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忠志的《厄勒克特拉》來了,這也許是你看到它的最後機會!

2021-02-08 格瓦拉生活Gewara

病床、輪椅、病號服……在鈴木的戲中,與醫院相關的元素「出鏡率」極高,甚至有人稱「輪椅」可以作為鈴木忠志戲劇的一個標籤。


2014年戲劇奧林匹克期間,鈴木忠志將《李爾王》帶到北京,這個多國語言版本的《李爾王》首次登上北京的舞臺便引起了京城觀眾的一片討論。然而相對於對原作的現代化闡釋的討論來說,大家對於「鈴木方法」的傾注了更多的關注。

因為作品風格過於明顯,鈴木忠志的戲總會在輿論界由作品指向理論。當然,對於「身體性」的研究是鈴木忠志多年的心血,而且到現在研究。在《關於戲劇性》一書中,鈴木忠志就闡述了自己將「身體性」作為核心的創作理念。而實際上,在他的作品《特洛伊女人》《李爾王》《酒神》等作品中,觀眾也確可見其對身體的重視。 

「日本人很少一開始就從文學的角度,來理解與認識演劇和表演藝術。理由很簡單,在日本有許多能劇和歌舞伎的演員,他們用身體與聲音,以一種特定風格、固定形式來表演這些已經流傳數百年的傳統藝術。」


這是鈴木忠志在《劇場裡傳統與創造力》中提到的。這一點與他出身日本傳統藝術之家有天然的聯繫,在西方世界的戲劇作品對日本戲劇時長造成極大影響的時候,鈴木忠志反觀本土戲劇,提出「身體」的重要性,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2015年,鈴木忠志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受邀在古北水鎮的長城劇場,他借用天然的地理優勢,將月色作為「底幕」將長城作為「舞臺裝置」,使這一個《酒神》又多了一層跨越歷史和時空的照應。然而一年以後,多數人關注的還是「鈴木訓練法」,其中只有少數人開始關注到,鈴木忠志作品的現代意味。


鈴木忠志曾經不吝盛讚長城劇場「領先世界很多劇場幾百年,可以與古希臘劇場相媲美」。或許是對於這個劇場的偏愛,今年9月鈴木忠志將帶《厄勒克特拉》《咔哧咔哧山》一悲一喜兩部作品再次來到古北水鎮的長城劇場演出。



 根據古希臘改編的《厄勒克特拉》


厄勒克特拉和歐瑞斯提茲的父親阿伽門農,徵戰特洛伊10年凱旋而歸,在他入浴時,被他的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和情人埃葵斯託殺害。兩人把阿伽門農的兒子歐瑞斯提茲流放到他國,把厄勒克特拉、克律索忒彌斯姐妹囚禁在家中。厄勒克特拉將替父報仇之事寄託於弟弟歐瑞斯提茲,等待他的歸來。

克呂泰涅斯特拉因恐懼歐瑞斯提茲回來將她殺死,而每晚做噩夢。最終,弟弟歐瑞斯提茲與厄勒克特拉相見,將母親和其情人殺死報了仇。

鈴木導演的作品,把這部戲裡所有出場的人物都描寫成患有精神病的病人。



根據日本民間傳統故事改編《咔哧咔哧山》


日本的傳說故事「咔哧咔哧山」,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說的是狡猾的狸子殺死老奶奶;後半部分說的是狸子遭到兔子的報復,慘遭殺害。


太宰治(小說原作者)把兔子描寫為「16歲、還不具女性魅力的處女美人」;把狸子描寫為「喜歡兔子、卻受到悲慘侮辱的中年男人」,把這個傳說改寫成了男女愛情故事。狸子是一個對冷酷的兔子處女抱有幻想,不理解兔子拒絕的態度,緊追不捨,留下了一句「喜歡你有錯嘛」,而被殺死的37歲男人。

鈴木忠志導演的作品,從現代視點出發,把它描寫成醫院裡的醫生、護士、患者之間的愛情故事。 

鈴木對兩個戲的解讀,在此印證了他「世界就是一座病院,人類則不就是居住在這樣的一家病院空間之中嗎!?」的現代思考。


小格娛樂從劇組了解到,在《厄勒克特拉》中飾演母親的美國演員艾倫是鈴木忠志的第一批學生,今年已經60多歲,目前在美國一所音樂學院教學,並不是每次演出都能參加。


與此同時,劇中的現場擊鼓演員「緑」先生同樣也是鈴木忠志早期的學生,作為日本非常有名的打擊樂藝術家,能來參加演出也非常難得。

 

而《咔哧咔哧山》呢?簡單的說,是「不那麼鈴木」的戲。鈴木忠志的作品,多數在身體表演上遵循「鈴木方法」,作品呈現高度的緊張和風格化,而把笑點留在臺詞上。在《咔哧咔哧山》中,鈴木先生先生則在表演上給了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 

鈴木忠志的戲另外一個特點是「短而精」,兩個戲演出時長都不超過70分鐘。坐在長城腳下,一晚上看完鈴木忠志兩部作品,一個悲劇一個喜劇,一個東方一個西方,悲喜交疊、東西碰撞,對於觀眾來說,應是最難得的體驗。

相關焦點

  • 《厄勒克特拉》《咔哧咔哧山》:鈴木忠志這兩部戲為什麼必看
    6國演員同臺的《李爾王》、還有這次來中國演出的《厄勒克特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從90年代開始,鈴木重新定義了「鈴木方法」,將之從一種追尋日本身體的表演訓練,變成了一種跨文化的平臺。「動物性能源」也從原先的劇場觀念,擴張成為鈴木後期核心理論「文化就是身體」中「文化」部分的重要力量。
  • 鈴木忠志:作為意識形態的表演
    雖然距鈴木忠志先生的兩部作品《咔哧咔哧山》和《厄勒克特拉》在古北水鎮的演出結束已有一段時間,但圍繞這兩部戲本身的討論和分析似乎還遠遠不夠。兩部風格獨特的作品中滲透著鈴木先生怎樣的理念和思考?鈴木訓練法所強調的「身體性」究竟有什麼現實意義?今天小編帶來了李熟了老師的評論文章,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 鈴木忠志 奇怪的人 特別報導
    闊別近一年,再度見到鈴木忠志,在古北水鎮。他從北京秋天午後的庭院裡走進來,步踏是一貫的穩健。像一座冬天的山。
  • 鈴木忠志丨可愛的老頭兒
    彼時,這四個字是搜尋引擎裡的關鍵字。2017年6月,鈴木忠志的作品《特洛伊女人》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其作品風格及表現形式完全不同於小友之前接觸過的戲劇作品,演員形體的靈活度及演員對身體的控制令人佩服不已。2018年4月,「鈴木演員訓練法」第三期訓練營在古北水鎮正式開營,小友有幸與鈴木忠志有了近距離的接觸與交談。
  • 鈴木忠志的鈴木訓練法核心內容到底是什麼?
    ——孟京輝從2014年起,鈴木忠志先生連續三年帶作品來我國演出,而他獨特的鈴木訓練法也得到越來越多中國演員及觀眾的認可。 看過鈴木忠志戲劇的觀眾是不是也像小編一樣,有一個從不習慣到習慣再到驚嘆,最終被演員身上釋放的能量所震撼的觀劇體驗呢。
  • 鈴木忠志:為了世界觀眾而創作
    青年學者 燕舞 為《經濟觀察報》撰稿「你一直在玩這個智慧型手機,(如果)只對智慧型手機有興趣的話,這樣的人是不會成為演員的。」有時,他會躥上舞臺邊緣去調整燈光。畢竟77歲高齡了,發布排練指令時,他還是要藉助一下麥克風。身旁,頭髮灰白的夫人廣子在細心地做著筆記,記下排練中需要改進的細節事項,身側放著她的拐杖。鈴木忠志習慣讓多國演員同臺演出且使用各自母語,所以,《咔哧咔哧山》來北京演出,就多用了些中國演員,而同臺演出的日本、歐美演員的母語臺詞只以簡要中文提示。
  • 勘破對鈴木忠志的兩個誤解
    早在1971年的《所謂新劇的東西》一文中,鈴木忠志就寫下了一段話:「所謂新劇這種舞臺最大的特徵,如果用簡單的話來形容就是翻譯劇式的表演
  • 鈴木忠志:取乎其上
    我透過多年近身觀察日本近代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及其領導的SCOT劇團(Suzuki Company of Toga)的作品、工作方式及生活態度,才逐漸明白這個道理。鈴木訓練法:長期訓練後的能量結晶 第一次接觸鈴木忠志的演員訓練法是在1994年的紐約SITI劇團,這個1992年成立、由美國導演安·寶嘉(Anne Bogart)領導、鈴木忠志協助成立的美國劇團,裡面成員八成以上都曾在鈴木忠志劇團待過並長期接受鈴木表演法的訓練。成團後,結合安·寶嘉導演的觀點訓練(View points Training)而風格獨具。
  • 長城腳下三度開辦戲劇訓練營 鈴木忠志為青年演員指導
    日落後的古北水鎮有了一絲涼意,灰白頭髮,青色呢子衣的鈴木忠志在翻譯的陪同下開始接受採訪。這些年,鈴木忠志來中國次數很多,所以跟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常常撒嬌一樣把生死之事掛在嘴邊。他說:「我還有三年就要死啦。陳向宏先生跟我的十年之約我大概是完成不了了,但我活著的時候我會常來的!」
  • 科普篇 | 何謂鈴木忠志表演訓練法?
    鈴木忠志,1939年生於日本東京,被視為當代世界最重要的戲劇家之一。1957年考入早稻田大學,1975年創建鈴木利賀劇團。1985年創建日本第一個國際性戲劇節「利賀國際戲劇節」,1994年與中央戲劇學院原院長徐曉鍾等人共同創建中日韓戲劇節,同年,和希臘戲劇家特爾佐布羅斯、美國戲劇家羅布特·威爾遜等人創建戲劇奧林匹克。
  • 鈴木忠志:為了造就一個好的人
    鈴木忠志日本國寶級戲劇大師,SCOT (利賀鈴木劇團)創辦人和導演,同時創建了自己的「鈴木演員訓練方法」。在劍橋大學出版社的「二十世紀重要導演/戲劇家」系列叢書中,鈴木忠志是與梅耶荷德(Meyerhold)、布萊希特、斯特雷勒、彼得布魯克、羅伯特威爾遜等戲劇家並列的唯一一位亞洲戲劇家。
  • 鈴木忠志:努力創造一種永久之花
    導演鈴木忠志介紹:「在眾多的古希臘悲劇中,這是少見的戲劇性較弱的作品。特洛伊城的淪陷是整個故事的發生背景。這部戲描繪了倖存婦女在戰後等待淪為奴隸的場景,她們想像著今後的悲慘人生。劇中人物惟一的戲劇動作就是對境遇的持續哀嘆。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會認為它雖然是一部戲劇作品,卻毫無『戲劇性』。
  • 劇評 爬過鈴木忠志的《咔哧咔哧山》之後
    換句話說,兔子此時已經進入到了一種較為高級的文化層面,儘管它仍然是非人的。已故的義大利符號學家翁貝託·艾柯(U·Eco)說過,語言最基本的特徵之一,就是除非你能夠撒謊,否則你便沒有語言。於是這則故事裡就包含了一種肯定性的價值取向,即一種熟練使用語言的高級文化戰勝了不能熟練使用語言的質樸文化。
  • 這兩部戲,值得你跑到長城腳下看一看.
    作為目前在世的戲劇大師之一,鈴木忠志先生已經不用我過多介紹。在劍橋大學出版社的「二十世紀重要導演/戲劇家」這系列叢書中,鈴木忠志是與梅耶荷德、布萊希特、斯特雷勒、彼得·布魯克、羅伯特·威爾遜等戲劇家並列的唯一一位亞洲戲劇家。
  • ACT十周年 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作品
    鈴木忠志根據莎士比亞《李爾王》原著改編鈴木忠志根據莎士比亞原著《李爾王》,刪減並改編成現代戲劇《李爾王》,帶有鮮明的鈴木忠志色彩。故事描述了一位老人在生命彌留之際的情景。他看到自己成為了李爾,其他人物也漸漸從他死去的大腦中復活。最後他從王位上跌落,悽慘死去。最後一位國王,也如愚人一般步入死亡殿堂。
  • 【觀劇指南】鈴木忠志SCOT劇團三部代表作京滬上演
    1976年,鈴木忠志將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日本新劇院運動的早稻田劇團從東京市中心搬遷至日本西部一個偏遠的山村——利賀。這一舉措,部分目的是為了抗議東京過於集中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機構。他們在一個傳統合掌式的茅草屋工作,劇團把它改造成了劇院,並重新命名為利賀鈴木劇團(SCOT)。
  • 2015烏鎮戲劇節 大師課筆記 鈴木忠志:病人與治癒
    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最後,大家在深夜爬上城牆,仰望同一個月亮。 各自沿途忍受的痛苦,那時候再一起忍受。 那種感覺,其實就是愛了。 並肩而立,一言不發也沒關係。 」一年後,烏鎮戲劇節,再會鈴木忠志。他作為「戲劇小課堂」導師前來。昭明書院二樓的地板在烏鎮戲劇節第二天的上午梆梆作響,鈴木忠志帶領「戲劇節小課堂」的20餘位同學進行了穩固身體重心的練習。
  • 鈴木忠志《特洛伊女人》當中的東西方交會
    之所以選擇《特洛伊女人》,鈴木忠志表示其主要目的在於:「如果日本人演出西洋的劇本,可是又並非模仿西洋人的戲劇的話,我想要知道這當中將會發什麼樣的事情,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鈴木忠志導演《特洛伊女人》,首先因為他強烈地意識到這是一個「西洋的劇本」,以及在戲劇上所面臨的一個先天的問題:自己是身處於「東方」的導演。
  • 烏鎮戲劇節 大師課筆記丨鈴木忠志:病人與治癒
    在烏鎮戲劇節,他將自己的哲思慷慨交出,亦在並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出人意料地抬起一條腿,又穩穩踏下去,耐心示範著身體如何保持穩定的方法,帶領同學們一點點感受自己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與失控。 抬起腿,再踏下去,在這個過程裡,重心不能搖擺,必須保持上半身直立穩定。動作的啟動和停止都需要控制,這事關能量的釋放,「衡量一輛汽車的好壞,要看它的剎車系統。」
  • 鈴木忠志:極致的,也是極端的
    《酒神狄俄尼索斯》日本SCOT(利賀鈴木劇團)的掌門人鈴木忠志,無疑是近幾年頗為國內戲劇圈推崇的國外戲劇大師之一。2014年攜《李爾王》、《大鼻子情聖》進京參加「戲劇奧林匹克」以來,他四年間數度來華,以或演劇或授課的形式,極致開發與展示演員的身體能量,變成「鈴木演員訓練法」深入人心的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