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發了不少紅包吧?
剛上班工資也透支了吧?
不約,10塊錢以上不約!
10元以下的南京美食也有不少喲
趕緊馬起來!
▼
水遊城附近的一個傳奇攤位,攤子真的很簡單,一鍋蛋,一個人。阿婆年紀大了可能不再擺攤,兒子會開家新店。
五香蛋,2塊錢一個,都是當天現做的,煤爐上一大鍋香氣撲鼻,隔著袋子就能聞到蛋香,非常入味。
在樂業村小巷子裡開了20年了,一對夫妻都是本地人,開著一個不起眼的小門面,沒有招牌。
長的是鹹的,圓的是甜的。一元一個,剛出爐熱乎乎的,融合著芝麻,一口一個脆香,路過總要買兩個吃吃。
在瞻園附近一家熱門的店,2月8號已經開門啦,可以去排隊買包子吃啦。店內主賣各種麵食及糕點。
燒麥差不多一個巴掌大!而且裡面有肉丁有香菇,趁熱吃真的一個就能飽。豆沙包、玉米窩窩頭都是當家招牌。
流動小攤子,出現在俞家巷的小巷子裡,有的時候又不在,路過的人總會被香的停下腳步。即使藏得那麼深很多人都找不到,但仍有人在排隊。
1塊錢3個,特別Q的燒餅,有甜有鹹,老闆夫婦二人現烤現買,超級酥香,一口一個。
標準的回憶裡的路邊小攤,老奶奶擺的攤,周圍三三兩兩的人,可能不是那麼衛生,不過吃的就是這種感覺。
這樣竹籤一串串起來的臭豆腐不太常見了,臭豆腐配上甜麵醬和辣醬,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在南林附近,在學校裡很出名。不僅賣豆腐,還有雞排、炸年糕。生意很好,附近的小學生也常來買。
炸的酥脆的豆腐,裡面是白色的豆製品。脆脆的外皮,軟軟的內裡,小碗的份量就很足,一個人吃小碗絕對夠了。
三牌樓附近,不起眼的店面,環境還算衛生,讓人看著放心,比一般的燒餅店要好不少。
肉鬆的,一個個飽滿的很,酥脆的掉渣;鹹味是香蔥的,表面的芝麻實在是太多了,甜的不是白糖的哦,是黑芝麻糖的。
馬臺街30多年的老店,有三種口味:豆沙、紫薯、水果,一個模具可做19個,會做3個紫薯和3個水果的,其餘都是豆沙的。一天能賣七八百個。
量給的超足,咬到上一口滿滿的厚實,小心燙口。但是其實趁熱吃是最美味的,邊邊上的元宵,脆脆、軟軟、Q彈有嚼勁,甜度也剛剛好。
現在想吃活珠子真的是要靠緣分吶,這家買活珠子的倒是固定攤點。開了14年,有時候藏在小區裡面,住在附近的看見樓下亮燈了,就知道出攤啦。
活珠子、旺雞蛋都很新鮮,也賣高郵鴨蛋,流油的那種。住在附近的嘴饞都愛來吃兩個,老少皆宜。
從前隨處可見的小攤,現在就是靠運氣啊。不過這裡也算是固定攤點了。老奶奶好像就住在後面的欄杆後,在這擺攤擺了有10年了,有時候是兒子幫著看攤子。
活珠子、旺雞蛋,傳說中的黑暗料理,愛的人很愛,怕的人拒之以千裡。如今也是玩出了花樣,還有油煎的旺雞蛋,好像更易下口一些。
沒有門頭,沒有招牌,居民樓的一層。一對夫妻兢兢業業經營了19年。2塊錢的餛飩,兩塊五的麵條,炒飯也只要6塊。良心價,味道也是良心。吃一口都是家的味道。老闆83歲的老母親偶爾也會包包餛飩,擇擇菜。吃上奶奶包的餛飩也是一種家的幸福吧。
這家臭豆腐算是老門東地區最火爆的一家臭豆腐店了,主要賣臭豆腐、蘭花幹和金陵肉串。
蘭花幹軟軟的甜甜的,汁都滲了進去很入味,有種小時候吃的一大鍋裡茶葉蛋啊豆腐乾啊一起煮的熟悉味道。
在文昌巷近長白街路口,挨著老盛昌,很容易找到,長白街上也有路邊停車位,比較方便。
鍋盔烤制到稍許發焦就可出鍋,此刻口感最好,餅面薄脆,刷上辣醬一折為二,趁熱吃真的很香很酥脆。
阿財是能仁裡菜場這條街的傳奇啊!每天從早賣到晚人超多,經常需要排隊。
韭菜雞蛋的買的多最多,雞蛋很嫩,韭菜粉絲都是現拌的餡兒,煎的時候抹的是菜籽油,特別香!
煎餅攤原來開在中華門西街,拆遷後搬來了來鳳小區,很多老客依舊會特地跑來賣。老李邊畫畫邊做煎餅,被好幾個電視臺邀請了去做節目呢。
老李自己找豆子,買機器回來壓碎、配比,最後和成糊。有玉米、蕎麥、黑豆、紫薯的餅糊可選。加上薄脆、韭菜、火腿、裡脊,香!
在老門東內,走過排著長隊的小鄭酥燒餅,就能看到這家司記豆腐腦啦,蠻好找的。
最為講究的是佐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碎花生仁、辣油、麻油等幾十種佐料,口味更是醇厚,濃,香,鮮,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
真的是很不起眼的鋪子,沒有招牌的鋪子,門口隨性的放著張小桌子。這家店裡只有餛飩和茶葉蛋,茶葉蛋用小煤爐慢慢地燉著。
老夫妻的小店,餛飩現包現下,挺新鮮,來吃的都是老客,小板凳小桌子。簡簡單單的,挺溫馨的。
在羊皮巷裡的路邊上,不過門面很小很小,看到門邊上豎著一塊梅乾菜扣肉餅的大牌子就是了,店內就老闆娘一人。
傳統又很經典,老闆手法熟練,一張餅分分鐘就做好了。又大又香又脆,裡面的梅乾菜不多不少。一張餅薄薄脆脆,但是份量不少。
老茶南開了20年的手工湯圓,5塊錢一碗,超級實在。早上五六點起來用老紅糖熬煮湯底,再加入棗幹和桂花調香增味。
大湯圓很實在,湯底雖然是紅糖的,甜度也剛剛好,不膩人。有紅豆沙、芝麻兩種。店內還有粽子售賣,蛋黃肉粽,滷味很重,好吃。
一個透明的玻璃匣子,擺在南藝後門居民區的樓下。多少年過去了,後門的這一口雞蛋餅不忘初心,味道依舊,甚是難得。
包裹不同餡料的餅,經過油炸,再塗上醬料、加上附加物,香得不行。有泡菜、土豆餡等等。一口一個脆香,再看這厚度,超實在!
老夫妻傳承給了兒媳,二十多年的地道南京小餛飩。現包的速度非常快。在五條巷小區裡,能看到還算顯眼的指示牌。
餛飩是泡泡餛飩,湯很鮮好喝,辣油挺過癮的,韭菜飄在上面,很香。滷蛋也好評如潮,滷得很入味。
只有晚上5點半以後才開門到深夜,基本住在那一帶附近的人都知道,因為味道特別好每天都要排長隊,而且每人限購三份。
豆油煎餅,抹上甜醬,辣醬再加一小撮孜然粉,回味無窮,口口留香,一個餅下肚,幸福感爆棚。
大成負一樓的一家很出名的店,環境不是太好,但越是這樣的地方好吃的越多呀!
他們家的裡脊真的超級大,炸的也很嫩,手藝嫻熟。外面的餅,不是炸的,軟軟的不幹,很有嚼頭。份量多到不行。
明瓦廊這家開了10年的雞蛋餅,店面不大但顯眼,因為門口總是人人人···餅是一鍋鍋出的,老闆能不能再開一鍋!
雞蛋灌在酥餅裡,先煎後炕,逼出多餘油分。午餐肉裡脊都是一大片,醬料甜甜的伴著雞蛋鹹香,一塊看起來不多但實在。
在水遊城的背後那條路上,專賣青團。附近有居民區,周邊很熱鬧。店主一對老夫妻很熱情,還有真空包裝的售賣。
糰子的糯皮部分緊實軟糯用料實在,真材實料青汁調製,艾草味超濃鬱。芝麻、花生、紅豆、蘿蔔絲肉、筍乾鮮肉、蛋黃等等口味超豐富!
石鼓路的大個子蒸飯不能更有名了!甚至來買的人比攤子還早。各種料隨意加,每天早上6點-9點,9點準時收攤。攤位靠著金鷹和市婦幼,每天都排好長的隊。
海苔裹在外面拿在手上就特別香!鹹甜口的,油條炸過脆脆的。趁著熱和勁兒吃上一口,滿滿的料,口感太豐富了!
網紅燒餅店不止小鄭酥燒餅一家!成誠酥燒餅在水西門也是紅透了半邊天。排隊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邊排邊聊天也不覺得過了很久。
外形上沒什麼特別,酥皮上的芝麻分量絕對夠夠的。口感層次分明,蔥的鹹香盪氣迴腸。
南大裡口口相傳的小攤,位於寢室樓間的小巷子裡,兩口鍋兩張桌子一頂擋雨棚就成了一個店,第一次來的時候真不好找。
白菜肉、豆角肉、純肉、韭菜雞蛋四種餡,三塊錢一兩或者三塊五一兩,緊實的肉餡,手工的包法,每吃一口都想家。
地址: 漢口路22號南京大學鼓樓校區
25年的攤子,還沒個像樣的門店。開店也得看皇后老闆娘心情,太熱太冷都不開門。下午兩點到六點半,能不能吃到全看人品。等上一個小時都是常事。
很厚實的餅,還有雞蛋分布其中,中間的肉很細膩,秘制的辣椒放得甩多,但一點沒蓋住漢堡自身香味。
文昌巷與四條巷的交界口,一家乾淨整潔,店面不是很大的小店,基本沒有雷點,隨便買都不會錯。
茶糕味道挺好,價格實惠,不過只有早上有賣;赤豆元宵可以看到阿姨當場在熬煮,香氣四溢,口感綿滑,小元宵有點咬勁一切都是剛剛好。
店頭的紅色招牌很起眼,還沒看見店,就看見店門口放的小桌子,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人滿滿的,門口還有排隊等座位的人。
這家是大餛飩,分大中小,特大碗,餛飩肉很飽滿,裡面的佐料不是一般的蔥花,而是習慣放韭菜葉,有特別的風味。辣油極香,辣度適中。
還記得我們的炸雞腿測評嗎?喜歡潘老闆的人不要太多哦!連鎖的好多家分店,隨處買隨處吃的美味!
味道偏甜,整體感覺不是很重口,裡面的肉不像炸的,像滷的,能夠吃到肉筋,很有嚼頭,又油又香!
這家開在老城南的柴火餛飩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了。堅持用柴火僅僅是因為花費便宜,很多固定老客也願意來吃。走到老門東,面對德雲社左邊有一條很窄的的巷子,走到底再往左一點點就是了。
老夫妻兩經營著這個門面,老式又破舊的店面,裡裡外外坐滿了人。餛飩的價格,從4毛3分錢一碗,漸漸漲到5元一碗。顆顆分明,皮薄透明,清淡的湯水上飄著蔥花,香氣撲鼻。
就算不愛吃肉包的人,也一定知道金陵大肉包。物價飛漲,1.2的肉包現在5塊了!換地址啦,在新街口金陵飯店負一樓,排隊的人還是不少!
客觀說包子皮不薄,可一口下去都是肉肉肉。肉滷超足,略微有些甜,內層浸滷的皮一口氣能吃4個!
南航側門之後,店面不大,但是裡面的人不少,各種口味的蛋炒飯價格都不過10塊,量大到經常吃不完。
這家炒飯不加醬油,看起來淡淡的顏色,配了榨菜,防止口味偏重的吃不慣,像極了小時候媽媽炒飯的味道~
說賀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說中華門肉夾饃就一定清楚了!地鐵中華門站出來,春夏秋冬,颳風下雨沒有一天是不排隊的。
滾燙的壁爐把饃烤得非常酥脆,剛拿出來很燙手,肉質看得出來的好,鮮嫩有嚼勁。
一走進獅子橋,就要被這家排得長長的隊伍所震撼。尤其是大中午,排隊的人都不用上班嗎?冒著不能準點上班的風險,也要排到地老天荒。
臭豆腐外脆裡嫩,用牙籤插的時候飛快送入嘴中,封在裡面的特製醬汁香爆了。
門面很小門頭倒是很大,不僅門店裡面坐得滿滿當當,過道裡也總是排起了長隊,生意超好。小潘記的鴨血粉絲經營了10多年,絕對是鴨血粉絲界的金字招牌。
幾個小時熬出來的湯頭清爽味道濃厚,滿滿的鴨油清香,配料都是自家滷菜店的,新鮮實在。鴨血鮮嫩無比,一定要記得加份鍋巴!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手藝傳承了4代的百年老店,如今已經成了南京名片。來南京必嘗小吃之一,老門東內也有分店。
糖芋苗的芋頭煮得粉爛,湯底濃稠柔滑,一碗就吃出了幸福。糖粥藕是招牌,因其工序之複雜、耗時之長久,一般很少能在別處吃到,一碗只要6塊錢,性價比超高!
每天5點半,伴隨著清晨的雲煙,在梅花裡小區門口燃氣灶火的香氣,喚起了一代又一代曉莊學院的學子。十幾年來,幾乎無人不曉。
湯底是自家熬的豬油和骨頭湯,特製老滷打底、胡椒粉的提香,加上豐富的配菜。滿滿一碗,只要9塊錢。
小魚鍋貼只服明瓦廊這家。一鍋一份鍋貼出來得快,魚醬蔥花芝麻,快刀咔咔兩下,可是速度再快也趕不上排隊的人來得快。
這個一定要拿到手上就吃,抹了魚醬的地方特別的鮮,咬在嘴裡就是一個字:酥。
開了40年的芳婆糕團店,總是王府大街上一條亮麗的排隊線。特別是烏飯糰,只有早上賣,多少人為了它早起來排隊。
樣樣都是招牌,糖芋苗、赤豆元宵、八寶粥、胡辣湯、老滷蛋、麻團、茶糕等等,價格超便宜,點什麼都不會出錯,老少皆宜。
老闆是個老爺爺,店很小一間,據說開了幾十年了。就在紅跑車蛋糕房旁邊一點點,不起眼,但路過時超級香。按斤稱,根據食客口味撒孜然、辣椒粉。
外面都沒有裹粉直接炸,表皮特別脆,撒上辣椒粉孜然粉,雞肉很新鮮,咬上一口香嫩多汁。
在四牌樓東大南門的一家老牌涼皮店,已經有很多年了。地方比較簡陋,堂吃肯定是要拼桌的,所以有好多人要打包帶走。
魚香雞蛋涼皮是他們家的明星產品,進門必點!涼皮薄、韌,超級有彈性,咬勁兒十足!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任意搭配輔料。
開了26年的柴火餛飩。用的是柴火,環境自然好不了,大夏天的能吃的一腦門汗。但是柴火香氣、兒時回憶,讓南京人無法割捨,天天座無虛席!
骨湯底,薄皮豬肉餡,榨菜絲,配上大喜秘制辣油,再來上一兩煎餃,吃得那叫一個滿足舒坦。經常還有住奧體、江寧的特地跑來浦口就為吃著一口柴火餛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