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3個關鍵詞透視環境質量之變

2020-12-24 四川省人民政府


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世界環境日前夕,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年四川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去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編制,率先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核驗收;新增5個空氣品質達標城市,成都市首次消除重度汙染天;首次全面消除國、省考核劣V類斷面,水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本次發布的公報不僅盤點了我省現有生態環境質量,還對未來趨勢進行分析研判。公報中有哪些亮眼數據?背後又體現了哪些變化?記者進行了採訪。

A

天更藍

優良天數率連續4年穩步增加

去年,我省正式把川南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與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汙染治理一併納入全省環境保護「一號工程」,實施集中攻堅。目前看來,效果已初步顯現。

公報顯示,去年我省在不利氣候條件影響下,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達到89.1%,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這是2016年大氣質量監測新標準執行以來,我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連續4年穩步增加。」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樂晨說。

此外,我省去年還新增遂寧、雅安、資陽、廣安、內江5個空氣品質達標城市。加上此前達標的甘孜、阿壩、涼山、巴中、攀枝花和廣元,目前我省空氣品質達標城市達到11個,提前一年實現空氣品質達標城市總數過半的目標。

「全省重汙染天氣明顯減少。」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昝學軍說,去年成都市首次消除重度汙染天氣。而在2016年冬季,成都平原曾出現連續兩周的重汙染天氣。

大氣汙染防治聯防聯控不斷深入。去年我省以成都平原、川南等區域為重點,實施「減排、壓煤、治車、抑塵、控秸」五大工程,持續加強大氣汙染聯防聯控。今年4月,生態環境廳還與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籤訂《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汙染聯合防治協議》,將突出移動源汙染和PM2.5、臭氧汙染協同防控,以實現兩地優良天數增加和PM2.5濃度下降為重點,持續提升大氣汙染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

按照協議,川渝兩地將在今年6到12月,針對重點工業汙染源、交通汙染防治、露天焚燒管控、汙染天氣應對、預測預報預警等方面,每月開展1到2次大氣汙染防治聯動幫扶指導和檢查執法。

「接下來各地要加強區域合作和聯防聯控,繼續保持大氣汙染防治力度不減,方向不變,標準不降,讓全省人民享有更多藍天。」趙樂晨說。

B

水更清

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再創新高

去年,我省制定十大流域汙染防治規劃,對23條重點小流域實行掛牌督辦,87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6.6%,同比上升8.0個百分點,首次全面消除國、省考核劣V類斷面,水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水環境質量創下新高的背後,是我省水汙染防治體系的不斷健全。

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芮永峰說,去年我省推動出臺《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這是我省首次為單獨流域立法以推進汙染治理的條例,建立起了獎勵達標、鼓勵改善、懲戒惡化的正向激勵、反向約束機制,也標誌著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邁入法治化軌道。

數據顯示,去年沱江流域水質大幅度改善,16個國考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15個,佔比93.8%,同比提高31.3個百分點,「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我們治水的信心更足了。」芮永峰說。

舉措不止於此。去年,我省首次將涪江流域納入專項執法檢查範圍,與岷江、沱江共同作為全省水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一個半月三輪次的專項執法檢查,最終發現環境問題點位396個。全部移交當地政府及時處理後,一大批群眾身邊的水汙染問題解決了。

監測力度在不斷加大。據了解,去年我省整合自然資源、水利等8部門的監測站點,形成全省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其中水環境監測點位達到1萬餘個。

以瓊江流域為例,2019年我省做到一旬一監測,基本實現影響瓊江水質的一級支流、二級支流監測點位全覆蓋。「通過這些舉措,我們找準了汙染癥結。精準治汙也有了有力支撐。」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C

景更美

生態文明示範創建走出新路

公報顯示,去年,成都市金牛區、大邑縣,雅安市寶興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甘孜州稻城縣被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至此,我省共有12個縣區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和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其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9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創建數量位居全國第六、西部地區第一。

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王忠介紹,我省已初步形成點面結合、多層次推進的建設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實踐的鮮活案例。

比如,洪雅縣著力打造健康養生產業示範區、生態工業示範區、綠色有機農產品示範區,推動林區變景區、農舍變旅舍、村民變股民;南江縣確立「生態立縣、文旅強縣、綠色崛起、同步小康」戰略定位,通過生態資產的不斷累積變現,實現脫貧致富;九寨溝縣不斷發展壯大生態旅遊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生態經濟發展之路。

正是在上述「領頭縣」的帶動下,去年我省縣域生態環境狀況又邁上一個新臺階——183個縣(市、區)中,生態環境狀況為「優」和「良」的縣(市、區)有177個,佔縣域數量的96.7%。其中,生態環境狀況為「優」的縣(市、區)有43個,生態環境狀況為「良」的縣(市、區)有134個。(記者 殷鵬

相關焦點

  • 2019年重慶316天空氣品質優良 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新華網重慶6月3日電(陳雨)2019年,重慶生態環境保護效果如何?重慶市生態環境局3日發布的《2019年重慶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9年,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16天,全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有效保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重慶發展「主旋律」。
  •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天氣氣候作為影響生態系統最活躍、最直接的驅動因子,既影響著生態系統質量,也關係著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成果。也由此,中國氣象局一直以來都將氣象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之一。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環境公報》,為我們揭示了去年植被生態質量狀況及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結果。
  • 2019年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近半 東莞精熙光機環汙被連罰319萬元
    來源:標準排名文|標準排名分析師 李霞責任編輯|王東升綠色要聞2019年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佔比46.6%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佔比46.6%。若不扣除沙塵影響,337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比例為42.7%。337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0%。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與2018年持平;PM10平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比2018年下降4.3%。
  • 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
    76.20萬個,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8.72萬個,增長103.3%;產業活動單位90.99萬個,增加43.32萬個,增長90.9%;個體經營戶363.29萬個。
  • 11月我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發布
    本報訊(記者 曲晴)昨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了11月我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11月,我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4.68,同比下降10.9%;達標天數24天,同比增加2天;達標比例為80.0%,同比上升6.7%;無重汙染天,同比減少1天。
  • 2019年眉山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7日電 (記者 劉忠俊)記者17日從眉山生態環境保護局獲悉,2019年該市優良天數達到313天,全年沒有出現顆粒物中度及以上汙染天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五個監察專員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
    央廣網成都12月8日消息(記者賈宜超)記者從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獲悉,12月7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五個監察專員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均為其派出行政機構。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第一監察專員辦公室,駐地成都市,管轄區域為成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等地;第二監察專員辦公室,駐地宜賓市,管轄區域為自貢、瀘州、內江、樂山、宜賓等地;第三監察專員辦公室,駐地南充市,管轄區域為南充、廣安、達州、巴中等地;第四監察專員辦公室,駐地綿陽市,管轄區域為綿陽、廣元、阿壩等地;第五監察專員辦公室,駐地凉山州西昌市,管轄區域為攀枝花
  • 「跨界融創 生態健康」 四川省室內環境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2020年8月28日,「跨界融創 生態健康」——四川省室內環境控制與健康產業聯盟成立儀式在成都錦城原舍酒店盛大舉行。本次「跨界融創 生態健康」活動由四川環保產業協會、四川大學商學院指導,由四川省環保產業協會室內環境控制與健康專委會、四川大學商學院校友理事會創新創業促進會、四川省質量發展研究院主辦,由成都閱讀協會、四川省服裝商會、四川省鞋業協會、成都體育產業商會、四川省商務酒店協會、四川省民革二十二支部、四川省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協辦,由成都諾優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鉅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14個關鍵詞速讀五中全會公報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辦好自己的事 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
  • 四川上半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優良!
    川報觀察記者 殷鵬今年上半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好轉,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率1-4月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受臭氧汙染影響,上半年增幅收窄為0.3個百分點;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標準,全省地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斷面達標率為100%
  • 列全國第4位 江西生態環境狀況綜合指數為優
    近年來,江西積極探索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斷夯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實基礎。2019年1月,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位推動下,在全國首創成立了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江西省委書記、省長任「雙主任」,6位江西省領導任副主任,36個省委、省政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
  • 2020年12月北碚區街鎮環境空氣品質狀況
    根據區委、區政府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部署,按照《北碚區打贏2018年藍天保衛戰行動工作方案》(北碚府辦發〔2018〕36號)要求,進一步落實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工作,以各街鎮空氣品質監測子站監測數據進行考核排名,現將空氣品質狀況公布如下。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redline—Ecological condition monitoring (on trial) (發布稿) 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1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的監測方式
  • 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十三五」以來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掠影
    肅州區花城湖「十三五」以來,我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著力夯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堅持把生態環保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強化汙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實施生態修復和治理,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有力措施,加快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推動綠色轉型發展,讓碧水藍天長存。
  • 發布會參考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與2015年相比,2019年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或好於III類水體比例上升8.9個百分點,達到74.9%,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6.3個百分點,達到3.4%;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濃度下降23.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累計下降22.5%、16.3%、11.5%、11.9%,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18.2%。
  • 以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為引領推動環境質量提升
    2020年是「美麗深圳」建設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也是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  這一年,深圳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導向,以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為引領,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 濱州市生態環境局: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 為創城助力
    把握輿論導向,傳遞生態文明正能量。自2019年以來,堅持每季度召開例行發布會,及時主動向社會公布環境質量狀況和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目前已舉辦5場。近3年以來,在《中國環境報》及市內主流媒體刊發生態環境保護稿件(視頻)共計450餘篇(件)。「濱州環境」新浪政務微博擁有粉絲80.3萬,妥善處置輿情412件,「兩微」累計發布信息12000條。
  •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發布3起「從輕發落」典型案例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董宇虹)日前,《昆明市生態環境局關於減輕和免除行政處罰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試行)》)出臺,積極主動服務落實「六穩」「六保」,全力支持企業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29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3起生態環境領域減輕或免除行政處罰的典型案例。
  • 永州: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連續五個月全省第一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9日訊(記者 周純)記者從12月29日上午召開的永州市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根據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0年11月份和1-11月全國地表水和環境空氣品質狀況通報》顯示,11月份,永州市在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第3位,連續五個月在全省排第一位。
  • 通報| 生態環境部點名16個建設項目環評文件質量問題
    為強化環評文件編制事中事後監管和審批業務指導,嚴懲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環評工作質量和環評市場秩序,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2019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環評文件常態化覆核工作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