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呂克·貝松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他的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和《碧海藍天》幾乎出現在了所有影迷的必看電影清單當中。但在2000年之後,從文藝片轉戰商業片的他再也沒有拍出能與這兩部神作相提並論的作品。
呂克·貝松作品的風格非常顯著,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獨特細膩的女性視角。呂克·貝松當然深知自己的這一長處,我們可以發現他所執導的大多數電影都離不開強悍的女性角色,並且這些角色都是清一色的大美女,《第五元素》如此、《尼基塔》如此、《超體》亦是如此。
這種風格本身並沒有錯,但是隨著相類似設定的電影越拍越多,我們漸漸發現這位導演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很多人覺得他出現了退步的跡象。
於是到了如今,呂克·貝松的每部新片雖然會引起廣泛關注,但你絕對會在對應電影的影評中看到同一句話——「呂克·貝松已經江郎才盡了」。
今年,呂克·貝松又有一部自導自演的新作上映,這部電影仍然保持著大女主的設定,並且在米拉·喬沃維奇、斯嘉麗·詹森和蕾哈娜之後,呂克·貝松這次直接請來了一位俄羅斯超模擔當主演。這部電影就是——
《安娜(Anna)》
那麼究竟本片是有所突破還是再次證明了呂克·貝松江郎才盡?讓我們將本片進行拆解討論。
設定:依然大女主,依然「超人類」
簡單地說,本片就是一部女版的007,由俄羅斯超模薩莎·露絲飾演的安娜年輕貌美,在經過訓練之後足以以一敵五,基本上和《超體》和《尼基塔》女主的戰力一樣,都屬於「超人類」範疇。
除了美女主演和超強戰力的設定以外,安娜和《紅雀》當中的女間諜一樣需要利用自己的身體完成一些任務——當然了,這也是一個被用爛了的噱頭設定。
總的來說,本片在人物設定上除了大膽地採用了超模主演以外並無其他新意。
剪輯運鏡:依然「呂克·貝松」
呂克·貝松的電影有著非常顯著的鏡頭風格,他的作品通常色彩鮮明、光影飽和,並且慣常使用快速的剪輯方式讓畫面看起來華麗且複雜,視效極其炫目,並且當這種剪輯方式被運用在了動作片上時,觀眾往往會產生額外的緊張感。
電影《安娜》非常完整地繼承了這種風格,其中最出彩的是一段「任務集錦」——在短短的數十秒之中,呂克·貝松用快速切換的鏡頭對安娜的數次任務進行了華麗的整合,並且由於安娜需要不停地切換身份和裝束,這個片段儼然成為了一場教科書式的電影時裝秀。
此外,呂克·貝松還用起了他近幾年非常熱衷的大段插敘的敘事結構,這在諜戰片當中確實是一個合理的安排。剪輯運鏡方面,呂克·貝松基本符合預期。
劇情:緊張刺激,但刻意反轉略顯廉價
作為一部諜戰片,《安娜》很好地保持了緊張感和邏輯通暢度,養眼的女主和密集的任務讓觀眾觀影的過程中幾乎不會有覺得悶的時候,從劇情方面考慮,本片絕對也稱得上是一部及格線以上的商業電影。
電影《安娜》似乎有意地突出片中的反轉戲份,這部電影的每一個關鍵情節幾乎都有反轉,但這樣的設定反而使這些本該意想不到的情節變得刻意——在觀眾看完前兩個反轉之後基本已經能夠掌握固定套路的時候,繼續製造反轉只會讓人覺得乏味。
這些反轉劇情單獨來看來都非常值得回味,也可以看出呂克·貝松本次出手實際上頗具野心,不過過於頻繁的反轉反而弄巧成拙,讓影片失去了記憶點。
從設定到剪輯再到劇情,呂克·貝松的算盤打得妙,但仍然不夠好。
總體而言,《安娜》是一部合格的商業動作片、諜戰片,如果你只打算輕鬆地看完一部電影,那麼《安娜》不會讓你失望。
但如果你非要將導演的名號當作這部影片的考核標準的話,我只能告訴你,《安娜》無法跟《碧海藍天》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這些作品相提並論,即便是以呂克·貝松近十年的作品作為參照物,本片仍然僅是一部徘徊於平均分左右的作品。
我不會斷言呂克·貝松已經江郎才盡,但從《安娜》來看,這位曾經被捧上神壇的導演確實表現得非常一般。
我仍期待呂克·貝松能夠重回巔峰,在未來拿出一部新時代的「神作」,但已經混跡商業電影圈多年的他真的還能找回拍攝《這個殺手不太冷》時的狀態嗎?
態度與時效並存的影視資訊和評論,盡在「反調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