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漢代,中國藝術研究院藏琴

2021-02-26 美山居士


南薰

——漢代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琴

中國古琴珍萃

古琴是中國歷史最久、藝術水準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樂器,也是一種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一張傳世名琴,琴體背面常有名人題刻的琴名、題詩、題辭,或篆刻的各種印章。它既是樂器,也是書法、篆刻俱佳的藝術珍品。唐代著名造琴工匠雷威、張越的雷琴、越琴,宋代馬希聖兄弟的馬氏琴,元代朱致遠琴,明代吳門張氏兄弟琴等,都為千百年來人們爭相收藏。

1998年,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會同北京古琴研究會邀集海內專家,廣集國內公私藏琴,選其精華,編為《中國古琴珍萃》一書,共選唐宋元明四代的一百零九張傳世古琴刊印。該書1998年首次出版,目前市場上早已難覓蹤跡。為了滿足廣大古琴愛好者、收藏者要求,更好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文化藝術出版社對該書增訂再版。經一年餘徵集、甄別、遴選,新版《中國古琴珍萃》隆重面世。

新版《中國古琴珍萃》(增訂版)共收錄歷代名琴163張,較初版有大幅增加,不乏過去鮮為人知的琴中重器,是目前海內外收錄最富、涉及範圍最廣的古琴圖錄。全書仍由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著名古琴前輩蔡德允先生題寫書名,著名古琴家兼音樂史家吳釗先生親自遴選琴目,並考訂年代、增補釋文。全書繁體豎排,裝幀典雅,函套鑲嵌紅木書籤,盡顯古樸厚重之氣。

為了更好研究傳統琴式,本書除保留原版刊錄的《乾隆御題琴譜冊》彩繪冊頁殘本外,還增加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珍藏善本明正統彩繪本《太古遺音•歷代琴式》,存有早已散佚的六朝、唐宋琴學資料,是琴學研究者和愛好者不可多得的珍貴琴書。

—內頁—

《中國古琴珍萃》(增訂版)

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編

吳釗主編

書號:ISBN 978-7-5039-5996-7

定價:2800.00元

目    錄

中國古琴(代序) 吳釗

伏羲式

〇〇一•九霄環佩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〇二•九霄環佩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〇〇三•大聖遺音琴 王世襄舊藏

〇〇四•春雷琴 旅順博物館藏

〇〇五•九霄環佩琴 遼寧省博物館藏

〇〇六•虞廷清韻琴 趙濤藏

〇〇七•輕雷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神農式

〇〇八•清風琴 胡若思舊藏

〇〇九•一池波琴 查阜西舊藏

列子式

〇一〇•玉壺冰琴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〇一一•月明滄海琴 上海博物館藏

〇一二•鳳鳴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一三•正吟琴 龔一藏

〇一四•金聲琴 趙濤藏

鳳嗉式

〇一五•管平湖猿嘯青蘿琴 趙濤藏

〇一六•懷古琴 劉少椿舊藏

琴式待定

〇一七•大聖遺音琴 故宮博物院藏

伶官式

〇一八•谷應琴 浙江省博物館藏

〇一九•混沌材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〇二〇•鳳鳴琴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仲尼式

〇二一•唐款秋籟琴 成公亮藏

〇二二•朱熹太古遺音琴 劉益謙藏

〇二三•餘謙印無名琴 吳釗藏

〇二四•張越款琴 呂建福藏

〇二五•來凰琴 浙江省博物館藏

〇二六•萬壑松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二七•玉壺冰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二八•海月清輝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二九•玉玲瓏琴 吳兆基舊藏

〇三〇•清玉琴 張伯駒舊藏

〇三一•衛中正琴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〇三二•無名琴 馬維衡藏

〇三三•嚴天池韻雪琴 浙江省博物館藏

〇三四•號鐘琴 浙江省博物館藏

〇三五•龍昇雨降琴 劉益謙藏

〇三六•大雅琴 潘振華藏

〇三七•金鐘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三八•溪山晚磬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〇三九•雲泉琴 劉善教藏

〇四〇•玲瓏玉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四一•松風清節琴 吉林省博物館藏

〇四二•朱晦翁琴 劉益謙藏

〇四三•楊時百天貺琴 趙濤藏

〇四四•神化琴 馬維衡藏

〇四五•鐵鶴舞琴 沈興順藏

〇四六•綵鳳孤鳴琴 趙濤藏

〇四七•虎嘯琴 徐忠偉舊藏

〇四八•梅花落琴 姚公白藏

〇四九•清籟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五〇•落花流水琴 田翔千舊藏

〇五一•無名琴 衛仲樂舊藏

〇五二•一天秋琴 查阜西舊藏

〇五三•秋嘯琴 黃禮儀舊藏

〇五四•誦餘琴 四川省博物館藏

〇五五•龍吟琴 南京博物院藏

〇五六•龜山異材琴 趙濤藏

〇五七•朱致遠琴 徐忠偉舊藏

〇五八•朱致遠琴 劉赤誠藏

〇五九•玉泉琴 湖北省博物館藏

〇六〇•真趣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六一•蕤賓鐵琴 龔幽蘭藏

〇六二•蕙蘭琴 謝導秀藏

〇六三•玉簫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六四•千歲聲琴 玉聲山房藏

〇六五•萬壑松風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六六•醉玉琴 四川省博物館藏

〇六七•董其昌款琴 南京博物院藏

〇六八•林泉嘉器琴 朱默涵藏

〇六九•花笑琴 四川省博物館藏

〇七〇•竹寒沙碧琴 四川省博物館藏

〇七一•小遞鐘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七二•懸崖飛瀑琴 沈興順藏

〇七三•明弘治御製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七四•明衡王清英琴 戴微藏

〇七五•寒泉漱石琴 湖南省博物館藏

〇七六•明嘉靖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七七•玉韻琴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〇七八•風雷琴 吳釗藏

〇七九•朱雀琴 孫克仁舊藏

〇八〇•明崇昭王妃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八一•萬壑松風琴 湖南省博物館藏

〇八二•松石間意琴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〇八三•奔雷琴 故宮博物院藏

〇八四•驚濤琴 張子謙舊藏

〇八五•玉潤鳴泉琴 山東省博物館藏

〇八六•項子京款琴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〇八七•湘林水月琴 蘇木藏

〇八八•枯木唫琴 裴金寶藏

〇八九•高山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九〇•韻磬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九一•寒香琴 四川省博物館藏

〇九二•雪江濤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九三•霜鐘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九四•張慎修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〇九五•張敬修琴 上海博物館藏

〇九六•忘憂琴 成公亮藏

〇九七•張睿修琴 李鳳雲藏

〇九八•倪元璐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〇九九•金風吹玉珮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〇〇•淇竹流風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〇一•金烏琴 戴樹紅藏

一〇二•琅然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〇三•秋聲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〇四•雪濤琴 沈興順藏

一〇五•霜鴻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一〇六•閑吹洞庭琴 蘇木藏

一〇七•小一天秋琴 上海博物館藏

一〇八•明潞王中和琴 李自芳舊藏

一〇九•輕雷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一〇•玉壺冰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一一•響泉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一二•珊然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一三•浣塵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一四•乾坤橐籥琴 姜灃峰藏

一一五•無名琴 劉善教藏

一一六•無名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一七•乾隆款無名琴 孫國偉藏

一一八•蜀王霜鐘琴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響泉式

一一九•老龍吟琴 高仲鈞舊藏

一二〇•天蠁琴 廣州市博物館藏

鳳勢式

一二一•鐵客琴 俞伯蓀舊藏

一二二•玉玲瓏琴 故宮博物院藏

霹靂式

一二三•松石間意琴 樊伯炎舊藏

一二四•黃勉之梅梢月琴 高傑藏

一二五•春雷琴 上海博物館藏

一二六•無名琴 山東省博物館藏

一二七•九霄環珮琴 沈興順藏

連珠式

一二八•飛泉琴 故宮博物院藏

一二九•枯木龍吟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三〇•鳴鳳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三一•南風琴 山東省博物館藏

一三二•南風琴 李自芳舊藏

一三三•霜鏞琴 查阜西舊藏

一三四•唐款琴 山西省博物館藏

一三五•鳳凰來鳴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三六•秋聲琴 凌其陣舊藏

一三七•龍吟琴 李榮光藏

一三八•朗玉琴 蘇木藏

一三九•連珠琴 南京博物院藏

一四○•飛瀑連珠琴 顧澤長藏

一四一•宗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四二•無名琴 夏蓮居舊藏

一四三•衡陽王琴 戴曉蓮藏

一四四•南薰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師曠式

一四五•寶襲琴 山東省博物館藏

一四六•太古遺音琴 中央音樂學院藏

一四七•一泓月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靈機式

一四八•獨幽琴 湖南省博物館藏

一四九•石澗敲冰琴 四川省博物館藏

一五〇•無名琴 山西省博物館藏

亞額式

一五一•無名琴 旅順博物館藏

落霞式

一五二•管平湖清英琴 王迪舊藏

一五三•壑雷琴 蘇木藏

一五四•嘯月琴 上海博物館藏

一五五•天風海濤琴 趙濤藏

蕉葉式

一五六•蕉葉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

一五七•祝公望琴 裴金寶藏

一五八•蕉林聽雨琴 故宮博物院藏

一五九•硯雪琴 山東省博物館藏

一六〇•滄海龍吟琴 張子謙舊藏

鶴鳴秋月式

一六一•鶴鳴秋月琴 湖南省博物館藏

中和式

一六二•中和琴 謝導秀藏

一六三•中和琴 遼寧省博物館藏

附録

查阜西舊藏《乾隆御題琴譜冊》

明正統彩繪本《太古遺音•歷代琴式》

明正統彩繪本《太古遺音》附查阜西題識























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鈞天南薰|福州】《酒狂》琴曲班回顧
    《酒狂》是中國古琴名曲,此曲相傳為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所作,為古琴初學者進階琴曲之一。而南薰琴人們也相聚一堂,共同領略其曲之魅力。琴可於琴中,亦可於琴外,何君藝老師以及南薰團隊的老師們,在授琴過程中,關注每位學員的情緒以及學習進度,使得全體學員一心於琴,受益良多。在幾千首傳統古琴曲中,《酒狂》極為獨特,這是魏晉古琴曲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也是我們習琴人的心頭好。它以醉酒為主題,極力表現了醉後的狂態,醉翁之意不在酒,盡在不言中。
  • 【中國嘉德春拍】諸藩皆望 乾清供奉 —— 蕭興華先生藏潞王「中和」琴
    :蕭興華舊藏。潞王作為明代的宗藩,不能參政議政,多樣的文化形式實際上是他們與文人、士大夫之間交往的特殊紐帶,包括書法、繪畫、詩歌、音律等等,藩王的藝術趣味也在彰顯他們與更廣泛的精英階層共有的價值,同時也是維護他們作為文化楷模甚至文人領袖角色的重要方式。潞王《古音正宗》在崇禎七年甲戌(1634年)完成,其中第一冊有「中和琴式論」詳敘中和琴之形象。
  • 一弦一柱:春秋與戰漢時代的琴瑟吉金與靡靡之音 / Musical Indulgence in Ancient China
    音樂伴隨著文明的發展經久不衰,經由種類豐富的樂器與熱愛生活藝術的各階層人士世代傳遞。在中國地區,存世最早的樂器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9000年的裴李崗文化「骨笛」。例如這把人首羊身的軫鑰,這種人與羊的複合形象是典型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Achaemenid)的藝術特徵。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首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在如今的伊朗境內,西距中國中原大約5000公裡。
  • 龍人古琴研究院師資團隊
    ,中國琴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古琴協會副會長,廈門市古琴藝術協會會長,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泉州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臺灣明道大學講座教授,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客座研究員。
  • 中國古代 「 四大名琴 」 都有哪些?
    琴在發音上具有清微淡雅、深沉悠遠、圓潤古厚的音色特點,而這些發音特點,恰與歷代文人在音樂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溫良敦厚」及「虛靜簡淡」的審美情趣相合。歷代文人對古琴的推崇與偏愛,促進了古琴形制的不斷發展和音樂表現力的逐步完善,其特有的音色質量與後來日益豐富的其他樂器品種及民間俗樂越來越不兼容,琴逐漸成為了文人雅士們抒發高雅情懷所專用的樂器。琴在文人眼中往往不僅是件精美的樂器。
  • 琴與瑟 ▍發現中國古老的樂器
    1  有關音樂在社會中的功能以及那些重大的儀式又是如何組織安排的,我們可以從漢代的著作,特別是《禮記》的<樂記>中讀到——這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 一。好幾種樂器反覆出現在文字記載中——尤其是編磬、編鐘、鼓、笛子、竽最多,像瑟、築(古代弦樂器,形似琴,有十三弦。
  • 樓宇烈:中國的琴藝與琴道
    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  85歲的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先生近日在北京大學的講座中,以《琴藝與琴道》為題,講述了古琴的傳承和發展。  琴藝不是簡單的技藝  琴藝是中國文化中非常特殊的藝術。中國文化有琴棋書畫,琴這個藝術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它不是大眾化的,也不是表演性的。那麼琴是用來幹什麼呢?
  • 200餘件中國古代樂器珍品亮相國博,盛唐名琴「九霄環佩」琴展出
    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由鄭振鐸主持購藏的唐代「九霄環佩」琴、清代十二律管……昨天,200餘件中國古代樂器珍品亮相國家博物館展廳,奏一曲「天地同和」。「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上,200餘件(套)文物分為「鶴鳴九皋 聲聞於天」、「鐘鼓喤喤 大音至樂」、「絲竹相合 妙音飛花」、「雲間鑼鼓 日月同輝」四個部分,為觀眾梳理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脈絡。
  • 2017·中國藝術研究院 電影電視評論周日程(新)
    《至暗時刻》四、2017·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評論周年度最受評論關注優秀編劇(提名)1.《乘風破浪》編劇:韓寒 2.《喜歡你》編劇:李媛、許伊萌、藍白色 3.《戰狼2》編劇:吳京、董群、劉毅   4.《相愛相親》編劇:張艾嘉、遊曉穎  5.
  •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2019年影視編劇研修班招生簡章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2019年影視編劇研修班招生簡章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評審批准的中國第一個藝術學一級學科授予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是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集影視研究、教學及影視劇本創作於一體的學術和教研機構,負責培養我院研究生院統招的電影學及廣播電視藝術學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
  •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 2019年影視編劇研修班招生簡章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評審批准的中國第一個藝術學一級學科授予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是是國內最早成立的、集影視研究、教學及影視劇本創作於一體的學術和教研機構,負責培養我院研究生院統招的電影學與廣播電視藝術學方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後合作項目。
  • 故宮院刊︱霍宏偉:大英博物館藏漢代人像磚柱探微
    1942年,英國大英博物館入藏一件中國漢代人像空心畫像磚柱(以下簡稱「大英人像柱」),編號為「1942,1010.1」,傳其發現於河南鄭州,由約翰·斯帕克斯公司資助購於英國藝術基金會(The Art Fund)。筆者尚未見到有學者對這件人像柱進行深入探討。
  • 非物質文化|「飛燕踽步為舞,延年新聲在流」:漢代藝術堪稱典範
    漢代是中國藝術史上審美意識突然變化的典型時期,該時期的審美意識具有許多新的內容和特徵,其藝術形式隨著漢代獨特的審美趣味而不斷發展,形成了漢代的舞蹈,音樂和雕塑。它們獨特的特徵是漢代藝術形象或是藝術符號的代表,屬於漢代藝術形態與意志上的產物。
  •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 2019年電影電視編劇研修班招生簡章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文化和旅遊部直屬的集藝術科研、藝術創作、藝術教育、非遺保護、文化智庫和藝術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藝術學術機構,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評審批准的中國第一個藝術學一級學科授予單位,也是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的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單位。
  • 藝術 | 月琴:我月太古色,我琴太古音
    從7月份起,Touchbox將會陸續介紹一些中國傳統樂器,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藝術和文化。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於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釐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製,邊框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製。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
  • 083,漢代雕塑牛郎織女及其它藝術形象
    牛郎、織女石像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對大型時刻。牛郎。高258釐米。織女。高228座米。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最近在學中國美術簡史。學到秦漢藝術中的漢代雕塑這一部分。講了牛郎、織女石像等。還有霍去病墓石刻,石虎,李冰石像等。
  • 【伏羲琴院】奏響2021新樂章!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琴會榮譽會長(前會長)、國際古琴學會榮譽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名譽理事、北美琴社顧問、倫敦幽蘭琴社藝術指導、澳門古琴研究會榮譽會長、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研究員。精於琴、簫、詩、書、畫,即興演奏,即興吟唱,學術研究,專業教學。出版有古琴獨奏專輯唱片近三十種,學術專著【古琴綜議】等四種及詩集【醉琴齋詩選】。
  • 龔萬裡先生珍藏三琴百年琴史鉤沉
    龔萬裡(1923-2015)著名琵琶演奏家、民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音樂家協會琵琶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民間器樂集成》上海編委會藝術顧問等職務。龔先生一生從事音樂研究、教育工作,影響廣泛,為近代民族音樂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 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助力中國電影新生代力量——電影《陽光戀人》新聞發布會在滬成功舉辦
    電影《陽光戀人》主創與嘉賓合影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羅宏才教授參加了此次新聞發布會並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對邢凱導演執導的此部影片表示期待,並祝願中國電影市場能夠取得進一步發展。 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羅宏才教授致辭上海空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陽光戀人》電影導演邢凱、出品人啄木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遠騰先生、上海戲曲學院副院長黃暾煒以及電影各主創人員等嘉賓也出席了此次活動。
  •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舉辦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12月12日,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祝東力、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兼秘書長羅斌、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許銳以及舞蹈研究所歷任所長、離退休前輩、全體在職學者和優秀畢業生代表歡聚一堂,暢聊舞蹈研究所四十年來在舞蹈學專業建設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對未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