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顯示9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並且逐漸向小齡化發展,在很多孩子身上,經常能夠發現他們有一種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害怕社交。從什麼時候開始,社交恐懼竟成了孩子們的常態?
傍晚,我去公園裡散步,碰到初中同學,她的孩子文文,今年已經六歲了。她讓孩子向我問好,小男孩羞澀地躲在媽媽的身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笑了笑摸摸孩子的頭,他卻立刻躲開了,使我有一絲的尷尬。同學立馬解釋道「自從上次因為文文推到院子裡的小朋友,被我打了之後,他就慢慢不愛說話,也不敢和陌生人接觸了。」
孩子們之間玩耍,總會有磕磕碰碰。他們也是無意推倒小朋友。此時的孩子,心裡肯定也會很害怕,也很自責。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向對方的家長和小朋友道歉。等回家以後問清事情的緣由,在跟孩子講道理。一味的打罵只會讓孩子不敢與其他孩子接觸,自己一個人待著,慢慢變為「社會退縮」的孩子。
一.造成孩子社交退縮的因素有哪些?
1.孩子從小生活在安全的環境
很多家長工作都會比較忙,又不想讓老一輩的家長幫忙帶,這時候就會想到讓保姆幫忙照顧,小孩子長時間處於被保護的狀態,從小就會一直很依賴保姆,有什麼事情也只會和保姆說。在學校,也不願意和別人交流,總是一個人玩耍,一個人回家,甚至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
其實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他們經常接觸的人很少,平常在家裡也是孩子一個人玩玩具。時間久了,他們就開始怕陌生人,不願意和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觸,漸漸變成了「社會退縮」,這樣也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受到影響。
2.孩子的性格因素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見到陌生人會害羞,甚至不敢和他們說話。這時候,就需要父母來為孩子做正確的領導,慢慢改變孩子的膽怯。
我孩子的同學小米,平時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看書,就連上課回答問題,聲音也都很小,幾乎聽不到她在說些什麼。後來老師也慢慢開始不願意叫她回答。
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都是慢慢開始認識新的事物,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是對,怎麼樣是錯。這時候,我們如果不細心地打開孩子的心,讓他們開始變成了「社會退縮」,以後走向社會,只會受到更多的傷害。
一旦孩子從內向轉為自卑,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特別是在人際關係方面,會讓別人看不起,最終導致孩子一次次受到傷害,最終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據研究表明,很多涉及犯罪的孩子性格都是偏向於內向,他們容易受自己性格的影響做出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
3.父母不正確的教育
孩子從出生開始,最早接觸的就是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有的孩子卻自卑,這些與父母的教育也是有很重要的影響的。父母不正確的教育也是導致孩子害怕社交的一種因素。
二.怎樣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社交觀
1.構建良好社交環境
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和其他小朋友玩,有了家長的保護,孩子就不會害怕受傷。也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去自己家玩,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孩子就會有主人公意識,可以誘導孩子,如何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一起友好的玩耍。
2.引導孩子友好社交
「禮尚往來」一直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個觀點應該早一點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行為也是會影響孩子們的認知和價值觀。一些孩子喜歡將自己的東西藏得好好的,不願意分享,其實這是一種不利於與朋友友好溝通、相處的行為。
其實孩子並不懂,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更害怕自己會失去那個心愛的玩具。只有家長多指導孩子,他們才會慢慢形成自己的社交觀。在社交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更願意勇於面對。孩子才會更加開朗。
只有家長多陪陪孩子,多留意觀察孩子,趁早引導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才會避免孩子變成「社交退縮」,幫孩子建立正確的社交觀,擁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成長的路上,良好的社交關係能夠為孩子增加很多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