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包衣是個什麼樣的群體?出身卑微,地位卻很牛

2021-02-08 夜讀史書

我們在看清朝時期電視劇或書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個名詞:包衣。包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包衣在滿語中被稱為「包衣阿哈」,翻譯過來就是家奴的意思,因此包衣也被稱作包衣奴才。從名字上來看,大家就能猜到包衣的出身是比較卑微的。

包衣的來源比較複雜,有滿人平民因犯罪淪為奴隸的;有家庭生活窘迫而將妻子兒女典賣為奴的;有在戰爭中被俘虜而成為奴隸的。包衣的人員構成以滿人為主,佔到總體的六成,漢人約佔三成,此外還有少量的朝鮮人。

包衣世代為奴,凡是包衣奴才所生的子女,他們的身份也只能是成為包衣奴才。他們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來安排。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包衣的出身確實非常卑微。

不過,雖然包衣的起點很低,但他們跟隨的「老闆」卻很牛。包衣的主要職責是為皇室和王公貴族提供服務。因此,他們的「老闆」就是皇帝和宗室王爺。

清朝實行的是八旗制度。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歸皇帝親自統領,因此稱為上三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歸各旗主王爺統領,因此稱為下五旗。對於普通旗人來說,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區別並不是很大。但對包衣來說,無論是待遇還是機會,都是天差地別。

上三旗包衣歸內務府管理。內務府是專門管理皇家事務的機構,也是清朝最有油水的部門,沒有之一。內務府包衣伺候的對象是包括皇帝在內的皇室成員,因此就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比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就是出身於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的曾祖母孫氏是康熙皇帝的奶媽,曾祖父曹璽是首任江寧織造郎中。此後六十餘年,江寧織造之職一直由曹家子孫擔任。江寧織造雖然算不上是封疆大吏,但卻是天下第一「肥缺」。《紅樓夢》中的賈家有多少錢,曹家就有多少錢。而且,江寧織造除了本職工作外,還負責向皇帝直接呈送江南地區的各種情報,相當於有著欽差的身份,因此就連兩江總督這樣的高官也不敢輕易將其得罪。

曹家只是眾多內務府包衣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在整個清朝,有不少內務府包衣出身,最終成為封疆大吏的例子。因此上三旗包衣雖然出身卑微,但實際地位並不低,甚至於比許多普通旗人都要牛。即便沒有機會謀得一官半職,但只要被選進內務府中當差,發家致富還是不成問題的。

相比之下,下五旗包衣就要慘很多了。下五旗包衣伺候的對象是各位宗室王爺,他們的糧餉也都是由各府的王公來支付。因此,他們從一出生開始,職業生涯就遭遇了「天花板」。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王府出身的包衣奴才,男的做王府的府官,女的做王府的婢女,一生基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相關焦點

  • 當了宰相也仍然是家奴,清朝最畸形的產物之一——包衣
    那麼,包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包衣是清朝特有的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全稱包衣阿哈,滿語家奴之意。最初的包衣阿哈是滿洲貴族對於家奴的通稱,後來逐漸固化,成為了清朝皇家家奴的特定稱謂。正因為這些所謂的家奴並不是一般人家的家奴,而是皇家的家奴。所以,雖然同是家奴,其身份、地位與普通人家的家奴卻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包衣成為了清朝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
  • 包衣是什麼,以及包衣的由來
    包衣在滿語中被稱為「包衣阿哈」,翻譯過來就是家奴的意思,因此包衣也被稱作包衣奴才。從名字上來看,大家就能猜到包衣的出身是比較卑微的。和奴隸社會中奴隸主與奴隸之間從屬關係沒什麼兩樣,不過有一點不同,那就是包衣奴才的臣僕身份只是針對他的主子而言,也就是說,與包衣其外的社會關係毫無關聯。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怎樣一種存在?
    包衣奴才的地位很高的,怎麼算人家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僕人,起點擺在那裡的。包衣全稱「包衣阿哈」,系滿語音譯,乃是家奴之意,其中「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是清代八旗組織內部的一種人身領屬制度。這部分人主要由犯罪受懲罰的旗人組成,他們在旗籍上被列入另冊且為世襲群體。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麼意思,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地位如何?
    顧名思義,包衣奴才是清朝統治者奴僕中的一種,不過雖為奴才,卻也是清朝統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許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當官、為妃,名垂史冊。《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家族就是包衣;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也是包衣出身,得寵之後其家族被抬旗,編入內佐領,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許多,縱橫就不再列舉了。
  • 清朝的世襲奴才包衣,地位遠比漢人要高,曹雪芹的祖上就曾是包衣
    歷史上的魏瓔珞就是包衣出身一說到奴才,我們猜都能猜到,包衣的地位是非常低賤的,和漢族中的奴隸沒有區別,但但事實上還真不是這麼回事。 但是鑲紅旗包衣第一參領,在八旗建立的時候就已經設立,所以說包衣早在八旗確立之前就已經有了。在這之前,當時的貴族家裡都是有包衣的。跟隨努爾哈赤起兵的將士,後來都是清朝的功臣,地位自然是不低,這些人當中就有包衣。
  • 清朝的包衣奴才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都是做什麼的?地位高嗎?
    包衣奴才的地位高嗎?他本身的地位並不高。清朝包衣奴才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由八旗底層百姓轉化而來。彼時,若有八旗百姓犯較大罪行的,多會將他們分配至各王公貴族為奴,淪為包衣。彼時,各女真部族之間經常互相徵伐,所以他們經常掠取對方部族人口,將其變為自己的包衣。之後,八旗貴族在與明廷的戰爭中,也會經常將漢人、朝鮮人掠奪為包衣。從包衣奴才的來源來看,我們就可看出他們的地位在清朝並不高,相反很卑賤。畢竟包衣奴才要嘛是八旗底層百姓,要麼就是自小入府的奴婢,就是俘虜,因此他們卑賤的出身,就註定其身份、地位不會高到哪去。
  • 劇中歷史:魏瓔珞的「內務府包衣」出身,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近《延禧攻略》大火,其中女主魏瓔珞出身「包衣」,最初只是被選入宮中做宮女。
  • 清代的包衣奴才和旗下家奴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誰的地位更高?
    在後金攻佔遼東後,滿洲貴族大量掠奪漢人自由民為奴,這些人是清代最初的包衣群體。(後金興起之初,每克一城必掠良為奴,虐殺無度)後清兵入關,清廷推行壓迫政策,強行沒收漢人土地分給旗人,史稱圈地運動,而土地上的人口則被編入包衣為奴。
  • 清朝唯一包衣出身的正牌皇后,23歲生下天子,卻受到不公正待遇!
    清朝時期,有一類獨特的群體,名為包衣,就是奴隸的意思,八旗之下都有隸屬本旗的包衣,其中,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統歸內務府管轄,專門為皇室成員服務。內務府包衣女子有一部分會被選入宮廷充任宮女,還有極少部分會被皇帝納為妃嬪,由於等級制度森嚴,清朝正牌皇后大多都是來自八旗世家的女子,只有一人除外,她就是孝淑睿皇后。
  • 她包衣出身卻被皇帝看中,深得皇帝寵愛,受寵十年生下6子
    這位妃子在十年內給皇帝生下了6個孩子, 而且自己出身也不是什麼顯赫家族,還得到了皇帝很多的寵愛。這位女子就是孝仁恭皇后,也就是康熙的德妃,她的出身十分的卑微,只是一個小小的包衣,但是自己在14歲的時候就進宮參加選秀了,最初的德妃只是一個小小的侍女,後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皇帝看見了被她的知書達理,從此以後自己跟皇帝的故事就開始了。
  • 清朝獨有的奴才制度,滿臣稱奴漢臣稱臣,包衣奴才又是如何劃分?
    而後期為方便統治又將旗人分為兩類,一類則是直接負責作戰,而另外一類便是我們今日所熟知的包衣奴才,一般是被挑選來作為皇室、王公貴族的奴僕或者是侍衛,又稱為內八旗。清朝包衣奴才享有極高的地位,但是這卻無法改變奴才是賤籍的傳統,所以清朝的包衣奴才初始之時乃是最下層。不過後來隨著清朝疆域的擴大,一些戰俘契約奴僕以及罪犯也加入了包衣奴才之列。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幹嘛的,地位高嗎?
    清代的「包衣」本意就是家奴,但到了後期就開始演變成一種有義務的旗下人。包衣有自己獨立的建制,有點類似於《紅樓夢》中放出奴籍的賴尚榮家族。 包衣在法律上是良人的身份,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去應舉,有當官的可能。
  • 清朝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不是因為地位低下,有兩個原因
    清朝為什麼沒人願意娶宮女?首先要搞清楚一個事實:不是沒人願意娶宮女,而是有能力娶宮女的人不願意娶宮女。宮女地位再怎麼低,回到民間也是鳳凰落到野雞群裡,誰不想沾沾皇帝的龍氣呢?但事實上,有機會接觸到宮女的達官貴人、官宦子弟、商賈富戶都不大願意娶宮女。
  • 揭秘嘉慶與皇后喜塔臘氏姐弟戀,唯一包衣出身的嫡後
    劇中喜塔臘·爾晴祖父就是武英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來保,所屬的喜塔臘氏一族本來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但由於來保個人的突出表現,喜塔臘氏一族被抬入了滿洲正白旗。今天小編講的這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是來保的侄孫女。按輩分來講,喜塔臘氏正是傅恆夫人(爾晴原型)的堂妹。嘉慶帝原配妻子,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
  •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八旗中的每一個旗都會分配有數量不一的牛錄,其中女真人的八旗被分配到的牛錄最為眾多,有整整四百來個,蒙古人的牛錄則有七十多個,漢人的牛錄最少,只有十六個。這三個不同的民族有著整整24個旗,全部的牛錄加起來也僅僅只有400來個,正是憑藉著這400來個牛錄,晚清才能趁著中原王朝內亂,最終趁虛而入,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滿清王朝。
  • 她本是包衣出身,成為乾隆兒媳,還是唯一生下天子的大清皇后
    皇帝身為一國之君,地位處於全國最高,但是皇帝也要遵守許多制度。在古代,為皇帝選妃是一件大事,因為這關係到皇家子嗣的問題,而且皇帝的事情也是國家的事情。在清朝時期,有著嚴格的選妃制度,所參加選秀的女子必須是滿清貴族之女,是八旗之內的女子。可凡事都有例外,嘉慶帝期間他的皇后就不是八旗的貴族之女,她只是包衣出身。
  • 清朝的包衣奴才,卻能做到封疆大吏,封建集權制下的畸形制度
    包衣奴才,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詞語,包衣奴才出現於清朝,其中大部分是滿族人和漢族人,是滿族奴隸制的延續。既然被稱為奴才,那肯定就是地位低下,但是,清朝社會中卻充斥著一種不以奴才身份為恥,反而以其為榮。不得不說,人們的思想真的是僵化的極致了。 為什麼會有人以此為榮呢?
  • 她出身卑微,卻在十年間為康熙生下三男三女,後被尊為皇太后
    康熙皇帝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達61年。在他的一生中,共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庶妃、常在、答應等66人,與他生下了35個皇子,20個女公主。這其中有一位出生卑微的女子,卻能在十年間為康熙皇帝生下了三男三女,後來還被尊為皇太后。那麼,她是誰呢?她叫烏雅·瑪琭。
  • 清朝八旗你懂多少
    其實,我們首先得知道一件與認知差異極大的奇特事實,那就是清朝的"奴才",地位可是比"臣"還要高呢!因為當時的八旗制度,使得漢臣與滿臣有所區別,臣多半是漢臣的自稱,滿臣則自稱"奴才"。"奴才"聽起來雖然像是低賤的奴僕的稱呼,但實際上它的社會地位卻比漢臣高,故自稱為奴才,可要覺得很光榮呢!那麼,什麼是"包衣"呢?包衣,全稱為"包衣人",又稱"包衣佐領管領下人"。
  • 後金女真奪得中原以後,原來最下層的包衣奴才翻身,其中不乏漢人
    在當代,「包衣奴才」這個詞彙,相信大多數網友是不陌生的。因為不論是網絡論壇還是清宮戲,都會時常出現這個詞彙。 「包衣奴才」是清朝特有的詞彙,那麼,「包衣奴才」到底是幹嘛的?並且地位如何? 這一切,要從清朝建立前後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