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笑是對我最好的回報丨榕江縣八開鎮擺奶村...

2021-01-11 天眼新聞

我叫楊再高,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八開鎮農業服務中心的一名技術人員,從2017年6月開始駐村,到現在已有4年多時間。從之前的八開鎮格隴村,輾轉至現在的八開鎮擺奶村,兩次駐村經歷,可謂是苦樂共存,痛並快樂著。

從技術幹部到駐村幹部,不僅是工作方式不同,更需要從行動上進行全方位的轉變。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不僅要成為「萬金油」,還要成為「多面手」。因此,要儘快進入工作角色,只有自己不斷摸索,向其他同志學習,才能在農村這片熱土上更好地服務群眾。  記得剛從格隴村轉到擺奶村時,就聽到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廖支書說該村七組交通不便,老百姓需要步行20公裡才可以鎮裡趕集辦事,當時心裡還有些好奇,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該組看看。

2019年在七組開院壩會宣傳產業脫貧政策有一天,我同另一名駐村幹部一起朝著七組出發。從村委會騎了十分鐘左右的摩託車來到了七組附近,因為下雨道路溼滑,我們只能將車停在山下,繼續步行。  之前,我從未想過進七組的路如此艱難,順著陡峭的山路步行了約20分鐘後,我們才到達寨子裡,我們沿路一邊走訪貧困戶一邊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  一路上,我看到了背柴的婦女行走在山間的背影,孩子逢人便躲的羞澀,年邁的老人倚門張望。村裡許多人不會說漢語,也沒走出過大山,這些情景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也深深刺痛了我的內心。  至此,我更加明白了肩上的責任:我們開展駐村工作,不僅要幫助他們改變生活環境,更多的是要轉變他們的思想,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2020年7月戶宣傳產業入股政策這些年來,我們實施了一系列幫扶措施,我們白天在辦公室做業內材料,晚上入戶跟老百姓宣傳脫貧攻堅政策,讓老百姓從個體小農業轉化為集體大經濟。截至目前,擺奶共種植花椒200畝、種植油茶200畝、種植鉤藤100畝。為貧困戶脫貧和增加村集體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018年,擺奶村七組開始修建通組公路,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交通便利,村民出門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了,我心裡感到無比高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成了危房改造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家住房安全問題。  如今,擺奶村水、電、路、訊全通了,路燈亮了,合作社也成立起來了,更重要的是群眾的思想觀念也轉變了,日子更有盼頭了。提起脫貧攻堅,老百姓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些笑容是對我們基層幹部辛勤付出最好的回報。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芳霞

編輯 周睿

編審 王璐瑤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助脫貧|榕江縣八開鎮分懂村第一書記楊文學
    2019年6月,我的駐村工作從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寨蒿鎮高赧村調整到八開鎮分懂村。八開鎮是榕江縣貧困發生程度深的鄉鎮,我對這個鄉鎮是非常陌生的,但憑著多年的駐村工作經驗,我一點都不畏懼。記得第一天去村裡報到時,由於不熟悉,還走了一段不少的回頭路。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村子的守夜人|榕江縣八開鎮擺水村駐村幹部李燦
    我叫李燦,是八開鎮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有幸從大學畢業後便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2017年6月畢業,同年11月到八開鎮人民政府工作,2018年初到擺水村駐村。在這裡,推開窗便是溪流、鳥鳴聲,環顧四周皆是青山,在這裡一待,便是三年多的時間。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暖心故事丨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林業站...
    我叫潘永光,是榕江縣水尾水族鄉人民政府林業站工作人員。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曾也心存疑慮。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當然顯著!」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家人,情誼不褪色|榕江縣朗洞鎮長壽村...
    我叫楊文杰,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朗洞鎮長壽村一名幫扶幹部。2019年8月接到組織的安排,開始了我的幫扶工作。我共有7戶幫扶戶,每戶的致貧原因都各自不同,我要做的就是入戶詳細了解每一戶的具體情況,摸清他們的致貧原因,然後制定相應的脫貧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楊老伍賣光小香雞|榕江縣紀委監委韋文廣
    「小韋,雞賣不出去,吃食又吃得厲害,2千多隻雞每天都要吃掉600多塊錢的糧食,我快承擔不起了,你幫我想想辦法吧!」記得2017年11月底的一天早晨,榕江縣三江鄉腳車村一組的貧困戶楊老伍給我打來了電話,電話那頭他心急如焚。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 真幫實扶|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
    我叫舒均遊,是黔東南州應急管理局派駐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幹部。在妻子身懷六甲、父母年邁多病、孩子年幼無知的現實家庭困難面前,我毅然服從組織安排,於2019年6月到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深知在基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狠抓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從小事做起丨榕江縣崇義鄉普安村網格員楊慧
    我叫楊慧,是黔東南州榕江縣崇義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來到崇義鄉普安村擔任網格員。我肩負使命,入村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與群眾打交道,做群眾工作,做實事,辦好事,為群眾解決問題,履行好作為黨員的義務。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丨雷山縣大塘鎮幹角村駐...
    任職期間,我依託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邀請幫扶單位講習人,結合村情民情,巧用苗漢雙語,通俗易懂地領學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脫貧致富種植養殖技術。每逢村民會議或走家串戶,我都像複讀機一樣不停地給群眾講解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幹角村有15戶貧困戶申請獲得易地移民搬遷房,但鎮政府通過入戶核查僅有2戶入住,其餘群眾因擔心房屋被拆、土地被收回而遲遲不敢入住。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
    我叫羅紅兵,是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6年4月開始到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駐村,成為同步小康的成員以及第八村民小組的網格員。我用了4個月的時間,足跡遍布全村14個自然寨,通過不斷的走訪,快速掌握了村情。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做好扶貧路上的每件小事丨榕江縣朗洞鎮高幫...
    我叫黃仁海是榕江縣三江鄉人,現任縣財政局辦公室負責人。2019年我成為朗洞鎮高幫村的幫扶幹部,我的幫扶戶2戶在村裡,4戶是移民搬遷戶。時間過得很快,我和幫扶戶結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這一切與我的真心開展的幫扶工作是分不開的。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群眾當家人 群眾把我當親人丨荔波縣茂蘭鎮洞...
    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我和10名隊友來到洞流村駐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此我和2個網格組群眾、10戶包保戶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村裡時,我一片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上手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扶貧工作,準確掌握包保戶和網格組內每家每戶的信息數據,我虛心向老隊員們請教學習,認真的整理原有的扶貧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貧困群眾的「參謀長」|黎平縣巖洞鎮扶貧工作...
    我深知這一崗位責任重大,承擔著指導鎮村兩級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職責,既是工作綜合協調機構,也是參謀機關。「打鐵還要自身硬」,為了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我迅速開展學習、掌握扶貧政策,按照俯下身子、捲起袖子、邁開步子要求,堅持走村入戶調查研究,為鎮黨委政府全面部署扶貧工作收集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事無小事 我與群眾是一體|劍河縣柳川鎮柳利...
    我叫陶秋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柳川鎮柳利社區(柳利村)駐村幹部。我於2020年5月加入柳川鎮柳利村的扶貧工作中,其中還擔任柳利村聯絡員一職。並定期開展消防入戶排查,村內消防水池排查,做好消防預防,努力做好我村消防安全生產工作,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雖然來到柳利社區攻堅隊只有半年的時間,但是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村民們的樸實和善良,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溝通時的挑戰。入戶走訪、結對幫扶,為村民的生活變得更好,我不由余力地向扶貧老前輩們學習,一點一點的融入到村民中去。
  • ...扶貧故事」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榕江縣郎洞鎮盤假村網格員歐陽...
    我叫歐陽廣澤,是榕江縣財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5月根據縣委、政府和縣財政局的安排,我來到郎洞鎮盤假村擔任網格員。到村裡的第一天,我便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把這裡的群眾當「親人」,為了美好生活共同奮鬥。
  • 「我的扶貧故事」丁懷剛:參與脫貧攻堅就是一種榮譽
    我叫丁懷剛,2018年3月15日根據組織安排,從甕福集團派駐到榕江縣忠誠鎮苗本村任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將近三年時光,我與這個曾是深度貧困村的寨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貴州人都知道榕江西瓜,但少有人知道榕江西瓜出自苗本。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認可,讓我有成就感|黎平縣龍額鎮岑書村第一...
    我叫倪天才,是貴州黔東南黎平縣龍額鎮岑書村第一書記。2月25日,是難忘的一天,就是這一天我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岑書村。為響應脫貧攻堅衝鋒的號令,組織安排我到這裡擔任第一書記。打那天起,已經過去3年有餘。  岑書村不大,總面積僅4平方千米,4個自然寨,162戶713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丨務川自治縣蕉壩鎮...
    在駐村過程中,我圍繞脫貧攻堅「1+10」文件精神,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黨員活動日」活動,深入農家大院、田間地頭為農村黨員群眾面對面上黨課,做通黨員群體思想工作,藉助黨員群體的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廣大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等靠要」惰性思想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與群眾同呼吸丨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擺布村...
    為了能夠讓貧困戶穩定脫貧,我不斷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全面落實機耕道硬化。群眾反映的通組路存在危險段也安裝了防護欄,從而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召開群眾會在前期擺布村環境衛生的治理上,困難重重,我帶領村幹部克服困難解決了環境衛生髒亂等問題,擺布組的排汙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瑤山之行,我不後悔!丨荔波縣瑤山鄉菇類村脫貧...
    我叫謝學英,也是一名地道的菇類村人。 瑤山是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回到家鄉開展扶貧攻堅,這是我的榮幸,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該比任何一個脫貧攻堅隊員更有主人翁精神,於是我收拾行囊,啟程回家。2018年9月1日,我正式到菇類村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