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ly&Labubu:再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心事|IP有藝思

2021-01-09 藝術玩了沒

1665年,普通中年畫家維米爾居住在荷蘭南部港口小城代爾夫特,他在家中創作了一幅44.5*39cm的小畫。

畫中女孩突出在全黑的背景中,左耳垂下一粒明亮的水滴形珍珠。她朱唇微啟,雙目含情,這欲說還休的表情引來後世諸多猜測,被藝術評論家戈施耶德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與義大利達文西的那副名畫堪稱雙璧。

彼時,荷蘭正處於鼎盛時代。信奉新教的荷蘭商人以賺錢為美德,驅趕著上萬艘商船跨越大洋無所不至,在全世界開展貿易、建立殖民點,掌握了全球商業霸權。

繁榮的商貿活動催生了一批富裕的資產階級。繪畫藝術走下宗教和宮廷的神壇,服務於新興資產階級的日常審美需求。

在主題上,平民的世俗生活場景取代了宏大嚴肅的神話故事。這些繪畫被成批訂購和生產,它們大多尺寸小巧,點綴著買家的客廳、辦公室和走廊。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誕生於資本主義全球擴張的大航海時代,但是做到了拋卻浮華,獨具寧靜優雅的氣質。

當少女的目光望向你,那一絲惆悵的眼神仿佛具有了穿越時空的魔力,將現代觀眾牽引至同一片悲欣交集的情緒中。

部分奧秘在於,雖然這是一副俗世中人的小像,但畫家大膽使用了宗教畫的處理方式——在全黑背景的映襯下,少女的輪廓顯得莊嚴肅穆,仿佛一盞明燈熠熠生輝。

維米爾被稱為光影大師,這絕非浪得虛名。畫中的少女沐浴在從左上方懸瀉而下的光線中,強光吞沒了她五官的纖毫微末處,反而展示出一種完整鮮明的美。

為了讓畫作顯得明亮通透,維米爾甚至使用了一些特別的技巧,他在女孩的藍色頭巾等處施上了一層薄薄的釉。

現代人對維米爾對生平知之甚少。直到19世紀,經由藝術評論家杜爾的考證,歐洲才重新發現他的價值。

大眾文化領域不乏對維梅爾的身世之謎大加發揮的作品,比如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創作的暢銷小說《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描述了畫家與女僕之間含蓄內斂的愛情。

2003年,彼得·韋伯以此為藍本導演了同名電影,「臉叔」科林·費斯和「寡姐」斯嘉麗·詹森分別扮演畫家維米爾與少女葛麗葉這對CP。當科林·費斯用尖錐穿過斯嘉麗的耳垂時,「Nothing happened and everything happened」。

2020年, POP MART推出精靈藝術美術館系列,對13件西方藝術的傳世之作進行了戲仿。藉助鬼馬精靈的Labubu,藝術家表達了對這幅世界名畫的獨特理解。

只見Labubu包著土耳其頭巾,左耳畔綴白色珍珠耳環,眼神惆悵,望向遠方。微顰的眉頭,不著一絲毛髮痕跡,呼應了畫作裡光線映照下若有似無的淡色眉毛。

原作中如玫瑰般嬌嫩的嘴唇,化作Labubu俏皮的橘粉色小鼻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頭巾的顏色,青金藍與檸檬黃色的搭配顯得清新亮麗,也讓這一款潮玩從精靈藝術美術館13款作品中脫穎而出。

頭巾獨特的藍色源自維米爾熱愛的顏料青金石粉末。青金石昂貴不易得,曾經僅被用來描繪宗教畫中的聖母形象。維米爾近乎奢侈地用它來點綴凡塵世界。

藝術家在這款潮玩中也注入了個人詮釋。通過設置一些小細節,女主背後的故事呼之欲出。

Labubu身著質地粗糙顏色暗淡的服裝,暗合了電影裡葛麗葉女僕的身份。維米爾另一副名作《倒牛奶的女僕》的場景也被創造性地騰挪到這裡。

Labubu心事重重,提在左手的陶罐向下傾倒,全然不覺裡面的液體汩汩流出。這個「小心機」設計瞬間打破了靜止的畫面,增加了場景的動態感。在實物中,流出的水做成了藍色的小透明體,讓人忍不住想伸手觸摸一下。

不得不承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神秘感,有一部分來自於女主人公周身散發的青春懵懂氣息。

這不,傲嬌又才華橫溢的小畫家Molly也加入其中,以輕鬆幽默的戲擬解構掉名作的厚重。

白天,Molly元氣滿滿,吃冰淇淋、擼貓、閱讀、看電影,忙得不亦樂乎。夜幕降臨,Molly選擇回歸藝術創作時間。

她脫下摩登裝束,包起靛青色頭巾,換上及踝裙袍,仿佛穿越回文藝復興晚期海濱小城代爾夫特潮溼的石板小巷中。

她安靜地站在畫架前,透過畫框打量著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陷入藝術的沉思中。

特有的湖綠色大眼睛,頭巾下偷偷露出的金色小捲髮,以及撅起的嘴唇,透著些許迷茫和不羈,Molly似乎在思忖向大師致敬的同時,又能如何跳出經典程式,創設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

不知這次Molly的畫筆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

時空交錯,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大師、美國流行文化和發達的電影娛樂業、後現代解構主義精神在小小潮玩中再度握手。如果一時不能去海牙毛利斯博物館欣賞原作,不妨在潮玩中感受藝術的永恆魅力吧!

作者王九禽,民俗學博士,民間社會觀察者,從專業角度描述各類正史不關注的日常生活邊角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戴珍珠耳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背後的故事
    奶酪發現與《蒙娜麗莎》齊名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實在是太唯美了。畫面裡的少女清純甜美,那眼睛像珍珠一樣閃亮著光芒。在約翰內斯·維米爾的畫作裡,我們能感受到少女和珍珠是一樣美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因為背後創作的故事是空白的,一部同名電影填補這一名畫背後故事的空缺。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其人其事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003女主:斯嘉麗.詹森1聽說男人都喜歡斯嘉麗那類型的女人,性感尤物,多看幾眼即使人血脈賁張。《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選擇當年18歲的少女斯嘉麗來演,簡直是不二人選了,臉蛋身材有看頭,架空的畫家維米爾情史軼事,更是噱頭。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來源:銀川晚報     2020年04月30日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它背後一段永遠塵封的秘密
    1999 年,美國作家特蕾西·雪佛蘭 (Tracy Chevalier) 出版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小說的靈感直接來源於維米爾 (Vermeer) 的一幅同名畫作。小說以 17 世紀的荷蘭代爾夫特為背景,雪佛蘭圍繞維米爾、畫中的少女和畫作本身講述了一個虛構故事。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耳垂上那顆飽滿的珍珠,明暗變化,柔光流轉,是少女情慾的冠冕。柔和的衣服線條,黃色的頭巾,是夜色中綻放的花朵。藍色的顏料,是少女內心幽深隱秘的湖水。不期而遇的相對,生死度外的牽掛《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與梵·高,倫勃朗稱「荷蘭三大家」的維米爾的代表作,與達·文西《蒙娜麗莎》齊名。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為什麼這麼有名?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約翰內斯(揚)·維梅爾(1632~1675)《戴頭巾的少女》,又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布面油畫畫面另一個令人矚目之處,在於少女左耳佩戴的一隻淚滴形珍珠耳環,在少女頸部的陰影裡似隱似現,為畫中的點睛之筆。另外少女白皙光滑的皮膚以及含情脈脈的眼神也十分動人。整幅畫構圖和諧卻又帶著神秘。這位少女是誰?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戴」口罩 (1/4) "← →"翻頁 當地時間4月23日,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導,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西2014年曾在家鄉布理斯託爾一幢建築外牆上,模仿17世紀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創作了塗鴉畫《穿耳膜的少女》。
  • 窗外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維米爾的用光與倫勃朗不太一樣。倫勃朗的光強調對比,過於強調對比就使得畫面有很大一部分變成黑色。《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就是一幅窗外的風景。窗外的外是指窗口在我們眼見為實的外部,其內涵則在我們的心裡。有時正是這樣的想像儼然讓我們回到了那一刻畫家所見到的風景。就此,畫面就有了一絲哲學的意味,在這樣的那麼一刻,我們跨越了時間,我們遇到了現場。藝術,是所有一切打動我們心的事物的總稱,是我們心靈的依託。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豆瓣評分7.8的電影,靈感來自於一幅油畫
    這部英國電影的靈感來自於一幅荷蘭作家維米爾創作的一幅油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幅油畫的創作背景,以及畫家和女僕之間微妙的感情。這位女僕和大多數少女一樣,喜愛才華橫溢的畫家。但是,這種愛若有若無,就像難以傾訴的心事一樣,掩於少女唇齒之間。下面就一起看一下這部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少女葛利葉家境困苦,生活的很艱難。葛利葉來到畫家維米爾的家裡做女僕。
  • 荷蘭·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曖昧
    曖昧,是屬於情竇初開的少女心和中年男人的。裡面住著一位畫家維米爾,他畫了一幅曠世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的背後卻有一段曖昧不明的往事。 曖昧是森嚴制度和禮教下面突出的一種適可而止的愛慕,新鮮又乾淨,不染雜質,帶著初戀般的慌亂和心動,貯藏在寧靜的夜裡。這裡的曖昧倒進了牛奶與蜜糖,充滿了浪漫和遐想。 葛麗葉是畫家維米爾家的女傭,她裹著頭巾,努力操持家務。
  • 第二季|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戴的竟然是贗品?!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維米爾所有作品中最不「處心積慮」的一幅畫了,但也被世人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畫中少女回眸一瞥,微微張開的雙唇,有點懵懂的眼神……讓人過目不忘……而且少女的身份爭議頗多,有人說是維米爾的情人,有人說是他的女兒,有人說是他的僕人,反正正是因為是個謎所以才給了我們後人更多想像的空間(有興趣看野史的朋友可以看一下2003年由彼得韋伯執導,斯嘉麗主演的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荷蘭蒙娜麗莎的慾念傳奇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荷蘭蒙娜麗莎的慾念傳奇 2019-09-18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藝術影片放映計劃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第一期我們分享了《草間彌生的生活》,第二期我們將帶來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屆時恭候諸位!該片改編自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講述了17世紀荷蘭肖像畫家維米爾以家中的一名女傭為模特,創作出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故事。
  • 【推薦】【劇情 / 愛情 / 傳記】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003)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2003)導演: 彼得·韋柏 編劇: 奧莉薇亞
  •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原創 鄧伊森團隊 兒童皮膚外科 收錄於話題#耳垂瘢痕疙瘩1#瘢痕疙瘩2文 | 張雪 崔祥祥 鄧丹 曹宇 吳承龍 祁懷山這是由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談談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其影視配樂
    談談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與其影視配樂文/長洲一騷人一部好的電影的配樂是如此迷人,一部好的電影音樂就是電影的呼吸,它控制著觀眾的呼吸與種種情緒甚至電影以外的想像力精通此道的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做到了,這樣的效果在作曲家的很多作品裡都有體現,除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1&2》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我們要說的正是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為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配樂。那些夢幻迷離的音樂,把我們帶到了夢裡的17世紀繁華的荷蘭,更讓我們得以一窺大畫家楊-維梅爾的隱秘生活。
  • 錯覺的魅惑:荷蘭國寶級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揭秘
    利用視錯覺創作的街頭3D立體畫十七世紀荷蘭代爾夫特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名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一直以來,少女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環」被認為是作品的點睛之筆,熠熠生輝的珍珠與純真無邪的眼神相呼應,為作品增添了無限的神韻和想像。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想要溫婉迷人,竟是這樣玩轉時尚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影片中,每一幀都很唯美,像極了油畫。被影片結尾處珍珠耳環吸引後的奶酪,想結合電影裡的細節,總結了影片服飾的特點,將它中國化,融入我們的日常。這樣我們也是美美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試想,你有著溫婉可人的妝容,蓬鬆少女的髮型,珍珠耳環在你脖頸處閃閃發光,氣質的小裙子,配上復古文藝氣息的鞋子。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清澈的雙眸,紅潤的雙唇,網友:初戀的感覺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維米爾的代表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的規格是44.5×39cm,大約比一張八開紙要大一點,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上的顏料因為時間原因早已乾裂,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她的喜愛。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許一開始從名字就錯了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01  它不是珍珠  首先, 少女戴的並不是珍珠。  2003年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上映,在全球引起轟動。電影中,這位少女是維米爾的女傭,她在維米爾家工作時展現出強烈的藝術天分,讓維米爾驚詫不已,並讓維米爾對她產生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