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新聞傳媒集團
記者 陸彤
大連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郝巖編劇的電視劇《高大霞的火紅年代》,讓人們再一次認識了劉威。這個曾飾演過《唐明皇》的李隆基,《白鹿原》的鹿三,《平凡的世界》的孫玉厚等經典角色的老戲骨,在劇中扮演的時不時冒出幾句大連話的方若愚讓大連人又多了份親近感。
近日,記者微信採訪了劉威。談到劇中自己苦練的大連話,最終沒全部派上用場,劉威用標準的大連口音說了一句:可惜了(liao)了!
記者:為什麼接這個劇?在您的從藝生涯中,這個角色的地位如何?
劉威:最初導演毛衛寧跟我說,有這麼一個劇本,想讓我演個角色。我倆是大學同學,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一看這個劇本,就極其喜歡。我覺得這個劇本,風格上和其他劇迥然不同,非常非常吸引我。劇本讓我對大連歷史加深了了解。以前雖然在大連拍過戲,但這段複雜又有意思的歷史,是我完全不了解的。後來,聽郝巖老師講故事,就更加吸引我了。
記者:這部劇以幽默劇的方式來呈現的。您怎麼看這種表現方法?
劉威:我覺得這種有喜劇因素的年代戲情節很合理,真實不做作,情節與人物性格很吻合。劇裡用了許多誤會的手法,展現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這種風格觀賞性很強。難得的是,整部劇一貫到底地保持了這種風格。這種燒腦劇觀眾看著過癮,卻很考驗編劇。劇裡不管是對證據的描寫,還是對人物的設置,以及對喜劇情節的把握,都是需要極大的功力的。
記者:說說導演和編劇吧。
劉威:我跟毛衛寧合作過很多次,在學校關係就很好。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時候我找你拍戲了,就是讓你無法拒絕的角色。」他第一個找我拍的戲是《十送紅軍》,之後是《平凡的世界》,兩部戲我都是他第一個定的演員。跟郝巖老師合作拍了這部戲後,我們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現在也經常聯繫。
記者:戲中有很多大連方言。據說您為了學好方言,專門列印了放大了字號的劇本,苦學大連話。我在劇中見識了您的大連話,說得很溜道!
劉威:這個確實是挑戰。當時專門找了兩個大連人幫我錄了大連方言,包括所有方若愚的臺詞。我一有空閒就反覆聽錄音。可惜的是,央視終審的時候,怕全國觀眾聽不太懂方言,大連話部分改了不少。我特別希望在大連播的時候可以用大連方言那個版本。
我以前曾經在大連拍過電影,特別喜歡大連話。有人說是海蠣子味兒啊,我覺得特別有味兒,特別有個性,適合表演。最後沒能用大連話去表現,真的是一個遺憾!可惜了了!
記者:據說有一場碰海的戲。當時正值寒冬,導演考慮到你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希望編劇改戲。可您知道後,堅決反對。最後在陰風冷雨中在海裡拍了兩個下午,感動了所有人。
劉威:那場碰海的戲是劇本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情節,因為它涉及到女主角高大霞對方若愚的一個態度的改變,是作為一個人那種人性人情的一個表達的戲。改了這個情節,兩個人物關係的轉變就沒有力量了。
當時是冬天,雖然是南方,但是寧波的海水也是冰冷的。劇組同事問我,你能不能下?我說必須得下。第一天還沒拍完,第二天又接著下,他們說能不能再緩一天?但那地方是個景點,多呆一天劇組就會增加開銷,所以我沒緩。
記者:平時怎樣保持良好狀態的?
劉威:平時就是喜歡健身,如果不拍戲的時候就是兩點一線,要不在家待著,要不就去健身房了,再就是接送兒子上下學。我覺得只有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有好的精神狀態,才有精力去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