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名小樂手挑戰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2020-11-19 騰訊網

正在抓緊練習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小樂手。本報記者 方非攝

6月6日,保利大廈二層,一出電梯門就能聽到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旋律。北京國際音樂節(BMF)少兒節日樂團迎來了2020年的面試選拔活動。

指揮家張冰冰、北京國際音樂節節目總監塗松、小提琴家張精冶和大提琴家朱牧四人組成的評委,花了一天時間,面試了百位小樂手。各個聲部的孩子們儘管水平不一,但流露出的對古典音樂的熱愛,感染著考官。

去年第二十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期間,新組建的BMF少兒節日樂團成功演繹了「全青少年版」奧芬巴赫經典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今年樂團將迎來「升級」。張冰冰介紹:「樂團將在去年雙管編制的基礎上擴大規模,管樂各個聲部都實現編制加倍,規模將從50餘人擴充至百人。」今年是「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BMF少兒節日樂團將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奏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和膾炙人口的浪漫曲作品,因此「貝五」也成了這次選拔的必考曲目。

對平均年齡10歲左右的小樂手們來說,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顯然頗具難度,面試準備區,大家都在認真練習。大多數孩子,僅有幾周時間練習這首指定曲目,甚至有人僅僅練了兩天。張冰冰直言,孩子們能完整地演奏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10歲的鞠虓睿是大提琴聲部面試的第一位小樂手,面對幾位面試官,一開始緊咬嘴唇的他顯得比較拘謹,而拉到「貝五」的後半部分,逐漸鬆弛下來。結束面試回到準備區,他小跑著衝向等待自己的媽媽,一臉輕鬆。

塗松在面試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們流露出的「自然」,「他們不像大人一樣容易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無拘無束,天馬行空。」塗松覺得,怎樣規範地讓孩子們把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是接下來樂團排練的重點所在。據悉,今年BMF少兒節日樂團將在全團排練計劃密集的同時,設置各聲部的分聲部排練,邀請專業藝術院團的演奏員為孩子們帶來專業輔導,努力提升少兒樂手們的演奏水準,也讓少兒樂手們感受職業音樂家嚴謹、刻苦的態度。

此次BMF少兒節日樂團從4月15日開啟招募,自開啟報名以來,涉及十餘個聲部的百餘名愛樂少年參與報名。(記者 徐顥哲)

相關焦點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賞析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稱《命運交響曲》。整部作品表達了人類積極進取不被現實所壓迫的奮鬥精神,將英雄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貝多芬揭示的「通過鬥, 達到勝利」是指從黑暗到光明, 從苦難和鬥爭上升為歡樂和勝利。表達了作者「通過鬥爭,獲得勝利」的光輝思想。樂曲的開頭個4個FF音符 更是形象印證了「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這一說法。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他就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是一個音樂天才.集古典樂派之大成,開浪漫樂派之先河,他的作品數量眾多,種類豐富;他的音樂氣勢宏大,撥人心弦;他的精神震撼人心,激人奮進。貝多芬是一位充滿了豪邁英雄氣概的音樂大家,他創作的音樂,特別是《命運交響曲》,一直指引著與命運抗爭的英雄們不斷前進。1770年12月17口,貝多芬在德國波恩市的一個貧困家庭出生了。
  •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品67號,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貝多芬並不是一個高產的作曲家貝多芬開始構思並動筆寫《c小調第五交響曲》是在1804年,貝多芬為他的第五交響曲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辛勤勞動,從1804到1808年。在此期間,作曲家還創作了前幾天我們介紹過的《第四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和第四鋼琴協奏曲,所以《c小調第五交響曲》曾暫時中輟。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鋼琴版)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稱《命運交響曲》。整部作品表達了人類積極進取不被現實所壓迫的奮鬥精神,將英雄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
  • 音樂分享|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又名命運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 【今日交響樂】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
  • 《命運交響曲》貝多芬坎坷的一生
    《命運交響曲》作為貝多芬最著名的一個樂章傳誦至今,它體現了貝多芬坎坷的一生,還有貝多芬與命運鬥爭的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屈服」這是一位英雄壯麗的凱歌,又是他輝煌一生的寫照。貝多芬在創作這首《命運交響曲》時,他的耳朵已經完全失聰沒有治癒的可能,隨著他愛人的離去,貝多芬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但他沒有向命運低頭,他憑著對鋼琴的記憶、對樂譜的精通創作出了《命運交響曲》。
  • 吉他上的《命運交響曲》,貝多芬都要驚呆了!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欣賞一些這首別具風格的《命運交響曲》吧!這位小哥哥的演奏堪稱炫技神作啊!沒有想到《命運交響曲》也能擁有不一樣的演繹方法。如果貝多芬能聽見他的演奏,或許就會寫出吉他協奏曲了也說不定。視頻中的這位驚為天人的小哥哥是一位來自波蘭的吉他演奏家、音樂家、作曲家,Marcin Patrzalek。
  • 20/27系列新片《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羅特(François-Xavier Roth)帶領他的時代樂團(Les Siècles)終於加入這個錄音系列的戰團他們帶來的曲目是我們最熟悉的《貝>《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和幾乎所有人都沒聽過的高塞克《17部分交響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因為四個音符的動機被作曲家自己解釋成命運敲門作品又因為其通俗的旋律和昂揚的情緒成為貝多芬最具代表性的音樂
  • 寧波交響樂團5天挑戰 9部貝多芬交響曲
    俞潞(中)執棒寧波交響樂團。在執棒寧波交響樂團連續5天演奏9部貝多芬交響曲後,昨天(12月17日),青年指揮家俞潞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昨晚(12月17日)演奏的是樂迷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這部號召全人類團結起來的世界名曲以大合唱《歡樂頌》結尾,寧波交響樂團的精彩演繹盪氣迴腸。演出結束後,觀眾席爆發出長達10分鐘的掌聲和喝彩聲。
  •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賞析
    這個動機,貝多芬曾經說過:「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他的這個說法,不妨這樣理解:生活中的矛盾、障礙和苦難,可以作為命運的象徵,但是一個人應該使命運順從他自己的意志,他應該成為生活和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聽天由命。他曾在書信上明確寫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的《第五交響曲》同樣反映他的這個主導思想。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真的應該叫「命運」麼? | 藝術微課堂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作品,那「短短短長」的「命運敲擊式」旋律只要聽到一次,
  • 周末音樂廳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  提示:點擊上方"人文之窗"↑免費訂閱本刊引子畫出來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響徹樂壇的不止《命運交響曲》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正是出自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在《命運交響曲》中貝多芬完成了交響樂創作的一次革新,他使交響曲的結構服從於一個中心主題思想,各樂章之間也都有著非常緊密的內在的聯繫。
  • 卡拉揚《貝多芬交響曲》| 「欣賞貝多芬9首交響曲的基準」
    從最初發行開始,五十多年以來,這套唱片一直都是有史以來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最為暢銷的唱片,時至今日,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仍舊被全世界古典樂迷視為必備的經典版本收藏。貝多芬在創作交響曲上,有多方面的突破與革新,特別是擴大了管弦樂的編制而且增加了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與短笛,甚至還運用了聲樂,使得交響曲的表現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為後世的創作,留下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卡拉揚版
    貝多芬在寫作此曲時,正為耳疾所苦,健康與精神狀況都非常惡劣,加上失戀的打擊,是他一生中最苦惱的時期,然而卻能創作出這樣充滿明朗、勇氣甚至帶有歡愉氣息的樂曲,的確不可思議,畢竟只有創作是他與命運抗爭的唯一方法。這首交響曲如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所說的,道出貝多芬對幸福與愛情希望的作品。
  • 《歡樂頌》--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中文名 歡樂頌外文名 Ode an die Freude創作年份 1785年譜    曲 貝多芬創作背景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到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 結。1=F調,4/4拍。
  • 貝多芬的「命運」變奏曲
    然而,整個世界死滅了,貝多芬卻不曾死。貝多芬一生創作了九部交響曲,其中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被視為貝多芬人生觀的體現,也成為他所有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而緊接著腦海中浮現的,則是頂著一頭亂髮的貝多芬,在天雷滾滾的暴雨夜,劍指命運的場面。《命運交響曲》,即 C 小調第五交響曲,作品 67 號(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其實「命運」這個名稱,並不是貝多芬在創作時就寫在總譜上的,而是後人加上去的。
  • 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莊嚴彌撒》加德納論貝多芬交響曲    我們通常認為,貝多芬的交響曲是革命性音樂至高無上的偶像,在很多方面是他所在那個時代的產物。無疑地,如果沒有他們的影響,貝多芬交響曲就不會是今天這樣的形式。    在實際意義上,莫扎特的精神滲透在貝多芬早期音樂中,特別是《第二交響曲》,如終曲第二小節中突然的八度變化,是從莫扎特《哈夫納》交響曲的開始部分得來的。人們從英雄交響曲中也能得到同樣的感覺,只是更強烈。
  • (六)卡拉揚指揮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第六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