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貝多芬32首奏鳴曲需要了解的創作背景

2021-02-08 每晚古典音樂會



淺談貝多芬32首奏鳴曲的創作背景與意義

導讀:貝多芬作為西方音樂史上的集大成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經典優秀作品,其中,他創作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鋼琴音樂中的「新約聖經」,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憑以不同凡人的思想情感和藝術天分將鋼琴奏鳴曲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內涵上都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極具美學思想,體現了極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成為我們後人研究的典範之作。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在音樂上展現著無人可及的耀眼光芒。通過研究貝多芬的奏鳴曲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其中不乏對人生的經典感悟,給與我們很大的幫助。在情感內容上,他的作品由於種種複雜原因而包容有豐富的內涵,可以說,是貝多芬內心各種情感的匯集而產生的。本文將從多個層面,淺析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的風格特徵。

1、鋼琴奏鳴曲的形式

 「奏鳴曲」是西方古典音樂的體裁之一,基本是指專供器樂演奏的獨奏曲,是經由器樂曲、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幾百年的演變與發展才逐漸定型的。通常有三個或者四個各不相同的樂章組成。經過200多年的演變,這種音樂形式由古典鋼琴奏鳴曲的三樂章發展為近代鋼琴奏鳴曲的四樂章,順序大約為:激情的快板――平靜的慢板――中庸的快板――快板或急板(奏鳴曲式――復三部曲式或奏鳴曲式――復三部曲式――奏鳴曲或迴旋曲式,抑或二者結合的迴旋奏鳴曲式)。其中鋼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大多採用一種叫「奏鳴曲式」的結構,且奏鳴曲式的結構比較複雜,一般包括三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

 貝多芬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從青年到晚年創作風格一直在變化,每個時期的風格特徵各不相同,這與他所處的時代、所處時代的文化是分不開的。

2、創作背景

2.1、革命背景

 貝多芬所屬的時代是一個比較動蕩的時代,正值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等重大時期,也是全歐洲的一個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激烈變革的時期,革命思潮影響了全歐,同時也佔據了貝多芬的心,給了他很多啟發,與此同時他大量接觸與吸收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啟蒙思想。他先是從莫扎特,後來又在海頓、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利耶裡等人門下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深信眾生平等,追求自由和正義,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

 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他的民主思想已逐漸成熟,而且在革命年代中更加迅速的成長起來。在陰暗的社會條件下,他仍然充滿陽光與熱情的創作著,在反抗封建專制的同時也通過他的作品號召所有人民為爭取平等幸福自由而奮鬥。

2.2、生活背景

 由於當時醫療水平有限,貝多芬的肉體一直承受著莫大的痛苦。貝多芬26歲時,耳疾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給他的身體,特別是精神上都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因為擔心對手發現他的耳疾會因此而詆毀他,他甚至不敢參加社交活動,不敢與別人交談。此外母親的癌症一直給他留下很深的陰影,時至晚年,致命的水腫病又令他苦不堪言,最終將他壓垮。

2.3、感情背景

 當時社會門第觀念濃厚,貝多芬的愛情生活屢次不如意。他有一位學生是身為貴族少女朱列塔・圭恰迪爾,兩人相戀,但最終還是由於雙方身份不同產生貴族社會的偏見,導致二人分手。後來貝多芬作了《月光奏鳴曲》獻給她,但她最終還是嫁給了別人。貝多芬的戀愛以悲劇結束,這是令人絕望的時刻,他異常痛苦,當時他甚至寫下了遺書。所以他感情的創傷和心情的複雜是可想而知的,由此也奠定了他的作品基調。

2.4、學習背景

 13歲時的貝多芬進入了宮廷樂隊擔任樂手,有了一個接觸並學習歐洲各國的許多優秀作品的機會。19歲時又進入波恩大學,在那裡學習了古希臘文學和康德的哲學論著。事實證明這對他是受益匪淺的,尤其體現在他的晚期作品階段。「貝多芬力圖通過主題的旋律與和聲的運動去理解人生,把握世界,因此,在本質上貝多芬的音樂也是哲學」。

2.5、信仰背景

 貝多芬是一位無神論主義者,但又信奉信仰,他曾在與侄子卡爾對簿的公堂上大聲宣稱自己的行為絕對道義,有足夠的資格來撫養這個孩子。他把自己的人品看得相當重要,也正由此使他的性情正直暴躁而又使別人看起來有點孤傲。而他的品格也得到了偉大的文學家羅曼・羅蘭的認可。

 貝多芬的心無時不充滿熱情,可是由於生活種種的不如意又使他的熱情陷入非常不幸的地步,他總是交替地經歷著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

3、結語

 通過對上面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創作背景的分析探討,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鳴曲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看到貝多芬用他的生命來書寫著這些華麗的篇章,給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他依舊保存著樂曲的統一性,但他所重視的不在於結構或基調之統一,而在於情調和口吻之統一。換言之,這種統一是內在的,而非外在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奏貝多芬奏鳴曲中要儘可能到位地展示這些外表豐富變化,而內涵卻高度統一的細節。


免費申請巴赫音樂欣賞群

讓聆聽巴赫變成美好生活

還可加入古典音樂分享群

群裡每天分享音樂與資料

掃描下方圖片微信二維碼即可申請

助手72小時內會通過申請

如果沒有通過可再次申請

通過微信後務必耐心等待

元旦後開設蕭邦莫扎特群


你為何要申請巴赫音樂微信群?

巴赫創作音樂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了每個人的成為孤獨聆聽者?還是通過音樂讓人們相互理解,幸福生活在一起?建立巴赫微信群的原因,並不複雜——那就是通過巴赫的音樂,讓古典音樂把人團聚在一起,然後一起慢慢成長,不斷學習古典音樂知識,讓每日聆聽變成一種習慣的美好生活方式。我們的巴赫群正在開設巴赫1000計劃,在未來1000天免費帶大家欣賞巴赫作品、分享相關研究資料!除此以外,申請巴赫群的所有朋友,都有機會加入古典音樂群,以及未來建設的蕭邦、莫扎特等群!


溫度古典音樂欣賞群介紹

大家好,寒冷冬季,音樂最溫暖!🌨 我們的古典音樂微信群會每天帶大家免費欣賞古典音樂、分享音樂資料、講解一些欣賞的方法!讓音樂溫暖微信群的每個角落,每天都有新的感動和進步!也希望大家一起交流、轉發,邀請朋友!也歡迎跟我們一起分享!我們的資料分享也將按照重要程度,進行評分:🌟🌟🌟🌟🌟(五顆星為最重要)。歡迎大家及時保存各類資料,如有遺漏,歡迎相互轉發,減輕我們的負擔。



貝多芬音樂欣賞指南

「力量」——貝多芬音樂的象徵!

一個生命浸透貝多芬精神的人

貝多芬晚期作品何以不同凡響?

貝多芬一生最匱乏的是什麼?

《第五鋼琴協奏曲》的雙重幻想

談《克萊默版貝多芬協奏曲》

關於貝多芬你不知道的17件事

傅雷簡評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為何拒絕了海頓的要求?

《致愛麗絲》到底是獻給誰的?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完全賞析

紀念富特文格勒丨談貝多芬交響曲

她彈出了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貝多芬

一口氣聽完貝多芬五首鋼琴協奏曲

普通樂迷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入門

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

為什麼貝多芬的畫像總是面帶怒容?

「古爾德先生,你確實質疑貝多芬!」

貝多芬《第二鋼琴協奏曲》欣賞指南

讀圖志丨可惜貝多芬長得不像他爺爺

貝多芬是我們必須攀登的珠穆朗瑪峰

立秋時節來聽《「田園」鋼琴奏鳴曲》

彼岸的原光丨《第32號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1806年丨聆聽「柔美三巨著」

「從來沒有讀過歌德,怎麼彈好貝多芬?」



莫扎特音樂欣賞指南

戀愛中的莫扎特

淚如泉湧的莫扎特

上帝派來的莫扎特

傅雷與傅聰談莫扎特

莫扎特真的很窮嗎?

電影中的莫扎特歌劇

傅雷丨莫扎特的藝術人生

莫扎特一生真正愛過的女人

「你愛我嗎?」莫扎特問父親。

莫扎特書信丨永久恬靜的泉源

《安魂曲》「痛哭之日」的特點

莫扎特《安魂曲》詳細分析

陳丹青丨不強迫孩子聽莫扎特

那些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大師們

楊燕迪丨六個層面解讀莫扎特

莫扎特、舒伯特都曾為錢發愁

莫扎特唯一談到哲學與死亡的信

解讀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

莫扎特精神與《肖申克的救贖》

「我的舌頭已經嘗到了死的滋味」

莫扎特為何不當面表揚貝多芬?

如何安慰短暫又痛苦的塵世生命

愛因斯坦論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

古典音樂紀錄片丨莫扎特(上、下)

我們該如何比較莫扎特與貝多芬?

他說:「莫扎特就是我們的太陽!」

電影中的莫扎特丨讓子彈飛丨走出非洲

楊燕迪丨莫扎特的兩個深層人文向度

「莫扎特的死與其說太早了不如說太晚」?

哪怕是最複雜的時候, 也顯得那樣簡樸

「我唯一的目的是儘量掙錢,越多越好!」

聽音樂,為何始於莫扎特而止於巴赫?

莫扎特的沉思丨他的奏鳴曲各不相同

欣賞莫扎特音樂的最佳時間和地點吧!

時而陰霾的天空中,一抹明媚可親的光線

為何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參觀薩爾茨堡註定要下雨,是因為莫扎特?

莫扎特說:「人心高貴,也可以成為貴族!」

「世上最可貴的是時間,最奢靡的是揮霍時光」

「莫扎特對孩童太容易,對音樂家太困難。」




貝多芬音樂演奏指南

貝多芬與鋼琴踏板

貝多芬與鋼琴藝術

有關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論貝多芬和聲的主要特徵

郎朗丨貝多芬奏鳴曲的秘密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技巧

從音樂思想角度理解貝多芬

紀念貝多芬丨鋼琴奏鳴曲導論

貝多芬音樂中幽默因素的運用

貝多芬的音樂風格與音樂精神

《告別》奏鳴曲的分析與演奏

論當代貝多芬演奏中踏板的使用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貝多芬晚期奏鳴曲演奏技巧指南

《第二十九號鋼琴奏鳴曲》創作成因

什麼是奏鳴曲式丨莫扎特和貝多芬

趙曉生解讀貝多芬奏鳴曲系列(一)

趙曉生解讀貝多芬奏鳴曲系列(二)

貝多芬最後三部鋼琴奏鳴曲導聆(一)


巴赫音樂欣賞指南

論巴赫音樂的精髓

巴赫的理智與柔情

巴赫《馬太受難曲》

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

巴赫詮釋與演奏指南

彈好巴赫的七個步驟

為何練巴赫很容易取暖

周海宏沒有聽到朱曉玫

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

如何演奏巴赫《英國組曲》

如何彈好巴赫《創意曲集》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淺談

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

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

「誰彈巴赫,誰就是我的哥們兒。」

如何體現巴赫演奏的「中庸」風格

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

單簧管要聽莫扎特,雙簧管要聽巴赫

演奏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有感

321巴赫生日快樂丨著名音樂家聊巴赫

走近巴赫時,這種信念突然坍塌了…… 

史懷哲與巴赫丨音樂中的詩人和畫家

從巴赫本身出發,表達作品內在情感;

席夫談巴赫丨我很少選擇偏激的速度

演奏巴赫復調鋼琴作品的八點要求;

《g小調無伴奏小提琴第一奏鳴曲》詮釋

我為什麼不喜歡朱曉玫的《哥德堡》

聽周海宏、陸倍文談朱曉玫之後談朱曉玫

巴赫平均律最後一首(前奏曲的音樂美)

「巴赫的音樂就像永恆的和諧正與自己對話」

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

巴赫每一段舞曲,都有生動而鮮明的特點

你也是從這兩首小步舞曲開始聽巴赫嗎?

相關焦點

  • 郎朗同學一天彈完32首貝多芬奏鳴曲,準備了兩輛救護車!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第23號「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中期創作中的鋼琴傑作之一。這個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於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當的。列寧曾在聽過這首奏鳴曲後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願每天都聽一聽。」
  • 貝多芬《熱情》奏鳴曲
    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其中,《熱情》奏鳴曲是他傑出代表作之一,這首奏鳴曲充分展現了貝多芬獨特的音樂風格和高深的精神內涵。關注公眾號  進入曲譜商城        二、創作背景        《熱情》奏鳴曲創作於1806年,是貝多芬中期創作的奏鳴曲
  • 郎朗的加拿大同學一天彈完32首貝多芬奏鳴曲,準備了兩輛救護車!魯豫:我不信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第23號「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中期創作中的鋼琴傑作之一。這個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於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當的。列寧曾在聽過這首奏鳴曲後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願每天都聽一聽。」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貝多芬的第一位音樂老師是他嗜酒成性的父親。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誌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
  •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詳解(早期:維也納時期)
    首先推出的是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完整分析和唱片推薦試聽(分三期)。值得收藏!去荒島帶什麼音樂?資源匱乏的島上,生存恐怕是最大的渴求。其次,是精神需求,摯愛的書籍和音樂。像魯濱遜,找到一本沉入海中以後被衝到了岸上而晾乾的書;像英國病人,身處何地,身邊有一本希羅多德的歷史書。至於音樂,人聲最愛,器樂難捨。如果必須唯一,那麼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首選。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月光」奏鳴曲的情感表達及演奏技巧導讀: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作的音樂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可以說是古典主義樂派向浪漫主義樂派過度的橋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聆聽肯普夫及其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完成於1795年—1822年,長達27年。當最後一首奏鳴曲完成時,他看見木棉在雨夜裡開放。「這32首奏鳴曲遠不只是豐富了一種原已得天獨厚的樂器的曲目,它們還完美地展示了一種特定的音樂形式在天才作曲家手中所能達到的近乎無窮的技巧和豐富變化。」丹尼斯·馬特烏斯評論道。貝多芬對奏鳴曲的貢獻首先來自樂章結構,他將奏鳴曲的樂章從三樂章增加到四樂章。在貝多芬的奏鳴曲裡,我們聽到了更多更寬廣的戲劇性音符。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欣賞指南
    是貝多芬奏鳴曲集中演出率非常高的一部作品,本文是從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中所出現的調性和音樂走向著手,對本曲的創作背景和演奏要求等方面進行的簡要分析。01 貝多芬的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波恩時期(1770-1792 年),貝多芬在這時期創作的最開始的器樂作品,受海頓、莫扎特影響較深,其音樂風格相似。維也納時期(1793-1802 年),貝多芬的創作思想發生了改變,開始從樂曲中表現出戲劇性,英雄主義和強烈的情感。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鳴曲》。
  • 貝多芬晚期奏鳴曲演奏技巧指南
    Op.109、110、111淺析貝多芬晚期奏鳴曲的演奏技巧導讀: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他創作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鋼琴藝術史中佔有獨一無二的位置,他把鋼琴奏鳴曲這一形式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提高了鋼琴奏鳴曲的藝術表現力。
  •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詳解(晚期:走向哲思的終局)
    首先推出的是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完整分析和唱片推薦試聽。值得收藏!晚期5首鋼琴奏鳴曲的創作大概在1816年-1825年期間。由於失聰而與感受力極度隔離,精神上孤寂痛苦。從中期英雄風格,走向晚期哲人沉思的意境,初聽幾分苦澀、幾分狂狷,但這正意味著他不妥協、不忍讓的最後內心掙扎。
  •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路德維希.範.貝多芬(LudwigVanBeethven)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也是近代鋼琴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大師。    奏鳴曲(sonata)是一種大型器樂體裁,其曲式利用主題之間的對比與展開、音樂的矛盾與衝突、調性富於邏輯的布局等特點為鋼琴這一鍵盤樂器提供了極好的表現環境。許多著名的古典鋼琴大師們都善於使用這一體裁,並利用這一體裁創作了大量的經典作品,如海頓52首,莫扎持17首等。
  • 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詳解(中期:十年英雄時期)
    首先推出的是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完整分析和唱片推薦試聽。值得收藏!貝多芬奏鳴曲中期的創作大概在1800年-1815年期間,進一步擺脫了古典主義奏鳴曲的舊有形式和傳統手法,把情感內容作為他創作的源泉。古典時期音樂的嚴謹與和諧,已被不可抑制的情感、鋪天蓋地的直覺與狂熱所衝破,預示著他的情感向浪漫主義前行。
  • 肯普夫演奏: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
    他一生一共創作了35首鋼琴奏鳴曲,本文對其中的《升C小調奏鳴曲》也就是我國人民熟知的《月光曲》進行了分析。                鋼琴是貝多芬最喜歡的樂器,他在鋼琴上迸發出的靈感幫助他完成了32首具有深刻內涵的鋼琴奏鳴曲的創作。
  •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 | 貝多芬英雄主義的壯美情懷
    當演奏家披荊斬棘地走過了前面三樂章的重重困難之後,橫亙在他面前的卻是難度高不可攀的快板三聲部賦格!又一座插翼難飛的大山。不管怎樣,我們就要上高山採這薇菜了。▲ 威廉·肯普夫/1964此奏鳴曲是貝多芬把鋼琴奏鳴曲加以交響化處理得最完美、最創新的榜樣,由四個樂章組成。
  • 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 | 青春的悸動與詠嘆
    為了保持對音樂的敏銳,為了不寂寞,時不時,我會回到貝多芬32首奏鳴曲裡聆聽,這裡有我曾經探尋過的記憶。音樂不同於文字,古典而鮮活,每次都是不同的感悟。這一晚,是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結合貝多芬少有的親自為這首奏鳴曲標註了「悲愴」標題,似乎讓人感受到「樂聖」加持的力量而沉迷其中。羅曼·羅蘭說「到了第二樂章,情潮似乎安定下來,沐浴在寧靜的氣氛中」;有人說蕭邦《別離曲》可以說是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的進化版,是歌謠風細膩的音質;有人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比較,指出兩者間存在共通的「青春哀傷感」;也有人說聽著聽著感到生命的悲涼慢慢地變成了一條河。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升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式。本樂章擁有精巧的結構與美妙的鋼琴性效果和充實的音樂內容,急風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著各種複雜的鋼琴技巧,表達出一種憤懣的情緒和高昂的鬥志。直到全曲結束之前,還是一種作「最後衝擊」的態勢。[1] 曲式分析編輯貝多芬這一時期的奏鳴曲充滿了嘗試性的作法,他企圖重新評價奏鳴曲式主要的創作原理。
  • 如何演奏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齊默爾曼演繹貝多芬《第八奏鳴曲「悲愴」》淺析貝多芬《悲愴》奏鳴曲    導讀:貝多芬的創作深刻地反映著資產階級民主理想的歌頌和渴望,具有強烈的英雄主義和鬥爭精神。《悲愴》奏鳴曲是貝多芬最著名的五首奏鳴曲之一,是他初期鋼琴奏鳴曲的頂峰之作。在這首奏鳴曲中,莫扎特和海頓的影響已經完全消失。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故事
    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
    《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Op.27 No.1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的運用導讀:拿坡裡和弦是和聲理論中非常特殊的一個和弦,尤其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被廣泛應用。有些國外著名的音樂學者如金德曼與查爾斯·羅森,分別在討論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時,提到此奏鳴曲中拿坡裡和弦的大量運用,但是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更為深刻的論述。因此本文要針對貝多芬的拿坡裡和弦進行系統化的梳理。
  • 貝多芬《悲愴奏鳴曲》中的「英雄氣息」
    《悲愴鋼琴奏鳴曲》淺談貝多芬的「英雄氣息」導讀:貝多芬的音樂形象永遠充滿了「悲情」、「英雄」色彩,他是古典主義時期最高音樂藝術成就代表之一,他將奏鳴曲式推向了音樂之巔。他32首經典的鋼琴奏鳴曲以及9首交響曲可謂是空前絕後,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一座後人永不可逾越的高峰,並且最終為古典主義劃上了完美的句號。在他如此多的經典作品中,筆者認為最能夠代表貝多芬音樂「英雄氣息」的曲目不是《命運》交響曲,也不是《歡樂頌》。應該當屬《悲愴》奏鳴曲。巴倫博伊姆演奏貝多芬《悲愴鋼琴奏鳴曲》 《悲愴》奏鳴曲結構是典型的快-慢-快奏鳴套曲形式。