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時勢造英雄」,一般情況下在亂世之中更能夠凸顯出人才的重要性,很多一代梟雄也正是在戰亂之中揚威立名、名留千古。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就是戰國時期,這個時候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徵戰之中引起了各國的摩擦。但相應地也產生了許多名臣名將,他們在這個亂世之中極大地發揮了自己的一技之長,最終依靠著自己的才能奪得了屬於自己的榮耀。
其中最為出名的比如說秦國的惠文王、趙國的武陵王、燕國的昭王等等,縱觀歷史戰國時期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強勁能幹的君王,而相比之下楚國的君主好像最為無能。
當時楚國的君主是楚威王,他其實仍然是一個文韜武略的君王。他在位期間一直兢兢業業,竭心殫慮使楚國的國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他的兒子楚懷王似乎在歷史上名氣很差。
在位期間先是受到了張儀的戲耍,後來進攻秦國時被秦昭襄王囚禁到死,可以說經歷十分坎坷。因此後人對他的評價非常的差,甚至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傻的一個君王,但事實到底如此呢?
繼位成王,被張儀戲弄。
在楚威王在位期間,他一生都以恢復楚國曾經的霸業版圖為志向,力圖使楚國成為諸國之首。楚威王曾經率領軍隊討伐齊國,雖然之後戰敗,但也在戰場上打贏過越國,將勢力擴張到了長江一帶,當時可以說是顯赫一時。而楚懷王作為楚威王的兒子,繼位之後在徵戰方面一直碌碌無為,歷史上沒有記載太多關於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
戰國時期七國爭霸,每個國家的有謀之士可謂是窮奇畢生絕學來為國家獻謀劃計。當時秦國的大將張儀試探著說服楚懷王,告訴他說如果楚國和齊國斷交聯盟關係,秦國就會贈送楚國六百裡地,楚懷王一聽非常的高興。因為當時跟齊國結盟,楚國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好處,於是張儀隨便一誘惑楚懷王就同意了。
可想而知,在那個爾虞我詐的時代,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不出意料楚懷王被張儀戲耍了。當楚國與齊國斷絕關係之後,秦國果真卻只給他了六裡地。這件事當時傳遍了許多國家,很多人都笑話楚懷王,認為他沒有任何計謀,也不能識破別人的詭計。
中計被囚禁。
緊接著在公元前301年,當時的齊國聯合韓國、魏國與楚國徵戰於垂沙之地。無獨有偶,當時秦國也開始出兵進攻楚國,楚國可以說位於兩面夾擊之地局勢非常緊急。
在這個時候,楚國的將領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窮儘自己的腦子也想不出如何破解。正在此時秦昭襄王卻派來使者告訴楚懷王,自己想與他會面商謀有關戰爭的事宜。在戰場上,如果對面的君王或者將領發出如此邀約,按理說應該三思而後行確定對方無詐之後再進行下一步行動。
但是楚懷王卻不假思索,當機立斷決定前往約定之地,而不聽從屈原、昭雎的勸告,最後果真中了秦昭襄王的詭計。秦昭襄王在約見之地扣留了楚懷王,從此被他也被囚禁於此。
如果說楚懷王第一次被張儀戲耍是一個巧合,那麼第二次在戰爭緊急之時被秦昭襄王所囚禁,我們就再也沒有理由為他所開脫了,但是這兩個事件就可以認定楚懷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嗎?其實並不是這樣,楚懷王在政績上還是做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就的。
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
著名的縱橫家蘇秦可以說在戰場上具有自己獨特的影響力,他的縱橫之術往往能使戰爭的對弈起死回生,是一個非常有計謀的軍事家。據史料記載,蘇秦對於楚懷王的評價非常的高,他甚至說出了「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這樣的言論,蘇秦能給他如此評價可見楚懷王在位期間的表現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其實在楚威王在位期間已經通過他的努力使秦國的國力得到了空前的強盛,楚懷王上位之時,他一直也秉承著楚威王的各種政策,並且進行了多加改善。楚懷王也展現出了他在治國上的一些天賦,楚國很快國力強盛起來,並與當時實力非常強勁的齊國和秦國並列稱為三大強國。
總結:歷史中的人物總會有他的閃光點也會有他的缺陷之處,任何梟雄難以逃脫這樣的窠臼,更別提楚懷王了。世人的評價總是不全面的,歷史的痕跡也會抹去他某方面的稜角,但最終孰好孰壞還是要綜合各方面來看。
楚懷王雖中計,身陷囹圄導致出國滅亡,但他之前執政所取得的國泰民安的局面也是不會被改寫的。蘇秦對其評價如此之高,果真歷史記得每一個人的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