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蟻」、「般若湯」 古人對酒的30種稱呼

2021-02-08 逢考必勝

1、杜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傳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發明的,故以釀酒的祖師爺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稱。

 

2、般若湯:「曲肱但作吉祥臥,澆舌惟無般若湯。」(謝逸《聞幼盤弟歸喜而有作二首其二》)」佛家禁止僧人飲酒,但有的僧人卻偷飲,因避諱,就把酒稱作「般若湯」。蘇軾《東坡志林•道釋》:「僧謂酒為般若湯。」竇革《酒譜•異域九》:「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蓋瘦詞以避法禁爾,非釋典所出。」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曾給甘肅皇臺酒題詞「香醇般若湯」。

3、綠蟻、碧蟻:「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謝眺《在郡臥病呈沈尚書》)「歌麗泛碧蟻,放繡箔半鉤。」(吳文英《催雪》)因酒面上浮有綠色泡沫,故以「綠蟻」、「碧蟻」為酒的代稱。

 

4、歡伯:「貧難聘歡伯,病敢跨連錢。」(宋楊萬裡《和仲良春晚即事》)「三人成邂逅,又復得歡伯;歡伯屬我歌,蟾兔為動色。」(金代元好問《留月軒》)酒能消憂解愁,給人們帶來歡樂,故酒有「歡伯」之別稱,最早見於漢代焦延壽《易林•坎之兌》:「酒為歡伯,除憂來樂」。


5、忘憂物:「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猶進,杯盡壺自傾。」(晉陶潛《飲酒之七》)「勞將箸下忘憂物,寄與江下愛酒翁。」(唐白居易《錢湖洲以箬下酒,李蘇州以五鬥酒相次寄道無因同飲聊詠所懷》)酒能使人忘掉憂愁煩惱,故以「忘憂物」為酒的代稱。

 

6、紅友「偶然兒子致紅友,聊為桃花飛白波。」(明王世貞《三月三日屋後桃花下小酌紅酒》)「留君且住,喚紅友傳杯,青援剪燭,伴我夜深語。」(清朱彝尊《邁陂塘•答沈融谷即送其遊皖口》詞)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常州宜興縣黃土村,東坡南遷北歸,嘗與單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攜酒來餉曰『此紅友也』。」

 

7、釣詩鉤、掃愁帚:「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鬥。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蘇軾《洞庭春色》)古時詩人借酒激發詩興,解憂消愁,故稱酒為「釣詩鉤」、「掃愁帚」。

 

8、春:「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李白《月下獨酌》)「聞道雲安曲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 (杜甫《撥悶》)「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蘇軾《洞庭春色》)「春」為歲之首,又喻大地生機勃勃,萬物更新,從而引發人們的希望與嚮往。唐人好以「春」為酒的代稱。《國史補》云:酒有郢之富春,烏程之若下春,縈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詩經•豳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9、黃醅:「世間好物黃醅酒,天下閒人白侍郎。」(白居易《嘗黃醣新酌憶微之》)「賴有黃醅法,終年任醉醒。」(陸遊《山園雜賦之二》)此以「黃醅」為酒的代稱。

 

10、白墮:「殷勤賦黃竹,自勸飲白墮。」(蘇轍《次韻子瞻病中大雪》)相傳晉人劉白墮善釀美酒,「飲之得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城人爭相饋贈。見北魏楊衍之《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羲,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裡。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曰騎驢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鴻賓齎酒之藩,路逢盜賊,飲之即醉,皆被擒。時人語曰,『不畏張弓撥刀,唯畏白墮春醪』。」後因以「白墮」為酒的代稱。

 

11、凍醪:「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杜牧《寄內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凍醪,即春酒,是寒冬釀造,以備春天飲用。《詩•豳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宋朱翼中《酒經》:「抱甕冬醪,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薄。」

 

12、流霞、霞液:「愁人坐狹邪,喜得送流霞。」(庾信《衛王贈桑落酒答奉》)「霞液朝可飲,虹藝晚堪食。」(吳筠《遊仙詩》)傳說項曼都好學仙道,後隨仙人上天,飲流霞一杯,數日不飢。事見王充《論衡•道虛》。後以「流霞」、「霞液」指美酒。

 

13、壺觴:「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陶潛《歸去來辭》)「東都添個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白居易《將至東都寄令孤留守》)壺觴,盛酒的器皿,後來用作酒的代稱。

14、杯中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陶潛《三責子》)「忍斷杯中物,眠看座右銘。」(杜甫《戲題寄上漢中王》)因飲酒時,大都用杯盛著而得名。始於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滿,樽(杯)中酒不空」。

 

15、醇酎:「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左思《魏都賦》)「中山冬啟,醇酎秋發。」(張載《酃酒賦》)醇酎是上等酒的代稱。

 

16、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酌,本意為斟酒、飲酒,後引申為酒的代稱,如「便酌」「小酌」。

 

17、醑:「借別傾壺醑,臨分贈鞭。」(李白《送別》)「餐菊為糧露為醑。」(楊萬裡《小蓬萊酌酒》)醑,本意為濾酒去滓,後用作美酒代稱。

 

18、醍醐:「更憐家醞迎春熟,一甕醍醐迎我歸。」(白居易《將歸一絕》)醍醐,特指美酒。

 

19、黃封:「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蘇軾《與歐育等六人飲酒》)黃封,指皇帝所賜的酒,也叫宮酒。《書言故事•酒類》:「御賜酒曰黃封。」

 

20、青州從事、平原督郵:「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桓溫)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齊;督郵,言在鬲上住。」「從事」、「督郵」,原為官名。後以「青州從事」作美酒的隱語。以「平原督郵」作壞酒的隱語。

 

21、曲生:「病來幾與曲生絕,禪榻茶煙雙鬢絲。」(陸遊《初春懷成都》)「曲生真吾友,相伴素琴前。」(明代清雪居士的詩句)「春林剩有山和尚,旅館難忘麴秀才。」(清代北軒主人的詩句)「故曲生頻來,則騷客之金蘭友。」(蒲松齡《聊齋志異•八大王》詞)唐人小說中有秀才曲生化酒的故事。見鄭《開天傳信記•麴秀才》。後以「曲生」指代酒。

 

22、麴道士、曲居士:「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陸遊《初夏幽居》)「萬事盡還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宮。」(黃庭堅《雜詩之五》)麴道士、曲居士,是對酒的戲稱。

 

23、曲櫱:「憑誰給曲櫱,細酌老江幹。」(杜甫《歸來》)「曲櫱有毒,安能發性。」(蘇軾《濁醪有妙理賦》)曲櫱,本意指酒母。《尚書•說命》:「著作酒醴,爾惟曲櫱。」《禮記•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曲櫱必時。」後用作酒的代稱。

 

24、茅柴:「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茅柴,本是對劣質酒的貶稱,後亦成為市沽薄酒的特稱。馮時化《酒史•酒品》:「惡酒曰茅柴。」吳聿《觀林詩話》:「東坡『幾思壓茅柴,禁綱日夜急』,蓋世號市沽為茅柴,以其易著易過。」

 

25、香蟻、浮蟻:「閒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韋莊《冬日長安感志寄獻虢州崔郎中二+韻》)香蟻、浮蟻,酒的別名。因酒味芳香,浮糟如蟻而得名。

 

26、壺中物:「唯是壺中物,憂來且自斟。」(張祜《題上饒亭》)壺中物,因酒大都盛於壺中而得名。

 

27、椒漿:「雨過風清洲渚閒,椒漿醉盡迎神還」。(唐李嘉祐《夜聞江南人家賽神,因題即事》)椒漿,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漿,故稱椒酒為椒漿。《楚辭。九歌•東皇太一》:「奠桂酒兮椒漿。」漿本指淡酒,後亦作為酒的代稱。

 

28、狂藥:「廉外春風正落梅,須求狂藥解愁回。」(唐李群玉《索曲送酒》)因酒能亂性,飲後輒能使人狂放不羈而得名。唐房玄齡《晉書•裴楷傳》:「長水校尉孫季舒嘗與崇(石崇)酣宴,慢傲過度,崇欲表免之。楷聞之,謂崇曰『足下飲人狂藥,責人正禮,不亦乖乎?』崇乃止。」

 

29、酒兵:「憶別悠悠歲月長,酒兵無計敵愁腸。」(唐張彥謙《無題》)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敵一樣而得名。唐李延壽《南史•陳慶之傳》附《陳暄與兄子秀書》有此稱謂:「故江諮議有言『酒猶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酒可千日而不飲,不可一飲而不醉』。」

 

30、清聖、濁賢:「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贈孟浩然》/中聖,醉酒之意。)「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唐李适《罷相作》)「閒攜清聖濁賢酒,重試朝南暮北風。」(陸遊《溯溪》)東漢未年,曹操主政,禁酒甚嚴。有一次尚書郎徐邈違令在家狂飲,喝得酩酊大醉。適逢曹操派人傳喚上朝議事,徐邈躲避不及,便仗著酒興對來人說:「請回丞相話,臣正與聖人議事,不得功夫。」來人一聽是「聖人」不再追問便回命了。徐邈由此躲過了懲處。後世因稱白酒或濁酒為「賢人」,稱清酒為「聖人」。把喝醉酒稱之為「中聖人」或「中聖」。


相關焦點

  • 古人對顏色的稱呼,太「中國範兒」了!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美在精髓,美在風骨,美在意境…… 古人對於漢字的運用讓當代的我們自愧不如,古人對萬物的稱呼怎麼都那麼美? 我們常說的黃綠青藍紫黑白灰等顏色,在古人的口中卻有著這樣的雅稱:
  • 漲姿勢 | 18種酒的別稱,你認識幾個?
    文人墨客對酒的喜愛,除了以詩詞寄情,還會在創作古詩詞的過程中,賦予美酒別樣的雅稱。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從古詩詞中探尋這18種酒的別稱吧~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馬瑞辰也對此有過解釋:「周制蓋以冬釀,經春始成,因名春酒。」這裡說的「春」指的就是酒,後世便多沿用「春」字為酒名。
  • 古人對酒的有趣別稱
    在國人口中「酒」除了被稱之為酒以外,今天讓我們了解下在我國古代「酒一些其他或文藝或有趣的稱呼。 1、「掃愁帚」,「釣詩鉤」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洞庭春色》詩中寫道「要當立名字,未用問升鬥。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 因酒能掃除憂愁,且能鉤起詩興,使人產生靈感,所以蘇軾就這樣稱呼。
  • 古人對年歲的稱呼
    幼年度:小兒初生之時。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3日。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桃李年華:女子20歲。花信年華:女子24歲。而立(而立之年):30歲,因為《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半老徐娘:女子30歲。
  •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中「綠蟻」何意?詩詞大會不少人答錯
    雖然白居易寫詩很通俗易懂,堪稱「婦孺都解」,而且這首詩本身理解起來也很簡單。第二:「綠蟻新醅酒」中的「綠蟻」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一種酒的名字?對於這兩個問題,我雖然很好奇,但是自己比較懶,也就沒有深究。不過有一次在觀看詩詞大會這檔文化類節目時,卻意外收穫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當時詩詞大會出了這麼一道題:白居易《問劉十九》詩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句,請問詩中的「綠蟻」指的是什麼?
  • 古人對年齡的52種稱呼,一詞一字皆智慧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剛出生的嬰兒身體是紅色的,古人將這個時期的嬰兒稱作「赤子」。而當嬰兒出生的第三天家裡要擺宴席招待親友,這時的宴席叫作「湯餅宴」,這個時候也叫「湯餅之期」。
  • 古人喝的清酒和濁酒,有什麼不一樣,為什么喝酒前要「篩酒」?
    古人喝酒前為什麼要先篩一下?說到篩酒,恐怕《水滸傳》出現次數最多了,一部書中出現「篩酒」的地方不下百八十次(未作考證),那為什麼要篩一下呢,難道酒裡面有沙子不成?這就要從古代的釀酒技術說起了。白居易詩《問劉十九》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裡的綠蟻其實就是浮在酒上面的米糟,看起來像螞蟻浮在上面一樣,所以就有綠蟻、青蟻之類的比喻。順帶一提,篩酒後通常要溫酒,特別在冬天喝涼酒傷胃,《紅樓夢》中寶玉醉酒絳芸軒,就嚷嚷著要喝涼酒,多虧寶釵從身體健康的角度勸他,才沒有任性。
  • 古人為了喝一口酒,到底研究了多少種方法?
    如果說金庸在小說中的描寫可以看做是今人對古人飲酒的浪漫遐想,那麼商周時期出土的一件件青銅器,可以說是古人「重視」飲酒器具的活例子。「樽」也作「尊」,在商周時期就已經是廣為盛行的大中型酒器,專門用來盛酒。它曾經是古人常用的酒器之一,也許正因為此,「酒」這個字在甲骨文的系統中,剛好像是一個人用雙手捧著一個酒樽。
  • 內人、娘子、拙荊,古人該如何稱呼妻子?
    如今對妻子的稱呼有很多,老婆、媳婦、愛人……可這都現代人常用的稱謂,古人卻不這麼說。
  • 小雪 | 綠蟻新醅酒 能飲一杯無
    說到詩人飲酒,最著名當屬唐代白居易了,他的那首《問劉十九》總會在此情此景下被誦及:「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美酒已經備好,家裡也很溫暖,在這樣寒冷的天氣,哥們,喝一杯酒吧。因此小雪被認為是絕佳的釀酒時節。
  • 綠蟻焙新酒
    我那時方知,綠蟻和綠焙是雙生姐妹,我第一次遇見的是綠焙,第二次遇見的卻是前來尋她的綠蟻。她姐妹二人在下江南並不順利,半路與叔父失散,流落街頭數月,被一家戲班子收留,學了一身武藝,卻也吃盡了苦頭,後來,戲班子解散了,二人便操了父親舊業,釀酒為生。
  • 古人如何稱呼自己?僅書生就有6種不同稱號,你知道幾個?
    自稱指的是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最常用到的自稱有「我」、「我們」、「俺」等多種稱號,從這些自稱中就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漢字的獨特之處,但短短的幾個稱呼並不能完全體現中華文化的不凡之處,古代時期在不同的人面前對自己的自稱才實在令人折服,那麼古人是如何自稱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書生就有6種不同的稱號。
  • 般若包含幾種?境界可以靠修持?
    什麼叫般若?「般若」是音譯,大致上大智慧就叫做般若,但「智慧」兩個字,又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因為過去翻譯佛經的原則是觀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譯,寧可譯音再加以註解。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
  • 「陛下」最早並非稱呼皇帝,古人稱呼中的各種「下」,來歷滿有趣
    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在很多稱謂中,往往都會有「下」這個字,其實按現代人的理解,「下」最主要的意思是代表方位,按說與人的身份沒有什麼直接聯繫,可是古人卻偏偏能把這麼八竿子打不著的字,用到人的稱呼上面,想想也真是怪有意思的,所以今天,咱們就專門找幾個這樣有趣的稱呼來聊一聊。
  • 「眾人皆醉我獨醒」古人為何如此愛喝酒?
    中國古人鍾情飲酒,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明百姓都愛飲酒,文人們更是對酒欲罷不能,像曹操、李白、陶淵明、竹林七賢、蘇東坡等等叫得出名字的文豪詞帝無一不愛飲酒。 之後誕生的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由飲酒而被大眾熟知的人物,《水滸傳》中的武松便是其中的代表。
  • 男朋友的30種愛稱,除了叫男朋友還可以這樣叫,你怎麼稱呼男友
    男朋友的30種愛稱,除了叫男朋友還可以這樣叫,你怎麼稱呼男友情侶之間會有很多只有兩個人知道的小情趣,一個眼神就能心照不宣。其中給對方的愛稱就是一個小情趣,你的微信給是不是把另一半置頂的呢,你給他的微信名取得是什麼呢,你們之間彼此怎麼稱呼對方的。
  •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古人妙不可言的年齡稱呼
    在常識的考察中,有一個考點時常受到出題人的青睞,那就是古人對年齡的稱謂,經常考察古人年齡稱謂與現在數字年齡的對應,較難的題目還會涉及到這些絕美稱謂的出處,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盤點總結一些較為常考的歲數美稱:考點:年齡稱呼-數字-出處1.初度—0歲出自《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 古人也太會起名字了吧!只看一眼,就能感受到美
    在詩詞中,女子被稱為紅妝、佳人、嬋娟、碧玉、紅顏……在詩詞中,雪也叫作瓊芳、玉絮、六花、玉鸞……古人對萬物的稱呼都那麼美?在詩詞中,每一縷風,每一片雪,都有一個雅致的名字。——杜甫《閣夜》酒的別稱杜康、釣詩鉤、黃醅、白墮流霞、霞液、壺觴、歡伯醍醐、曲生、椒漿、般若湯忘憂物、掃愁帚、青州從事邊正無奈,歡伯一相開。——楊萬裡《題湘中館》青州從事孔方君,終日紛紛喜事生。
  • 古人對小孩子和老年人的稱呼分別是怎樣的呢?文言文很常考!
    古人對於年齡 是如何稱謂呢?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 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