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戰日本投降紀念日。以此作為本文封面,下面是一段舊文(2014年發表於天涯漫畫看世界高樓),講述一段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往事,這其中的主角,是日本人和猶太人。
從河豚計劃說起
猶太人曾經有一個機會,在中國的東北建立一個國家。
腦洞大開想一下,如果東北出現一個以色列這樣的國家,那麼會不會出現一個加薩走廊?軍事強國的以色列,會不會把原住民的中國人虐成巴勒斯坦人?又或者,即使他們建了國家,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PLA,會信了上帝的邪?
在陸地上,共產黨帶領的人民軍隊,有可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嗎?以委員長的節操,我不懷疑這種事情的發生;但是毛主席和林統帥在,分分鐘會教育他們如何做人。
要把這個事情說開,要從1930年代說起。
河豚計劃制定於那個年代,它的出爐,完全體現了日本人的狡詐和精於算計。日本人相信,通過實施這個計劃,猶太人將非常有利於日本,但也非常危險。這一計劃命名為「河豚」。
河豚是一道美味,但是如果烹飪不當,會將人毒死。從一開始,日本人就打算要利用猶太人,但是又同時防範猶太人。
這個計劃的核心,是將數千名、甚至數萬名猶太人定居在傀儡政權滿洲國,或者日本佔領下的上海。這樣不僅可以獲得預想的經濟利益,而且可以取悅美國,特別是美國猶太人,推動他們向日本投資。減少國際制裁的影響和政治輿論壓力。
這個計劃,起初只是一小群軍政官員的想法。他們希望吸引猶太人到滿洲國,建立工業和基礎設施。因為他們相信,猶太人擁有金錢和政治權勢。
從淵源上來說,日本人對猶太人心存好感,早年日俄戰爭時期,一位美國猶太銀行家雅各布·希夫,向日本政府提供巨額貸款,幫助日本贏得了那場戰爭(日俄戰爭以中國東北為戰場,主角卻不是中國,相當於村裡兩個惡棍到你家裡打架,你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砸了你的家)。
但是,猶太人和日本人的勾結,並非一帆風順。1933年,日本人佔領下的哈爾濱,猶太人西蒙.卡斯帕(Simon Kaspe)遭到綁架殺害,大批定居哈爾濱的猶太人,不再信任日本軍隊,大批逃往上海。
1937年,安江仙弘與哈爾濱猶太人領袖談話以後,日本人使猶太人確信他們已經改邪歸正,於是成立了遠東猶太人大會,隨後數年中舉行了多次會議,討論在哈爾濱市內和郊外建立猶太人居留地的問題。
1938年召開了五相會議:日本的5位最高官員聚集討論「猶太專家」的這個計劃。他們是:首相近衛文麿、外相有田八郎、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和通產大臣池田成彬。
那個時候,日本與納粹德國已經結盟,幫助猶太人的做法會危及同盟。另一方面,日本希望得到猶太人的好感,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日本政府最終批准實施河豚計劃,但是要求不得有損與德國的關係。
河豚計劃最終是失敗的。響應這個計劃來到中國的猶太人,數量遠遠低於申請籤證的人數。移居的猶太人,基本上都是猶太人的底層,並沒有實力給日本人提供多少幫助。
這個計劃的另外一面,由於日本臨時的親猶政策,以及杉原千畝(日本當時駐立陶宛大使)的努力,數千名猶太人被援救出來,逃離了幾乎必死無疑的歐洲。1985年,以色列政府授予杉原千畝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冒著生命危險救助猶太人的非猶太籍人士)的榮譽。被譽為亞洲的辛德勒,為此還專門拍攝過一部有關他的電影。
以下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的搜集和整理:
《猶太賢士議定書》的日文譯者和河豚計劃的主要制定者安江仙弘
猶太人社區
一張參加這個計劃的猶太人的合影
二戰時期的歐洲猶太人
哈爾濱的猶太人教堂
中國難民營裡的猶太人
猶太人在中國
被譽為亞洲的辛德勒的杉原千畝
電影劇照
杉原千畝的雕像。
河豚計劃的歷史思考
東北關外這片土地,當然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近代以來,這片土地並不安寧,滿清入關以後,把東北關外當做龍興之地,嚴格限制漢民進入。
一片土地上沒有足夠的人口,自然就會被當做無主之地,在國勢衰落的皇朝晚期,大清帝國再也沒有能力維護如此龐大的國土。這片土地成了列強逐鹿之地,兵連禍結,無數虎視眈眈的眼睛,都在覬覦著這裡。
「闖關東」實際上就是一次漢民向東北的大遷移,有了中國農民的開發,這片塵封已久的國土,終於被喚醒起來,肥沃的黑土地上,迅速成長出了大片的大豆高粱。
然而,在武力說了算的叢林規則之下,田園牧歌的農耕社會,註定不能長久。這片土地,日本人來過,朝鮮人來過(當年日本人帶來的),俄羅斯人來過,猶太人也來過,誰都想佔領,誰都想成為騎在中國頭上的上上之國。
時至今日,很多老毛子心目中,中俄的分界線還停留在長城和山海關;日本人拒絕為侵華戰爭道歉;宇宙國韓國意淫的世界裡,遼東從來就是長滿棒子的地方。也許不少猶太人,在夢中也曾回味過這一段豚魚計劃的細節。當然,我們從來都認為,海參崴就是海參崴,而不是什麼Goupi符拉迪奧斯託克……
這片土地註定的歸宿,一定是珍愛土地的中國軍民。即使在日本戰敗投降以後,毛主席打響全國解放戰爭,從這裡開始;為了保護東北腹地,建國之初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派遣志願軍赴朝作戰;因為中蘇交惡,在這裡也曾經和社會主義兄弟毛熊大打出手。
沒有什麼族群,比中國人更珍愛土地;也沒有什麼國家的軍人,比PLA更願意為了土地而流血犧牲。這是寫入千年農耕民族的基因,有了土地有了人,有了陽光和水,一切都會有的。
當年遷入東北的日本人達數百萬,有軍隊,有墾殖團,有生意人,有工程師建設者,形形色色各類人等都有,即使戰敗撤離,也留下了數萬遺孤。而移入東北的猶太人,總共有幾萬之多,在戰爭中,這個小群體命運多舛如隨波浮萍。除了幾處戰爭的遺址,這些人在這片土地上的痕跡,早已消失在漫天的東北風雪之中。
我從來就是一個立場堅定的民族主義者。有了黃皮膚黑頭髮的華夏人,才有了勝利之本的軍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血與火得出來的慘痛經驗。
現在的中國,盛世之下危機暗伏,我提出幾個問題,但是我不知道答案。聰明的讀者,哪怕你只是一介平民,位卑不敢忘憂國,你也幫我想一想。
(1)中國是人口大國,但是在迅速老齡化和少子化,未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沒有足夠的人口,如此龐大的國土,歷史的教訓會不會再來?
(2)如果曾經有幾萬猶太人,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有過歷史痕跡,那麼今天廣州的黑人,人更多繁殖能力更強。將來會怎麼樣?
(3)東北經濟在衰退,人口外流很嚴重(我曾經教過東北的學生,一個都沒有回去的打算),這問題似乎越來越嚴重。
(4)西部應該如何吸取當年的教訓。(今天查了資料,從2010年至2017年,喀什地區漢族人口從31萬下降到28萬,同一時間段,維族人口從363萬增長到約420萬)。
(5)國際關係上,當年的鐵礦石議價,我們曾經被日本和猶太人聯手擺過,我們是否思考過,這其中的歷史和現實淵源?
(6)軍民(特別是農民)乃是勝利之本,我們真的能夠延續好這個傳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