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二部《貓的孩子》,先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阿衍的堂兄弟姐妹們都是學霸,只有他是個學渣,害得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他的爸爸以此為藉口在外跟別的女人過日子,基本不著家,偶爾回家來,則不是打兒子就是打老婆。
阿衍的媽媽也認為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兒子不爭氣,從而不斷請家教來幫助兒子提高成績。
一位家教老師看出了阿衍的問題
——他不是笨,也不是不好好學習,而是內心充滿了恐懼,根本沒法靜下心來學習,建議大人給他看心理醫生,但是媽媽不相信(爸爸是反正不會管的)。
後來阿衍從一個同學那裡得到提示
——在平行世界裡,你會找到一種特殊的方法讓你的成績突然提高的。
阿衍找到的方法是虐貓,每虐死一隻貓,他就能考一次滿分。
於是,那個膽小善良的男孩在半夜裡化身成了冷酷變態的惡魔,以扼殺生命為交換,取得那點可以在家族中炫耀一下的成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評價一個孩子好不好的標準變得如此地單一,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是壞孩子。
而且成績還不只是孩子好壞的標籤,它還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標誌,是大人們在別人面前是否抬得起頭來的關鍵。
甚至,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得為夫妻關係背書,為家庭和諧負責。
一個孩子的成績承載了那麼多學習以外的東西,壓力,能不大嗎?
而當一個孩子被壓垮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有沒有看見?
劇中家教老師指出阿衍應該去看心理醫生時阿衍媽媽的反應也是太真實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鴕鳥式父母也不乏其人。
就在不久前與一位老師聊天,她說到了班裡有一個心理問題很嚴重的學生。
她說這個孩子其實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異常了,班主任也告知了家長,可是家長不重視,覺得孩子只是單純的學習壓力大心情不好而已。
因為沒有及時幹預,導致後來越來越嚴重,厭學,自殘,如今只能靠藥物維持才能相對正常地來學校上個課。
這個孩子的家長都是高學歷知識分子,孩子的問題他們不是意識不到,而是在還沒有嚴重到後來的程度時,不願意去承認,因為養出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很丟臉。
阿衍的媽媽也不是不知道兒子的問題,家裡的貓一隻只死去,她當然知道,為此,她還費盡心思保護著最後一隻懷孕的貓,不讓兒子接觸到它。
她明知兒子是因為虐貓才會產生聽到貓叫的幻覺,然而在考場外,她卻竭力要找到那隻根本不存在的貓來證明兒子是正常的。
最終,在貓媽媽生小貓的那個夜晚,母子二人目睹著生命誕生的那一刻,終於明白了那個本應人人都明白的道理
——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奇蹟,它是如此神奇如此美好,根本不需要其他東西來加持。
是的,也許很多當家長的忘記了寶寶還沒出生時的初心了。
而我因為二胎小花生,又一次真真切切地回到了初心,那就是
——我從不奢望他有多聰明多漂亮多有出息,我只戰戰兢兢地祈禱他一切正常健康,順順利利出生平平安安長大
——是不是這樣的?你們想起來了嗎?
最近看到的兩個新聞,都是高三孩子的,都是在學業的高壓下。
一個安康平利的女孩,在寫下13個「對不起」後自殺身亡;
一個南京的男孩,不堪忍受陪讀媽媽的辱罵用菜刀砍死了媽媽。
為什麼?都說每一對母子(母女)都是生死之交,這生死之交什麼時候卻被學業壓到了「你死我活」?
說什麼生存競爭激烈,說什麼為了你的將來,現在的生存都已經成問題了,還管什麼將來?醒醒吧!
今天看到孫儷在兒子等等10歲生日的時候寫下的微博長文,連說了9個「謝謝」,感謝孩子成全了父母。
跟我之前剛看完這部電視劇時候寫下的感慨一樣的觀點
——不是孩子應該感謝父母,而是父母應該感謝孩子,是孩子讓我們的生命體驗更加完整和美好。
願我們都不忘初心,與我們的生死之交互相感恩,共同成長!
其他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連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媽媽的遙控器》——你到底想我死多少回
「輕舟一葉」有詩盈來,有暖常在,這是對冬日的祈盼
家長先做好這幾點,再來要求孩子,青藤學霸媽媽開講(3)
【清靈心苑】不做焦躁的媽媽,用心陪伴的魔力比你想的還要大
「收益一生」如你所是,非如我所願
最近育兒貼:
@新手媽媽,江江的育兒小貼士。今日分享:有關DHA
最近視頻:
對於吃,我絕對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