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奧通達 齊媛媛
被視作「高雅音樂」的古典音樂,因其複雜、嚴謹的曲式結構,晦澀難明的意境,向來並非普羅大眾音樂欣賞的「常菜」,若想將之作為孩子的音樂啟蒙更是無從下手。迪士尼於1940年出品的古典音樂動畫電影《幻想曲》(Fantasia),顛覆性的採用動畫與交響曲相結合的手法,透過聲與影,開啟聽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雅俗共賞,稱它古典音樂的敲門磚,再合適不過了。同時創意無限的動畫,情境和畫面感十足,極易被小盆友所接受和喜愛,把它用作孩子的古典音樂啟蒙,寓教於樂,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1999年末,迪士尼再次推出首部使用IMAX技術製作的《幻想曲》續篇——《幻想曲2000》(Fantasia2000),其中選取的8個古典樂章,更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開篇選曲自大家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5)(命運),色彩斑斕的幾何圖形隨著樂曲跳躍、變化,恰似大師狂放不羈的曲風,震撼力十足。
第二段落來自雷斯庇基的「羅馬之松」(Pines of Rome),迪士尼的動畫師們擺脫束縛,幻想一群鯨魚在大海中自在遨遊甚至衝破天際,直飛雲霄,優美的畫面與樂曲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若說其它段落均為純粹、復古的古典音樂,第三段落則選用風格迥異的格什溫「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濃厚的爵士風,正適合演繹光怪陸離的大都會生活裡小人物的命運。
迪士尼的動畫脫離不開幸福結局的愛情故事,第四段落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則搭配上安徒生的童話《堅毅的錫兵》,講述獨腿的玩具錫兵和玩具芭蕾舞蹈家的愛情故事。
第五段落節選聖桑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Carnival of the Animals)其中一首,一群可愛的紅鶴展現了一幅詼諧嬉戲的場景。
杜卡「魔法師的學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早在1940年的《幻想曲》中就家喻戶曉了,《幻想曲2000》保留並延續了這一經典段落,仍由迪斯尼的大明星米奇擔崗主角,「半桶水」魔法師米奇的奇異經歷讓人看了既可氣又好笑,畫面和樂曲的融合更稱得上天衣無縫。
迪斯尼的又一大明星唐老鴨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扮演諾亞,聖經故事「諾亞方舟」,配上艾爾加的 「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 Circumstance),讓人既意外又感新奇。
最後一個段落,選用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Firebird Suite)來展現自然萬物生生不息的景象,不得不欽佩迪士尼的奇思妙想。
每次和寶寶一起欣賞完本作,我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美妙感受,迪士尼賦予了古典音樂全新的意境和生命力,這樣一部充滿童趣,魔力和幻想的作品,讓人怎能不喜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