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機緣巧合,就是做任何事有任何想法都是有因果條件的,並不是一種偶然。今天有重讀《金剛經》的想法和行為,著實因為昨天聽了一節課。
第一次接觸蔣勳老師是因為聽他解讀紅樓夢,後來知道他的《美的沉思》,再後來就是聽了聽他的自然療愈——他在池上親近自然的生活,再就是這節捨得與不捨得,人生兩難的這堂直播課,這堂課中他提到了《金剛經》在他失去母親後的療愈作用,給了他應對無常的點撥,所以我就起了重讀這部經典的想法……
第一次讀金剛經應該是在兩年前,《了凡四訓》這本書後邊的附錄,初讀可能並沒有太大感觸,也許因為學識淺薄,也不懂佛學文化,並沒有給我特別大的觸動,只是讀過……
今天聽著費勇老師用《金剛經》指導當下生活,緩解焦慮,要把人生放宇宙中去了解,要過生活而不能被生活驅使,要有一顆清淨之心等等,才知道一部經典中蘊含的那無限哲理,它雖然在1500年前就被翻譯成了中文,但現在依然有現實性的意義。在讀到: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也就是在財布施、無畏布施、法布施中,應沒有分別心,沒有布施之心。讓我想到為人師,我們就是在法布施,在布施的過程中沒有布施之心,也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跟學生互相交流、共同成長,沒有誰優誰劣,有的只是成長,有日日精進之實。雖教師有提高民族素質之使命,但我又不能讓學生有壓迫之感,更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自我覺醒,意識到學習本身的樂趣,從而達到不教的目的……真所謂新型的師生關係:教學相長、亦師亦友,是那樣的平等與和諧!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讓我們帶著一顆虔誠的心走進一部佛陀歷經百千萬劫才摸索出來的智慧之經,讓它給生活提供一個方向!靜心、淨心通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