癌、肺癌、縱隔腫瘤、氣胸、肺大泡的手術治療,對於胸壁畸形、胸壁腫瘤切除及3D列印胸壁重建、重症胸外傷的救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他
溫文爾雅,醫技精湛,關愛患者
是大家口中的好醫生
他
在無影燈下「戰鬥」
在手術刀尖「舞蹈」
動作穩健
在死神面前搶回一條又一條生命
他說
一名醫者應該力爭把每臺手術做到完美
他就是
寶雞高新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主任楊智
無影燈下的快刀手
身為外科醫生,手術技藝便是看家本領,因技術精湛,勇於向高難度挑戰,楊智被同行稱為「無影燈下的快刀手」。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嫻熟的技術絕非一日之功。在保證手術質量的前提下,楊智以「縮短患者術中受苦時間」為目標。很多患者都慕名找到他,在別的醫院被判定為「不能開的刀」,都到了他這裡。他收治了很多疑難病例,90%都得以成功救治。他說,不能因為困難就望而卻步,當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手術時,就足以證明自己又前進了一步。
十年前,楊智做了一臺近十個小時的手術,從早晨站到晚上,患者的血液幾乎換了一遍,還用上了人工肺膜,手術難度可想而知,楊智堅守在手術臺前跟病魔「死磕」,最終,他贏了。
多年以後,提起這臺手術,他還是有許多話想說:這是一臺「推」不掉的手術,河南籍患者從上海到北京都被宣判「死刑」,面對難度大、風險高、手術成功率低的患者,拒絕手術是有理由的,可是楊智說不出口,一來是他願意挑戰自己,越是有難度的手術,越是有動力;二來是患者慕名而來,把他當成最後一根稻草,他不願意辜負。
心馳神往醫生夢
楊智出生在醫療資源匱乏的七十年代,年幼體弱多病,經常由父母背著步行十幾公裡求診問醫,周而復始的奔波求醫讓他深刻體會到看病的艱難,這段經歷讓年幼的楊智給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標——做一名醫生。
志向一立,奮發圖強。楊智在高考志願表的每一欄都填報了臨床醫學專業,並以優異的成績如願以償進入延安大學醫學院學習,大學光景轉瞬即逝,畢業之際也是楊智正式行醫路的開始。
畢業之初,楊智在普通外科工作,每天三四臺手術,幾年下來,技術突飛猛進。想拓寬眼界,增加外科知識的他決心考研,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智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空軍軍醫大學。讀研期間,楊智認真對待每一次上臺的機會,在肺癌的外科治療、中晚期肺癌治療方法改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見解,他勤奮刻苦的精神和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深得教授們的讚許。
術業有專攻
「胸腔鏡下肺癌、縱膈腫瘤切除術和胸腹腔鏡聯合下食管癌根治術」是楊智的絕技。早在2009年,他就率先完成了西北首例「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他的「胸腔鏡下肋骨環抱器內固定術」獲得了三項國家專利。
有一天上門診,一位患者急匆匆的進來,拿著手機上的手術照片問他:「這個手術是不是你做的?」
楊智很詫異的回答:「是的,有什麼問題嗎?」
「可找到你了,我是在朋友圈看到你的,專門找了過來。我得了食管癌,好多醫生都說沒辦法了,你看看我還能做手術嗎?」
患者病情複雜,手術難度極大,但聽到患者因病情嘶啞的聲音,看到患者極度渴望的眼神,楊智不忍心拒絕。
經過術前討論,手術方案為全麻下行「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頸部食管憩室切除術」。經過近6個小時的努力,手術非常成功,術後患者無聲音嘶啞,8天便經口進飲食,10天拆除所有傷口縫線並好轉出院,恢復良好,時至今日,這位患者依然身體健康,進食正常。
「好醫生不但要刀法好,還要有理性的思維,善於談判的口才和強大的內心。」
楊智說,有一年春節,急診接收了一個從13樓摔下來的5歲男孩,由於患兒胸腹部聯合傷、肺部挫裂傷、血氣胸、呼吸衰竭、腹腔出血等合併傷,且傷勢過重,有人建議轉診西安,楊智非常清楚孩子這時候轉院西安,就是送命,這孩子的病情絕對撐不到西安。楊智力排眾議,毅然決然擔任起了孩子的手術主刀。
但醫者的勇氣並沒有換來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家人拒絕在手術告知書上簽字,反而以言語恐嚇楊智。在重重壓力下,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手術艱難地拉開帷幕。從晚上9點多到凌晨3點,經過近6個小時的手術,患兒的性命保住了,手術很成功。可家屬不依不饒,聲稱孩子過不了危險期,就讓醫生償命。面對無理取鬧的家屬,楊智反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診治孩子,即便轉入普通病房,他每天都會去看望這個孩子,直至康復出院。
腔鏡技術領頭人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近年來,全民健康意識普遍提高,體檢確診出的肺癌病例均以早期或早中期為多,此時,以創傷小佔優勢的腔鏡技術在業內逐漸獲得青睞。
腔鏡技術創傷小,對人體組織破壞少,術後疼痛度低,創口癒合快,但對醫生技術水平要求甚高。醫生在術中看到的只是二維手術界面,要在體外用長手柄操作,靈敏度及操作感降低,差錯率相比開放性手術就高了許多,因此,熟練掌握胸、肺部解剖層及病理知識成為開展腔鏡手術的必要知識儲備。
楊智最擅長的是胸部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尤其是肺癌、氣管腫瘤、縱膈腫瘤的微創治療,其微創手術治療率達到78%,這也是許多患者慕名找楊智做手術的原因。
數月前,一名老年女性患者慕名找到楊智,講述自己近半年來明顯消瘦,一個多月前全身無力,症狀逐步加重,在當地醫院行胸部CT提示前縱隔佔位胸腺瘤,朋友就推薦她來找楊智。接診後,楊智結合查體與影像資料,最終評估患者為眼肌型重症肌無力,考慮與胸腺瘤關係密切,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在完善相關檢查後,楊智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傳統的手術方式會給患者帶來長達25cm的切口,並有胸骨縱劈等創傷。楊智選擇的手術方案是胸腔鏡下劍突、雙側肋緣下三孔縱隔腫瘤切除術,這種術式切口小、病人創傷小、痛苦輕。
在患者入院的第三天,開展手術,因腫瘤下方就是心臟及左右無名靜脈,必須在避免傷到大血管的前提下,充分顯露雙側膈神經,進行游離,完整切除胸腺組織及脂肪組織,楊智認真進行著每一步,1小時50分鐘,病變連同胸腺及周圍脂肪整塊切除,出血量僅10ml。術後患者幾乎沒有切口疼痛感,術後當晚即下地、進食,全身無力症狀好轉,術後5日患者便順利出院。
團隊的力量
楊智從2019年8月來到寶雞高新人民醫院,他把一個從零開始的科室帶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開科以來手術量超過100臺,且全部為三級以上手術,其中四級手術佔比70%以上。
目前楊智率領的胸心外科團隊,床均手術量在本地區名列前茅,他個人從醫以來的手術量已達到3000餘臺。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整個團隊,早日將寶雞高新人民醫院的胸心外科做成區域知名專科,省級乃至國家級重點學科。團隊在慢慢成長,看到團隊日漸壯大,楊智內心是欣喜的。
醫學得以發展,靠的就是醫生孜孜不倦地探索與發現。外科醫生尤其是胸心外科,更要有膽大、心細、業精的綜合素質,楊智身為寶高醫胸心外科的當家人,肩頭責任重大,為了加快隊伍成長,他在手術之餘帶教年輕醫生、授業解惑,提供充分的平臺和空間成長,放手不放眼,教導青年醫生不能只做「手術匠」,還要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熟練手術技巧,總結分析,勤閱文獻。
當問到楊智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
甘心嗎
他笑著說
一生只做一件事是一種享受
享受做手術的過程
力求每一臺手術都做到完美
當經過自己的努力
看到醫治的病人痊癒出院
那是醫生最大的幸福
撰文、編輯、排版 | 唐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