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路小學圍棋課堂,同學們和老師下棋
和順小學的圍棋教室,圍棋老師李園園正在給一年級的同學上圍棋課
編者按:圍棋,是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時稱「弈」,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圍棋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瑰寶,現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
記者 趙靜
近日,記者從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了解到,集寧區共有永安路小學、工農路小學、和順小學等18所小學,以及陽光寶寶幼兒園、墨菲七彩樂園幼兒園、集寧區第三幼兒園3所幼兒園引進了圍棋課程,學校聘請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專業的圍棋教師為學校學生開設圍棋課,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和個人素養的提高,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涯中生根發芽。
濃厚的圍棋學習氛圍
在集寧區和順小學的圍棋教室,圍棋老師李園園正在給一年級的同學上圍棋課。李園園老師先給學生們示範圍棋禮儀,坐姿端正,對局前雙方要點頭示意,對局結束雙方要說「謝謝指教」等禮貌用語,學習完棋禮,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對弈。
李園園老師說:「下圍棋要的是專心致志,考慮每一步棋,不能有半點馬虎,還要有計劃有策略,要牽制對方,所以圍棋可以鍛鍊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棋盤上充滿著鬥智鬥勇,下棋的過程中注意力不能分散和鬆懈,所以學習圍棋還可以讓人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和順小學二年級的薛璟卓告訴記者,自己是從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圍棋,目前是圍棋業餘九級。「我特別喜歡圍棋,只要有圍棋比賽我都會參加,我也經常回家和爸爸下棋,有時候爸爸也會輸。」薛璟卓說。
在集寧區工農路小學的圍棋教室裡,圍棋老師吳娜從圍棋的淵源到概念、規則等一一為孩子們講述。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時不時詢問老師自己不懂的問題,在這黑白的世界中興趣滿滿,增長智慧,收穫快樂。
在集寧區墨菲七彩樂園幼兒園,慄瀅瀅老師正在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講解圍棋的規則,慄瀅瀅把圍棋規則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把黑白棋子比喻成孩子們熟知的小動物,在故事中融入規則,讓孩子們很快掌握圍棋規則。
慄瀅瀅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平均年齡只有5歲。「孩子剛開始坐不住,孩子們最開始的時候對棋子很好奇,在我講的時候,他們就很想過來摸一摸棋子,差不多第二節課的時候,孩子們就開始入門了,他們開始了解圍棋是什麼,幼兒園的孩子畢竟還小,我就用故事的形式講解,孩子們掌握的也很快,只是最開始下棋的時候,孩子們會有些急躁,就想著自己的棋子趕緊落地,不考慮對方的棋路。再過了一兩節課,孩子們就開始學會等待,觀察力也有所提升。開始觀察對方怎麼走,根據對方的棋路,來布局自己的棋。」慄瀅瀅老師說。
劉女士的孩子在集寧區新體路小學,劉女士告訴記者,孩子最開始接觸圍棋是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了圍棋課,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對圍棋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一個人的責任,受孩子的影響,我現在也開始研究圍棋,退一步給自己機會,也是給對方機會,這樣的道理融入生活和做人當中,真的是受益匪淺。」劉女士說。
傳統文化圍棋排入課表
集寧區億利東方學校在2016年3月開設圍棋課程,一年紀到五年級每周一節圍棋課,上課內容主要有理論知識,對局對弈等,經常也會在班級裡舉辦班級賽。
集寧區和順小學的石校長介紹,為了構建專業的文化氛圍,學校設置了專門的圍棋教室,開闢了圍棋專區,定製了圍棋桌。目前學校二年級和三年級每兩周上一節圍棋課,剩餘年級開設圍棋社團,也就是課後興趣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願參加。「自從我們把圍棋課排入課表,不僅僅是孩子們感興趣,也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不少家長反映,孩子通過學習圍棋,改掉了自身自由散漫,精力不集中等不好的習慣。圍棋是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把圍棋引進校園,就是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優秀傳統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石校長說。
集寧區工農路小學包託婭副校長告訴記者,圍棋課程進入工農路小學已經有5年了,目前是一年級和二年級開設了圍棋課。「圍棋是一種國粹,是咱們的傳統文化,一、二年級是孩子們習慣、品德養成的重要時刻,為一、二年級開設圍棋課程,就是想把傳統文化根植在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品行中,讓孩子們一生受益其中,把咱們的傳統文化進一步的傳承。孩子們對圍棋也特別感興趣,但凡這節課是圍棋課,孩子們早早就會來到圍棋教室裡,等著上課。」包託婭副校長說。
集寧區第二實驗小學於2016年引進圍棋課程,並設置了專門的教室。第二實驗小學的校長王平說:「圍棋作為傳統文化,涵蓋了太多的文化精髓。圍棋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學生們應該去了解和學習。下圍棋,有勝就會有負,孩子們在學習圍棋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一次次的勝利或失敗,只有嘗試了失敗,才能體會到勝利的喜悅,這就是培養孩子們不怕失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都說『棋如人生』,棋理也映射著我們做人的道理。」
讓傳統文化精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據了解,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成立於2017年6月,主要負責全市圍棋傳統文化的教育、普及和推廣。包括組織協調全市圍棋競賽和訓練,組織培訓圍棋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做好參加各級各類圍棋比賽和集訓工作,開展與圍棋有關的文化課教育等。除了在各個學校開設圍棋課堂,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也舉辦多次圍棋比賽。2018年7月,在集寧區實驗小學舉辦了「迎十四運」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首屆少兒圍棋錦標賽;同年12月在集寧區和順小學舉辦了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首屆「民豐杯」少兒圍棋定級升段賽,參賽選手達2000餘名;2019年5月舉辦了首屆「草原智運杯」少兒圍棋賽,參賽人數300餘名;2019年6月舉辦了「恆大名都杯」少兒圍棋賽,參賽人數達600餘名;2019年10月,舉辦了集寧區第二屆少兒圍棋定級升段賽,參賽人數達300餘名,2019年12月舉辦了第二屆少兒圍棋錦標賽,參賽人數達300餘名;2020年10月舉辦了「天立杯」第三屆少兒圍棋錦標賽,參賽人數達300餘名。
與此同時,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與烏蘭察布市職業學院也達成了合作關係,在職業學院的幼教系培訓了近百名幼教圍棋老師,目前這些幼教圍棋老師全部在北京市的幼兒園參加實習。同時,圍棋進社區的工作也有了新突破,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與集寧區泉山辦事處攜手,在新時代社區舉辦了圍棋公益講座課,並在社區開設了圍棋課堂,同時在市圖書館開展了圍棋公開課等系列社會活動,受到參加者的一致好評。
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的負責人包文新老師說:「圍棋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繼承和弘揚,圍棋不僅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其中更是滲透了諸多的人生道理。古人云,『棋有天地方圓之象,陰陽動靜之理,星辰分布之序,風雷變化之機,春秋生殺之權,山河表裡之勢,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讓圍棋走進校園,就是要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中汲取精神營養,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發揚民族精神,培養青少年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使傳統文化精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