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裡的「極品媽」怎麼就成了國產女性劇的標配?

2021-01-10 橙雨傘

原創小梅子橙雨傘今天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最近這兩年熱播的國產劇,風向有點改變了。

雖然傻白甜女主仍然大行其道,但是很多劇情不再只停留在王子和灰姑娘的戀愛橋段上,或是只描述沒完沒了的婆媳矛盾。

現在有更多的大女主劇,開始注重對主角原生家庭的刻畫。

典型的例子,比如《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再就是剛剛播完的《安家》裡的房似錦。

這些女性角色,都是看上去光鮮亮麗,顏值、能力、事業都挑不出大毛病的女人,但她們的背後,卻往往有一個一地雞毛、「拖後腿」的家庭。

不僅如此,這些家庭還都挺相似的:

一個重男輕女的媽、一個無能平庸的爸,還有一兩個兄弟。很多時候,兄弟的角色都比較吊兒郎當,事業上無所作為也就算了,還經常欠下一屁股債。

當然,這些債務都是要由女主來還的。

真是讓人忍不住問一句:

為什麼國產劇裡的自強女性,就攤不上一個好媽呢?

「吸血鬼」式的母親

《安家》裡,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像是個女版的蘇大強,但比起蘇大強,她的罪更是罄竹難書。

《安家》在劇情剛開始鋪設時有交待,房似錦剛出生的時候,因排行老四,又是個女兒,就被當媽的潘貴雨扔進了水井裡。

等她好不容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一番事業,潘貴雨又獅子大開口,張口便找她要一百萬。

不光對女兒苛刻,潘貴雨對長輩也特別心狠手辣。當自己的公公病重時,不光不將老人家送去醫院,還一直以此為由欺騙女兒,以便繼續壓榨房似錦。

這種「吸血鬼」一般的行徑,讓我想起了《歡樂頌》裡樊勝美的母親。

這位在前幾年引起全網討論的劉美蘭女士,可以說是把「雙標」精神貫徹到了極致。

她的兒子從小被她寵壞,長大後沒出息,成家立業後也沒放過自己的親妹妹。工作是樊勝美幫忙找的,房子要她出錢,連孩子都要她幫忙照顧。欠債出事後,還要樊勝美扛下所有的事情。

即便女兒為整個家庭付出了所有,但在劉美蘭看來,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好歹還給她生了個孫子,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使命,但樊勝美只知道買無用的衣服和包包。

當女兒不願意繼續填補家裡的無底洞時,她就奪命連環call,一直絮絮叨叨直到樊勝美投降。

雖然劉美蘭有時也會流露一些愧疚,但這種愧疚的心理並不會使她多為女兒考慮,也不影響她繼續壓榨女兒。

這個媽的形象很鮮明:出身底層,勞苦一生但仍然活得比較掙扎窮酸。

她的身上透露出自相矛盾的底色:一方面,她指望「一家人有難同當」,並且也是這麼教育和指示樊勝美的;但另一方面,真正大難臨頭的時候,這個家裡的男人卻通通都缺位了。

兒子闖下禍,卻捲鋪蓋跟媳婦走人,連外孫都留下交給劉美蘭。等債主討上門來時,應門擋在前面的也是她和樊勝美。

但是,她的可憐和辛勞不足以抵消她的惡。

在劉美蘭的觀念裡,女人天生就應該是被「傳統」規訓的:

花很多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這就是一種浪費,有時間不如考慮結婚生子的問題;女人不能三十歲了還不找對象結婚,不能不生兒子;這個「家」不論如何都得守護好,哪怕它再支離破碎;男人不努力不上進不要緊,女人頂上。

她如此,她教女兒亦如此。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角色受到的關注度和討論度讓編劇嘗到了甜頭,再過幾年又一個相似的角色橫空出世,即《都挺好》裡蘇明玉的媽趙美蘭。

比起前者,這位母親「心狠」的程度又增添了不少。

趙美蘭是個護士,算得上都市裡的小中產,比較重視子女的教育。

但就是這樣一個「知識分子」,一口拒絕了想上補習班的女兒,也在女兒好不容易靠自己考上了清華大學後,非要她轉讀師範學校。

與此相對的是,自己的二兒子只考上二本,她卻能為他花大錢買個大學上。為了讓大兒子去美國讀書,她也不惜一切代價。

這個母親是不會愛孩子嗎?

並不,否則她為什麼能對兒子那麼好呢?

由於蘇母出場戲份較少,劇情裡對她重男輕女的原因也只是一帶而過,原著中只說明,她是為了拿到城市戶口才嫁給蘇大強,達到目的後就想離婚,但女兒的出生,毀掉了她的計劃。

在蘇母看來,這個女孩是造成她的人生急轉直下的罪魁禍首,是「意料之外的孩子」。

於是,從女兒一出生,她就對這個孩子充滿了偏見。

如果說,樊勝美的媽媽的行為邏輯更像是一種受到傳統影響、無意識的「蠢」,那麼蘇母就壞得更徹底了,因為她自始至終都明白自己對女兒的傷害。

但是,這種沒有一絲溫情和母性的壞,在房似錦她媽面前,多少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或許蘇母的職業還讓她多少有些「端著」的姿態,但房似錦的媽,潘貴雨女士,則更像一個來「碰瓷」的工具人。

她開口就是一百萬,還逼迫房似錦寫下欠條。

房似錦拿不出錢,她就跑到辦公室裡,氣勢洶洶地表態,不給錢,就在公司打地鋪,等拿到錢了再走。

在撒潑耍賴沒在怕的潘貴雨面前,連職場上如魚似水的房似錦也甘拜下風,「這麼多年跟她鬥智鬥勇,都沒有鬥過她。」

如果說在刻畫樊勝美媽媽時,還像留了一塊遮羞布,到了潘貴雨,則變得毫無臉面和情分。

為了達到目的,她不擇手段,把精明和惡毒都寫在了臉上。

橫向比較一下這三位母親,她們都有重男輕女、壓榨女兒的共同點,而在「壞」的程度上是逐個升級,讓屏幕前的觀眾很難不罵上兩句。

但發現沒,這些女性向的職場劇,對於「惡母」壞的原因、她們的行為邏輯,總是拍得不夠詳細。

以至於罵完之後,觀眾還是不明白,她們為什麼能那麼極端和奇葩。

更甚之,觀眾會把結論下在多年媳婦熬成婆,總歸女人要為難女人的點上。

警惕這些工具化的「惡母」

編劇為了突出女主角的「美強慘」,需要一個「後媽」式的人物。

這種「消費母親」的背後,是將她們當成了一個任人攻擊的靶子。

一方面,類似的母親角色迎合了觀眾的刻板印象:

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經歷吧,當你想放假回家好好陪陪家人踐行孝道時,「蜜月期」總堅持不了太久。你也理解媽媽們「為你好」,可誰還沒有個煩心的時候呢,誰還沒有個有點囉嗦,恨鐵不成鋼的媽呢?

另一方面,這樣母強父弱的配置,也表現出家庭權力的轉移。

家庭的維繫和運作幾乎全靠女性支撐,這傳達了一種導向:女性生來就是為家庭無條件付出和犧牲的。

此外,家庭分工中的不平等也體現得非常鮮明。這幾部國產劇中「失聲」的爸爸們,拿著低廉的薪水,便好像已經履行了養家餬口的義務。

至於家務活,則全由女人包攬,教育子女的任務也落在女人身上。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母親的角色是非常矛盾的。

她們既需要表現得像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相夫教子,安守婦道。同時,她們的性格又相對極端,特別是在壓榨女兒的時候,直接、果斷、鍥而不捨,殘忍得不留情面。

更矛盾的是,《歡樂頌》等劇本身是打著「大女主」的旗號宣傳的,但關於母親形象的塑造,跟之前的「惡婆婆」一樣,要麼是為了襯託女主人設的工具人,要麼是「壞」得殊途同歸,只是程度不一的符號人。

即便有對她們行為邏輯的解釋,也只是淺嘗輒止的探索,令人不明所以。

這樣的劇情和偏向,反映出的還是人物的扁平和女權意識的局限。

類似單薄又類型化的「惡母」的出現,好像就只有一個目的:為了迎接觀眾的罵聲而完成KPI,而不論合理與否、自洽與否、精彩與否。

但對觀眾來說,就算能闖進屏幕,將電視劇中的這些「惡母」大罵一通,又能怎樣呢?

這樣刻板地塑造母親,是否也是編劇對女性的惡意呢?

有這樣緊咬不放的媽,上述劇中的大多女主還是選擇了無條件地忍讓。

當然,即便是現實生活中,想完全擺脫原生家庭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只是面對這種困境時,該有的戲劇張力又「消失」了。

被「吸血」的女兒難以掙脫原生家庭束縛的原因是什麼?她們在面對父母和兄弟時,又是怎樣的心理狀態?除了一味縱容和原諒,她們新的出路又在哪裡?子女和原生家庭的界限怎麼劃分?

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我們需要編劇去理性地呈現這些母親的「惡」,去挖掘這些「惡」背後的因,由此才有機會將其消弭。

生活中受原生家庭之苦的女性不在少數,生而為女,我們不必抱歉。

但請別讓對原生家庭的討論,停留在「全民憤怒」的「狂歡」中。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

小梅子

傳播學搬磚小民工

相關焦點

  • 除了抓小三,國產女性劇還能拍點別的嗎?
    進步的點是,國產劇片方知道了,這樣的中女形象是可以討好觀眾的。 但是依舊虛假繁榮的是,這種所謂的「女性力量」背後的焦慮還是丈夫出軌,抓小三。 宋佳在《白色月光》裡很好看。 這是現在國產女性劇的邏輯。 無論女主的人設多麼牛逼,轉頭就是女性中年危機就是婚姻問題,而婚姻問題就得抓出軌,鬥小三….. 請問,這是想表達什麼呢?意思是女性奮鬥到女強人又怎樣,還不是得是抓小三?
  • 吸血鬼父母、最綠茶小三……電視劇裡的「極品工具人」怎麼越來越多?
    《歡樂頌》中樊勝美的父母,《都挺好》中的蘇明玉的父母,《安家》中房似錦的父母,都必須榜上有名。哥哥不學無術,到處惹是生非,爛攤子全部由樊勝美收拾;而她媽對樊勝美只會道德綁架,樊勝美想撒手,她媽就責怪她「心狠」,甚至直接找到上海來。《都挺好》中,蘇明玉的媽媽雖然不是「吸血鬼式」母親,沒有變著法子壓榨蘇明玉,但蘇明玉的整個成長過程,幾乎沒有得到過母愛。
  • 《安家》極品女人榜出爐,李菁菁出演「家暴女」強勢上榜,毀三觀
    雖然《安家》只是李菁菁客串的作品,但她還是以精彩的演技,交出漂亮的作品,劇中她飾演的「蔡紅花」花絮和片段也曝光,讓人先睹為快其演技的風採。李菁菁飾演的「蔡紅花」,是《安家》中房似錦門店謝亭豐的老婆!各種細節和反應證明,李菁菁飾演的蔡紅花,就是典型的彪悍型人妻,不但打老公,還鬧到公司,甚至跟店裡人衝突,並且不知悔改,打老公成習慣,毀三觀啊!而且暴打老油條幾乎成了她習以為常的事,甚至在老公同事面前暴打也毫不避諱,真潑婦。悍妻出沒,觸及家暴話題蔡紅花暴打謝亭豐,是一出婚姻的悲劇。
  • 孫儷新劇《安家》:國產劇裡終於有「窮人」了
    國產電視劇裡售樓部樣板房一樣的公寓我曾經和朋友們討論過,為什麼國產劇中鮮少出現窮人,但有一點是能夠逐漸肯定了——這部劇裡有「窮人」。 在《安家》的前兩集中,海清飾演的宮醫生夫婦二人都是博士研究生學歷,卻依然一家蝸居在一棟98年的60平的小房子裡,成天看房子,卻挑三揀四始終不出手,看似要求苛刻,實際上也是財力所限。
  • 都是賣房子,《安家》比原版怎麼差的這麼多?
    有意思的是,這兩部劇其實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導演安建的作品,其中《安家》的編劇還是之前寫出《蝸居》的六六。 要知道《完美關係》目前在豆瓣3.9分,看到這我隱隱有種不安感,再一看《安家》目前豆瓣6.2分,要知道原版可有8.3分的高分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安家》,看看都是賣房子,中日版怎麼差的這麼多?
  • 國產劇爛片扎堆,「高開低走」成標配,誰的責任?
    高開低走好像已經成為了國產劇的標配,最近小編真是被一系列的國產劇氣到差點砸電視。最後要說的就是就是《親愛的自己》,開播就被認定為和《三十而已》很像,連彭冠英飾演的劉洋都被包裝成了「許放炮」2.0版本。8分、收官6分真的已經成常態了嗎?
  • 《賣房子的女人》VS《安家》,國產劇和日劇的差距在哪裡?
    安家《安家》自上線以來,因其超豪華陣容,備受關注,現全劇已更新近三分之一,觀眾對該劇的評價卻褒貶不一。其實,在《安家》宣傳期,得知六六編劇,安健執導,孫儷、羅晉主演,還有王自健加持,觀眾就對它充滿了期待。
  • 《以家》大結局爛尾了嗎?為什麼國產爆款總要「完美大結局」?
    於是有了《安家》男主和恨了52集的出軌父親相擁冰釋前嫌;《三十而已》顧佳帶著孩子遠走茶山,似乎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都挺好》蘇明玉因為一疊習題集辭職回家,照顧作妖了幾十集的老年痴呆父親。原因還是國產家庭劇一個明顯的套路:1、激起價值觀念的家庭話題。2、升級矛盾,製造話題。故事快節奏化、複雜化以掩蓋諸多劇情邏輯bug。3、把反面人物塑造成極品奇葩。就像《都挺好》的前半部分,極力把蘇家三個男人塑造成人間極品,《以家》的風格是前半部分幾乎沒有一個正常的成年女性。
  • 尷尬是國產劇標配,狗血情節必要環節,脫離生活的虛假卻成奢侈品
    要說尷尬只要你生活在2020年,只要你喜歡看電視劇,只要你刷短視頻你就一定看過《完美關係》、《雷霆戰將》等等一系列「尬」類電視劇或許你會絕望,或許你會習慣,或許你會明白,什麼叫做尷尬是國產劇的「標配」。
  • 《夫妻的世界》《美國夫人》連爆,為什麼國產女性劇總是差口氣?
    在國內,從《下一站是幸福》《完美關係》《安家》等作品引發職業女性討論,到《危險的她》《不完美的她》引出女性與家庭親密關係的思考,接下來還有《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以年齡拐點為主題的女性劇,以及翻拍自2003年經典電視劇《粉紅女郎》的《澀女郎》等待播。
  • 《以家》結尾倉促洗白?為什麼國產爆款總拍不好大結局?
    為什麼我們的國產爆款結局一定要「完美」?又為什麼我們的國產劇,越來越拍不好大結局了?又洗白收工?《以家》的結局真的完美?這個暑期檔,《以家》實火。原因還是國產家庭劇一個明顯的套路:1、激起價值觀念的家庭話題。2、升級矛盾,製造話題。故事快節奏化、複雜化以掩蓋諸多劇情邏輯bug。3、把反面人物塑造成極品奇葩。
  • 成都有家深夜不打烊的極品炒飯!58一份,刷爆朋友圈了..
    倫家的極品炒飯深夜不打烊,高逼格『外賣到家』重現了「中華小當家」裡『黃金炒飯』的金黃色澤!!你以為這樣就over了?倫家還結合了小當家裡邵安海鮮炒飯的神技!!極品魷魚炒飯——5隻辣滷爆漿小魷魚,還有一個完整的辣滷鮑魚混合其中,誠意滿滿!!
  • 潘貴雨大鬧出租屋……「極品老媽」頻頻成話題
    近日播出的《安家》中,房似錦的極品老媽潘貴雨又一次出現了,帶著鋪蓋等家當來到房似錦工作的門店,並大鬧出租屋。劇情播出後,網友對潘貴雨恨得牙痒痒,房似錦她媽又一回上了熱搜。「極品媽」已成為影視劇中的話題爆點。2016年首播的《歡樂頌》中,樊勝美是在上海打拼多年的資深HR,人長得漂亮,工作能力不錯,也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但她有著一個拖後腿的家庭,尤其是哥哥不學無術,到處惹是生非,爛攤子全部都得由樊勝美來收拾。樊勝美苦不堪言,她媽反倒責怪她「心狠」。去年熱播的《都挺好》中,蘇明玉的媽媽雖然不是「吸血鬼」式母親。
  • 安家:專坑閨女的潘貴雨怎會這麼作?其實她就是個慫媽
    作者\墨舞盈屏當下正在熱播的《安家》一劇裡,有個叫潘貴雨(丁嘉麗\飾演)的女人,她是大女主房似錦(孫儷\飾演)的親媽,可這個本該被打上慈愛標籤的母親,在本劇中卻被硬生生變成了專坑親閨女的慫媽,為此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 「高開低走」怎麼就成了國產劇的標配?
    在國產劇中,豆瓣評分在7分以上的電視劇就已經不錯了。但《以家人之名》的情況有些不一樣,因為這部劇在剛開播時就被大家寄予厚望,甚至有不少媒體稱它有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感覺。可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六個年輕人的感情線已經發展成了「北鬥七星戀」!
  • 孫儷新劇的極品吸血媽,居然是被孫紅雷拋棄的前女友?
    這部劇是買了大熱日劇《賣房子的人》版權,結合中國社會現狀改編而成。單從戲裡看,這部劇也算邏輯自洽。但近幾年,觀眾已經在《歡樂頌》裡看過樊勝美無底洞一樣的哥哥嫂子媽媽,在《都挺好》裡看過讀書無用劉美蘭、不想活了蘇大強,現在又看到類似劇情,自然會覺得審美疲勞。
  • 為什麼這麼火的《安家》,大家都說差?
    因為疫情,我有更多的時間宅在家,所以最近我追起了大火的電視劇《安家》,今天我終於把它追完了。,《安家》的製作還是很不錯的。中國的職場劇,往往拍著拍著就成了中年傑克瑪麗蘇,但可以看得出,《安家》在努力地減弱愛情線,這也是全劇最贊的一點。羅晉的表演完全沒有靳東黃曉明似的中年油膩感,憑藉這部劇,他向觀眾證明了自己不是「軟飯男」,也讓我們明白了唐嫣挑男人的眼光比她的演技贊。
  • 都是賣房子,入鄉隨俗的《安家》與日版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CDA數據分析師 出品宅在家追劇的日子真讓人上頭,這段時間也上了非常多的國產新劇,除了年初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下一站是幸福》,還有上次我們聊到的《完美關係》,以及《我在北京等你》《安家》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安家》,看看都是賣房子的題材下,國產版本和日版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安家》的入鄉隨俗到底有沒有讓觀眾更加喜愛?01高分日劇國產翻拍褒貶不一翻拍的道路不好走近年來,國產的翻拍劇是越來越多了。
  • 豫論場丨國產劇為啥總有「奇葩媽」?
    □劉嬋  今日母親節,我忽然想起,很久沒在國產劇裡看到一位正常的母親了。  前幾年,現象級電視劇《歡樂頌》裡樊勝美的媽整天畏畏縮縮又格外偏心,不是那種使用暴力的惡母,卻像一個黑洞一樣把女兒吸進一個暗無天日的深淵。
  • 《安家》裡,房似錦媽扮演者丁嘉麗,用三段婚姻告訴女人三個道理
    01 隨著電視劇《安家》的熱播,房似錦的媽媽潘貴雨一出現就引起了網友的討伐。 在她人還沒有出現時,潘貴雨發給了房似錦一條簡訊,向其索要一百萬,不給就來找她。語氣堅定,不容一絲拒絕,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