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發生的意外苦難,是神的管教還是上帝愛這個人呢

2021-01-10 聖經尋寶

都有可能。

唐崇榮牧師

人受苦難有四個源頭,第一個源頭地受咒詛;第二個源頭人犯罪受刑罰;第三個源頭撒旦的攻擊,要使人跌倒,奪去人的信心,第四個源頭上帝試驗人,使人受苦難後信心得到堅固。

所以,四種苦難來到的時候,基督徒要深思明辯,不要怨天尤人,如果是出於自己的罪,你怎麼罵都沒有用,你要悔改。如果是出於天災人禍,不但基督徒會家破了,非基督徒也會如此,所以,不用怪東怪西,就好好過一個祈禱的生活,重新振作起來。

如果是你自己的罪,你要悔改,如果是出於上帝的淘煉,你要接受,並順服在苦難中間仰望他。如果是撒旦的攻擊,你不要妥協,你要與它爭戰到底。

如果你的苦難是出於上帝的許可,你要感謝上帝,因為他一定會為你預備更大的恩典。

這樣,你就會過一個很穩重的基督徒的生活。

相關焦點

  • 牧者感悟:苦難中願我們更多仰望神
    也有認認真真的禱告,也有竭盡全力的呼求,但是為什麼就是看不到希望的來臨呢?作為一個傳道人最可悲的是什麼?就是灰心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宣講的信息。口裡面勸勉著其他弟兄姐妹說:「要堅定相信神的能力......要堅定依靠上帝......上帝絕不誤事」,然而自己一個人時卻灰心到流出悲傷的淚水。這是假冒偽善麼?我想不是,而是人情感和理性的一種衝突。
  • 苦難是使我們陷入更深的軟弱,還是幫助我們轉向神?
    苦難是撒但誘惑我們陷入軟弱的工具,還是催逼我們轉向神的號角?本篇文章要勸誡你的是,這世上雖有苦難,但我們的主已經勝過,惟願你快快地轉向他,來得那上好的福分。苦難是信心的爭戰,對嗎?我那位想要自殺的朋友,他的掙扎所面對的核心問題是這樣的:「我能相信說我糟糕的感覺和經歷是神對我的良善嗎?還是我要自己掌控一切?」神是良善的嗎?你如何在無論什麼處境下都能夠說「是的,神是良善的」呢?在苦難中,你需要信心,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安慰、滿足、安全感……你需要的是信心。
  • 你是否懂得——有時候上帝這樣愛我們
    你是否懂得——有時候上帝這樣愛我們 你經歷的每一個苦難,都是被隱藏的一筆資本
  • 悲慘世界,被苦難洗禮過的愛與盼望!
    今天,我們要聊聊一部「全方位立體式」的精彩作品《悲慘世界》。為什麼要冠以這樣的頭銜呢,我簡單說一下這部作品的三種藝術呈現形式:書、電影和舞臺劇。作為小說的《悲慘世界》是世界文學史的一座豐碑、躋身「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也被稱為一部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 信耶穌為什麼還會遇到苦難?知道了這7個原因,大得安慰!
    相信很多弟兄姊妹都曾被這個問題困惑。那麼,答案是什麼呢?是的,信耶穌以後,我們還是可能會遇到苦難的;但是,這跟信耶穌之前遇到苦難,是有著本質不同的。如果知道了以下7個原因,就會大得安慰!原因1,信耶穌遇到苦難,可能是為義受逼迫。
  • 作為基督徒,並不是說我們信了上帝,就可以豁免人生的苦難!
    在猶太人他們的日常的這種宗教信仰的生活裡面,他們去到聖殿不僅僅是是去獻祭,只是去參加一些宗教的儀式,他們還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要去到神的殿中去聽神的道。詩人他說心中嚮往錫安的人,有福是那嚮往,錫安上帝知道的人有福。所以詩人他說心中想往錫安,錫安之道的人有福了,那有什麼福呢?
  • 聖經中神的愛與人的愛有本質的不同,上帝的愛是聖愛
    愛是上帝的最高屬性也是最基本的屬性,整本聖經記錄了上帝的愛,「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所以基督耶穌降世是要顯明上帝和上帝的愛。如經上所記:「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一4:9)。聖經中神的愛與人的愛有本質的不同,上帝的愛是聖愛,其中有許多特定的內涵。
  • 有聲|上帝的情書 19——第二章 苦難之謎 楊腓力(美)
    >「神借著困苦,救拔困苦人;借著患難,對他們說話。」這些結論雖然沒有回答痛苦的問題——連神也無此企圖,卻點出了今天廣為流傳、像約伯時代一樣的錯誤觀念。1.第一、二章隱約指出很重要的區別:不是神直接引起約伯的問題。神雖然容許問題發生,卻是撒但引起苦難。2.《約伯記》從沒有說神缺少能力或良善。
  • 約伯:在苦難中上帝啟示自己
    約伯卻駁得他們啞口無言,指出這個世界正義與昌盛、罪惡和苦難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關聯。義人常比惡人受苦更多,而惡人又常比義人更發達。在駁斥朋友們那膚淺的認識中,約伯大獲全勝。從32到37章,年輕的朋友以利戶斥責約伯和他的三個朋友。他責備約伯的三個朋友,是因為他們沒有能用自己對上帝的認識來解答為什麼這個世界好人會受苦;責備約伯則是因為他為了替自己辯護,對上帝說了魯莽、自以為是的話。
  • 【專訪】哈佛教育專家黃陳怡文(上):上帝帶領我為中國父母寫下《愛...
    出於生命的分享才能自然而然真實改變人的生命,國內無數家庭得益於怡文姊妹的服事而得到了更新,不少父母和他們孩子的人生際遇也發生了翻轉,因此這些父母們總是由衷而親切地稱呼她為「怡文老師」。日前,基督時報邀請了黃陳怡文老師分享了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她說,是上帝親自帶領她來到中國,服事中國,這本書也是為中國而寫,盼望幫助到許多處於掙扎和困惑中的中國父母們。
  • 膚淺的信仰經不起苦難的追問——電影《密陽》
    申愛後來在解釋自己如何接受基督教信仰並為之做見證的時候說:剛開始金集師就對我說這個世界上不僅有我們用眼睛看得見的東西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眼睛看不見的…………我相信發生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的意思上帝都有他的造化
  • 聖樂教會-漢語禮拜 2012年05月13日.上帝的意圖(四)人是上帝愛的對象06
    就這樣忍耐到底還是不埋怨上帝的人才能得救。但是上帝不僅讓我們忍耐,而且給我們抵擋的權柄。你們要奉我的名趕鬼,你們要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給你們成就,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你可以使用上帝的名,可以使用上帝的話語,可以讓聖靈運行在你裡面,你盡情的使用他吧,他就這樣向我們命令。我們的信仰生活也要忍耐,也要抵擋,忍耐、抵擋、忍耐、抵擋。
  • 我們遭遇的患難會使上帝蒙羞嗎?
    基督徒姐妹們還會有更深一層的擔心:自己的這些患難會不會讓我們所信的上帝蒙羞?一直告訴別人我們所信的上帝如何慈愛、如何給人喜樂平安,現在自己遭遇這些不幸會不會讓人家看笑話?讓人家認為我們的上帝很無能?會不會有人說:就是你信的上帝,讓你走到今天這般田地,還是別信了,醒醒吧,也別再跟我們說上帝有多麼好了!這讓我想起聖經中有名的苦難記代表人物——約伯。他愛上帝,也遵行祂的旨意。
  • 生命的苦難使你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而你的故事會是帶給別人盼望的開始
    10日晚間,福音歌手黃述忱於IM教會分享生命故事,提到丈夫許超彥在32歲那年的一場滑雪意外,轉變了他們夫婦的人生……黃述忱與許超彥都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兩人在基督徒團契相識、相戀,是一對人人稱羨的佳偶,大學畢業後也如願結婚,在外人眼裡看來,這對夫妻什麼都有了——學業、工作、愛情等等,黃述忱不認為過去的人生有什麼跨越不過的苦難,直到一場意外,差點擊垮了這個家。
  • 【影評】《被嫌棄松子的一生》:上帝便是愛,活著就要向光而歌
    平成13年7月10日,松子53歲,死在了花團錦簇的田野上,死在了最後一次愛與希望裡。整部影片是由松子的侄子阿笙來講述的。阿笙被父親派去給這個從未見過面的姑姑收拾遺物,卻意外地揭開了松子渴望被愛坎坷的一生。松子在電影的其他人眼中似乎是一個討厭且骯髒的存在。在最初幫助學生阿龍的時候,在與妹妹分享愛情的喜悅時總是會被他人誤解埋怨。
  • 上帝為何見死不救?
    可是,在亞伯被害時,上帝為何袖手旁觀呢?見死不救者,為人所不齒;見義勇為者,為人所稱讚。上帝有足夠的能力救亞伯,卻任由他被謀害,這實在說不過去。難怪,有人會世上有苦難而拒絕信耶穌,甚至埋怨、咒詛,對上帝進行道德譴責呢。可是,事情真的像我們想的這麼簡單嗎?在質問神,在譴責神的時候,我們有過認真的思考嗎?
  • 我們與上帝之間是一種:我愛上帝,上帝也愛我這樣的相愛的關係
    我們與上帝之間是一種:我愛上帝,上帝也愛我這樣的相愛的關係我經常在教堂的禮拜當中跟各位弟兄姐妹講,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我愛上帝,上帝也愛我們這樣的一種相愛的關係。相愛中的兩個人會很自然而然的覺得說約會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更快樂的事情,除非他們已經分手或者因愛成恨,這樣他們才會感覺到約會是一件痛苦和煩人的事情。同樣,我們與上帝也是這麼一種相愛的關係。
  • 超浪漫福音愛情電影《我仍然相信》雖有苦難,但上帝仍值得信靠!(在線觀看完整版)
    不,他們兩都是信仰上帝的孩子,彼此的愛和委身不會因患難而有絲毫動搖。所以,在明知梅麗莎罹患癌症、相伴時日無多的情況下,傑瑞米仍然堅持和自己的戀人步入婚姻殿堂,並且不離不棄陪伴梅莉莎度過餘生。在婚後沒多久,梅麗莎就撒手人寰。妻子的病故,也一度讓傑瑞米質疑信仰的力量,上帝在哪裡?為何不救治他的愛妻呢?
  • 《悲慘世界》:悲慘的不是苦難,而是人的內心
    事情自然地發生。就像白日西沉,夜幕降臨。——《悲慘世界》冉阿讓,《悲慘世界》裡的男主人公,因為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被判入獄,三番四次逃跑,每次都被抓回,冉阿讓因此做了19年的苦役犯,後被假釋。在路過一個大主教家吃飯時,為了生計他又偷了一對銀器,警察抓他時,大主教說不是他偷的,而是自己送的。
  • 教會遭難是神的懲罰?乃因世界墮落後的苦難
    比如去年法國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斯裡蘭卡教會遭到恐怖襲擊等等事件發生後,他們都會在聚會前向信徒宣告,「神已經審判罪惡的教會,讓我們歡呼吧,哈利路亞!」這對夫妻的奇葩舉動引起了不少信徒的反感,有些人甚至懷疑他們的愛心是否真實。原來,這對夫妻雖然充滿愛心,但在神學上非常偏執,加上他們嚴苛的道德主義,使其看不慣教會內的種種醜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