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從小事做起丨榕江縣崇義鄉普安村網格員楊慧

2021-01-17 天眼新聞

我叫楊慧,是黔東南州榕江縣崇義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來到崇義鄉普安村擔任網格員。我肩負使命,入村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與群眾打交道,做群眾工作,做實事,辦好事,為群眾解決問題,履行好作為黨員的義務。

剛來到到村擔任網格員的時候,我各項工作都找不著頭緒,我積極主動向老同志交流學習,把好的工作經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憑藉著認真負責,耐心細心,在短時間內,業務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村裡,我懷揣著黨員的熾熱情,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懷站在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努力為群眾解決實事,從幫助群眾解決煩瑣的小事做起。  每逢秋收的季節,村裡留守的老人、婦女忙不過的時候,我也會積極幫助他們,儘自己的力量幫他們收割稻穀。我到村裡開展工作,走在田埂上正遇到羅大爺在田裡打穀子。  羅大爺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解決家裡經濟困難,增加家庭收入,他的子女外出務工,讓70多歲的兩個老人在家照顧上小學的兩個孫子,每到秋收的季節,兩老人彎腰駝背的在田裡忙活著,此情此景,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二話沒說就下田跟他割穀子,搬把子。羅大爺看到我來到田裡的連忙對我說:「楊妹,你來搞這個活路,怕髒了你的衣服、鞋子嘞!」  我大聲說:「沒事的羅大爺,這點活在家經常做,你們年紀也大了,我有空來幫你們一起做,這點活路我不怕。」

幫助群眾協調水管解決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群眾農房受災,為確保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及時幫助群眾申請救災補助;幫助群眾申請沙子水泥,完善基礎設施。時刻心繫群眾,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工作在基層的駐村幹,只有在工作中儘自己的努力為群眾幹點事,心裡才會踏實。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用實際行動為群眾做好每一件小事。用不畏艱辛、真幹實幹工作作風,體現青年幹部永不言棄的精神。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郭芳霞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楊儀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暖心故事丨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林業站...
    我叫潘永光,是榕江縣水尾水族鄉人民政府林業站工作人員。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曾也心存疑慮。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當然顯著!」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楊老伍賣光小香雞|榕江縣紀委監委韋文廣
    「小韋,雞賣不出去,吃食又吃得厲害,2千多隻雞每天都要吃掉600多塊錢的糧食,我快承擔不起了,你幫我想想辦法吧!」記得2017年11月底的一天早晨,榕江縣三江鄉腳車村一組的貧困戶楊老伍給我打來了電話,電話那頭他心急如焚。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
    我叫羅紅兵,是榕江縣塔石瑤族水族鄉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6年4月開始到塔石瑤族水族鄉黨相村駐村,成為同步小康的成員以及第八村民小組的網格員。我用了4個月的時間,足跡遍布全村14個自然寨,通過不斷的走訪,快速掌握了村情。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做好扶貧路上的每件小事丨榕江縣朗洞鎮高幫...
    我叫黃仁海是榕江縣三江鄉人,現任縣財政局辦公室負責人。2019年我成為朗洞鎮高幫村的幫扶幹部,我的幫扶戶2戶在村裡,4戶是移民搬遷戶。時間過得很快,我和幫扶戶結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這一切與我的真心開展的幫扶工作是分不開的。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笑臉永記在心中丨劍河縣南加鎮柳基村網格員...
    在駐村過程使我印象最為深刻,是我進入戶走訪第一天。來到了楊秀松家,這是一個特殊家庭。  由於家庭的變故使這兩個可愛的孩子失去雙親,我聽宋庭華伯媽說道這個事情,為此也為他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但是楊秀松夫婦不願意搬遷,我就經常上門給他宣傳國家扶貧政策,還有他身邊的人都在引導。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笑是對我最好的回報丨榕江縣八開鎮擺奶村...
    我叫楊再高,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八開鎮農業服務中心的一名技術人員,從2017年6月開始駐村,到現在已有4年多時間。從之前的八開鎮格隴村,輾轉至現在的八開鎮擺奶村,兩次駐村經歷,可謂是苦樂共存,痛並快樂著。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劉雍兵,2019年7月擔任從江縣加榜鄉紀委書記、從江縣監察委員會派出加榜鄉監察辦公室主任。回想起脫貧攻堅戰的艱辛歷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騎著摩託車風裡來雨裡去,盤旋在蜿蜒山路上。一路上有汗水,有成績,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欣慰。這就是我的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大愛無言潤苗鄉
    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古州鎮三盤村駐村第一書記石廷滿,隨著了解的深入,我為她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2018年3月,石廷滿同志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戰場,被下派到貧困偏遠、交通和生活條件相對落後的榕江縣古州鎮三盤苗寨,開始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信任的「年輕人」
    我叫劉光耀,2018年,我響應組織號召,奔赴扶貧一線,成為荔波縣朝陽鎮板麥村脫貧攻堅隊一員,並擔任板麥村巴懷組網格員。並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一名「年輕人」心中的信念堅守!「你了解我們的家庭情況嗎?你幹過這些事嗎?
  • 「我的扶貧故事」把群眾當家人,情誼不褪色|榕江縣朗洞鎮長壽村...
    我叫楊文杰,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朗洞鎮長壽村一名幫扶幹部。2019年8月接到組織的安排,開始了我的幫扶工作。我共有7戶幫扶戶,每戶的致貧原因都各自不同,我要做的就是入戶詳細了解每一戶的具體情況,摸清他們的致貧原因,然後制定相應的脫貧計劃。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扶貧丨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
    我的一個包保對象謝家榮移民新房後一直居住在舊房不願搬出來,成了是鄉村駐村幹部整治兩頭住問題的「大難事」。  駐村的第一天,我就到謝家榮家開始動員老人家搬出去住。  「謝公,我是新來的第一書記,我姓韋,叫我小韋......」
  • 「我的扶貧故事」我們也是村裡的「理髮師」丨錦屏縣啟蒙鎮地稠村...
    我叫楊從書,是錦屏縣啟蒙鎮地稠村前沿指揮部指揮長。在村期間,我經常會利用空閒時間給村民理髮,這件事在村裡成了熱點,其他幹部也紛紛效仿。在平時的走訪中,我發現,村裡許多五保戶、貧困戶和留守老人的頭髮都很長了。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 真幫實扶|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
    我叫舒均遊,是黔東南州應急管理局派駐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幹部。在妻子身懷六甲、父母年邁多病、孩子年幼無知的現實家庭困難面前,我毅然服從組織安排,於2019年6月到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深知在基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狠抓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助脫貧|榕江縣八開鎮分懂村第一書記楊文學
    2019年6月,我的駐村工作從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寨蒿鎮高赧村調整到八開鎮分懂村。八開鎮是榕江縣貧困發生程度深的鄉鎮,我對這個鄉鎮是非常陌生的,但憑著多年的駐村工作經驗,我一點都不畏懼。記得第一天去村裡報到時,由於不熟悉,還走了一段不少的回頭路。
  • 「我的扶貧故事」這山這水讓我找到了生活的樂趣丨天柱縣江東鎮...
    2019年4月1日,經組織部批准,我被選派到江東鎮半山村擔任網格員,負責蔣家組和蔣家衝組。初到半山村的一大早,我搭乘同事的車來到江東鎮人民政府臨時辦公房,在這裡我見到了其他5位網格員,扶貧路上我們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苦,道不盡的樂,寫不完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讓黨建與扶貧相得益彰|劍河縣南哨鎮南北通社區...
    我叫孫萬勝,是劍河縣縣委組織部派駐南北通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作為一個從小在城裡長大,畢業後一直在機關從事組織工作的我來說,初到扶貧一線直面群眾開展扶貧工作,無疑是一次挑戰。經過摸索實踐,我制定出三項制度,有效解決幹部戰鬥力不強問題。   孫萬勝(右一)查看農戶易地扶貧搬遷房屋拆除一方面是健全工作例會制度。每周定期召開1次工作例會,會上總結工作、交流心得、促進信息互通和及時布置工作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同駐村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
    我叫胡中友,1988年1月生,重慶南川區人。2010年7月從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後,先是入職貴州水礦集團,2013年3月考入六枝特區電視轉播臺。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
  • 「我的扶貧故事」走鄉間小道 做扶貧大事丨三穗縣桐林鎮木良村網格...
    我叫胡文輝,是貴州黔東南州三穗縣桐林鎮木良村的一名網格員。2018年3月,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我認真落實「下基層、聽民聲、解難題、辦實事」的工作要求,切實做到想群眾所想、所需、所盼,積極幫助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村子的守夜人|榕江縣八開鎮擺水村駐村幹部李燦
    但就目前來講,要舍小家、為大家,擺水村是我第二個家,我深知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不敢懈怠。擺水村百藥灣寨全景  因為有無人撫養孤兒補助的相關政策,我有一戶原網格內農戶楊秀潔戶,已搬遷到榕江縣富民小區。由於社區人多,秀潔年齡還小奶奶年紀大了,我擔心她們不會辦理,於是便跑到社區去幫他們收集材料幫助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