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年齡的52種稱呼,一詞一字皆智慧

2020-12-22 騰訊網

年齡總是年復一年,如期而至,歲月也在不經意間流逝。人們總會說,時間太快了,我還沒開始準備就已經結束了。也有人會說,時間太慢了,人生還有漫長的三四十年呢。

老人會後悔沒有在年少時珍惜時光好好讀書,而年輕人會對未來的幾十年滿不在乎。這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第幾年呢?其實,只要珍惜當下,每個年齡都是最好的時光。

我們的先祖給每個年齡都賦予了一個動聽的名稱,有些我們耳熟能詳,有些卻已經隨著時間漸漸消失。

幼年 0-1歲

度:小兒初生之時。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指1歲。

剛出生的嬰兒身體是紅色的,古人將這個時期的嬰兒稱作「赤子」。而當嬰兒出生的第三天家裡要擺宴席招待親友,這時的宴席叫作「湯餅宴」,這個時候也叫「湯餅之期」。此時的我們剛剛睜開眼睛看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清澈透明的樣子。

童年 2-1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

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

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九齡:9歲。指數之年:9歲。

黃口:10歲以下。幼學:10歲。外傅之年:兒童10歲。

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我們慢慢開始學著認識這個世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少年 12-15歲

金釵之年:女孩12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歲。

及笄:指女子15歲。

志學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古代女子15歲開始就要把頭髮盤起來,所以女子到了15歲被稱作「及笄」,也指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

年少的時光是世界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無論是聰慧的學習能力還是年輕的面容,都是從此以後的年歲裡不會再次出現的。

青年 15-30歲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歲。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歲。

二八:為16歲。破瓜、碧玉年華:女子16歲。

加冠:指男子20歲。弱冠:指男子20歲。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而立:30歲。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半老徐娘:女子30歲。

古時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但20歲的時候體猶未壯,故稱「弱冠」。《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所以30被稱作「而立之年」,表示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

我們開始要面對來自生活的各種挑戰,可能來自學習,也可能來自生活,我們有著去拼搏的無限的勇氣和力量,也有著小小的人生歷練,對生活始終有堅定的意志。

中年 40-60歲

不惑(不惑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

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歲。

六九年:即54歲。

人到中年,對很多事情都能看通透,不再像年輕時對很多事情都很迷惑,所以被稱作「不惑之年」。到了50歲的時候,雖然仍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但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所以是「知天命」。

人到中年並不是青春不再,激情不留,而是真正的成長。人到中年,我們有了穩定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我們性格淡然做事踏實。人到中年,正是最恰好的時候。

此時我們經歷了半生風雨,早已對一切看淡。錯過的不再惋惜,得不到了不再強求,想要的生活都會給你,這是一種透徹的大智慧。

老年 60歲以上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耆:古稱60歲的人為「耆」。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還歷壽:61歲的壽辰。

從心之年:70歲。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所以70歲又稱「懸車之年」。

到了60歲,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既聽得進逆耳之言,對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所以60歲也叫「耳順之年」。

人生已經走過大半,無論是重拾年輕時的愛好,或是安穩度日,坐享天倫之樂,都是合情的。這時的我們再做什麼都很隨意,無所束縛。

壯心未與年俱老,老去猶能作鬼雄。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中壽:指80歲以上。

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上壽:90歲為上壽。

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期頤:指百歲高壽。

茶壽:指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

在古代,年過八十就可以拄著拐杖上朝,所以80歲又稱「朝枚之年」。

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所以108歲被稱作「茶壽」。80歲以後,我們的人生慢慢走到了最終點。生終將死,我們從親人們的笑聲中來,在親人們的哭聲中走,一切都將歸於塵土,一切又將重新開始。轉眼又是一個新的輪迴。

點「在看」給我一個小心心

相關焦點

  • 古人對顏色的稱呼,太「中國範兒」了!
    對漢字的讚美之詞,譽不絕口。 漢字之美,美在真情,美在精髓,美在風骨,美在意境…… 古人對於漢字的運用讓當代的我們自愧不如,古人對萬物的稱呼怎麼都那麼美? 我們常說的黃綠青藍紫黑白灰等顏色,在古人的口中卻有著這樣的雅稱:
  • 2020上海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古人妙不可言的年齡稱呼
    在常識的考察中,有一個考點時常受到出題人的青睞,那就是古人對年齡的稱謂,經常考察古人年齡稱謂與現在數字年齡的對應,較難的題目還會涉及到這些絕美稱謂的出處,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盤點總結一些較為常考的歲數美稱:考點:年齡稱呼-數字-出處1.初度—0歲出自《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 語言觀哲學:古代一字一詞為什麼要變成現代兩字一詞?
    03一字一詞為什麼要變成兩字一詞呢?一個字成為一個詞,明明顯得非常的簡練,富有內涵,為什麼要變成兩個字一個詞呢?一字一詞明顯更容易出現同音現象,兩字一詞出現同音的比例肯定就小多了。古漢語語音系統比現代漢語複雜多了,就算是一字一詞,也不會有太多同音現象,所以沒必要變成兩個字一個詞。而後來,音節結構越來越簡化,一字一詞就出現了大量的同音現象,所以只有通過增加音節來減少同音現象。
  • 古人如何稱呼自己?僅書生就有6種不同稱號,你知道幾個?
    自稱指的是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最常用到的自稱有「我」、「我們」、「俺」等多種稱號,從這些自稱中就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漢字的獨特之處,但短短的幾個稱呼並不能完全體現中華文化的不凡之處,古代時期在不同的人面前對自己的自稱才實在令人折服,那麼古人是如何自稱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書生就有6種不同的稱號。
  • 趣說古往今來稱呼的變遷,雜談口語書面稱呼的轉換
    她們在參加節目前分別有著屬於自己的女演員或女歌手的稱呼,也有著製作人或影后的稱呼,但在這個節目裡,她們的稱呼都被姐姐一詞所取代。可以預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姐姐這個稱呼將要被重新定義和傳播。稱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小嬰兒學會說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對母親的稱呼。稱呼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文化現象。將語言作為載體,以稱呼作為媒介,便打開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契機和通道。
  • 敦煌出土醫藥文獻,有個詞專家提出複雜的解釋,古人:你想多了
    敦煌出土大量古代文獻,以隋唐時期的中醫文獻最為引人注目;因為它們代表了我國古代人們的智慧,是歷史留給後人無價的財富;然而由於時間久遠,加上古醫術裡有很多專業術語,要研究清楚這些古文、正確理解古人的意思,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個詞,專家翻來覆去對其作出了複雜的解釋,但是最後發現古人的意思並不是如此
  • 「陛下」最早並非稱呼皇帝,古人稱呼中的各種「下」,來歷滿有趣
    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在很多稱謂中,往往都會有「下」這個字,其實按現代人的理解,「下」最主要的意思是代表方位,按說與人的身份沒有什麼直接聯繫,可是古人卻偏偏能把這麼八竿子打不著的字,用到人的稱呼上面,想想也真是怪有意思的,所以今天,咱們就專門找幾個這樣有趣的稱呼來聊一聊。
  • 古人對年歲的稱呼
    幼年度:小兒初生之時。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3日。赤子、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弱冠: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桃李年華:女子20歲。花信年華:女子24歲。而立(而立之年):30歲,因為《論語》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克壯:正當壯年,古代30歲為壯。半老徐娘:女子30歲。
  • 古人寫信有哪些規矩?稱呼、格式絲毫馬虎不得
    寫信對於我們而言,即熟悉又遙遠,在網絡發達的今天,相信很多人不再使用這一原始的通信手段了。在古代,寫信可是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不過,古人寫信規矩多,信件不僅僅是一種文字溝通,而且還處處透著一個「禮」字呢。書信往來,如何稱呼事關禮儀書信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就用竹簡、木牘、帛等做書寫材料。
  • 古代人都是怎麼稱呼女性的?褒貶不一的稱呼竟有60種之多
    女人社會地位的變化,也反映在對女人的稱呼上。漢語言文字是很神妙的文字,蒼頡造字時,天雨粟,鬼神哭。古人對於女人的稱呼,包括自稱、他稱、美稱、鄙稱及各種身份的稱呼,竟然達到六十個左右。那麼,古代是如何稱呼女子的呢? 對妻子的稱呼:多種多樣 在古代,帝王、官員、民間百姓,對於妻子的稱呼是不相同的。
  • 古代如何稱呼兒子的妻子?「媳婦」一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
    「媳婦」一詞出現很晚,在宋代以前一般寫為「息婦」。古人稱親生子女為息,西漢劉向《觸龍說趙太后》「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以及唐代張籍《董公詩》「汝息為我子,汝親為我翁。「息婦」一詞當與「息子」相對應,婦本指已婚的女子,我國的第一部詞典《爾雅》解釋「子之妻曰婦」,是以「息婦」就是兒子之妻,比如北宋張師正《括異志·孫翰林》有「乃召子婦詰之,云:老嫗言來日郎君欲就息婦房中宴飲,方責其妄語,即便走出。
  • 內人、娘子、拙荊,古人該如何稱呼妻子?
    如今對妻子的稱呼有很多,老婆、媳婦、愛人……可這都現代人常用的稱謂,古人卻不這麼說。
  • 古人髮型趣談:「束扎髮髻」起源於何時?看髮型就能識別小孩年齡
    看髮型識別古代小孩年齡東晉名士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有云:「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黃髮垂髫」指的是老年人和兒童,尤其是「垂髫」更是生動的寫出了,古代男孩尚未束髮之前的髮式。
  • 古人常說「守身如玉」,為何不是「守身如金」?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
    對於「守身如玉」這個詞,我想大家必定是耳聞能詳。「守身如玉」,常用來形容女子懂得潔身自好。那麼守身為什麼一定要如玉呢?而不是其他寶石呢?
  • 漲知識|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涵蓋了一生的智慧
    天增歲月人增壽,總有智慧在心頭。幾歲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齡呢?一個中學生說:「3歲,因為不用去上學。」一個中年男人說:「25歲,那時你還有用不完的精力,現在一到晚上9點就昏昏欲睡了。」
  • 古代皇后有多少種叫法?大多數隻知其一,有種稱呼僅皇帝能用
    不過,這並不代表皇后就只有這一種叫法,只不過大多數人只知道這一種罷了,那麼在古代,皇后究竟有多少種叫法呢?哪一種又是皇帝使用的呢?其實在古代皇后一共有多達9種不同的叫法。首先第一種就是「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皇后」,「後」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君主的妻妾,而並非是皇帝後面的女人,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五枚均為「後」所執掌。
  • 看看古人的智慧!
    看看古人的智慧!奇技淫巧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總感覺它不是一個好詞,甚至有一層邪惡的意思在裡面。其實大家都誤會這個詞了,它本是個褒義詞,形容工匠們做出的東西極為驚奇,那麼古代房子裡面的奇巧東西都有什麼呢?
  • 雲雨一詞,到底是啥意思?為何古人用雲雨來形容那事
    在古詩詞當中,「同房」這詞聽起來有些粗俗,於是文人們便經常用「雲雨」來代替「同房」,以此來形容男女之事。很多經典名著也用「雲雨」表示男女之事,例如《紅樓夢》、《水滸傳》等。正是這些墨客的創作,讓中華漢字變得博大精深。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人用「雲雨」來代替男女之事呢?
  • 天地有情皆大愛——讀散文集《情之一字》
    讀他的散文集《情之一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感覺情感飽滿,悟性通徹,是用心與生命寫成的,於自然平實的敘述中透出靈氣,於自由灑脫的文字中見出真性情。我仿佛與他面對面地交談,感受到他那顆快樂而散淡的「散文心」。  《情之一字》延續了王兆勝此前的寫作路向和精神脈絡,但又有所不同和偏重,它集中突出一個「情」字。
  •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一文分清怎麼稱呼?
    看過古裝戲的看官們應該知道:古代大臣們稱呼皇帝,經常會用到陛下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