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走進校園 弘揚傳統文化

2021-01-11 烏蘭察布新聞網
目前,集寧區18所小學和3所幼兒園引進圍棋課程


工農路小學圍棋課堂,同學們和老師下棋


和順小學的圍棋教室,圍棋老師李園園正在給一年級的同學上圍棋課


編者按:圍棋,是一種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中國古時稱「弈」,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圍棋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瑰寶,現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
  
記者 趙靜
  
  近日,記者從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了解到,集寧區共有永安路小學、工農路小學、和順小學等18所小學,以及陽光寶寶幼兒園、墨菲七彩樂園幼兒園、集寧區第三幼兒園3所幼兒園引進了圍棋課程,學校聘請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專業的圍棋教師為學校學生開設圍棋課,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和個人素養的提高,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涯中生根發芽。
  
  濃厚的圍棋學習氛圍
  
  在集寧區和順小學的圍棋教室,圍棋老師李園園正在給一年級的同學上圍棋課。李園園老師先給學生們示範圍棋禮儀,坐姿端正,對局前雙方要點頭示意,對局結束雙方要說「謝謝指教」等禮貌用語,學習完棋禮,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對弈。
  李園園老師說:「下圍棋要的是專心致志,考慮每一步棋,不能有半點馬虎,還要有計劃有策略,要牽制對方,所以圍棋可以鍛鍊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棋盤上充滿著鬥智鬥勇,下棋的過程中注意力不能分散和鬆懈,所以學習圍棋還可以讓人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和順小學二年級的薛璟卓告訴記者,自己是從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圍棋,目前是圍棋業餘九級。「我特別喜歡圍棋,只要有圍棋比賽我都會參加,我也經常回家和爸爸下棋,有時候爸爸也會輸。」薛璟卓說。
  在集寧區工農路小學的圍棋教室裡,圍棋老師吳娜從圍棋的淵源到概念、規則等一一為孩子們講述。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時不時詢問老師自己不懂的問題,在這黑白的世界中興趣滿滿,增長智慧,收穫快樂。
  在集寧區墨菲七彩樂園幼兒園,慄瀅瀅老師正在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講解圍棋的規則,慄瀅瀅把圍棋規則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把黑白棋子比喻成孩子們熟知的小動物,在故事中融入規則,讓孩子們很快掌握圍棋規則。
  慄瀅瀅告訴記者,這些孩子平均年齡只有5歲。「孩子剛開始坐不住,孩子們最開始的時候對棋子很好奇,在我講的時候,他們就很想過來摸一摸棋子,差不多第二節課的時候,孩子們就開始入門了,他們開始了解圍棋是什麼,幼兒園的孩子畢竟還小,我就用故事的形式講解,孩子們掌握的也很快,只是最開始下棋的時候,孩子們會有些急躁,就想著自己的棋子趕緊落地,不考慮對方的棋路。再過了一兩節課,孩子們就開始學會等待,觀察力也有所提升。開始觀察對方怎麼走,根據對方的棋路,來布局自己的棋。」慄瀅瀅老師說。
  劉女士的孩子在集寧區新體路小學,劉女士告訴記者,孩子最開始接觸圍棋是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了圍棋課,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對圍棋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一個人的責任,受孩子的影響,我現在也開始研究圍棋,退一步給自己機會,也是給對方機會,這樣的道理融入生活和做人當中,真的是受益匪淺。」劉女士說。
  
  傳統文化圍棋排入課表
  
  集寧區億利東方學校在2016年3月開設圍棋課程,一年紀到五年級每周一節圍棋課,上課內容主要有理論知識,對局對弈等,經常也會在班級裡舉辦班級賽。
  集寧區和順小學的石校長介紹,為了構建專業的文化氛圍,學校設置了專門的圍棋教室,開闢了圍棋專區,定製了圍棋桌。目前學校二年級和三年級每兩周上一節圍棋課,剩餘年級開設圍棋社團,也就是課後興趣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願參加。「自從我們把圍棋課排入課表,不僅僅是孩子們感興趣,也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不少家長反映,孩子通過學習圍棋,改掉了自身自由散漫,精力不集中等不好的習慣。圍棋是咱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把圍棋引進校園,就是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優秀傳統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石校長說。
  集寧區工農路小學包託婭副校長告訴記者,圍棋課程進入工農路小學已經有5年了,目前是一年級和二年級開設了圍棋課。「圍棋是一種國粹,是咱們的傳統文化,一、二年級是孩子們習慣、品德養成的重要時刻,為一、二年級開設圍棋課程,就是想把傳統文化根植在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品行中,讓孩子們一生受益其中,把咱們的傳統文化進一步的傳承。孩子們對圍棋也特別感興趣,但凡這節課是圍棋課,孩子們早早就會來到圍棋教室裡,等著上課。」包託婭副校長說。
  集寧區第二實驗小學於2016年引進圍棋課程,並設置了專門的教室。第二實驗小學的校長王平說:「圍棋作為傳統文化,涵蓋了太多的文化精髓。圍棋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學生們應該去了解和學習。下圍棋,有勝就會有負,孩子們在學習圍棋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一次次的勝利或失敗,只有嘗試了失敗,才能體會到勝利的喜悅,這就是培養孩子們不怕失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都說『棋如人生』,棋理也映射著我們做人的道理。」
  
  讓傳統文化精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據了解,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成立於2017年6月,主要負責全市圍棋傳統文化的教育、普及和推廣。包括組織協調全市圍棋競賽和訓練,組織培訓圍棋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做好參加各級各類圍棋比賽和集訓工作,開展與圍棋有關的文化課教育等。除了在各個學校開設圍棋課堂,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也舉辦多次圍棋比賽。2018年7月,在集寧區實驗小學舉辦了「迎十四運」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首屆少兒圍棋錦標賽;同年12月在集寧區和順小學舉辦了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首屆「民豐杯」少兒圍棋定級升段賽,參賽選手達2000餘名;2019年5月舉辦了首屆「草原智運杯」少兒圍棋賽,參賽人數300餘名;2019年6月舉辦了「恆大名都杯」少兒圍棋賽,參賽人數達600餘名;2019年10月,舉辦了集寧區第二屆少兒圍棋定級升段賽,參賽人數達300餘名,2019年12月舉辦了第二屆少兒圍棋錦標賽,參賽人數達300餘名;2020年10月舉辦了「天立杯」第三屆少兒圍棋錦標賽,參賽人數達300餘名。
  與此同時,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與烏蘭察布市職業學院也達成了合作關係,在職業學院的幼教系培訓了近百名幼教圍棋老師,目前這些幼教圍棋老師全部在北京市的幼兒園參加實習。同時,圍棋進社區的工作也有了新突破,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與集寧區泉山辦事處攜手,在新時代社區舉辦了圍棋公益講座課,並在社區開設了圍棋課堂,同時在市圖書館開展了圍棋公開課等系列社會活動,受到參加者的一致好評。
  烏蘭察布市圍棋棋院的負責人包文新老師說:「圍棋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繼承和弘揚,圍棋不僅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其中更是滲透了諸多的人生道理。古人云,『棋有天地方圓之象,陰陽動靜之理,星辰分布之序,風雷變化之機,春秋生殺之權,山河表裡之勢,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讓圍棋走進校園,就是要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中汲取精神營養,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發揚民族精神,培養青少年愛祖國、愛家鄉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使傳統文化精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相關焦點

  • 感受戲曲魅力 弘揚傳統文化 市藝術中心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為展示戲曲魅力,弘揚傳統文化,日前,市藝術中心組織人員到市勝利路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 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5年來,陝西文物系統深刻領會新時期博物館社會角色和職能定位新要求,以「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為使命,以破解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為問題導向,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導向,以服務「堅定文化自信」為結果導向,在推動將博物館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拓展博物館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優化博物館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強博物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等方面勇於探索實踐,取得積極成效
  • 攜手象棋大師走進課堂,博雅互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作為招商港口C-Blue兒童成長營的系列活動之一,11月26日下午,一場以弘揚象棋文化主題的分享教學活動在聯安小學舉行。中國象棋國家大師孫浩宇通過一場象棋教學課程,與學生們共同分享棋道文化。 博雅互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家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象棋有望成為下一代普及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載體;象棋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有利於培育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開發學生智力,培育完善的人格,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力傳承。
  • 弘揚傳統文化 品味戲曲精華
    精彩表演精彩表演10月17日下午,登封市戲曲進校園活動組來到登封市實驗高級中學,為師生們送來一場豐富多彩的視聽盛宴。      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贏得了陣陣喝彩。戲曲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戲曲進校園」不僅豐富了校園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們近距離地觀看了戲曲表演,了解了戲曲藝術妝容之美,也切身領略到戲曲的獨特魅力,增進了高中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知和欣賞,弘揚並傳承了中華經典文化。通過觀看演出、聽專業老師講解這樣的方式,學生們了解到豫劇等很多不同戲曲劇種的知識,也對戲曲這門古老的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
  • 弘揚傳統戲曲文化——蒲劇絕活亮相北京大學
    來自運城、臨汾兩市的11名優秀蒲劇青少年演員,將水袖功、椅子功、帽翅功、哨子功等蒲劇絕活帶進了北大校園,並與京劇、黃梅戲、評劇等戲曲界精英同臺演出,向北大學子弘揚傳統戲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畢業於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現為永濟市蒲劇團團長的優秀青年演員郭安存表演的踢帽功,一隻腳將帽子踢向空中,帽子落下來時端端正正戴在了頭上的絕活,令在場的北大師生大開眼界。
  • 製作環保燈籠,弘揚傳統文化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為迎接這喜慶的節日,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給同學們營造一個充滿節日氣氛的環境,同時也為了鍛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我校舉行了「燈籠製作大賽」 。瞧!校園中呈現出一派紅色歡樂、喜氣洋洋的節日氛圍。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燈籠懸掛在教室前,這是學校「製作環保燈籠,弘揚傳統文化」燈籠製作大賽展示活動。
  • 泰州中學舉行2020年校園藝術節——「弘揚傳統文化」高一朗誦比賽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推動高品質校園文化建設,江蘇省泰州中學隆重舉行2020年校園文化藝術節——「弘揚傳統文化」高一朗誦比賽。大禮堂內,經典誦讀,高一(9)班同學用一首抑揚頓挫的《長安有妙筆》拉開了比賽的帷幕。
  • 襄州區八一路小學: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國粹經典
    2020年12月12日上午,襄陽市老年大學戲曲身段班走進襄州區八一路小學,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此次活動從看戲、聽戲到學戲、唱戲、愛戲,不僅是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更是弘揚民族精神、培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悟與傳承。
  • 傳統文化進校園 經典樂器進課堂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傳統文化進校園是中國人的首要任務,是勢在必行。這項工程,是固本的工程,是銷魂的工程,是打底色的工程。」為了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推進經典文化走進校園,11月19日下午,濰坊錦程幼兒園五老志願者——田發亮老教師,攜帶樂器「二胡」來幼兒園為孩子們送上一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田爺爺用童真童趣的兒童化語言,讓孩子們認識了樂器「二胡」。並讓孩子們聽聽「它在說什麼?」
  • 城圍聯2020年全明星賽大咖棋手走進南寧校園
    王汝南為南寧市月灣路小學圍棋校隊對弈室揭牌。主辦方供圖「城圍聯」是城市圍棋聯賽的簡稱。2015年,首屆城市圍棋聯賽在南寧創辦,16支隊伍主客場制比賽,引發廣泛關注。但城市圍棋聯賽各個俱樂部的棋手、教練,因地制宜,或為醫護人員發起捐助,或發起網上公益課堂,舉辦網絡比賽,身體力行參與到抗擊疫情的行動當中。此次在南寧舉辦的全明星賽,以及圍棋進校園等活動就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的線下活動和公益行動。
  • 戲曲國粹進校園 文化傳承在身邊:戲曲進校園走進駐馬店實驗小學
    12月8日上午,由中共駐馬店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主辦,市演藝中心承辦的2020年"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駐馬店實驗小學,為全校師生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此次"戲曲進校園"活動展現了一如既往的高水平。其中,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白玉蘭獎獲得者,河南省豫劇院二團演員徐俊霞戲劇知識講座尤為精彩,她對戲曲歷史發展、戲曲文化特徵、戲曲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此次講座除了理論知識的講解,還結合表演、示範、互動等方式,一邊講一邊演示,並邀請同學上臺,通過一對一的指導,讓同學們體驗戲曲的基本功。戲曲基本功展示中,高潮迭起,掌聲不斷。戲曲小課堂上,師生積極參與,精彩紛呈。
  • 傳承戲曲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戲曲進課堂》走進運城市理想學校
    虛弄乾戈原是戲又加裝點便成文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當戲曲藝術走進校園會帶來怎樣的傳承呢景雪變團長結合自己的藝術生涯為同學們做了精彩的講座。同時,對馬青芳總經理及理想學校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暖心寄語孩子們:時代造就人,新時代需要你們,國家需要你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需要你們。希望孩子們學會感恩,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國家。希望大家好好學習,長大成為理想的驕傲,成為中國的驕傲。
  • 「戲曲進校園」星星實驗學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增強青少年文化自信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7月13日,「戲曲進校園活動」教師專場走進婁底市星星實驗學校。婁底市花鼓戲劇團給全體教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花鼓戲《榮喜歸》。一板一眼、舉手投足間盡顯戲曲演員的風採,精彩的表演、極富感染力的唱腔贏得在場老師們的陣陣掌聲……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推動戲曲進校園工作是繼承、繁榮、發展戲曲藝術的重要舉措。教師專場活動,讓老師們近距離接觸戲曲、了解戲曲、領略戲曲的魅力,引導教師們做傳統文化的使者,在廣大中小學生中推廣戲曲文化,更大程度上倡導學生們自覺地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學習者、傳承者和弘揚者。
  • 大型傳統文化展覽 「垂教千秋——先師孔子傳」巡展進校園活動啟動
    為落實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深入推進館校共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11月26日,省民族博物館(哈爾濱文廟)大型傳統文化展覽「垂教千秋——先師孔子傳」巡展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
  • 活字印刷走進校園
    日前,由福田區委宣傳部(區文體局)和福田區教育局主辦的2016福田·傳承項目日前在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啟動,活字印刷、九九消寒圖等一系列和漢字有關的趣味活動走進了校園。 用鬃刷在鉛活字上刷墨,拓印到宣紙上,一張專屬於你的《水調歌頭》就製作完成;用木活字拓片版製成的百家姓原子印輕輕一按,一個個充滿古典意韻的漢字躍然紙上;一套字源卡片,讓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和衍變特點;九九消寒圖,你可以體會傳統冬令節氣;還有傳統的打字機、甲骨文…… 當天的啟動儀式後,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師生們進入體驗教室,通過親自動手,親身體驗到了活字的魅力。
  • 展現美食特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武科大文化才藝秀
    「向上向美,力行力新」是武漢科技大學沁湖文化的八字內涵,昨日,武科大於南苑食堂舉行的沁湖魚宴更是將這一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為展現美食特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武科大學子特意帶來文化才藝秀,為魚宴增「香」。
  • 傳統戲曲進校園 「非遺」文化顯魅力——林州市職業教育中心開展「戲曲進校園」主題活動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感受河南豫劇獨特韻味,12月7日下午,林州市豫劇二團走進林州市職業教育中心,開展「戲曲進校園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快首善之區建設
    兩年來,濟寧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實踐,圍繞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探索實施了優秀傳統文化「六進」普及、儒學研究傳播、道德提升、文化惠民、文明創建、遺產保護、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建設等七大工程,取得明顯成效,走出了一條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深入研究、梳理濟寧市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做法,將為全國各地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樣本。
  • 山東文旅成績單|文保非遺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齊魯擔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山東文旅系統著力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遺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聚力融入重大國家戰略和重大文化工程。制定出臺《山東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組織編制《山東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劃》《泰山文化保護傳承總體規劃》《微山湖保護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等,全面開展資源調查,認真謀劃推動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東營市積極推進黃河三角洲文化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編制完成《黃河三角洲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我省被列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五個重點省份之一。
  • 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新春習俗
    為引導學生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日前,區第二小學組織全體師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活動。活動中,大家一起開展了貼春聯、剪紙、猜燈謎、畫年畫、玩龍燈、舞獅子等系列內容。通過體驗,讓學生們熟悉了我國傳統的春節活動的熱鬧氛圍,培養了孩子們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現代節日理念。區二小校長 朱健:我們這一次開展我們的傳統節日這樣的活動,就是為了弘揚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孩子「知年享年」,還有對我們整個的傳統文化有一個體驗,所以我們開展這個活動的時候,每一個年級是分層次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