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半年的中國院線 會是海外動畫電影的大票倉嗎?

2020-11-18 遊俠網

  題圖 / 哆啦A夢、海獸之子、心靈奇旅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當《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在中國內地定檔12月11日的消息公布出來時,許多動畫觀眾都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哆啦A夢》可能會晚到,但是一定不會缺席」。

  自2015年《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內地上映收穫超過5億票房以來,每年六一兒童節成為了該作劇場版在內地的固定上映時間。今年受到疫情原因,全新劇場版《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在日本上映時間從3月改期到8月,在中國內地,這部劇場版的上映時間則延後到了12月。

  在《哆啦A夢》新劇場版之前,3天後的11月6日,內地觀眾將能在電影院裡觀看細田守執導的《未來的未來》,11月20日還能觀看《海獸之子》。

  於2019年6月在日本上映的漫改動畫電影《海獸之子》擁有超強卡司,卻因為較為藝術化的內容表達,加上撞期《天氣之子》,最終在日本國內是叫好不叫座。

  在中國內地,《海獸之子》從今年2月延期到11月,距離日本上映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不管是作品本身的特點,還是定檔間隔過久,這部電影在國內的票房表現並不被看好。

  除了這3部定檔的日本動畫電影,在10月30日的全國院線影片推介會上,《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彈丸》《銀魂:最終篇THE FINAL》公開亮相。《銀魂:最終篇THE FINAL》在日本將於2021年1月8日上映,國內的上映日期未定。《名偵探柯南:緋紅的彈丸》將在2021年4月於日本上映,在中國內地的上映時間大概會和東京奧運會召開時間接近。

首頁 1 2 下一頁 共2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超北美,歷史首次成為全球第一票倉
    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以129.5億元人民幣(合19.3億美元),正式超越北美,成為今年全球第一大票倉。雖然部分影片上線流媒體選擇「自救」,並取得不錯的播放成績,但是這種行為卻是分走了大部分本該屬於院線的票房,也再次給北美這個全球第一票倉沉重一擊。
  •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票倉,只差個國慶檔
    反觀中國市場,進入9月,在《八佰》的強勢和《信條》《花木蘭》輔助之下,工作日票房在5000~7000萬元之間浮動,周末日票房則在1.2~1.7億元之間,周票房6.5~8億元(9626萬~1.18億美元),是北美市場4倍左右。中國影院復工後最高周票房達到17.42億元,北美自3月20日之後也再無同體量峰值。這個票房差距在未來兩個月大概率將繼續保持,甚至會進一步擴大。
  • 好萊塢拋棄美國院線,中國電影有望爭取全球票房年冠?
    華輿訊 綜合報導 眼下,中國對疫情的控制不斷穩固。自嘲了大半年「我們是全世界最慘的行業」的中國電影院線,也搖身一變成了全球同行羨慕的對象。近來,兩部好萊塢年度大戲《信條》和《花木蘭》相繼將重心從北美院線轉移至海外與線上,在中國等市場上映,不過面對中國本土大片卻全然不佔優勢。
  • 中國電影崛起,2020中國電影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2020全球電影市場中國總票房204.17億,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國產影片票房170.93億。值得高興的是我票房前十的影片全部是國產片。
  • 復盤 | 2019院線動畫電影市場
    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850部,其中國產動畫電影31部,海外動畫電影42部,共73部。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下文簡稱《大聖歸來》)以9.6億的票房,將國產原創院線動畫電影帶入大眾的視線,為行業帶來諸多信心。隨後雖然有不少作品接連不斷的出現,但始終沒有打破《大聖歸來》的票房。直到2019年《哪吒》的出現,為國產原創院線動畫電影帶來無上榮耀,並在國產院線電影史上為動畫電影留下了重要的裡程碑。
  • 中國電影票倉有南北差距嗎?
    而把城市看作電影的票倉,情況也會更特殊。和國外經濟下行、電影消費上行不同,國內票房產出更依賴每個地區的具體經濟狀況,這一點的結合程度要遠大於其他國家和地區。那麼,中國南北經濟的差距是否會同步投射到電影市場上嗎?
  • 《地心引力》全球票房破6億 中國成最大海外票倉
    《地心引力》全球票房破6億 中國成最大海外票倉 時間:2013.12.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分享到:
  • 國產電影搶佔市場 成全球電影市場最大票倉
    根據《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的估算,今年全球電影票房約為去年的20%——25%。得益於國內穩定的疫情防控狀態,中國電影得以在迅速復工後不斷強化市場恢復的領先優勢。而在「全球冠軍」的光環之下,這個最大的票倉能否為中國電影提供持久的發展動力,還須留待時間檢驗。國產電影搶佔市場國內電影市場的率先復甦,給了國產影片充分的市場消化空間。
  • 華納兄弟宣布取消院線窗口期:中國電影會縮短窗口期嗎?
    本報記者 謝若琳  「流媒體會取代線下影院嗎?」自流媒體誕生以來,儘管爭議不斷,但過去幾年,流媒體與線下影院各自靜好。重磅電影「先在電影院播放,後經歷一段時間的窗口期再登陸流媒體」已成業界共識,但窗口期從最初的3個月一步步縮短至20天左右。  新冠疫情打亂了電影行業原本的秩序。
  • 《魔童降世》會是2019年動畫院線電影市場的救世主嗎?
    這也是繼光線彩條屋「大」字輩系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大世界》)後,又一部大製作的原創動畫電影。《魔童降世》由80後導演餃子率領其團隊耗時五年完成,實際上早在2009年,餃子便推出了風靡全網的動畫喜劇短片《打,打個大西瓜》。該片不僅在豆瓣拿下了8.6的高分,還曾獲得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等30餘獎項,被譽為「華人最牛動畫短片」。
  • 動畫特效大獲好評《未來機器城》曝海外製作特輯
       由馮遠徵、石班瑜老師加盟配音的科幻動畫電影早在去年,《未來機器城》就以破紀錄的高價被全球流媒體巨頭Netflix(奈飛)買下海外發行權。同時,它還入圍了被譽為「動畫奧斯卡」的安妮獎三項提名,與《超人特攻隊2》《無敵破壞王》《蜘蛛俠》等優秀作品同臺競技。今年年初,在被譽為「兒童奧斯卡」的「2018kidscreen awards」頒獎典禮上,《未來機器人》同時包攬了最佳動畫片、最佳設計兩項大獎。
  • 大銀幕接小螢屏,國內「群嘲」的《花木蘭》能讓迪士尼如願以償嗎
    改編自迪士尼1998年同名經典動畫的真人電影《花木蘭》,在被群嘲定檔海報「土掉渣」,豆瓣評分掉到4.7分,口碑直逼「爛片」後。129萬的零點場票房似乎預示著其票房大概率也要撲了,預示著迪士尼「大銀幕、小螢屏一手抓」的願望在中國票倉將成空。
  • 6部動畫大片吹響中國動畫電影號角
    抓住3D立體的主流  幾部大片中,作為中國首部3D立體動畫電影的《齊天大聖前傳》及部分運用了3D技術的《麋鹿王》尤顯突出。  梁漢森介紹,2008年美國的《地心遊記》《閃電狗》兩部3D立體動畫片在中國一舉拿下1.5億元票房讓他大受震動,又有消息稱迪斯尼表示未來不再生產二維動畫片,3D立體才是主角。
  • 首度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2020年,是電影行業跌入「至暗時刻」,又重逢希望的一年。 疫情的衝擊,讓中國的院線陷入了長達半年的停擺,好在全行業在上半年積極自救、沉澱「內力」,為曙光到來後的下半年奠定了再度繁榮的根基。 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究竟交出了怎樣一份答卷?我們或許能在貓眼1月1日發布的《2020電影市場數據洞察》中找到答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票房達204.17億,中國也創紀錄成為了全球第一票倉。
  • 德國驚現「熊出沒」海外的這些人都在看國產片
    與此同時,距離中國七千公裡的德國大銀幕上,一隻「中國熊」也開始了自己的歐洲「留學」之旅。2019年春節檔動畫電影的票房擔當,《熊出沒·原始時代》已經正式登陸德國、奧地利、瑞士等歐洲多地院線。開畫三天之後,影片周票房位列當地動畫類型電影排行榜第一。」此次 《熊出沒·原始時代》出品方兼海外發行方,華強方特動漫有限公司總經尚琳琳簡單介紹了初步發行成績。此次《熊出沒·原始時代》是中國動畫電影,首次在德語區大面積上映。
  • 德國驚現「熊出沒」 國產片海外發行進入新時代
    與此同時,距離中國七千公裡的德國大銀幕上,一隻「中國熊」也開始了自己的歐洲「留學」之旅。2019年春節檔動畫電影的票房擔當,《熊出沒·原始時代》已經正式登陸德國、奧地利、瑞士等歐洲多地院線。去年此時,暑期檔票冠《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已經在澳大利亞掀起一股觀影熱潮,並以43.8萬美元的成績,創造該地區近十年華語片首周票房新高。
  • 德國驚現「熊出沒」國產片海外發行進入新時代
    與此同時,距離中國七千公裡的德國大銀幕上,一隻「中國熊」也開始了自己的歐洲「留學」之旅。2019年春節檔動畫電影的票房擔當,《熊出沒·原始時代》已經正式登陸德國、奧地利、瑞士等歐洲多地院線。開畫三天之後,影片周票房位列當地動畫類型電影排行榜第一。」此次 《熊出沒·原始時代》出品方兼海外發行方,華強方特動漫有限公司總經尚琳琳簡單介紹了初步發行成績。此次《熊出沒·原始時代》是中國動畫電影,首次在德語區大面積上映。為了讓本土觀眾更有代入感,該片邀請了當地知名配音演員Chrissy,為小狼女「飛飛」一角配音。
  • 電影撤檔、院線關門,海外流媒體能否成為「囧媽」們的救命稻草?
    要聞 電影撤檔、院線關門,海外流媒體能否成為「囧媽」們的救命稻草? 2020年3月28日 19:33:57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娛大。將院線電影的播映權直接賣給流媒體,《囧媽》和《大贏家》的際遇在海外電影市場再度上演。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影院關停,海外院線新片陸續宣布開啟線上網絡視頻點播。
  • 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線上賽馬,《徵途》《倩女幽魂》模式誰更優?
    更何況,院線電影入網也算不得「斷臂求生」。上半年網播的幾部院線片,縱然有所虧損,但相比起捂在手裡的心驚膽戰與未來上映的諸多風險,先手登陸小屏也算不上「壞藥方」。不過,看似繁榮的生意還籠罩著迷霧。未來,這門生意能持續發展嗎?這些作品算院線電影還是網絡電影?倘若是後者,它們會成為網絡電影破局的新篇章嗎?
  • 海外網深一度:北美院線難重啟,好萊塢「瞄準」中國市場
    此前,該片片方華納兄弟宣布:隨著美國新冠疫情加劇,已經撤出8月檔的《信條》將會在海外率先公映。《信條》在中國票房持續飄紅,讓不少業內人士十分驚奇。過去,一部成本高昂的大片在美國市場缺席的情況下登陸全球院線是難以想像的。一位好萊塢製片廠高管表示,「雖然我們認為美國是世界的中心,實際上但我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