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有一種育兒方式,叫「我聽不見你說話」!

2021-01-07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這個春節很特別,在家看電影。

徐崢導演的免費大片《囧媽》看過以後,對森林裡與熊周旋、冰路上一起前行這些感人的畫面,我除了感動,並無太多思考。因為母愛,從不會因為媽媽做得好與不好,兒子對媽媽的方式喜歡不喜歡而有所改變。哪怕母子兩個前一刻還在大吵,但是當危險來臨之時,媽媽依然會挺身而出,保護孩子。這是本能,不止人類,很多動物也是如此。

讓我有所感觸的是媽媽盧小花在影片開始的前半段,對兒子徐伊萬的各種遞、給、塞。

而徐伊萬對這種不問「是否需要」就直接塞進嘴裡的做法,顯然已是無能為力,只能默默接受。

一些朋友說:「好想擁有一個同款的媽媽,被這樣照顧著。」

我覺得,說這句話之前還是好好想想比較好。

在吃喝上被如此照顧,無論這個東西我們是否想吃,都被父母如此塞進我們的嘴裡,權且看作是「幸福」的話;

但若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父母把他們的思想、觀念強行地塞進我們大腦中,是幸還是不幸呢?

萬事萬物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要接受就接受全盤,而不是只接受這個方式你認為好的一面,拋棄你認為壞的那一面。

你沒有這個能力一件事的兩面性分開,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一)有一種育兒方式,叫:「我聽不見你說話」

一份調查顯示:70%~80%的兒童心理衛生問題和家庭有關,特別是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交流溝通方式不當有關。

有的媽媽喜歡問孩子一些問題,貌似很尊重孩子,但是卻不管孩子回答什麼,她依然會順著自己想說的話去說。

就像一個演員在拍戲的過程中,不管對手回應的是什麼內容,他都會按照自己的劇本一句一句地往下說。哪怕對方話題已經偏遠了,她依然故我。

比如:

——孩子,吃點南瓜吧?

~不想吃。

——南瓜特別有營養,來,吃一塊吧!

~我真飽了。

——這次買的南瓜非常好,而且南瓜含有很多維生素,對身體特別好。來,媽媽餵你吃。

~我真不吃,我想出去玩。

——吃點吧,我都蒸熟了,這頓不吃,下一頓就不新鮮了!來,把這兩塊吃了,吃完再幹別的。

……

再比如:

——孩子,你打算什麼時候寫作業?

~我想玩一會玩具,再寫作業。

——現在已經四點了,你三點半就放學回家了,這都半個多小時了,還不開始寫作業嗎?

~媽媽,我這個玩具遊戲馬上就玩完了,再等一會我就去寫。

——你今天昨天一共幾項啊?大概需要做多長時間?趕緊去寫吧!還得拖到什麼時候?

~馬上就好了,媽媽,就幾分鐘。

——趕緊快去寫作業,把玩具收起來!聽到沒?快點寫作業去!

……

這些對話熟悉嗎?

我們是否說過?

不知看這篇文章的媽媽中有多少人說過,有多少人意識到過。反正,我有過,當我說完那些話,意識到我自己根本沒有聽孩子說什麼的時候,我自己嚇了一跳。

然後,穩下心來,在耐心地孩子重新溝通。

(二)霍桑效應

分享一個「霍桑效應」,幫助我們認識「傾聽」的重要性。

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這個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但廠裡的工人們仍然感覺不到滿足,甚至憤憤不平。工人們工作狀態不好,生產狀況自然不是很理想。

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

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只是傾聽,不去給評判、分析或者其他的幫助,只是敞開心扉,以完全接納的狀態傾聽每個人說出自己心中或輕或重的不滿與事件,就能大大慰藉到說話者的心靈,讓他們平靜下來,感到滿足。

同理,我們養育孩子也是如此。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

兩歲的孩子,搭的積木塌了,會生氣;五歲的孩子,好朋友不理他了,他會傷心;八歲的孩子,考試考的不理想,會失落;十幾歲的孩子,因為他喜歡的人沒有多看他幾眼,而心情忐忑……如果這些事情,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能耐心傾聽,給予擁抱和安慰,那麼孩子就會慢慢地平靜,滿足,以更好的狀態繼續前行、成長。

(三)你聽不到孩子說話,以後便別指望孩子能聽到你的心聲!

孩子小的時候,總是和我們說很多,大事兒小事兒,玩具倒了,橡皮泥拼好了,好朋友生氣了……什麼都會和我們說。

可是隨著孩子長大,一部分孩子便不再願意和父母說話了。

「青春期」絕不是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它只是一個誘因,是孩子積累的十幾年的情緒,在青春期有力量爆發出來而已。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一些青春期的孩子也有與父母依然和諧親密的例子。

為什麼有的孩子不再願意和父母說話?

原因不外有二:

(1)父母從未認真聽孩子說過話

就像我前面舉得例子一樣,孩子無論說什麼,父母都沒聽進去,父母依然說著自己心裡想說的話,絲毫不理孩子的感受和語言。

有的父母甚至一遍看手機,一遍「嗯」、「哦」、「啊」地敷衍著在他們身邊興致勃勃、侃侃而談的孩子們。

短時間,孩子可能依然有勁頭說一說,時間長了,熱水都晾涼了,想說話的心也跟著涼透了。誰還願意去和一個不收臺的人說話?

只要他有了更願意和他交流的同學或朋友,父母自然就會被退居二線。

與其那時候感嘆孩子不和你們聊天,不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在你身邊牙牙學語的時候,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傾聽。

一些階段,過去了就過去了,時間無法倒流,錯過的,終究就錯過了。

(2)父母給孩子的反饋都是負面的,給孩子形成了非常不好的條件反射

孩子和好朋友鬧矛盾了,心情難受,和你傾訴,你接一句:「他為什麼就和你生氣啊?你是不是做了什麼事情,讓他不高興了?」

孩子考試考砸了,怏怏不樂地回到家,你來一句:「誰讓你平時不好好學習?考這麼點兒分,還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有什麼資格擺個臭臉?」

孩子生病了,你卻煩躁地說:「最近天冷,讓你多穿點,你就是不穿!你看,感冒了吧?看你還怎麼出去玩!自作自受……」

每一次孩子感受不好的時候,來到父母身邊,都遭受了二次傷害。

久而久之,孩子若沒有受虐傾向,他都不會再把脆弱的一面展示給你讓你攻擊,而是會自己找個角落,默默承受,舔舐傷口;幸運的話,遇到談得來的同學或朋友,也許還能得到些溫暖和安慰。

這樣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帶來了什麼傷害,只是覺得孩子越來越省心了;

等到他們老了,想向孩子傾訴一些自己的煩惱和難過時,孩子回饋給你的,大多是你在他小時候對待孩子的方式。

要麼聽不進去你的話,要麼拿著手機敷衍,要麼乾脆不出現,能躲一天是一天。

到那時,不要責罵孩子不孝順。

因為他給你的,都是之前你給他的。

(四)從現在做起,邁出第一步,不晚!

有的父母不是不想耐心傾聽孩子,而是自身能量不足,沒有能力去傾聽孩子。

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先調整自己的狀態,找伴侶或者朋友,先去傾訴自己的感受,讓自己的狀態達到良好以後,才能有耐心去傾聽孩子。

因為一個自己能量空空的人,是無法給他人提供能量的。

保持自己良好的狀態,學會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不但讓我們更好的面對孩子,這件事本身就是在給孩子做正向的示範。孩子在我們對自己的調整過程中,會看到我們對於情緒的正確處理方式,耳濡目染,他長大後,也便會如我們一般懂得關注自己,疏導情緒。

除了真正的耐心之外,還有一些方面我們要注意:

(1)不要打斷孩子說話,讓他把話說完,我們再回應;

(2)注意眼神交流:用目光鼓勵孩子繼續說,用目光告訴孩子:我在認真聽著呢;

(3)適當的肢體動作:比如當孩子說到傷心難過之事時,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

(4)當自己真的沒空時,要耐心向孩子說明:「寶貝,媽媽現在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做,等半小時後,媽媽會專心和你聊天的。」

而不是孩子已經煩你好幾次了,你突然發火:「別說了,沒看我忙著呢嗎?一邊兒玩去!」孩子會很害怕的。孩子不知道你在做重要的事情,孩子也許會以為媽媽很討厭自己。

(5)適當提問,詢問孩子的想法:有的時候,孩子只是傾訴,但有的事情,可以加入討論,啟發孩子思考,有助於他成長。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有個良好的狀態,多一些耐心傾聽自己,傾聽孩子。

願我們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好,孩子越來越優秀!

相關焦點

  • 《囧媽》觀後感:你不聽孩子說話,也別指望孩子能聽到你的心聲
    大年初一,字節跳動請全國人民免費看電影,小編也湊個熱鬧,在家觀看了徐崢導演的《囧媽》。這是一個關於母親和兒子的笑中帶淚的故事,懷揣音樂夢想的媽媽踏上前往莫斯科的列車,為拿到護照,被離婚和生意纏身的中年油膩男陰差陽錯地與母親踏上同一列火車。
  • 《囧媽》: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
    感謝徐崢導演,請我們看電影,我們欠你一張電影票《囧媽》作為今年的新年檔,很遺憾因為疫情無法在電影院觀影。我是最近才將它看完,在搞笑的同時,也看到很多有深度內涵的內容。拿我來說,從六年級開始住校,每周回一次家,大學後每個假期回一次家,已經有十年多沒有與家人在一起相處這麼久了。在我開學前一晚,我能明顯感覺到家裡的不舍,是從未有過的強烈的感情。
  • 囧媽的不幸,是為你而活,而不是為我而活
    世間多少的無奈與不解,就是你給予的並不是我需要的。伊萬與妻子鬧離婚因為自己和妻子都是事業心比較重、都有性格的人,各自都想愛著對方,都願意為對方付出,但是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妻子張璐認為伊萬心中藏著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伊萬想妻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改變,並且想當然地認為是為對方好,最後導致兩人分道揚鑣、甚至鬧到了法庭。
  • 《囧媽》告訴我們:這才是親子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
    【豆芽芊芊專欄】《囧媽》告訴我們:這才是親子模式的正確打開方式原創作者|豆芽芊芊01今年春節,在家看了電影《囧媽》後,只想大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囧媽》講述了正在鬧離婚的小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中,為了拿回護照,卻陰差陽錯地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
  • 《囧媽》: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電影《囧媽》上演的故事情節其實很多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著,做父母的無法理解結婚多年的小夫妻怎麼還不要孩子,做子女的也無法理解母親為何要選擇漫長又極不舒適的綠皮火車,還有諸如此類兩代人之間種種的不理解,就像電影中徐伊萬幾次對他媽說的那句話:「媽,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啊」?
  • 《囧媽》不囧,特殊時期的無限溫情
    在2020年春節檔,原本有七部電影備受期待:IP經典延續的《唐人街探案3》、《囧媽》,真實事件改編的《奪冠》、《緊急救援》、《熊出沒·狂野大陸》,成龍主演的《急先鋒》,「封神宇宙」延續的《姜子牙》,幾乎每一部影片都積累了一大批穩固的「想看」影迷。
  • 有種「毀容」叫龍媽的笑;一笑就成「囧囧臉」
    有種「毀容」叫龍媽的笑;一笑就成「囧囧臉」 美劇在國內的人氣一直是很高的。相比於亞洲這邊的作品大多都反映殘酷的現實或者是一些甜甜的戀愛,美劇中帶了很多歐美大片的元素,而且編劇的想像力也很豐富。尤其是那些帶有很多歐美奇幻風格的作品,總是會得到國內觀眾的喜愛。
  • 《囧媽》:您與囧媽盧小花做過比較嗎 😂
    3囧媽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世界上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世界上有一種餓,叫做你媽覺得你餓;世界上有一種美,叫做你媽覺得你美……電影前半部分一直是母子在爭吵,當所有的積怨爆發到了鼎點,囧媽賭氣下車,不巧遇上了森林裡的熊。在天寒地凍的樹林裡,熊向他們發起進攻。
  • 徐崢「囧」系列電影之《囧媽》起錯了名字?換成《兒囧》更貼切?
    很多人都是因為《泰囧》,而對徐崢的「囧」系列電影很是期待。但自從經歷過《港囧》的口碑失利後,現在觀眾們對《囧媽》的熱情並沒有想像中的高漲。這幾天在家給我閒的,點開了徐崢導演的《囧媽》想樂呵樂呵。
  • 想要儘快脫手的《囧媽》到底有多囧
    好久沒有罵電影,最近也開始了「前途無量」的自我反省,在看完了《囧媽》以後有了新的進展,正好趁這個不用出去探親訪友,也沒法去外面胡吃海塞,更沒有理由能去電影院的日子裡,跟大家好好聊聊。我相信昨天很多人都在說關於《囧媽》的事情。現在我們來理一理思路。
  • 《囧媽》:有一種愛叫放手讓對方做自己
    看了徐崢自導自演的電影《囧媽這部電影本來是鼠年賀歲檔電影的重要一部,有徐崢導演的招牌和「囧」字系列電影的成功案例,這部電影也是卯足了勁要在春節檔卻得好票房。誰知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城市的電影院都統一關閉,很多原定賀歲檔的電影,像《姜子牙》、《奪冠》、《唐人街探案3》等紛紛暫停院線上映。
  • 我的2020第1片《囧媽》到底有多囧
    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回家,還沒有睡意於是就刷了抖音,於是看到徐崢的新片子《囧媽》已經可以免費看了,於是囧媽就成了我的2020第一部片子。我只談這個電影讓我很有感觸的地方,他講述了一種愛,叫做「我是為你好」,劇中有很多這樣的段落,如媽媽給兒子準備各種有營養的水,紅豆水、綠豆水,薏米水,蘇打水,並按照不同的時辰餵給兒子,因為這都是對身體有好處的。媽媽會追問什麼時候要小孩。兒子和妻子離婚,兒子讓妻子把一盞剛剛修好的舊燈帶走。母親是讓兒子崩潰的,「媽媽你總是問我吃不吃,我說不吃,但你還是要給我。」
  • 《囧媽》的選擇:為他人而活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幸福
    且不說行業規則,至少在這疫情嚴重之際,能夠不顧譴責,而宣布在網絡上映的《囧媽》本身就足夠有底氣。選擇在合適的時機,打破行業規則,同時也是字節跳動入手長視頻的一個契機,從長遠來看,對雙方來說,可謂都是利大於弊。
  • 你認為最好的育兒方式是什麼樣的?
    寶媽提問:你認為最好的育兒方式是什麼樣的?魚媽回覆:你好,我是魚媽。你認為最好的育兒方式是什麼樣的?1.言傳身教,做一個好的榜樣孩子從小就會學習、模仿身邊人的一言一行、說話方式,應對方式、相處之道等等。你遇到問題說再試試看,孩子也會學著堅持,你遇到問題冷靜思考,孩子也會學著不急躁。
  • 抖音免費看《囧媽》:大年初一的最新「打開」方式
    在我個人看來,徐崢的「劍走偏鋒」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自保之舉。有人說,你可以把檔期推遲啊?我估計這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罷了。一來是「箭已在弦上」,你能一直隱忍不發嗎?「引而不發」是需要耗費很多內力、耐力的;二來,眾所周知,肺炎肆虐,影院封閉,恐非短期就能恢復得了的,推遲要推到什麼時候,誰能決定的了啊。作為一名觀眾,本人當然對此種模式大感受用的。
  • 《囧媽》---囧的不是母親,而是扭曲的親子關係
    說到《囧媽》,我們不得不提徐崢導演之前所拍的「囧」系列電影,從《泰囧》到《港囧》,再到現如今的《囧媽》,每一部電影中都有它獨特的徐氏幽默,讓觀眾在被逗樂之餘還收穫了一份生活道理。同樣,《囧媽》這部電影也沿襲了這樣的一個路線。
  • 《囧媽》|囧的是父母還是我們?
    網上有人說徐崢導演的《囧媽》笑點不夠,矛盾不夠衝突,邏輯不夠,例如徐崢演得伊萬是怎麼抵抗的了西伯利亞的寒冬一夜而還能走能跑的?完全就是大年初一的免費上映賺了一波口碑。前幾日我在電腦上看完了這部電影。於是誰也不聽誰?可是到底誰錯了呢?
  • 徐崢《囧媽》:你伴我成長,我陪你變老
    徐崢賀歲大片《 囧媽》,在敘事上,把陪媽媽旅途 之囧和自己婚姻窘況雙線推進,在看似搞笑的橋段背後,敘述的卻是相對嚴肅的親情、婚姻故事。的《囧媽》之時,也想對自己以前的《泰囧》《港囧》模式有所突破,所以就鍥入了關於親情、婚姻的嚴肅話題,增加了回應熱點的現實主義的思考,而我個人把它概括為一句話:你伴我成長,我陪你變老。
  • 《囧媽》你不一定知道的幕後故事,劇情
    電影《囧媽》初稿五天就完成了,在電影《囧媽》徐崢僅用了五天就完成《囧媽》的初稿,是徐崢所有電影當中完成最快的一個劇本。在電影中直通莫斯科的K3國際列車,行程有六天五夜之久,票價高達6000多塊錢,可以說是真正的比飛機票還貴。
  • 電影《囧媽》脫口秀笑談媽媽 徐崢拍「囧式合家歡」亮相金雞
    星豆網廈門訊,11月22日,徐崢「囧系列」最新力作,亦是其首度入駐春節檔的電影《囧媽》,在中國電影金雞獎期間,首次舉行發布會亮相。發布會以「我與媽媽二三事」主題脫口秀方式展開,用一個特別的形式給大家講了一下跟媽媽的二三事。呼應出對經典喜劇風格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